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著名女詞人朱淑真的身世為啥撲朔迷離?原來與某些男人有關

2020-12-21 騰訊網

作者:趙心放

(一組宋朝服飾圖片)

朱淑真和李清照雖然都是公認的宋代頗有才華的女子,但就身世而言,李清照清清楚楚,朱淑真卻撲朔迷離。不僅正史上語焉不詳,野史上也說法多種。是啥原因呢?

(一)撲朔迷離的身世介紹

百度上是這樣介紹的,朱淑真號幽棲居士。籍貫一般認為是錢塘(今浙江杭州),《四庫全書》卻認為是浙中海寧,祖籍安徽歙州(今安徽歙縣)。 其父曾在浙西做官,家境優裕。幼穎慧,博通經史,能文善畫,精曉音律,尤工詩詞。素有才女之稱。

文友陳二虎兄(筆名紅葉)曾發表過一篇關於朱淑真的文章,敘述了這樣一件事,曾布之妻魏玩也是一個大才女,能詩善賦,初聞朱淑真做得好詩,無論如何不相信,遂擺下一桌佳餚美酒邀朱淑真前來,要親自證實真偽。請她以「飛雪滿群山」五個字為韻賦詩,朱淑真研墨落筆,依韻立撰五絕句。魏玩夫人拍手稱奇。

曾布系北宋末年宰相,據此傳說,朱淑真當是北宋末年人。

但也有資料證實朱淑真手書的《璇璣圖記》,落款是「紹定三年春二月」(宋理宗年號,即1230年2月),就此斷定朱淑貞是南宋後期人。

朱淑真到底生活在什麼時代令人費思量。

據有關資料,朱淑真的父親曾在浙西做官,家境優裕。但一個有關朱淑真的故事中,提到她父親,感覺不像是一個當官的。

說的是有一天,朱淑真的父親騎著驢進城買東西,毛驢把官老爺給撞倒了。官老爺命人將這頭毛驢牽走充公,還要打朱淑真父親的板子。朱淑真趕到城裡為父親求情。官老爺很早就聽說朱淑真是個文思敏捷、才華出眾的才女,就想趁著這個機會在大堂上考考她,便對朱淑真說:「我出一道題,如果你能以題當場作詩一首,字意裡要表達出八個不打,但字面又不能出現一個打字。那我就放了你父親,並把驢子也還給他。要是做不出來,那可就罪加一等」。

朱淑真點頭應允。

此時的天色已接近黃昏,官老爺就以「夜」為題。

朱淑真稍加思索,便當堂吟誦起來:

月移西樓更鼓罷,夫收漁網轉回家。

雨過天晴不需傘,鐵匠熄爐正喝茶。

樵夫擔柴早下山,飛蛾團團繞燈花。

院中鞦韆已停歇,油郎改行謀生涯。

官老爺聽罷此詩,不禁拍案叫絕,官老爺信守諾言放了朱淑真的父親和他的毛驢。這首詩沒有一個「打」字,卻有八個不打。請挨著順序看:不打更、不打魚、不打傘、不打鐵、不打柴、不打繭、不打鞦韆、不打油。全詩無一個「打」字,卻句句在說不打,真不愧才女啊!

言歸正傳,不能聊偏了題!

如果朱淑真的父親有當過官的經歷,那官老爺不可能這樣對待他吧?筆者管見,朱淑真雖然不是仕族家庭出身,但她從小穎慧好學肯定與其有優渥的生活環境分不開,其父可能是有一定文化但社會地位不高的商賈。古時提倡的是重農輕商,商賈雖有錢但社會地位低是不爭的事實。

(二)詩詞風格率真充滿質感

晚清著名詞家陳廷焯曾如此評說:「宋婦人能詩詞者不少。易安(李清照)為冠,次則朱淑真,次則魏夫人(魏玩)也。」

朱淑真最著名的作品就是那闕《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全詞敘述的故事,與崔護「題都城南莊」的「人面桃花」有異曲同工之妙。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此比興手法充滿了《詩經》質地的美感,是千古不朽的男女約會名句。

舊時的婚姻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有的說她不幸嫁給了一個唯利是圖的小官吏,也有的說她嫁給了一個市井潑皮賴,還有的說她......反正朱淑真運氣不好,沒遇到李清照那種男才女貌、琴瑟和諧的美滿婚姻生活。理想豐滿現實卻骨感的朱淑真,滿溢著悲涼之意抱怨之情。請看她的兩首詩。

其一:《愁懷》

鷗鷺鴛鴦作一池,須知羽翼不相宜。

東君不與花為主,何似休生連理枝?

其二:《中秋聞笛》

誰家橫笛弄清聲,喚起離人枕上情。

自是斷腸聽不得,非幹吹出斷腸聲。

悲乎!把鷗鷺鴛鴦硬生生地拉來作伴侶,沒有共同語言,不能成為一家人。那年中秋之夜聽到哀怨的笛聲,喚起了獨守空房之人的悲情,自己聽不得這斷腸之聲,但怎能去責怪笛聲呢?哎!婚姻不幸的朱淑真成年後的詩詞中常見這類斷腸之句。

據說朱淑真過世後,父母將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劫後餘篇由一個叫魏端禮的人編輯整理成《斷腸詞》、《斷腸詩集》傳世。

(三)試析身世撲朔迷離之謎

朱熹理學思想提倡「存天理、滅人慾」。把朱熹理學思想奉為經典的歷代腐儒們看來,女子無才便是德,還要做到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才行。「人約黃昏後」是大逆不道啊!朱淑真的此類詩詞句子是淫蕩之言,豈能加以讚頌?但這首詞流傳於世後點讚曝棚,是無法抹去的。筆者管見,腐儒們就來個「移花接木」,安在了歐陽修的文集中。

與此同時,有意不在正史中詳細記述朱淑真的情況,讓後人們在眾多野史中霧裡看花去揣測。這種手法不是腐儒們新創,司馬遷的《史記》就開了先河。《史記》的君侯列傳,以歌功頌德為主,不少負面史實或不記載或輕描淡寫。

實話實說,古代書生們對《生查子.元夕》詞也各有各的看法。

明代楊慎在其《詞評》中,明確指出是朱淑真所寫,同時舉出朱淑真的另一首內容相同、風格相近的詞,指責朱淑真一貫就是個不端莊的女人。

清代名士王世禎則是用的另一個調說這事,在其寫的《池北偶談》中,說《歐陽文忠公集》一百三十一卷中的這闕詞,不知何故訛為朱氏之作了,讓世人疑淑真失婦德,記載不可不慎也。哈!王世禎的這種洗白方法一點也不嚴謹。

筆者在「寫乎」平臺曾發表過一篇拙文,敘述朱熹差點把宋代另一個才女嚴蕊整死的事。在朱熹的眼裡,宋代才女他只認李清照和魏玩,並不把嚴蕊算在內。為什麼呢?不是朱熹貴人多忘事,而是嚴蕊出身低賤。

(四)結束語

為啥朱淑真的身世撲朔迷離?最佳答案是因為其詩詞有違「存天理、滅人慾」的理學思想,有違無才便是德的傳統觀念,則出身低下,被歷代腐儒們有意造成的。

【作者簡介】趙心放,筆名趙式,重慶市南岸區作家協會會員。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推薦:

《紅樓夢》裡賈迎春的獨白:我叫迎春,卻終其一生不見春

在《紅樓夢》裡,要說不嫌棄劉姥姥的,只有這三個姑娘?

相關焦點

  • 宋代女詞人寫首詠梅詞,句句透露美女心事,你讀懂了幾分?
    宋代是詞的巔峰時期,如唐朝時候芳華四綻的幾位女詩人一樣,宋代也湧現了幾位名聲極盛的女詞人,她們像幾株嬌豔的花朵,搖曳在宋朝詞的盛世中,點綴著浪漫瑰麗的詞壇之景。我一直以為,文學本不都是男人的事情,可嘆古代儒學宗世,而才女出之甚少,囿於封建禮教的束縛,耳邊永遠是「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教訓;一邊是男孩子們被強迫著誦讀詩書,考取功名以至於耀祖光宗,一邊是女孩子想讀書也得不到機會,偶然有幾個開明的父母,大多也是淺嘗輒止,所寫作品不出家門,更談不上留存世間了。
  • 女詞人的愛情故事,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但是《四庫提要》將其歸在宋代女詞人朱淑真的名下。目前,文學界普遍認為,這首詞是朱淑真的作品。朱淑真是浙江杭州人,生活在南宋初年。據說她是個才女,精通音律,雅好詩詞。她曾經在父母的安排下嫁給了一個底層官吏,由於二人三觀不合,最終分開。朱淑真此後就住在娘家,鬱鬱寡歡,抑鬱而死。後人把她的作品編輯成冊,取名為《斷腸集》,緬懷這位歷經感情磨難的女詞人。
  • 都知道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詞人,殊不知她還是資深收藏家
    作者 | 金冰池 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 都知道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詞人,殊不知她還是資深收藏家。 昨夜偶讀洪邁的《容齋隨筆》趙德甫金石錄條,始知李清照趙明誠夫婦曾經是富甲天下的大收藏家。
  • 【宏德堂】跟著本命佛讀經典——多情最是女詞人,寫盡人間幾多愁!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她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表達了什麼情感
    」的確如王國維所說,宋詞是宋代文學的代表,而這也離不開大量優秀詞人的創作,如周邦彥、晏殊、張先、蘇軾、柳永、秦觀、李清照、辛棄疾等人,他們都為宋詞的發展奉獻了自己的力量。在這群代表人物中,李清照作為為數不多的女詞人,更是以其女性的視角和獨特的詞風為宋詞添加了一抹靚麗的色彩。
  • 朱淑真水平高超的一首絕句,意象孤寂,細節描寫更是傳神
    下面介紹朱淑真水平高超的一首絕句,意象孤寂,細節描寫更是傳神。秋夜宋代:朱淑真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朱淑真是南宋著名詩人,她的作品含思悽婉,發自肺腑,很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才女的作品雖然題材豐富,但由於家庭和社會的原因,傳世的詩詞並不太多。朱淑真雖然生活上錦衣玉食,但情感經歷卻一波三折,晚年更顯孤寂。這首詩營造的正是景與情會、心與物融,塑造了主人公悽涼孤獨、愁怨難眠的形象。
  • 宋代仕女畫之仕女:理想女性的化身,男子心目中的完美主義者
    』史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李冶、薛濤、魚玄機及劉採春是公認的唐代四大才女,她們對詩文無不擅長,遺憾的是其身份不是女道士就是女妓,不過當時著名文人多與她們詩文唱和。的確,宋代女才子數不勝數,她們琴、棋、書、畫、經、史、詩、賦等,似乎無所不能,雖說唐代才子佳人無數,而宋代遠勝於唐。據《全宋文》載,光女詞人就超過九十人,詞作在三百篇以上;《全宋詩》輯錄二百多女詩人作品;《全宋文》也收錄十多位女作者文章。
  • 宋代四大才女雖然美貌才華都好,命卻出奇的苦
    今天給各位說的就是宋代的四大才女,可是她們的命運都是很苦的。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李清照(1084-1155),是山東省濟南章丘人,號易安居士。婉約詞派的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這也是受家庭的影響,特別是父親李格非的影響,少年時代便工詩善詞。李清照的成長,與她所處的自然環境也是分不開的。
  • 鬱鬱寡歡的朱淑真寫下一首悽美之作,無一字不傷感,無一字不憂愁
    宋朝的才女中李清照名氣最大,千百年來她已經成為了才女的代名詞,那麼除了李清照之後,稍稍能夠與之相比的只有朱淑真,而且她也是才華橫溢,同樣有很多優秀的文學作品流傳於世;其中以詩歌數量最豐富,也是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富的女詩人,有一些經典的作品也是膾炙人口,譬如《落花》、《初夏》、《黃花
  • 李清照用17個「花」,朱淑真用5個「獨」,千古名作背後皆是苦水
    導語:提及宋朝女詞人,首推李清照,然而有一位女詞人也毫不遜色,這便是朱淑真,二人皆是仕宦人家,因此前期都悠然閒適。與男詞人熱衷功名利祿所不同的是,二人多充滿情思,然而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時代下,終究還是多了一絲束縛。
  • 唐宋時期最著名的五位李姓詩人和詞人,第一名當之無愧
    唐宋時期是中國古典文化發展的一個高峰,唐詩、宋詞分別代表了當時最高的文學水平,在唐宋之際,誕生了數不勝數的著名詩人和詞人,那麼,那個時期姓李的著名詩人、詞人有哪些呢?1、李白:這位仁兄我想每一個中國人都不會陌生吧,他完全可以稱得上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了。
  • 嫁給了一個自己不愛的男人,南宋才女朱淑真這樣做,結局出人意料
    談起女詩人,大多數人只知道李清照,其實歷史上還有這樣一個人,其才華一點不輸給李清照,卻因為婚姻被耽誤了! 這個人就是南宋時期有名的才女朱淑真, 因為很多原因,歷史上關於她的記載並不如李清照、『唐朝四大才女的多,就連時期都是一知半解,大約是在兩宋之間,著名的詩句「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 從蘇東坡的「一樹梨花壓海棠」,說北宋著名詞人張先的《天仙子》
    這首詩的作者是蘇軾,蘇軾這首詩寫的就是北宋詞人張先,張先是蘇軾的朋友的,在他八十歲的時候竟然還要納妾,而且這個妾年芳十八歲。蘇軾作為張先的好友,自然要去賀喜。對於這種老少配婚姻,在宋代也不是什麼奇聞,但好友之間調侃嘲諷的事自然會有。蘇軾吃喜酒即興寫下這首被後人引用無數次的名句。
  • 朱淑真:無愛的婚姻,我絕不將就
    這個女子就是朱淑真。彌留之際,她發出生命中最後一嘆,以作對凡塵俗世的抗爭。這聲嘆息後來並沒能阻止父母將她平生詩作付之一炬。火熄了,徒留一盆炭燼。而這餘燼,是她所有青春年華的證明。這年,她45歲。朱淑真,號幽棲居士,南宋女詞人。這位一直活在李清照光芒之下而不為人知的才女,命運一如聲名般陰晦黯淡。
  • 巾幗不讓鬚眉,原來中國古代有這麼多女詩人青史留名
    有一些是名氣比較大,廣為人們所知,比如唐代四大女詩人:李冶、薛濤、劉採春、魚玄機。宋代四大女詞人李清照、朱淑真、張玉娘、吳淑姬。文學史上公認的第一位女詩人許穆夫人,朱熹考證的第一位女性詩人莊姜。2、鮑令暉,南朝女文學家,東海人,是著名文學家鮑照之妹,出身貧寒,但能詩文。鮑令暉是南朝宋、齊兩代唯一留下著作的女文學家。古意贈今人鮑令暉寒鄉無異服,氈褐代文練。日月望君歸,年年不解綖。
  • 宋代才女寫了首不該寫的詞,有人敬她是才女,有人說罵她不守婦道
    與她相比,宋代另一位才女就更敢寫了。此女名叫朱淑真(又喚朱淑貞),是南宋繼李清照後另一個大名鼎鼎的才女。朱淑真出身書香門第,自幼有才,後依從父母之命下嫁給一位文法小吏。婚後不久,丈夫便在外拈花惹草,夫妻感情淡漠,後來丈夫甚至對她大打出手。朱淑真無奈,便跑回了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