-
京秋茶韻,華茶飄香|2020華巨臣北京茶博會盛大開幕
品牌集結,鑄國茶盛宴 2020華巨臣北京茶博會由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中華文化促進會、深圳市茶文化促進會、深圳市華巨臣實業有限公司主辦,並得到了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優質茶葉分會、北京茶業企業商會的大力支持。
-
黑釉茶盞隨著點茶法傳播到東土,對日本陶瓷茶器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黑釉茶盞隨著點茶法傳播到東土,對日本陶瓷茶器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明州港仍是中日交流的主要港口,明州港對高麗、日本商船實行優惠稅率,以為招徠,因此,「樓人冒鯨波之險,舶舶相銜,以其物來售」,回國時他們又滿載中國貨物而歸日本銷售。
-
從唐朝飲茶風尚的東漸,看中國茶文化對日本陶瓷茶器文化的影響
日本的奈良、平安時期是中國的唐宋時期,可以說日本這一時期的文化都是對唐朝文化的完全移植。當時的日本國內掀起了學習中國文化的熱潮,日本皇室派了遣唐使到中國,而遣唐使們將興盛的大唐文化傳入了日本,而唐朝的茶飲風尚和陶瓷茶器也隨之進入到日本人民的生活中,從而催生了日本陶瓷茶器文化的產生與發展。唐代飲茶風尚的傳入在平安時代,日本與大唐交流十分頻繁。
-
中韓茶文化:透過《茶經》,聊聊中韓之間的茶道文化交流
總的說來,日本和韓國的茶文化最早都是從中國流傳過去的。但日韓兩國經過時間和各自國家的文化融合以後,又都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茶道。朝鮮後期儒生和佛家僧人交流逐漸增多,對於茶文化的積極交流也使茶道得到了發展。二十世紀清朝滅亡後,中國茶文化跌入低谷。韓國的茶文化卻一直在發展,不僅創辦了自己國家的茶道大學和《世界的茶》雜誌,還創立了很多茶文化團體便於交流茶道,使具有韓國特色的茶道文化發展到了新高度。
-
紫砂風潮,品味帝王文人的茶韻茗事
連乾隆皇帝(1711-1799)也在〈烹雪疊舊做韻〉詩中特別註記:「宜興磁壺煮雪水茶尤妙」。由此想見宜興紫砂壺不僅見於文人墨客的茶寮,也是常民百姓和帝王茶席上競逐的佳品。 品鑑臺北故宮博物院院藏紫砂器的內涵,從中體驗紫砂風潮掀起的茶韻茗事與絕佳的工藝技術。
-
用雲南陶瓷茶器,還原雲南茶歷史現場
就元明時期的玉溪窯、建水窯茶器來說,由於雲南遠離中原,山高谷深,唐宋茶道的遺風反而在民間保留了下來,壓茶為餅,烤茶衝飲的習俗延續至今。從出土殘片標本來看,有湯瓶、茶罐、茶壺、茶碗、茶盞、茶杯等,造型風格與宋元時期的龍泉窯、湖田窯一脈相承又和而不同,也許這正是雲南經歷過長期的閉塞,轉而成為保留中華文化傳統基因重鎮的原由之所在。」
-
日式茶文化交流 ASUKA SEICHA飛鳥製茶帶你感受日本茶道
中國乃是茶的故鄉,對茶之一道研究頗深。而日本作為我國隔海相望、一衣帶水的鄰邦,自古以來就在多個領域與中國有著頻繁的往來與交流,茶文化方面自然也不例外。因此,脫胎於中國茶文化的日式茶道,在結合了日本當地的地理環境、人文習俗等,漸漸發展出了不一樣的風貌,讓茶文化中又多了一種分支。
-
讓茶變好喝的柴燒茶器
很多朋友買到柴燒茶器以後回去對比試用, 為什麼用裸燒柴燒的茶器要比紫砂、瓷器、玻璃器、上釉茶器好喝?今夜我們就聊聊能讓茶變好喝的柴燒茶器。「茶性必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八分之水,遇茶十分,茶亦八分爾!」可見,水對茶的重要作用,但如何讓水更好?讓茶更香?這是我們一直思考的一個問題,也是我們不斷嘗試的動力。
-
好茶配好器,不同類型的茶應該選擇什麼茶器?
茶生於荒蕪,天生自帶天地自然氣息,品茶的意境之一便是要通過茶湯口味,感受異於城市的山林野韻。此外,茶葉的本質是一種可使用的植物,先天環境決定了不同種類茶葉的口味特徵,而後天的衝泡條件,如水質、茶器、衝泡手法等,則決定了喝茶人能否喝出茶的真實口感。
-
大益益工坊:紫砂壺+茶文化 打造精緻茶生活
中國網6月4日訊 「茶有益,茶有大益」。大益的一句廣告語讓其茶品牌家喻戶曉,在讓更多國人認識雲南普洱茶的同時,「大益」前衛的品牌營銷理念讓它不止於做高品質的茶產品,還在中國人喝茶的理念上做足了文章。本著這樣的理念,大益在江蘇宜興成立了大益宜興益工坊陶瓷有限公司,以茶文化和紫砂文化的深度融合,致力於演繹更多精彩豐富的「茶生活」。中國網記者在採訪益工坊高雲飛總經理的時候,了解到了大益最終選擇在宜興成立益工坊的原因。(圖:益工坊高雲飛總經理)高雲飛說,大益茶主要的市場分布在中國南方地區,並輻射東南亞市場。
-
「一帶一路」茶為媒 台州向日本輸出茶文化(古代篇 )
台州與日本的茶文化交流源於天台山,從茶種、茶器、制茶技藝、茶儀式的傳播發展,到喝茶養生理念和茶道的一脈相承,既是一種源遠流長的文化交流,更是中日友鄰邦交的友誼證明。省政協原主席、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會長周國富先生說,茶是傳承創新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中國與世界各國友好交往的橋梁紐帶,是走進「一帶一路」的文化使者。本文講述台州與日本的「茶之路」,通過歷史梳理,找出茶文化交流脈絡,提出茶文化進一步交流發展的借鑑空間和當代價值。
-
百年雋永意境悠遠 日本青竹堂茶器廣受歡迎
茶道文化源遠流長,美學、文化、休閒於一體,以茶修身、品茶賞茶早已成為當代中國上層人士常見的高品位生活方式。日本茶道源於中國,伴隨著將日常生活與宗教、哲學、倫理、美學的融合,日本茶道發展迅速,一枝獨秀,與中國在茶道文化推廣中遙相呼應,相互助力,影響深淵,而其中,日本青竹堂在茶道推廣中尤為不遺餘力,特別是各種精美古典茶器的創製,更是代表著當今日本茶道最高規格。
-
大國重器國際杯——解讀首屆國際茶日·紀念茶器
這是全世界對茶達成的共識,也是作為茶之故鄉中國的無比自豪與光榮,它將特別有利於中國同各國茶文化的交融互鑑,推動茶產業的協同發展,中國茶人的夢想,就是將世界鋪成一張茶席,讓全人類在此共飲。而中國人素以器為茶之父,醴陵瓷器以茶器的身份與茶結合,將是中國瓷器文化在世界上增添的又一個全新角色。
-
茶器之美妙,你的茶器選對了嗎?
水是茶之母,器是茶之父,一款茶的茶葉,要是沒有好的器具襯託,那麼茶葉就如失去了魂。我們日常生活中該咋樣去選用茶器了,不同材質茶器都有哪些特點了?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茶器材質分為玻璃、瓷器,紫砂。青瓷:青瓷是中國陶瓷燒制工藝的珍品,作為一種表面施有青色釉的瓷器。青瓷色調的形成,主要是胎釉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鐵,在還原焰氣氛中焙燒所致。但有些青瓷因含鐵不純,還原氣氛不充足,色調便呈現黃色或黃褐色。青瓷以瓷質細膩,線條明快流暢、造型端莊渾樸、色澤純潔而斑斕著稱於世。白瓷:又稱「中國白」。
-
青花瓷、紫砂壺、蓋碗、玻璃杯……到底用哪種茶器喝茶
青花瓷、紫砂壺、蓋碗、玻璃杯、黑瓷建盞……到底該用哪種茶器喝茶?用黑盞就高大上? 用玻璃杯就是LOW?不不不。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種茶器,主要是因為不同的時代大家飲茶方式、主流思潮和茶的品類不同。而被日本僧人帶回國的也是黑盞,所以至今日本茶道都是很推崇黑盞的。到了元代,大家不玩鬥茶了,開始泡茶葉,茶湯顏色大多黃白色,用黑盞完全看不清茶湯茶葉什麼樣子,所以開始推崇白色的青花瓷。黃白茶湯在白色瓷器中,色澤深淺一目了然之美。明代宜興出現了紫砂壺,泡茶不走味,儲茶不變色,盛暑不易餿,制壺工藝形態多樣,人們對紫砂壺的喜愛到了狂熱的地步。
-
30多個名茶產區、3萬餘種涉茶商品 2020成都國際茶博會10月29日開幕
四川在線記者 唐澤文10月15日,記者從四川省博覽經濟發展有限公司獲悉,2020中國(成都)國際茶業博覽會,將於10月29日-11月1日在世紀城國際會展中心舉辦。作為國際展覽業協會(UFI)認證的西部唯一茶業展會,本屆茶博會以「茗揚天府·茶悅生活」為主題,規模3.5萬平米,匯集全國30多個名茶產區、800餘個茶葉茶具品牌,3萬餘種涉茶商品,會期還將開展20多場高品質的茶事及茶文化藝術活動
-
500多家茶企集體亮相!第二十三屆中山茶博會即將開幕
12月14日下午,2020年第二十三屆中國(中山)國際茶業博覽會媒體發布會舉行。發布會上,中山市茶業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本屆茶博會將於12月18日於中山博覽中心開幕,展會持續四天至12月21日。屆時,將有超過500家國內外茶葉企業集體前來參展,展品涵蓋茶葉、茶具、紫砂、陶瓷、茶食品、茶服等六大類茶及茶周邊產品。
-
台州與日本茶文化交流(當代篇 )
2013年5月,中國天台山「禪茶雅集」活動在華頂講寺舉行,來自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的禪茶界代表齊聚佛教聖地、茶祖之鄉天台山品茗論道、體驗交流,認知「禪即茶、茶即禪」圓融不二關係,感受「江南茶祖、韓日茶源」天台山雲霧茶智慧之芽的魅力,同慶天台山這座中外佛茶傳播地。
-
普洱茶——「煮茶之美」
煮茶一說起於唐朝,是中國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飲茶法。特別是在上層階級,極受歡迎。《茶中雜詠·煮茶》形容唐朝喝茶:香泉一合乳,煎作連珠沸。時看蟹目濺,乍見魚鱗起。聲疑松帶雨,餑恐生煙翠。尚把瀝中山,必無千日醉。足可見煮茶之美。
-
紫先生紫砂小課堂——朱泥、底槽清這兩種泥料適合泡什麼茶??
我們都知道,紫砂壺之所以被稱為茶器之首不光光是因為其豐富的塑造能力、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更多的是因為其自身獨特的雙氣孔結構和優良的利茶性。 正所謂「密可走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