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中共遂寧市委解讀
七屆十一次全會精神新聞發布會
▲《遂寧日報》12月22日03版截圖
2000餘個項目全領域覆蓋
支撐遂寧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實現中部崛起
「我們已經初步謀劃儲備『十四五』時期項目2000餘個,總投資超過2萬億元,涵蓋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生態環保、民生工程等各個領域,以此來支撐目標的實現。」12月21日舉行的發布會上,在回答記者提問「『十四五』期間,遂寧將實施哪些大項目支撐遂寧建設聯動成渝的重要門戶樞紐和成渝發展主軸綠色經濟強市,打造川渝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先行區這一重要目標實現」時,市發展改革委主任夏海榮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建設聯動成渝的重要門戶樞紐和成渝發展主軸綠色經濟強市,打造川渝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先行區」是遂寧未來發展的根本取向,也是遂寧「十四五」規劃綱要的核心內容。未來五年,遂寧如何瞄準這一目標,支撐遂寧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實現中部崛起的高度?
▲周紅秀/製圖
做強現代產業體系
建成成渝發展主軸綠色經濟強市
現代產業體系是建設成渝發展主軸綠色經濟強市的重要支撐。這個支撐現在強度如何?
發布會上,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局長江平給出了回答:遂寧已初步構建以五大優勢製造業、兩大現代服務業和數字經濟為主體的「5+2+1」的現代產業體系,充分發揮了工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
基於此,我們將如何發力,把支撐做強?江平表示,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堅持產業興市、製造業強市,構建以鋰電及新材料、電子信息、機械與裝備製造、食品飲料和油氣鹽化工產業等五大優勢製造業為主導的「5+2+1」現代產業體系,推動製造業向高端化、品牌化、綠色化轉型,全面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發展支撐力,加快建設製造業強市。「產業方面,當前尤其要搶抓鋰電及新材料、油氣鹽化工和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機遇。」江平說。
城市建設是建成成渝發展主軸綠色經濟強市的重要內容之一。夏海榮表示,在城市建設方面,我市將推進河東二期、涪江六橋、介福路西延線、凱旋路升級改造、城鎮排水防澇設施、老舊小區改造、溼地公園、遂州綠道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進一步保護山水格局、激發城市活力、彰顯城市特色,構建「藍綠交織、水城共融」的城市形態。同時,加快創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天府旅遊名縣等引領性文旅品牌,加快建設投運聖蓮島國際旅遊度假區、絲路奇幻城、浪漫地中海等重大項目,提升「巴蜀福地、養心遂寧」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公鐵水航協同發展
建設聯動成渝的重要門戶樞紐
「十三五」時期,遂寧交通加速發展:「1環8射」359公裡高速公路網絡,享成渝及周邊城市90分鐘交通圈及公鐵聯運交通網絡便利;安居機場項目加快建設、涪江復航工程(一期)前期工作有效推動,「層次分明、布局科學、網絡完善」的公路、鐵路、航空、水路並舉的立體交通格局加速形成,交通優勢日益凸顯。
全會提出,「十四五」期間基本建成交通強市,國家物流樞紐功能充分發揮,成為聯動成渝的重要門戶樞紐。
「門戶」是指出入口或必經之地,比喻事物的關鍵;「樞紐」也指事物的關鍵之處,「門戶」「樞紐」連在一起,更體現地位的特殊與關鍵。如何實現這一目標?
「堅持立足成渝、服務西部、貫通沿海,推動公鐵水航協同發展,形成『313』出行交通圈。」夏海榮表示,我市將加快構建「綜合立體、高效互聯、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怎麼做?發布會上,夏海榮給出了詳細舉措。
——鐵路方面,將開工建設成(遂)達萬高鐵、綿遂內高鐵,加快遂渝、遂廣(安)等鐵路前期研究,構建「7向19線」高效通達現代鐵路網。
——公路方面,將實現成南高速擴容、南遂潼高速、遂渝高速擴容、遂德高速建成通車,加快推進鹽遂樂高速等項目規劃建設,構建「1環9射2縱」高速公路網、「4環11射」幹線公路網。
——水運方面,將實現涪江復航,開通遂寧至重慶貨運水上穿梭巴士,形成成都平原經濟區經遂寧通江出海大通道。
——航空方面,將建成遂寧安居民用運輸機場,逐步開通遂寧至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航線,遂寧人將真正實現從家門口起飛的夢想。
三地一樞紐
共建遂潼川渝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先行區
遂寧和潼南同處成渝地區中部,是成都與重慶之間天然的區位紐帶、交通紐帶、人文紐帶,具備全面合作的深厚基礎。市委七屆十一次全會明確提出,積極打造遂潼川渝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先行區。
「我們將深入實施《遂潼川渝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先行區總體方案》。」夏海榮表示,我市將圍繞「三地一樞紐」定位,積極構建「雙中心、三走廊、一園區」空間格局。同時,按照「一體規劃、成本共擔、利益共享」建設模式,全力共建遂潼涪江創新產業園區,力爭在「十四五」時期園區建設初具規模。
落實到具體項目上,我市將圍繞基礎設施一體化,重點推進遂潼大道、遂潼快捷通道、潼安大道等項目,爭取重慶市郊鐵路延伸至遂寧。圍繞產業發展一體化,做大做強天然氣綜合利用、環保新材料、電子信息、綠色食品、文化旅遊等特色產業,打造渝遂綿優質蔬菜生產帶、遂潼川渝毗鄰地區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圍繞區域創新一體化,共建遂潼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和雙創示範基地、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和遂潼一體化科技創新中心。圍繞生態環保一體化,探索跨流域跨區域生態共治、環境共保,聯動實施跨區域重大生態工程,建設涪江流域生態走廊。圍繞公共服務一體化,加快遂寧市中心醫院健康產業基地項目建設,加快建設公共醫療臨床中心建設,打造區域性醫療中心、醫養中心;支持四川職業技術學院等一批高職院校辦優辦高辦大,打造成渝中部職業教育中心。
▲11月29日上午,滿載機械生產設備的48輛貨運車輛緩緩駛入遂寧經開區成工重工輪式裝載機項目廠區。成工重工首批生產設備運抵,標誌著成工重工正式入駐遂寧經開區歐美產業園。李漢文攝
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
加快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市委七屆十一次全會提出建成成渝發展主軸綠色經濟強市,成為展示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成果重要窗口的遠景目標,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是實現該目標的重要支撐。「十四五」時期,遂寧加快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將放在哪些方面?發布會上,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局長江平給出了回答。
融入新發展格局
促進產業鏈供應鏈有效對接
面對國際大循環動能明顯減弱,國內大循環活力日益強勁的態勢,黨中央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市委七屆十一次全會提出,要積極探索融入新發展格局的戰略路徑,有效發揮成渝重要門戶樞紐的突出效應,在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如何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江平提出的著力點是首先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
江平認為,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既是國、省發展戰略需要,也是我市促進產業鏈供應鏈有效對接、提升經濟質量體量的必然要求。
如何融入新發展格局?江平表示,以深入實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戰略為引領,深化拓展「一核三片、四區協同」發展戰略,依託我市建設成渝地區區域性中心城市和聯動成渝的重要門戶樞紐契機,推動我市產業與成都、重慶和周邊毗鄰地區配套協同發展,加速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當前要圍繞《遂潼川渝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先行區總體方案》,推進遂潼工業一體化發展。」江平說。
抓住發展機遇
全面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發展支撐力
「堅持產業興市、製造業強市。」江平表示,建設製造業強市,當前尤其要抓好鋰電及新材料、油氣鹽化工和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機遇。
如何抓住機遇?江平也給出了具體思路。 ——聚力實施鋰電及新材料產業發展「一號工程」。按照「國內一流、國際知名」定位,以射洪市、安居區、蓬溪縣3個專業園區為基礎,以遂寧高新區為重點,其他地區因地制宜,打造鋰礦—材料—電池—終端—回收「五位一體」全產業鏈生態圈,打造「中國鋰業之都」。
——加快發展油氣鹽化工產業。依託我市化工產業基礎和富集天然氣、鹽滷資源優勢,搶抓我省建設「氣大慶」發展機遇,加快推動資源優勢就地利用轉化為產業優勢,以石油化工、天然氣化工、鹽化工為重點,打造西南地區綠色化工基地。
——突出發展電子信息產業。依託我市在電子信息產業方面基礎,搶抓新基建和5G產業發展機遇,推動電子電路、集成電路、應用終端及軟體信息服務等產業提檔升級,打造全國領先的PCB產業集群,建設西部最大的電子電路產業基地。
數位化賦能
推動製造業提質增效
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數位化賦能是重點之一。江平表示,我市將堅持把數位化作為賦能製造業提質增效的重要抓手。
具體說來,將建設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加快推進數據中心、新能源汽車充電樁、5G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推進位造業數位化轉型,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推廣智能製造單元、自動化生產線,打造一批典型數字車間、智慧工廠;培育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以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為引導,大力引進和培育一批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終端以及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數字產業落地遂寧。
技術創新是驅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原動力。如何持續提升技術創新能力?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和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促進人才、技術、資金等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江平介紹,在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外,我市將推動創新鏈和產業鏈有效對接,鼓勵企業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實現科研成果的轉移、轉化和交易。同時,完善技術創新政策體系,加快形成以財政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金融信貸支持為支撐、社會資本參與為補充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層次技術創新投融資體系。
實施五大創新工程
打造成渝地區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如何把遂寧建設成為成渝地區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將實施創新平臺強基工程、協同創新提升工程、創新高地引領工程、創新主體成才工程、創新生態優化工程五大創新工程。」發布會上,市科技局局長胥曉兵給出了答案。
其中,在實施協同創新提升工程方面,我市將積極融入西部科學城「一城多園」建設,深入推進成遂、渝遂科技合作,推動建設飛地科技園區和異地研發機構。聯合潼南、銅梁、合川開展科技合作,促進區域科技信息共享、科技資源優化配置、科技創新共同推進,打造涪江流域科技創新走廊。加強與高校和科研院所產學研合作,積極爭取國家技術轉移西南中心到遂寧設立分中心,與中物院成科中心共建遂寧協同創新中心,深化與中國科學院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西安交大、電子科大等高校合作。
除了舉措,胥曉兵還給出了實實在在的奮鬥目標——到2025年,全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50家以上,在2019年基礎上再翻一番;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備案達到600家以上,實現倍增;高新技術產業營業收入達到700億元,增長50%以上;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超過全國全省平均增幅,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趕上全省平均水平,創建國家高新區。
借力交通優勢
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
遂寧地處成渝軸心,已構建起遂寧至成渝及周邊城市90分鐘交通圈,成為四川僅次於成都的綜合交通樞紐。發布會上,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局長唐紫薇表示,將充分利用這一區位優勢,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打造巴蜀文化旅遊走廊上獨具休閒氣質的產業帶。
11月,我市船山區龍鳳古鎮被評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新地標」,這也是我市融入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取得的成效之一。
「我們將加快與川渝毗鄰地區共建『百裡涪江詩酒畫廊』,以涪江巴蜀古道為主線,充分挖掘涪江文化內涵。」唐紫薇說,我市將通過整合沿線古鎮、古村、古驛站等遺址遺蹟,建設一批慢旅遊、沉浸式文化體驗點,健全沿線水上遊覽、水上休閒等產品體系,輻射帶動周邊鄉村遊、休閒遊,構建一條文化繁榮的精品旅遊走廊,形成巴蜀文化旅遊走廊上獨具休閒氣質的產業帶。
與此同時,我市還將瞄準成渝周末及假日休閒市場,共推涪江風情遊、鄉村休閒遊等精品旅遊線路,聯辦以涪江文化藝術節為代表的特色文旅節會,搭建文旅企業交流合作平臺,加強數字文化資源共建共享,共享各類宣傳平臺,共建區域「大營銷」格局。
(全媒體記者 範晶)
責任編輯:陳豔 編輯:王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