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詞人的愛情故事,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2020-12-21 薩培喇談藝錄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這首《生查子·元夕》的作者存在爭議,有很多人說這首詞是歐陽修的作品。但是《四庫提要》將其歸在宋代女詞人朱淑真的名下。目前,文學界普遍認為,這首詞是朱淑真的作品。

朱淑真是浙江杭州人,生活在南宋初年。據說她是個才女,精通音律,雅好詩詞。她曾經在父母的安排下嫁給了一個底層官吏,由於二人三觀不合,最終分開。朱淑真此後就住在娘家,鬱鬱寡歡,抑鬱而死。後人把她的作品編輯成冊,取名為《斷腸集》,緬懷這位歷經感情磨難的女詞人。

《生查子·元夕》中描寫了愛情,寫愛情的詞很多,不過都沒有這首直白。有人覺得這首詞內容香豔,一個女詞人寫這樣的作品,說明她品行不端。這樣的看法過於保守教條,很多男詞人的作品更加香豔,也沒幾個人出來指責。評價作品,還要回歸作品本身。

元夜就是正月十五的晚上,這天晚上會有花燈煙火。男女老少,都可以在夜晚外出遊玩。古代有宵禁制度,平時在晚上不能隨便外出遊蕩,只有這一天可以盡興。這首詞採用了白描的手法,描寫元宵節夜晚的熱鬧景象。去年的元宵節夜晚,有一對兒情侶約會。到了今年元宵節,已經找不到去年的那個愛人了。僅僅一年,就經歷了歡聚和離別,面對情感的失落,忍不住流下眼淚,染溼了衣袖。

去年和今年的對比,通過簡練的語句,真摯的情感,表達出愛的甜蜜與分別的痛苦。有聚有散,有喜有悲,這麼直白的對比,讓讀者獲得感情上的共鳴。《生查子·元夕》到底是朱淑真的感情寫照,還是文學創作?肯定有很多人特別好奇這個問題。從文學創作的角度看,這首詞未必就是朱淑真的生活寫真。不過,她提取了生活中的普遍共性,寫出了大家都有感觸的作品。

寫情和寫景特別容易引起代入感,這樣的作品既可以帶來美的享受,也能引起大家的興趣。愛情是永恆的主題,朱淑真從女性視角描寫這個悲情故事,讓人更加感慨。在古代女性的地位低下,隨著理學的興起,對女性的限制越來越多了。在宋朝甚至出現了「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荒唐論點。在這種社會大環境下,一個接受教育的女性,一個可以從事文學創作的女性,她就成為女性群體的發言人了。

朱淑真用淺顯文字,真摯感情,寫出了女性的愛與哀愁。

拓展閱讀

表面上閒情雅興,內心中愁苦不堪,晏殊詞作《浣溪沙》

尋找北宋亡國的真相,宋徽宗溺信虛無

撥開神話傳說,了解一下歷史中真實的陳摶

六朝名士的不良嗜好,服食五石散

相關焦點

  • 今夕社小楷,歐陽修《生查子·元夕》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與佳人相約在黃昏之後、月上柳梢頭之時同敘衷腸。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節,月光與燈光仍同去年一樣。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相思之淚沾溼了春衫的衣袖。
  •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世事難料,情難如願。牽動人心的最是悽怨、纏綿而又刻骨銘心。誰不曾渴慕,誰不曾誠意追索。可無奈造化捉弄,陰差陽錯,幸福的身影總是擦肩而過。
  • 歐陽修:人約黃昏後,月上柳上頭
    晚飯後,總喜歡一個人走出家門,到外面散散步,放鬆一下心情。馬路上空落落的,偶爾有一二個人經過,也是互相客氣地打個招呼,然後忽匆匆的離去。路旁的幾顆楊樹,稀稀疏疏,在冬天的寒風中,顯得更加蕭條。夕陽還在留戀最後一絲希望,遲遲不肯落下,似乎在等待著某個人的撫慰,一輪明月卻顧不了這麼許多,不知何時已悄悄掛上樹梢。歐陽修的「人約黃昏後,月上柳梢頭」,似乎正應了此時景色,落日餘暉,明月皎潔,柳條依依,美人相約,多麼富有詩情畫意,想想都令人想往。歐陽修在《生查子.元夕》一詞中寫道:「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她才華不輸李清照,一生遠比她的詞作,更為斷腸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許多人知道朱淑真的名字,恐怕都是因著這首名叫《生查子·元夕》的小詞(一說此詞的作者是歐陽修)。這是一首相思詞,寫去年與情人相會的甜蜜,與今日不見情人的痛苦。去年正月十五的元宵佳節,花市的燈光襯得那黑夜亮如白晝。
  • 元夕: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傍晚時分,大概人們都行走在鄉間小路上了。1古有易安婉約詞千古惆悵,悲悲切切;今無誰解芳園詩萬般無奈,寂寂寥寥。2《上元落雨》屋簷滴答滴,寂靜了元宵節。奶茶在煮,湯圓已備,酒具擺好,我要準備和月亮喝一杯。
  • 元宵:人約黃昏後
    太平年老時回憶那段遇見:「我從未見過如此明亮的面孔,以及在剛毅的面頰上徐徐綻放的柔和笑容。這段臺詞很好的詮釋了愛情裡的怦然心動。往後年年元夕月夜,少女,初戀,純真,浪漫,就這樣隨著花燈初上而至。電視劇中的遇見,增加了許多詩意的表達,更具藝術美感。歷史上薛紹是太平的表哥,出身高貴,永隆二年與太平成婚,並沒有原配妻子慧娘的高山流水、琴瑟和鳴。更沒有和太平元宵節那驚鴻一瞥的遇見。
  • 捷映|抒寫兩個人的愛情故事,用視頻記錄愛情裡的美好時光
    愛情的世界裡有春暖花開,有雨後彩虹;愛情的故事裡,有甜言蜜語,有情意綿綿。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愛情,憧憬享受燭光晚餐的溫情畫面,憧憬你依我儂的唯美時光;我們也享受愛情,一起走過天荒地老,度過海枯石爛。愛情,是一個唯美的詞彙,我們每個人都有對待愛情的方式,有些人喜歡「山無陵,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轟轟烈烈,有些人喜歡「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的唯美,有些也喜歡「相濡以沫,白頭到老」的平凡生活。但無論是哪種愛情,都將充滿了溫馨浪漫,生活也將變得幸福甜蜜。
  • 元宵節裡的詩詞,古人愛情究竟有多浪漫?
    一、辛棄疾:眾裡尋他千百度元宵節知名度最高的詩詞,當屬宋代詞人辛棄疾的《青玉案 元夕》,其中一句「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更稱為千古名句,為後人樂道。且看此詞。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
  • 濃妝淡抹總相宜,詞人筆下的元夕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衣衫袖。(歐陽修《生查子·元夕》)單論閱讀量,這首小詞,在上萬首宋詞中,絕對可以排在百強榜單裡。「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幾乎變成訴說情戀場面,最通行的現成用語,甚至升級為經典,轉載量恐怕計算不出來。歐陽修擔任過翰林學士,就是給皇帝撰寫詔書的超級秘書。一個整日習慣於,與單調枯躁文字打交道的寫手,竟然能吟詠出這樣委婉清麗的佳品(包括另外那些詞作)真是妙筆生花了。
  • 人約黃昏後
    經上說, 才德的婦人誰能得著呢?她的價值遠勝珍珠!由此,我情不自禁地想起《聖經》中那些因上帝的同在而美好的愛情:路得與波阿斯是患難中的遇見;雅各與拉結是流放中的相惜;約瑟與馬利亞是理解和包容中的堅守;最讓人感動的是所羅門與蘇拉密圭女,他們像中國的梁山伯與祝英臺一樣成為中東地區的千古絕唱。
  • 宋代著名女詞人朱淑真的身世為啥撲朔迷離?原來與某些男人有關
    但也有資料證實朱淑真手書的《璇璣圖記》,落款是「紹定三年春二月」(宋理宗年號,即1230年2月),就此斷定朱淑貞是南宋後期人。 朱淑真到底生活在什麼時代令人費思量。 據有關資料,朱淑真的父親曾在浙西做官,家境優裕。但一個有關朱淑真的故事中,提到她父親,感覺不像是一個當官的。
  • 人約黃昏後,真愛概率論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這是我們熟知的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元宵節,我們聊聊愛情。作者魯舒天十分推崇《愛在黎明破曉前》《愛在日落黃昏時》《愛在午夜降臨前》這「愛在」三部曲,認為那是「真愛簡史」,他很執著地想給讀者們寫這些影評。這個年代還很奢侈地談愛情,還在嚴肅人文財經公號上這麼嚴肅地談愛情,也只有這些90後、00後有底氣了吧。
  • 黃昏後,有人等你,珍惜那個惦記你的人,讀《生查子·元夕》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小白讀詩詞:去年,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明月皎潔,垂柳依依,相約黃昏,互訴衷腸。今年,望斷秋水,那人不在燈火闌珊處,月與燈依舊,人面卻不知道何處?因何「不見」,一字未提,或許有難言之隱,或許是故意留下懸念。但是思念之心不變,情深處,淚溼春衫袖!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世界上最溫暖的莫過於有人思念,有人去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