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ras、蕉內、內外們為何都盯上了優衣庫的「內衣生意」?

2021-01-14 雲掌財經

文/螳螂財經

作者/圖霖

在2020年爆紅的一眾新消費品牌中,以Ubras、蕉內、內外等為代表的新內衣品牌可謂賺足眼球。

從「性感」到「舒適」,國內內衣市場的風向在這幾年發生了很大改變。而正是這股「風」助推了這些新內衣品牌的崛起。在短時間走紅以後,新品牌們紛紛對標「老前輩」,想要成為下一個優衣庫。

但放眼望去,整個內衣市場的競爭壓力並不小。

一方面,優衣庫作為曾經締造銷量神話的品牌,短時間內很難掉落神壇。另一方面,南極人、紅豆等傳統品牌憑藉著多年的市場經驗以及品牌效應,仍舊在整個內衣市場維持著較高的市場份額。

在新老品牌混戰的國產內衣市場,究竟誰會更有機會呢?

新內衣品牌們為何會在2020年強勢崛起?

新事物的流行往往並非突然發生,而是慢慢演變而來的。

新內衣品牌們主打的「無鋼圈內衣」這股風就是這樣的。「螳螂財經」打開蕉內、內外、Ubras這幾家店鋪的天貓旗艦店,不難發現,這些所謂的「無尺碼、無鋼圈內衣」和前幾年很火的「無痕內衣」極為相似。

只不過,在彼時的內衣市場,以都市麗人為代表的品牌宣揚的都是「性感、聚攏、塑形」。無痕內衣雖然因為舒適度較高獲得了一部分人的青睞,但更多女性因為擔心「下垂」的問題,依舊傾向於選擇傳統的有鋼圈內衣。

消費風向的變化往往與消費人群有很大關係。z世代年輕人們對於內衣的要求發生了很大變化,相較「費力達成的性感」,他們更崇尚「毫無束縛的自由」。這就給了「無鋼圈內衣」崛起的可能。

當大半市場都開始追求無鋼圈內衣的時候,屬於新品牌們的商機也就來了。因此,維密宣揚的「性感風」並不是在這兩年突然就不流行了,而是整個女性內衣市場的審美逐漸多元化了。

再者,傳統內衣品牌多在線下布店,消費者購物習慣的變化對它們影響很大。

「螳螂財經」看到,以都市麗人、曼妮芬為代表的傳統內衣店,多是走線下加盟的形式,它們曾在短時間內佔領了大半的線下內衣市場。

在網購還不夠發達的時代,這些店鋪在線下市場可以說「如魚得水」。但隨著電商的發展,以及網際網路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流量轉移到了線上。儘管線上店鋪難以獲得線下店鋪的體驗優勢,但新品牌們已經學會了用其他營銷手段避開這一痛點。

蕉內、內外以及Ubras主打的都是無鋼圈的內衣,它們要麼就是將過去相對複雜的內衣尺碼轉換成了「S、M、L」這些更簡單的尺碼標準。要麼就是像Ubras這樣直接打出「無尺碼」的理念,讓消費者完全不用操心「尺碼挑選」的問題。

當新品牌們「化繁為簡」,並且營銷給力的時候,舒適度不高、挑選過程繁瑣的傳統品牌們,再想提升關注度,就顯得有些吃力了。

最後,和其他在2020年走紅的新品牌一樣,新內衣品牌同樣趕上了「直播+種草」的風口。

原本女性內衣算是一個較為敏感的話題,全網大面積營銷放在以前幾乎是不可能的。但由於「性感」不再是女性選擇內衣的唯一標準。主打「舒適」的無鋼圈內衣們,不管是背心式還是吊帶式,都與可外穿的運動內衣無異,這就給了這些品牌走到「臺前」的機會。

從歐陽娜娜代言Ubras的廣告圖也能看出來,品牌方宣稱的「內衣外穿,不懼目光」並非空穴來風。當內衣不再「敏感」,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就順理成章了。

當然,在具體的傳播效果上,並不是每個品牌都表現得很好。例如內外儘管有了杜鵑、王菲這樣聲量較大的代言人,可銷量提升卻並不明顯。而選擇用歐陽娜娜這類年輕小花的Ubras卻一舉拿下了今年天貓雙十一內衣品類的冠軍。

總之,新內衣品牌的崛起看似突然,實則與審美風尚的變化、傳統品牌發展受限、直播電商的助推都脫不開關係。它們的走紅,更大程度上是因為趕上了好時機。

都想做中國的優衣庫,誰更有希望?

在新品牌之前,國內的「無鋼圈內衣」市場,其實是優衣庫、曼妮芬這些品牌更被人熟知。而Ubras、蕉內以及內外等新品牌似乎都有向優衣庫這位「老前輩」靠攏的意思。

畢竟,在其他快時尚品牌紛紛「退軍」中國市場之際,優衣庫靠著高密度的聯名、銷量王牌U系列等,在國內的服飾和內衣市場依舊位列前茅。新品牌們選擇對標優衣庫也無可厚非。

那麼,在這幾個品牌中,誰更有潛力成為「中國優衣庫」呢?

優衣庫的內衣系列被追捧的一個很大原因就是「舒適」。由於無鋼圈內衣本來在舒適度上就優於傳統的有鋼圈內衣,因此,為了提升品牌差異性,新品牌們紛紛將原本的「舒適」升級成了各具特色「新標籤」。

從去年榜上無名到今年一躍成為雙十一內衣銷量冠軍的Ubras,主推的爆款是「無尺碼內衣」。在內衣尺碼已經簡化至「S、M、L」這些簡單標準的基礎上,Ubras直接將尺碼全部「丟」掉了。

這就大大節省了繁忙的都市女孩們挑選內衣的時間,屬於從挑選時長上提升了「舒適度」。而且,從用戶評價來看,Ubras的內衣穿上之後,確實有宣傳所說的「猶如人體第二層肌膚」的感覺。所以不論是新客還是回頭客都較為滿意。

Ubras帶火的無尺碼的這陣風,內外和蕉內也沒有錯過。不過這兩者在舒適度上都使用了新概念來提升品牌差異性。

為了利用無尺碼提升用戶關注度,內外打出了「內外無尺碼,生活更自在」的口號。只不過,在舒適度上,內外沒有鼓吹「肌膚感」,而是從輕盈度出發,選擇用「雲朵感」作為無尺碼系列的新標籤。

相較之下,蕉內的新標籤「無感託科技」就要顯得「科技感」許多。雖然同樣是在體現「舒適度」,但加上「科技」這類字眼,就能和同類品牌拉開明顯的差距。

值得關注的是,蕉內品牌的畫風整體「科技感」很濃,與前面二者甚至傳統內衣店鋪的風格的區別都很大。

當然,要成為優衣庫,從產品品類而言,肯定不能只聚焦於女性內衣。畢竟,即便是傳統內衣店鋪,也是男女士內衣褲均有涉及。

三個品牌中,在女性內衣之外,Ubras推出了「少女系列」,內外推出了「男士系列」,而蕉內則是「男性、女性、兒童」均有涉及。因此,僅就品類而言,蕉內的覆蓋人群更廣,較其他兩個品牌是要略勝一籌的。

再來看對標優衣庫需要搭建的渠道優勢。

線上方面,成立於2012年的內外在同年就入駐了天貓,而都在2016年誕生的蕉內和Ubras則分別於2016年和2017年才入駐天貓。

而在線下方面,成立最早的內外目前門店數量是最多的。其已經在全國23個一二線省會城市開出了近100家門店。Ubras當前的門店數在10家左右,而蕉內直到2020年底才在深圳開了首家門店。

顯然,成立最早的內外,在渠道優勢上,相較蕉內和Ubras要更明顯一點。

最後來看看資本市場的態度。

據公開資料顯示,Ubras已經完成兩輪融資。其中,A輪融資金額5000萬元,B+輪融資金額數億元。內外於2019年完成了1.5億元的C輪融資。蕉內方面,也於2020年11月正式完成數億元A輪融資,投後估值達到25億元。成了近十年來估值最高的內衣公司。

綜合來看,資本市場對於新內衣品牌們還是十分看好。

據「艾媒諮詢」2019年發布的《2019-2021年全球內衣產業運行狀況與中國內衣市場監測大數據報告》,近十年,適於穿戴內衣的女性(15—64歲)人口不斷增長,目前穩定在4.5-4.6億人左右,這為內衣市場奠定了良好的人口基礎。

市場大環境是好的,但是從以上三個品牌的整體實力來看,內外已經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渠道優勢,蕉內在品牌差異性以及品類豐富度上做得都不錯。而Ubras雖然在2020年風頭最盛,但不論是渠道建設能力還是品類豐富度,都要略遜於前兩者。

而要想成為中國的優衣庫,對這些新品牌們而言,路都還很長。

要「稱霸」中國的內衣市場,並不簡單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新品牌們有成為「優衣庫」的野心並非壞事,但整個內衣市場的競爭壓力其實並不小。

一方面,國內的內衣市場還有很多依然「堅挺」的老品牌,它們的綜合實力並不低。老品牌們雖然暫時被搶了風頭,但它們並未落後太多。這一點,從最近幾年天貓雙十一內衣品牌排行榜的變化就可以看出來。(2018年內衣品類未單獨陳列榜單)

一直到2017年,「老網紅」都市麗人都還榜上有名。而即便是在新內衣品牌崛起的這兩年,傳統品牌芬騰、恆源祥、南極人都依然在榜。就連同為老品牌的紅豆今年也首次登榜,並且一舉拿下了第六名的好成績。

實際上,就整個製造工藝的成熟度以及品類豐富度而言,老品牌其實是要更勝一籌的。它們缺的只是外觀上的改變以及營銷力度的加強。

這兩年,老品牌翻紅的例子不在少數。對於新品牌們而言,這些老品牌們是需要「警惕」的。

另一方面,「螳螂財經」看到,在同樣的「網紅邏輯」下,還會「長」出更多新品牌。

「爆款邏輯」能打造的絕對不止一個爆款,這是所有網紅品牌都應該關注的問題。

誠然,在女性內衣市場再造一個「無尺碼」或者「無鋼圈」的內衣品牌有些沒有必要,畢竟市場競爭已經很激烈了。但就胸型而言,內衣市場其實還有其他想像空間。比如同為新品牌的蒛一主打的是「小胸型」,而奶糖派則盯上了C罩杯以上的「大胸型」市場。

而在前面三個品牌中,Ubras是靠單個爆品火起來的。儘管它幫助品牌提升了知名度,但也無疑增高了其未來拓展新品的門檻,因為大眾對它們會抱有更高的期待。例如Ubras前段時間推出的結合「優雅+舒適」的新品,反響就並不好,不少用戶都表示「磨皮膚」。

因此,對於想要藉助爆品進一步塑造品牌的Ubras而言,未來的新品迭代之路怕是沒那麼好走。而一旦以蒛一和奶糖派為代表的品牌進一步加強宣傳力度,獲得和Ubras同樣的關注度也不是沒有可能。

總體來看,Ubras、內外、蕉內這些新品牌,乘著新消費的東風,慢慢在國內的內衣市場走起來了。但接下去,不論是產品更新迭代還是品牌口碑升級,都需要加快速度了。否則,被老品牌再度碾壓或者被更新的品牌替代,都只會是遲早的事。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此內容為【螳螂財經】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繫。

相關焦點

  • 「擠掉」優衣庫的Ubras、蕉內、內外等新內衣品牌們,到底牛在哪?
    在2020年爆紅的一眾新消費品牌中,以Ubras、蕉內、內外等為代表的新內衣品牌可謂賺足眼球。從「性感」到「舒適」,國內內衣市場的風向在這幾年發生了很大改變。而正是這股「風」助推了這些新內衣品牌的崛起。在短時間走紅以後,新品牌們紛紛對標「老前輩」,想要成為下一個優衣庫。但放眼望去,整個內衣市場的競爭壓力並不小。
  • 「擠掉」優衣庫的Ubras、蕉內等新內衣品牌們,牛在哪?
    在2020年爆紅的一眾新消費品牌中,以Ubras、蕉內、內外等為代表的新內衣品牌可謂賺足眼球。   從「性感」到「舒適」,國內內衣市場的風向在這幾年發生了很大改變。而正是這股「風」助推了這些新內衣品牌的崛起。在短時間走紅以後,新品牌們紛紛對標「老前輩」,想要成為下一個優衣庫。
  • 2020瘋狂的內衣|內外、蕉內、奶糖派【湯臣品牌研究院】
    在2013年,優衣庫對品牌進行了重新再定位,將品牌理念從「Made for all(造服於人)」更新為「LifeWear(服適人生)」他們認為服裝的個性展露是由內而外的,能夠呈現出自己的風格和品位,打造消費者希望穿著的理想服裝和生活方式。同時優衣庫也認識到,「內衣」這一品類經歷了多年的畸形發展之後,終究要回歸到它的本質屬性—「健康、舒適、自然」的貼身衣物。
  • 4年15億,蕉內會成為下一個優衣庫嗎?
    36氪近日曾報導,蕉內已正式完成數億元A輪融資,投後估值高達25億元,創下近十年來國內估值最高的內衣品牌記錄,在內衣行業站穩了腳跟,也被業內讚譽可能是「下一個優衣庫」。作為親歷整個融資過程的獨家財務顧問,穆棉資本也深刻體會到蕉內在資本市場的熱度,「每個接觸過蕉內團隊的投資人都非常篤定。」穆棉資本創始合伙人Stefanie告訴36氪。
  • 品牌扒| 體感科技內衣?蕉內,聚焦於內
    2020年最後一天,蕉內在深圳壹方城開了一家「000號」體驗店,科技感著實驚豔了一番。畢竟平時逛街見慣了歌瑞爾那種可愛可愛的內衣店,或者全棉時代和優衣庫開架式的量販店,以及門面很小的內外、曼妮芬等,都完全不知道內衣可以走「科技感」。如果把市面上內衣品牌風格分類,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追求自然舒適,一種是凸顯功能。
  • 最頭條|國產內衣品牌頻頻崛起,優衣庫的內衣不香了?
    在2020年爆紅的一眾新消費品牌中,以Ubras、蕉內、內外等為代表的新內衣品牌可謂賺足眼球。從「性感」到「舒適」,國內內衣市場的風向在這幾年發生了很大改變。而正是這股「風」助推了這些新內衣品牌的崛起。在短時間走紅以後,新品牌們紛紛對標「老前輩」,想要成為下一個優衣庫。但放眼望去,整個內衣市場的競爭壓力並不小。
  • 抓住直播風口,Ubras、蕉內衝上天貓雙11內衣銷售榜前二
    不過,老二蕉內的勢力也不容小覷——從去年第八躍升至今年第二。   Ubras和蕉內,一個創立於2016年初,主打無尺碼、無鋼圈的女性內衣;另一個2016年底入駐天貓,主推具有「科技感」的內衣。年輕品牌傲人的雙11戰績背後,驅動力來自哪裡?   而在新品牌崛起的同時,南極人、恆源祥們卻大有跌落之勢。內衣品類是否正面臨洗牌?
  • 蕉內4年賣了10億,除剪掉內衣上的標籤外還做對了什麼?
    蕉內的誕生始於一個人們曾習以為常的細節。圖片來源:蕉內記者 |盧奕貝內衣行業發生了一場變革。維密黯淡、都市麗人掙扎於轉型,「售賣性感」不再是無往不利的銳器,傳統行業巨頭們的規模優勢在線上電商的圍剿下,被打得難以喘息;但與此同時,在原有賽道中找到痛點的新內衣品牌,正在嶄露頭角。
  • 天貓雙11,優衣庫們和Ubras們發生了什麼?
    老霸主們穩住江山,新銳品牌們集體出道。包括男女裝、內衣、戶外運動、配飾、箱包、奢品等品類在內,服飾時尚品牌們在天貓的土壤裡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大牌商家成績依然拔尖。11月1日至11日,耐克、阿迪達斯、優衣庫、安踏、李寧等品牌的銷售均超10億。黑馬商家強勁衝出。
  • 當來勢洶洶的新品牌,看中了4400億的內衣生意
    月,以無感標籤內衣起家的Bananain蕉內正式完成數億元A輪融資,投後估值達到25億元。在這一階段中,創立於2016年,僅僅成立兩年的「內外」和「優衣庫」「曼妮芬」一起拔得頭籌,佔據了無鋼圈內衣銷售額的前三甲。據天貓數據顯示,2018年在線銷售的文胸品類中,無鋼圈內衣已佔到60%的份額。
  • 新銳內衣品牌Bananain蕉內完成數億元A輪融資
    這一輪融資發生之前,蕉內曾於2016年3月獲得鐘鼎創投1000萬元天使輪投資。源起打破一個習以為常卻不合理的常規:貼身衣物上令人刺癢的縫製標籤,蕉內2016年由臧崇羽和李澤辰共同創立,並沿著技術與設計雙輪驅動「體感科技公司」定位展開探索,產品主要涵蓋內褲、襪子、文胸、保暖衣、家居服、輕戶外等品類。值得一提的是,創立蕉內之前,兩位創始人均在設計行業有過十五年從業經驗。
  • NEIWAI內外公布了新一任品牌全球代言人王菲
    回顧內外的品牌歷程,說是一路順風順水也不為過。八年前,當歐洲市場上的無鋼圈內衣佔有率達到40%,日本甚至達到50%時,中國才不過只有10%。內外創始人劉小璐當時就瞄準了中國內衣市場上的這一空缺,並堅信比起一味強調用聚攏功能突出胸部曲線的功能性內衣,穿著舒適的無鋼圈內衣總會漸漸獲得市場的認可。
  • 讓內衣「無感」,蕉內如何成為國內估值最高的內衣品牌?
    而從品牌上來看,內衣行業無一家獨大的局面,也讓Bananain蕉內、Ubras、內外NEIWAI等新銳品牌後來居上,被消費者追捧,被資本方青睞。根據不完全統計,自2018年開始,內衣行業發生融資14起,涉及到的多為新銳品牌。就在最近,Bananain蕉內正式完成數億元A輪融資,融資後蕉內的估值將達到25億元,成為近10年來國內估值最高的內衣品牌。
  • 舒適內衣的「瓜」,吃上癮了
    NEIWAI內外不再獨自狂歡,身邊突然出現了7個夥伴——Bananain蕉內、Ubras、DARE ONE、茵曼內衣、裡性livarymio、素肌良品、蒛一內衣。 2016年新興內衣品牌集中爆發小眾舒適內衣,破圈到大眾消費視野。女性內衣話題也不再羞於拿到臺面,變成咖啡館裡創業者們津津樂道的好生意。與高光後頹勢難掩的維密們,形成鮮明對照。
  • Bananain蕉內完成數億元A輪融資,成十年來估值最高內衣公司
    在此基礎上,蕉內繼續提升自主研發能力,將ZeroTouch無感託技術、涼皮秒吸降溫技術、熱皮空氣學保暖技術、銀皮抗菌技術等技術應用於品牌產品中。 起步於電商渠道,蕉內切入時內衣行業已處於飽和狀態,包括都市麗人、浪莎、南極人、UNIQLO、Victoria’s Secret等品牌在內,線上線下全渠道競爭激烈,但內衣市場又是典型的螞蟻市場,市場極低集中度運轉,有「中國內衣業第一股」之稱的都市麗人,2019年營收約41億元,參考整體約3000億市場規模來看,市佔率僅約1.4%。
  • 獨家|蕉內完成數億元A輪融資,成國內近十年估值最高內衣公司
    針對日常通勤、戶外、居家等場景和需求,蕉內最初於2016年11月獨創Tagless無感標籤技術,一改過去內衣行業縫製標籤的糟糕體驗,將標籤印於內衣外部,成功從內褲單品切入。在此基礎上,蕉內繼續提升自主研發能力,將ZeroTouch無感託技術、涼皮秒吸降溫技術、熱皮空氣學保暖技術、銀皮抗菌技術等技術應用於品牌產品中。
  • 舒適內衣出圈 老品牌如何緩解焦慮?
    NEIWAI內外不再獨自狂歡,身邊突然出現了7個夥伴——Bananain蕉內、Ubras、DARE ONE、茵曼內衣、裡性livarymio、素肌良品、蒛一內衣。小眾舒適內衣,破圈到大眾消費視野。女性內衣話題也不再羞於拿到臺面,變成咖啡館裡創業者們津津樂道的好生意。與高光後頹勢難掩的維密們,形成鮮明對照。2017年,超級IP維密大秀首登中國,轟動時尚界。
  • 內衣市場融資潮與關店潮齊飛,維密們已經「老」了
    另一邊,中國內衣市場湧出多個新銳內衣品牌,如天貓雙11內衣銷售榜首Ubras、天后王菲站臺的NEIWAI內外(下稱「內外」)等,並掀起一陣融資熱潮。內衣這門生意的玩法,早已發生巨變。3年9家公司14起融資服裝上令人刺癢的標籤,一直是消費者吐槽的點。在貼身衣物上,這種不適感更甚。為什麼不能把標籤印在內衣外部呢?
  • 內衣市場融資潮與關店潮齊飛 維密們已經"老"了
    有「中國內衣第一股」之稱的都市麗人(02298.HK)同樣高光不再,業績暴跌、頻繁關店。另一邊,中國內衣市場湧出多個新銳內衣品牌,如天貓雙11內衣銷售榜首Ubras、天后王菲站臺的NEIWAI內外(下稱「內外」)等,並掀起一陣融資熱潮。內衣這門生意的玩法,早已發生巨變。
  • 內衣市場融資、關店齊飛,維密、都市麗人們老了
    有「中國內衣第一股」之稱的都市麗人同樣高光不再,業績暴跌、頻繁關店。另一邊,中國內衣市場湧出多個新銳內衣品牌,如天貓雙11內衣銷售榜首Ubras、天后王菲站臺的NEIWAI內外等,並掀起一陣融資熱潮。內衣這門生意的玩法,早已發生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