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義‖散文:品味幸福

2021-02-23 文齋堂

自己擁有的許多幸福往往並沒有在意和珍惜,而自己感到幸福的時候,也許別人並不認為那是幸福,對別人擁有的幸福往往心存羨慕,但別人幸福的時侯,自己也並不一定認為那是幸福。回顧自己所走過的人生歷程,感到有許多許多幸福,細加品味真是回味無窮。

我小學畢業以195分的成績奪取全鄉第二名,考入東湖完小,小學老師在全校站隊時公開表揚了我,父母臉上樂得開了花,同學們羨慕我,我就象吸了乳汁似的沉浸在幸福和歡樂之中。1969年我初中畢業,回村勞動,原縣委書記郭倫在我村下鄉,他讓我當了大隊通訊員,並鼓勵我擠時學習,當高中快招生的時後,他讓我複習功課,並指導我寫作,1970年3月當我接到高中《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全家人高興,老郭高興的說:「不容易啊 !這是5年的初中畢業生,全縣才招300人。」我象久渴喝了糖水似的沉浸在幸福和歡樂之中。參加工作後,我教高中語文,深感知識不足,省教育學院招收學員,我考 上了漢語言文學專科班,於1984年6月各門功課考試合格,我拿著紅彤彤的畢業證,終於圓了我的大學夢,我象喝了果汁似的沉浸在幸福和歡樂之中。2001年,我教初三語文、政治、班主任,由於訂閱了《教育周刊》,學到了許多教學教改經驗,語文我採用了「讀—想—寫」的教學法,政治我採用了「自學—解析—實踐「的教學法,每次考試成績語、政科均分86分左右,班均分80分左右,我被評為縣模範教師,我代的班被評為模範班集體,當我拿到2份榮譽證書的時候,我就象喝了蜜汁似的沉浸在幸福和歡樂之中。這幾年,我堅持利用業餘時間寫稿,在母親去世3周年時,為了紀念她,我以母親的眼淚為線索,寫了母親勤勞而奉獻的一生,交織了我大半生的追求和奮鬥。5月《教育周刊》發表了我的《母親的眼淚》,我端詳著文稿變成鉛字,就象喝了烈酒似的讓人陶醉,我又沉浸在幸福和歡樂之中。朋友,這就是我對幸福的理解,也是對我幸福的回味,朋友,請你好好珍惜你現有的幸福,讓我也幸福著你的幸福,讓大家共享幸福,品味幸福,幸福的度過一生。

作者簡介:李存義,山西省神池縣人,1953年出生,1984年山西省教育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中學高級教師,神池作家協會會員。曾在省級報刊雜誌發表20篇作品,《人民日報》發表過1篇文章,《中學政治課自學初探》論文獲國家級優秀論文獎。

平臺啟事

新的一年,我們重新相聚,重新出發!歡迎各界朋友繼續關心、關注《文齋堂》,並向本平臺投稿。我們在新的一年裡將繼續與廣大作者、讀者一道,在文字的海洋裡遨遊。

平臺宗旨:讓文字溫暖我們的心靈!

徵稿要求:1.來稿一律發微信13886223417。投稿請附100字左右的個人簡介及個人生活照1張。編者收稿後會及時處理及時回復,在此期間請勿多投。

2.為保護原創者權益,我們只收原創作品,即未在其他微信公眾號上公開發表過的文章。如發生抄襲事件,一切責任由作者自負。如因版權問題引起糾紛,請投稿人與版權方自行處理,本平臺不介入其中。

3.文章類型為散文、隨筆(不涉及政治評論)、詩歌、小說等均可。文章以2000字以內為宜,小說不超過3000字,詩歌一次2-5首,特別優秀的可安排連載。

稿酬規定:文章採用後,一周時間為限,每篇文章所獲讚賞金總額,10元以上者70%發放給作者,10元以下者不發放作者,留作平臺經費。在文章發布的第8至10天之內,以微信轉帳的方式發放。作者請加主編微信13886223417,請關注《文齋堂》。

相關焦點

  • 品味檸檬|散文 去柏梓看海
    節會期間,開幕式,定會宣布檸家女兒出閣招親大賽正式開始;文藝演出,豐收的歌舞會把檸海變成歡樂的海、變成幸福的海;現場採果,會讓這座金色的海熱烈而歡騰起來;馬拉松賽,數千潼南兒女,代表百萬人民的希望,奔向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冬日暖陽,我們去柏梓觀銀裝海。
  • 鄉情散文:幸福的柴門
    那時因為年輕,胸中有丘壑,眼裡存山河,不屑於相信幸福如此簡單。何以推開柴門,即能與幸福撞個滿懷呢。在數不清的日子,我走過廣為認同、也自以為是、深以為然的所謂「有志青年」的一條樣板路。求學,奔事業,都老大不小了,才娶妻生女。應該承認,這一條路,算得上展示才華不埋沒自己的成功之路。但是成功的本身不意味著幸福。成功是不斷跳躍、跨越和超越的過程。
  • 【中國西部散文學會】李雅芳| 在散文的創作中感悟思索
    我想以獨特的視角,敏銳的觀察力去捕捉生活的細節,將文學創作向最高目標邁進,並立志努力攀登文學領域的制高點,追求品味高蹈的創作品質,和高屋建瓴的走筆氣勢。 我的創作理念是作品儘量以小處著眼,探幽知微,大處落筆明心見性,以力透紙背的穿透力直達讀者心靈深處。繼而去感染讀者,向讀者,向社會,傳播正能量。
  • 有感《幸福歸來》:老片新評,用我的散文詩以表憑弔
    副標題:幸福是什麼?近日重溫了2015年首播的電視劇《幸福歸來》,有感而發,賦散文詩一首以表憑弔。幸福是餓的時候,有飯吃,冷的時候有衣穿,渴的時候有水喝,危難的時候有人幫。幸福是親人的關心,旁人的羨慕。幸福是父母心中的孩子,朋友心中的品格。幸福是在誘惑中,把持自己的貞潔,在勞動中,賺取乾淨的真鈔。幸福是不需要語言的信任。幸福是不需要理由的付出。
  • 散文||牽手幸福的那個秋
    喜歡秋天,與銀杏有關,喜歡看它落葉飄飛的感覺,喜歡杏葉的形狀,喜歡聞到那股淡淡的幽香,更喜歡沉醉於那些關於銀杏的故事,細細去想,慢慢去品味,總會讓人懷念無比。淡黃的樹葉,伴隨著充滿淡淡惆悵的心緒,一切就那麼悄悄地過了。雖然刻骨銘心,但總會經不起歲月的洗禮。當年華逝去,一切又歸於平靜時,剩下的依舊是那些泛黃而又乾枯的樹葉,是紀念也是祭奠。
  • 散文 | 程新穎:禪心 · 聽心
    寂寞的生活有時真得難免讓你感到難熬,但卻能讓人變得細膩寧靜,讓人能夠從容地品味生活,真誠地感知生活,感知其中的平淡充實,親切真摯。在日益喧囂的今天,請不要讓心靈失掉了對生活的感受能力,尤其要感受生活中的溫馨與寧靜。   (自評:作者寫生活的感受,以描寫為主,將置身於繁忙的快節奏的生活中的感受,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
  • 著名作家席慕蓉經典散文《寫給幸福》
    席慕蓉,蒙古族,全名穆倫·席連勃,當代畫家、詩人、散文家。原籍內蒙古察哈爾部。著有詩集、散文【名家精品】丁建華精彩演繹席慕蓉《如果》集、畫冊及選本等五十餘種,《七裡香》《無怨的青春》《一棵開花的樹》等詩篇膾炙人口,成為經典。席慕容的作品多寫愛情、人生、鄉愁,寫得極美,淡雅剔透,抒情靈動,飽含著對生命的摯愛真情,影響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長曆程。
  • 散文‖父親寫的散文詩
    《父親寫的散文詩》我連續聽了多遍李健版的《父親寫的散文詩》,我覺得李健版比許飛版情感更真摯、更豐富,更有生活底蘊,更有泥土氣息,更能抓住人的內心,也許是李健比許飛年長一些,經歷得更多一些、感觸得更深一些,所表達的情感也就自然而然不一樣,李健所表達的就更深沉一些、厚重一些、寬廣一些、細膩一些。作為人父,參照歌曲裡的歌詞,我竭力反省我自己,是否也為兒子寫下了令他感動不已、令他記憶深刻的散文詩。
  • 幸福很簡單,簡單就幸福
    作者 心柔    朗誦 瑩麗億番洛瓦 常常聽到有人在問:幸福是什麼?不同的人對幸福有著不同的理解,對於我而言,幸福很簡單,簡單就是幸福。幸福,從來都與貧富無關 ,只與心態有染。生活中,幸福是杯水,淡然而無味,卻極易獲取。幸福不是完美和永恆,也不是金錢與物質,而是心靈和生活萬物的感應和共鳴。
  • 幸福在哪裡 || 作者| 陸高飛
    小時候,唱過一首歌:「幸福在哪裡呀?幸福在哪裡?……」回憶那時候,我覺得十分的幸福快樂。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歲月的流逝,我越來越覺得幸福像個捉摸不透的魔術,神秘而縹緲,像童話裡調皮的小女孩,躲躲閃閃,忽隱忽現。「幸福在哪裡」呢?這個問題仿佛一直在我的耳邊縈繞,相信許多人也會像我一樣,一生都在孜孜以求幸福的奧秘吧。
  • 蔣勳全新經典散文精選上市
    出版方供圖蔣勳全新經典散文精選上市南報網訊(記者 解悅)他通曉中國文化,也懂西方歷史;他寫得一手好書法,英文法文也不差;他可以鑑賞國畫,也能畫出油畫;他能講聖經故事長江文藝出版社近日推出全新經典散文精選《蔣勳散文》,其中既有美學文化隨筆,也有生活感悟類散文,貫穿了蔣勳整個創作生涯,大部分篇目在大陸不曾出版。從1984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至今,三十多年來,蔣勳筆耕不輟,從中華文化之美,寫到西方藝術之美;在巴黎作畫,在淡水河邊禪思;描摹京都的鐘聲,也眷戀臺灣的群山……從未停止過將生活中那些揮之不去的畫面付諸筆端。
  • 雲端「品味」離石 幸福溢上心頭
    黃澄澄的坪頭小米、秘制辣椒醬、純糧陳醋、香甜核桃酪、離石烙畫……近日舉行的「直播助農 嗨購呂梁」呂梁名特優農產品直播帶貨季離石專場,讓網友在雲端「品味」到這些特色產品。  地處呂梁山中段的離石區,氣候溫暖,光照時間充足,晝夜溫差大,為發展蔬菜、畜牧、小雜糧等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
  • 品味「全品燒」,給自己一個幸福的理由
    這不僅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另一方面,許多女生和我一樣會選擇甜品為最佳的暖心伴侶,是一年四季都能擁有浪漫溫馨的法寶。一直對臺式甜品情有獨鐘的我,最近有緣品味到了鮮芋仙「全品燒」系列,這也讓我在冬日的寒冷中觸電到暖暖愛意,五添一品,豐盛歡享,正是我想要的那種淡雅卻不甜膩的味道。它精緻的外表,光是看著,就有令人心情愉悅的魔力。細膩的口感,能輕而易舉虜獲芳心,讓人產生幸福感。
  • 最是流蘇綻放時(散文)
    作者簡介:張玲,濟寧日報社高級記者,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濟寧市朗誦協會副主席。從事新聞工作近三十年。先後在《濟寧日報》、《大眾日報》、《法制日報》、《散文》等全國各大報刊發表新聞稿件數千篇,散文數百篇,並多次榮獲市、省、國家級獎勵。
  • 配樂散文:芥菜的味道
    這時,我才想起,芥菜絲,也是冬天裡一道讓人感覺很幸福的美食。在農村的老家,有句話說:「家有芥菜缸,年年都健康。」意思是說,在冬天,吃了芥菜,來年的身體都很少生病。意喻著芥菜的美味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平安如意。對於吃,我並不是美食家。但阜陽本土的小吃,細數起來也有幾十種。
  • 再見了,我的大學——賞析電視詩歌散文《畢業了》
    《畢業了》是一部電視詩歌散文,它分為四個篇章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去闡述「這次我們真的要離開這個讓我們的青春定格四年的大學校園」。這四個篇章分別是流金歲月、夢開始的地方、朋友別哭還有別了,我的大學,僅僅就篇章的名字來說,就足以讓我們產生無窮無盡的遐想與感嘆。
  • 王路梅:愛情的模樣|散文
    《文學天空》網刊首發原創優秀作品,是文學雙月刊《琴臺文藝》及其他雜誌的選稿基地,主發青春、情懷、鄉土、都市、親情、留守題材的小說、散文和詩歌類作品。原創聲明:作者授權原創首發文學天空,侵權必究。#文學天空散文隨筆
  • 留給未來的文化記憶——《膠東作家親情散文選》後記
    幸福著你們當下的幸福,2020作家方方描寫的人間之痛,我們見得少嗎?也有的作者把作品寫得呼天搶地,感覺作者把自己寫進去了,出不來了。其實,這是你自己的感受,這是你個人情感的宣洩,這不是對親人的紀念。換句話說:我可以陪著你哭,但你不能讓社會陪著你哭!
  • 謅議古典散文之一斑 漫談散文「話中有畫」
    這篇習作是為「潁淮作家群公眾號」創刊號散文專欄創作的。考慮到潁淮作家群高手林立,敝人拙作未必採用,作了兩手準備:不作為應景之作,也可獨立成篇。在「潁淮作家群公眾號」發表之後,感覺文中有些說法尚需商榷或調整,目前所看到的是經過推敲、修訂割捨後的版本。本文有三層拋磚引玉的意思:1、好多人認為「散文是最不需要花心思,不費成本的一種文體,會說話會寫字的人都能寫散文」。是的,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