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這首《生查子·元夕》的作者存在爭議,有很多人說這首詞是歐陽修的作品。但是《四庫提要》將其歸在宋代女詞人朱淑真的名下。目前,文學界普遍認為,這首詞是朱淑真的作品。
朱淑真是浙江杭州人,生活在南宋初年。據說她是個才女,精通音律,雅好詩詞。她曾經在父母的安排下嫁給了一個底層官吏,由於二人三觀不合,最終分開。朱淑真此後就住在娘家,鬱鬱寡歡,抑鬱而死。後人把她的作品編輯成冊,取名為《斷腸集》,緬懷這位歷經感情磨難的女詞人。
《生查子·元夕》中描寫了愛情,寫愛情的詞很多,不過都沒有這首直白。有人覺得這首詞內容香豔,一個女詞人寫這樣的作品,說明她品行不端。這樣的看法過於保守教條,很多男詞人的作品更加香豔,也沒幾個人出來指責。評價作品,還要回歸作品本身。
元夜就是正月十五的晚上,這天晚上會有花燈煙火。男女老少,都可以在夜晚外出遊玩。古代有宵禁制度,平時在晚上不能隨便外出遊蕩,只有這一天可以盡興。這首詞採用了白描的手法,描寫元宵節夜晚的熱鬧景象。去年的元宵節夜晚,有一對兒情侶約會。到了今年元宵節,已經找不到去年的那個愛人了。僅僅一年,就經歷了歡聚和離別,面對情感的失落,忍不住流下眼淚,染溼了衣袖。
去年和今年的對比,通過簡練的語句,真摯的情感,表達出愛的甜蜜與分別的痛苦。有聚有散,有喜有悲,這麼直白的對比,讓讀者獲得感情上的共鳴。《生查子·元夕》到底是朱淑真的感情寫照,還是文學創作?肯定有很多人特別好奇這個問題。從文學創作的角度看,這首詞未必就是朱淑真的生活寫真。不過,她提取了生活中的普遍共性,寫出了大家都有感觸的作品。
寫情和寫景特別容易引起代入感,這樣的作品既可以帶來美的享受,也能引起大家的興趣。愛情是永恆的主題,朱淑真從女性視角描寫這個悲情故事,讓人更加感慨。在古代女性的地位低下,隨著理學的興起,對女性的限制越來越多了。在宋朝甚至出現了「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荒唐論點。在這種社會大環境下,一個接受教育的女性,一個可以從事文學創作的女性,她就成為女性群體的發言人了。
朱淑真用淺顯文字,真摯感情,寫出了女性的愛與哀愁。
拓展閱讀
表面上閒情雅興,內心中愁苦不堪,晏殊詞作《浣溪沙》
尋找北宋亡國的真相,宋徽宗溺信虛無
撥開神話傳說,了解一下歷史中真實的陳摶
六朝名士的不良嗜好,服食五石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