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能承受之輕》讀後感:生命其實更需要一些重量

2020-12-23 基督教資訊平臺

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人,我們可以安排自己的工作,決定今天幾點去上班,是不是要遲到,決定要不要出差,或換一份其它工作,我們安排自己的婚姻,甚至可以安排自己的生命。

有時我們覺得自己生活的太累,承擔的責任太多,以至於讓我們有種想拋棄一切放飛自我的衝動;有時我們覺得自己受到的道德約束太多,想拋棄那些道德和責任,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只尋求感官的刺激,而不想考慮人生的後果。

我們是生活的主人,也是生命的主人。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還要承擔那麼多道德和責任?我們是否可以放下這些,只要激情變換的生活。

外科醫生託馬斯在責任和感官之間的選擇和嘗試,也許就是我們曾經乃至現在想做的事。他對生命的道德思考,他在愛情婚姻和性之間的選擇,讓我們看到,生命不是什麼都沒有的輕,而是唯有道德責任之「重」才能讓我們腳踏大地,安全地生活。

託馬斯有一份讓人羨慕的醫生工作,他追求正義,有著崇高的理想,有一位善良賢惠的妻子,雖然偶有爭吵,但愛情卻超越了他們之間的分歧。

託馬斯失去外科醫生的工作,源於一場政治的變革。在這場惹怒政治當局的政變中,託馬斯失去了人生的榮耀時刻,由高峰跌入低谷,此時的妻子在他眼裡也顯得強勢,而心生罅隙。

這種巨變讓他覺得一切都是負擔,人生跌入絕望的谷底,讓他覺得現在的一切在他的生命中是如此之「重」。他開始思考拋開這些負擔,讓生命回到「輕」的狀態。

他開始認為婚姻的愛和性是可以分離的,因此他找了只有性的情婦薩賓娜,開始了他只有性的生命歷程。然而在婚姻的責任、對妻子的愛與薩賓娜的性之間,他陷入掙扎。婚姻和性的激情究竟是不是可以分開,一度讓他陷入掙扎和迷茫。

最終,託馬斯還是回到了婚姻中,回到妻子的身邊,生活步入正常人的生活。然而一場車禍卻終結了他們夫妻的人生。

我們究竟是不是生活的主人,以至於我們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生活,託馬斯的選擇和掙扎,他的迷茫與無措,讓我們看到生命還是需要道德和責任之「重」的,一旦離開這些「重」,生命就會如羽毛一樣漂浮空中,陷入一種虛無的可怕,讓人感到生命沒有著落的孤獨。

《創世紀》中的亞當,在伊甸園中因為謹守上帝的命令,而有著一個愉悅的人生。他有自己骨中骨肉中肉的妻子,也有幸福的家庭和愛情,更有一份看管伊甸園的崇高工作,乃至於他可以命名園中的動物,和享用園中各樣的果子。但這一切的底線則是順服上帝的命令,承擔上帝所給予的責任。

但亞當卻想著另一種擺脫責任的「輕」,在他看來承擔上帝的責任和滿足眼目的情慾是可以分開的,順服上帝的命令和聽從撒旦的誘惑是可以分開的,因此在這樣的觀念之下,他聽從了撒旦的誘惑,吃了善惡樹的果子。

亞當的例子告訴我們,在責任和道德之中,生命是一個整體。上帝命令的不可違背性,排除了責任和情慾之間的分離可能,在生命中那種試圖擺脫責任,而只想享受感官快感的激情是不存在的,它帶來的除了虛無之外,別無他物。

虛無,讓人犯罪還要推卸責任,像亞當一樣,把違背上帝命令的責任推給女人。

其實,我們每個人何嘗不是像亞當這樣,像託馬斯這樣,經歷著在道德責任和感官情慾之間的掙扎。我們想不負責任地去做想做的事,不負責任地追求一切刺激,讓「責任」這樣的重擔不再壓著我們的良心,而讓我們的生命在無負擔的「失重」狀態下,一路狂奔。但失去「重」的生命之「輕」卻讓我們感受到刺激的時候,又背負著虛無的重擔。這種重擔讓我們失去安全,離開大地。

違背上帝命令的亞當最終接受上帝的懲罰,其實這來自上帝的懲罰又何嘗不是生命之「重」呢,重新回到責任,回到道德,回到有著約束和重擔的生命之「重」,也才能重新回到上帝的伊甸園裡。誠如託馬斯回到婚姻中一樣。

我們是生命的主人,是生活的主人,我們可以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逃避責任。

因為這次疫情,讓很多人有了一個超長的假期,曾經期待的不上班理想,現在實現了。然而超長假期的實現帶來的欣喜並沒有延長太久,接著的便是空虛和無聊,很多人才驀然發現原來現在的自己是那麼期待去上班,去工作。過去我們認為沉重負擔的工作,現在變得那麼可愛,變得如此讓我們期待。

我們的本性讓我們在面對人生的負擔時,會選擇逃避,選擇放棄,但是一旦我們放棄和逃避了這些負擔,一旦我們達到了人生無負擔的「輕」,我們就失去了真實的自我。

生命不能承受過量的「重」,同樣也不能承擔虛無的「輕」,因為這「輕」無法詮釋我們的人生!

只有在生命之「重」裡,我們才能找回真實的自我。

相關焦點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讀後感~
    所以「輕」與「重」的對比和「眾劫回歸」的理念,讓我難以理解。但主人公託馬斯和特麗莎的出現立即吸引了我的眼球。特麗莎是個缺少安全感的女孩兒。父親的早逝和母親的責罵,使她從小就顯得格外安靜、格外孤獨。認識託馬斯以後,她顯得更加脆弱,因為她害怕失去。託馬斯是個不安現狀的人,沒有什麼可以拴住他的心,即使是在遇到特麗莎,他也嘗試背叛。
  • 《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輕》壓倒她的不是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她的生命中沒有信仰,沒有愛情,沒有責任,沒有使命,她擁有自由,卻無法避免內心的空虛。她是誰,她不只是特麗莎,還是我們!故事梗概《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是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最負盛名的一個作品,曾被列為十大禁書。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世俗的愛與責任,才是生命最終的意義
    提到昆德拉,他的代表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不可不讀。這本一度被很多讀者認為是愛情小說,實際上是一本充滿哲學意味的經典之作。1958年,昆德拉發表處女作《玩笑》一書,贏得巨大的名聲。可是十年之後,這本書卻給他帶來了意外之災。《玩笑》這本書被禁止發行,昆德拉也被當局限制發表言論和出版書籍。
  • 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有感
    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有感楊春再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米蘭昆德拉那深邃、犀利的眼神浮現眼前,仿佛上帝之眼,俯瞰著這個蒼茫大地,仿佛看穿看破了世界,而他就在我們身邊,冷眼旁觀著這個人世間,卻又熱烈地投入其中愛著,思索著,探究著,拷問著……第一次認識米蘭昆德拉
  • 21克靈魂有多大分量是生命無法承受之輕
    生命無法承受之輕西方>的一個傳說,據說人死以後會比生前輕去21克,那是靈魂的份量,如果一個人對你說,他給你的是21克淨重的愛情,那麼他是在暗示他用生命愛著你,即使有一天,誰將離去,這一份愛不會因為生命的消亡而消失,只會隨著靈魂更深刻,更雋永,聽起來有點象愛情的童話。
  • 與蠢讀書會《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不得不說,米蘭昆德拉作為老哲學家,對於存在主義哲學的探討一向讓人不明覺厲。薩特的存在主義講生命之輕在於人存在的無限展開的可能性,由於存在價值的自由不受到任何意義限制,特蕾莎產生和酒館裡調戲她的老男人們性交的欲望就像是自由而輕盈的體驗,是不受限制可以隨手揮舞的羽毛棒,但事實上總是會要不可避免得承受追求這種自由的相應代價、直面自己生命中選擇的後果,這是孤獨而又沉重的。畢竟好幾個老男人壓在身上應該蠻沉重的。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迷途漫漫,終有一歸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作為作者米蘭·昆德拉最具聲望的哲學小說,被選為40年25部具有影響力的外譯作品。米蘭·昆德1929年生於捷克斯洛伐克,後定居法國,被認為是與《百年孤獨》作者馬爾克斯不相上下的世界文學大家。
  • 楊重光 :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
    吾弟之死140cm x160cm綜合材料2013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再聯想到楊重光老師留學德國的經歷,自然會牽扯一些藝術語言上的聯絡關係。 一樣是在用繪畫的方式訴說關於生命與人性的命題,在別人那裡這些都是他者,或者只是手段。因為在這個虛妄的時代, 沒有誰會有勇氣真正地面對這些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他們都會熟練地讓自己舉重若輕,深入淺出。但是楊重光完全不同, 他是真的在用繪畫來直面生與死、愛與恨、苦難與罪惡、虛無與孤獨,那麼直接、坦誠、勇敢,不摻一絲虛假。
  • 生命不可承受之輕!是什麼讓一個31歲的男人生命定格?
    生命不可承受之輕!是什麼樣的壓力可以讓一個男人淡漠生命,要有什麼樣的勇氣才能義無反顧躍入滔滔湘江……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31歲……近日在網上看到一則消息,12月23日上午,湖南長沙湘府路大橋上發生了一幕男子跳江身亡的慘劇,一輛白色轎車在大橋上突然停下,駕駛人下車直接走到橋邊,沒有任何停頓突然翻越欄杆,躍入滔滔湘江之中……雖經當地消防人員救援,但已無力回天!
  • 賈莉莉: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WeeWalk行記
    如果我們生命的每一秒鐘都有無數次的重複,我們就會象耶穌釘於十字架,被釘死在永恆上。這個前景是可怕的。在那永劫回歸的世界裡,無法承受的責任重荷,沉沉壓著我們的每一個行動。 相反,完全沒有負擔,人變得比大氣還輕,會高高地飛起,離別大地亦即離別真實的生活。
  • 生命不可承受之輕,悲傷不過是長著羽毛的生靈
    人心不堪承受生命之重,談起「悲傷」,我們本能的想要逃避,但只有直面生命的脆弱,坦然面對悲傷,才能將心靈逐漸轉化為對生命最樸素的熱愛。某種程度而言,悲傷並不是一種壞的情緒。它是一種內心自發的無法達成願望的落寞,也是一種抗拒外界給自身帶來的牴觸,還是一種自我對環境自然而然產生的排他反應。
  • 放下生命之輕,負重前行!(經典好文)
    米蘭昆德拉的名著《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中這樣說:負擔越重,我們的生命就越貼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實在。我們不能承受的,恰恰是生命之輕。可以像春天的陽光飛揚在樹梢上,跳躍著三月溫暖而明媚的愜意;可以像夏日的山泉潺潺流淌在山谷中,在樹蔭和蟬聲中,蕩滌著六月的閒適;可以像秋天高遠廣闊的湛藍蒼穹,幾絲白雲,一排大雁,帶來的寧靜;也想如冬天路燈下,仰頭看黃暈的光圈中,紛紛揚揚無聲落下的雪花……這樣的生命之輕,說到底,其實就是不想承擔任何責任和壓力,不想付出一點思維和想法,不想動腦去想所有與努力、奮鬥、拼搏相關的事,只希望無條件的安逸
  • 中英雙語閱讀556: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If eternal return is the heaviest of burdens, then our lives can stand out against it in all their
  • 歌德:少年維特的煩惱,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抑鬱
    「心之憂矣,如匪浣衣。靜言思之,不能奮飛」,憂思之情,古已有之。 從《詩經》到《楚辭》,皆有悽冷的情感表達。「憂」是人類表達傷感的情緒。外在世界的人、事、物、景,以及我們自身對於事物的認識,都會影響到情緒。
  • 生命很重,活得輕一點;生命很弱,活得強一些
    生命很重,活得輕一些;生命很弱,活得強一些。聽應聽的,沒必要的不聽;想應想的,不該想的不想:給心減減壓,為路清清障。做人不必太敏感,玻璃心很容易受傷。生活看似平坦,卻玄妙無限,若無居安思危之智,未雨綢繆之見,必被雲紗霧罩遮望眼。我們在不同的風景中磨礪身心,享受過程,負重前行。人生四季,我們從懵懂到成熟,從純真到安寧,從學習到領悟。
  • 細讀《喜寶》:生命不能承受其輕
    其實一般人的話會通過打工來爭取生活費,而不是靠別人的施捨,而喜寶是從小被媽媽教育可以用自己的漂亮和性別來獲得自己想要的生活的。喜寶在遇到勖先生的時候,知道勖先生對自己有意思,雖然對方年齡很大了,但是知道對方有錢,能夠解決他的學費和生活費,其實剛開始喜寶是不知道勖先生是那麼有錢的。
  • 生命終是要 承受不可承受之痛
    我心下焦急,小心翼翼地問候過一次,說還是深度昏迷之中,醫生的意思醒來希望極為渺茫,即便能維持住生命體徵,也很可能是植物人。昨日請了省城的腦外科專家來會診,只是極委婉地說也不是沒有可能醒來。10月10日晚上,突然接到李尹的電話,未語先哽咽,問及她父親的病情,說仍在昏迷中,醫生說七天之內如果不能醒來,基本就沒有希望了,今天已是第六天,就看明天了!
  •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她為此受到了兩次停課教育的處罰後,因為實在承受不了這份壓力而自殺。事情的開端只是杜鵑與同桌男生在食堂門口嬉鬧,被拍到所謂「親密照」。學校根據後勤主任拍攝的這照片,責令家長各自帶杜鵑與同桌回家去教育。這次停課教育的處罰,讓16歲的杜鵑感到很委屈,但是沒有人聽她的辯解。
  • 說謊是人生的不能承受之輕
    生命中,有很多事情,看似輕描淡寫,卻在後來給我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而謊言就是其中之一。馬克.吐溫說過:你需要十分小心地對待說謊,否則,幾乎可以肯定,你會被人抓住。還有些人撒謊,是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從而故意隱瞞一些事情。所有的這些,都是為了掩蓋自己的不足,虛構不存在的事實。所以,撒謊,是很多人滿足自己虛榮心的手段。另外,謊言,也是很多人逃避現實的途徑。
  • 生命不能承受之痛,究其原因是負能量蓋過了正面的能量
    小孩子臉上幾乎都掛滿了無憂無慮的笑容,他們沒有經歷過什麼不能承受之痛,也不知痛為何物。小時候常聽家人老人說活著苦累,也不知是怎麼回事,因為完全沒有體會過,人對沒有體驗過的事情總是沒有什麼感受,只有親身經歷過才刻骨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