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瓊森:語言最能暴露一個人,只要你說話,我就能了解你。
在生活當中,那些高情商的人,往往更討人喜歡。當然,這種討人喜歡,並非刻意地討好對方。而是他們更知道,在相處過程中,如何讓人覺得更舒服。
智商不夠,情商來湊。有些人雖然讀書時成績一般,但在職場當中依舊能混得風生水起。
一個人口齒伶俐,說話滔滔不絕,並不代表他真的懂得說話的技巧。
一個人的情商如何,一張嘴就能被感知到了。高情商,會說話,就像是人生的加分項。
那麼在說話時,有什麼讓你更「討人喜歡」的技巧呢?
說話時看著對方
說話的時候要看著對方,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道理。這在人際交往當中,也是表達對別人的尊重。
但「看」是一個動作,根據情感和程度上的差別,有著很多不同的種類,其中包括藐視、俯視、審視……該如何「看」也是有講究的。
和別人相處時,如果總是目不轉睛地盯著對方,會讓對方覺得有點尷尬,甚至渾身不自在。
當別人在說話的時候,你可以眼睛裡帶著好奇和疑問,這樣對方就會知道,你對他說的話語很感興趣,自然也更樂意和你說更多。
和喜歡的人說話時,可以三不五時,假裝不經意地看著對方,但眼神裡又帶有一點感情。每一次對視,都帶有曖昧的電流,氣氛也會油然而生。
說話的話題
在聊天的過程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不想接的話題。
比如和喜歡的男生約會時,男生向你提起他遊戲玩得很好,昨天又上了一個段位。
你想和他聊天,但對遊戲並不感興趣,甚至是一無所知,想臨時了解也來不及了。
這時候可以嘗試著巧妙地轉移話題,順著他的話說「你遊戲玩得那麼好,平常應該花很多時間玩吧?是不是會經常熬夜玩遊戲?」
可以把話題,從遊戲轉換到生活作息,以及周末的閒暇時間和興趣愛好。
如果話題實在談論不下去,並且找不到巧妙的轉折方式時,可以直接換個話題。
如果在談話的過程中,你有兩三次讓對方開心地笑了。對方是不會記得,這些小意外的。
讓人喜歡的一次談話
威爾遜:一個冷靜的傾聽者,不但到處受人歡迎,而且會知道許多事情。
在我們的生活中,自己都是主角。但在別人的世界中,我們又充當著配角。
一次讓人感覺心情愉悅的談話,是你能說出自己的故事,但又同時在傾聽別人的心聲。
一味地滔滔不絕、喋喋不休地講述自己的故事,你可能會覺得自己的情緒得到宣洩,卻忽略了對方是否願意傾聽你的話語。
和別人聊天的時候,要適當地留出空檔,一是讓對方可以消化你的言論,二是讓對方參與討論,順便表達他的想法。
聊天,是一來一往的互動,不是純粹輸出觀點的演講。
和一個沉默的人相處,最多只是覺得有點悶。和一個說話沒有留空檔的人相處,心情會莫名的煩躁。
就像是長時間在聽一個嬰兒啼哭,並且這個啼哭的聲音,還絲毫沒有要停下來的意思。
引導聊天進程
斯蒂爾:當你跟別人交談時,你必須考慮的第一件事是,對方是否樂意聽你說的話,或者是你是否希望讓人聽你說話。
當你在一次聊天過程中,感覺到非常愉快的時候。有可能是你們真的非常契合,也有可能是對方讓這個聊天的氛圍,變得很愉快。
前者需要天時地利與人和,而後者只需要他的情商遠高於你。
厲害的人懂得掌控聊天的進程,製造和諧聊天的氛圍。而被引導的人,往往很難察覺出來。
當我們剛和一個人相處的時候,不要像查戶口一樣的聊天,一下子就要把人家的隱私都問出來。
剛開始聊天的時候,可以先說一些比較不敏感的話題。提問題的時候,也是先問一些是非題和選擇題。
從中尋找相似性,再逐漸深入了解,談論一些有深度的問題。
這樣可以創造出更適合的聊天氛圍,讓雙方都比較有輕鬆的感覺。
提及別人的名字
每到節假日,我們都會收到各式各樣的信息。但這些信息,大部分都是群發的。
收到群發的信息,有一部分人會禮貌回復 。有一部分人會覺得,並沒有什麼回復的必要。
這些群發的節日祝福,是很抽象的,很難讓人真正感受到祝福。所以不管回復與否,收到的人,內心也沒什麼波瀾。
但如果你收到的,是帶有你名字的祝福信息,心裡的感受就不太一樣了,你會覺得自己受到了重視。
有調查結果發現,我們會對自己的名字比較敏感。比如我們在看一些文章或者招牌的時候,會更容易被帶有自己名字的文字吸引。
在剛和別人認識的時候,能記住並且準確地說出對方的名字,能給對方留下更好的印象。
在生活當中,你還會運用到什麼樣的說話技巧呢?
我是小熊議情感,分享貼心的情感小知識。如果覺得文章對您有幫助,或者有同感的話,期待可愛的您來點個讚。
如果對內容有不同的看法或者意見,歡迎你分享出自己的觀點,虛心接受您的指教。
有什麼心事的話,可以私信留言給我,小熊很樂意做你的聽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