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裡的詩詞,古人愛情究竟有多浪漫?

2020-12-12 新華社客戶端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夕或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得名有其意義,正月為元月,夜亦稱宵,因農曆正月十五是每年第一個月圓之夜,故稱為元宵節。

元宵節自古有觀燈習俗,還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等熱鬧民俗活動。宋代以後,隨著市民生活興起,元宵節熱鬧空前,人們賞月歌舞,通宵達旦。更浪漫的是,青年男女往往在元宵節燈火中,悄然表達愛慕、互訴衷腸。

關於元宵節的詩詞名篇不在少數,筆者在此選取三首,從中一窺古人的浪漫情懷。

一、辛棄疾:眾裡尋他千百度

元宵節知名度最高的詩詞,當屬宋代詞人辛棄疾的《青玉案 元夕》,其中一句「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更稱為千古名句,為後人樂道。且看此詞。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首詞描寫了元夕,也就是元宵節的一番盛景,大意是:東風吹拂下,千樹繁花隨之舞動,又似吹落如雨的煙火,紛紛而下。馬車豪華、滿路芬芳,鳳簫的音樂靈動,月光隨著燈火流轉,舞龍舞魚的彩燈一夜不停。美麗的姑娘,帶著金色頭飾,笑語盈盈,淡淡幽香,從身邊路過。我一時迷離,轉身千百次尋她不見,猛然一回頭,她卻站在燈火零落處。

辛棄疾在這首詞中,極力渲染了元宵節的盛大場面,極富動感;又筆鋒一轉,尋覓一位燈火零落處的絕世孤傲美人,忽而沉靜。煙火與美人,動感與沉靜,構思精巧含蓄婉轉,讀來令人神思,為元宵節的美注入了更多遐想空間,餘味無窮。

二、歐陽修: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作為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一說朱淑真所作),以白描手法,講述一段纏綿悱惻的愛情,抒發了元宵節失戀後的離愁滋味。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這首詞的大意是:去年元宵節的夜晚,花市上的燈光亮如白晝,明月登上了柳樹梢,我與她相約在黃昏後相聚。到了今年元宵節,月光與燈光依然如故,卻不見了她的蹤影,情到深處,相思淚下,溼透衣袖。

多情自古傷離別,這首相思詞婉轉曲折——昔日元宵節甜蜜溫馨,今日元宵節一人孤獨,對比何其強烈,讀來令人悵然。詞人未嘗言說愛情感傷和痛苦,只言月與燈依舊,卻不見去年人,便讓失戀心情躍然紙上。其中,「淚溼春衫袖」,一個「溼」字,更將佳人不再、舊情無覓的感傷推向高潮。

三、盧照鄰: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作為元宵節的重頭戲,觀燈是必不可少的項目,唐代詩人盧照齡所作《十五夜觀燈》,描繪出唐代元宵節觀燈和開芳宴的習俗。

錦裡開芳宴,蘭缸豔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詩中提及開芳宴。據考證,開芳宴習俗始於唐代,在宋金時鼎盛,主要由夫婦中的丈夫主辦,一般為夫妻宴飲、賞樂、觀戲,以此表示夫妻和睦恩愛,反映了當時人們理想的家庭道德模式。詩詞展現出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元宵節的場景——在色彩斑斕的燈光裡,夫妻舉辦一場開芳宴慶祝,精緻燈具的照耀下,年輕人的面龐顯得俊美光鮮。絢麗燈光將大地裝扮地五彩繽紛,繁多的燈火點綴到天邊。向遠處看,燈火如同點點繁星從天空中墜落;近處看,靠樓的燈光仿佛月亮高懸天上。還有姑娘的笑容,在燈具襯託下格外美麗,為元宵節增添了不少光彩。

從盧照齡、辛棄疾、歐陽修的詩詞中,我們得以零距離感受唐宋時代元宵節的盛景,以及元宵節寄託的對美好愛情和美好生活的嚮往。今年元宵節,正逢全國齊心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我們不外出賞燈,居家品讀經典,在詩詞中感悟美好,共同期盼戰勝疫情,生活美好。

作者:陳城

校對:宋家儒

監製:潘若佳

監審:郎薦轅

相關焦點

  • 元宵節,才是中國真正的情人節!
    余光中說,人家的情人節是2月14日,我們的情人節就是正月十五日——元宵節。我們的詩詞裡,「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多麼浪漫!這個情人節恰好發生在一年中第一個滿月,大概是月圓時見你,是愛情最浪漫的開始。
  • 送芍藥、簪子,寄詩詞……古人表白比咱浪漫
    朝鮮德興裡高句麗古墓壁畫(局部)比較標準的牽牛織女圖《漢畫中牛宿和女宿的形象研究》/圖記者鄭超又是一年七夕日,在這天,有情人往往互送禮物以表心意。這不,玫瑰價格較平常翻五六倍也備受追捧。但是,浪漫的古人依舊會通過各種方式「撒狗糧」,今人送禮還真不一定有古人浪漫。記者採訪到鄭州大學文學院教授王士祥,透過詩詞來看看古人的「送禮指南」。今人送玫瑰 古人贈芍藥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
  • 你知道嗎,七夕最初不是情人節,元宵節才是
    對於中國「情人節」,目前大致有三種說法:一是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二是元宵節(也稱上元節,即農曆正月十五);三是上巳節(農曆三月初三)。七夕節七夕節起始於西漢,鼎盛於宋代。其實,七夕節並不是紀念牛郎織女的愛情,而是源自星宿(婺女星)崇拜,婺女星後來衍化成神話中的女神,民間又稱「七姐」、「七娘媽」等。
  • 情不知所起,最動人的愛情,都在古人的詩詞裡
    愛情是一件十分複雜的事情,說不清道不明,可能無緣無故地來,也可能無緣無故地去。即便如此,當愛情來臨時,我們依然甘之如飴,哪怕碰得遍體鱗傷,也無怨無悔。大家可能聽過許多美麗動人的愛情故事,但悅讀君一直以為,最動人的愛情,就在古人的詩詞裡。今天,悅讀君就和大家一起,領略古人詩詞裡,那些叫人感動莫名的愛情故事。
  • 古代人擅用詩詞,表達自己的情感,用詩詞來表達愛情真的很美
    古代人擅於用詩詞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而詩詞當中也有很多是描述愛情的。用詩詞來訴說對愛情的感覺,是詩人委婉且浪漫的表達方式。 真的不多,所以能做到的就一定是真愛了,同時也表達了古人的一種對真愛的歌頌之情。
  • 朗誦丨浪漫的元宵節
    人與人之間,多一份理解就會少一些誤會;心與心之間,多一份包容,就會少一些紛爭。 不要以自己的眼光和認知去評論一個人,判斷一件事的對錯。不要苛求別人的觀點與你相同,不要期望別人能完全理解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觀點。 人往往把自己看得過重才會患得患失,覺得別人必須理解自己。其實,人要看輕自己,少一些自我,多一些換位,才能心生快樂。所謂心有多大,快樂就有多少;包容越多,得到越多。
  • 古人原來是這麼談戀愛的?詩詞歌賦教你如何去撩妹子
    甚至詩詞中都這樣寫道:「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但是我們也知道,婚姻是不由自己做主的,通常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子也是沒有自主選擇的權利的。但是古人也有民風比較開放的時候,而且跟現代人一樣的是,他們也有屬於自己的浪漫。現代人談戀愛,逛街、吃飯、看電影是「套路」,但似乎這是每一對陷入甜蜜戀愛小情侶的「必經之路」。
  • 古人的戀愛世界有多浪漫?只會說520和1314的現代人真比不上
    古人在表面上都是保守的,特別是那些一本正經的士大夫,絕不會把男歡女愛放在口頭上,所以翻遍二十四史,關於愛情的描述也不多見,但是在民間更為流行的詩詞、戲曲等各種文藝作品中,我們卻總感受到古人的浪漫。他們用更有格調的方式表達愛情,比簡簡單單的「我愛你」要高好幾個段位。
  • 民國時期浪漫的愛情詩詞
    其實都說女人喜歡浪漫,感性。然而這世上最浪漫,最美好的詞句都是出自男性。我讀過很多關於愛情的詩句,尤其喜歡民國時期的幾位作家的詩詞。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裡,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 2首不出名的詩詞,牽出2段動人的愛情故事,讓人動容
    詩詞是傳統文化的瑰寶,深受百姓的喜愛。其實詩詞在古代,不只是彰顯才華的工具,更有許多實際用處。我是真遊泳的貓,記得關注我,一起來欣賞3首不出名的詩詞,牽出2段動人的愛情故事,讓人動容。第1首,《書紅綃帕》:囊裹真香誰見竊,鮫綃滴淚染成紅。殷勤遺下輕綃意,好與情郎懷袖中。
  • 關於愛情,古人有多浪漫,快來看看有多少情詩!
    自古以來,愛情便是人類社會永恆的主題。從牛郎織女,到孔雀東南飛,到梁祝,到紅樓夢,尤其是悽美的愛情,有情人難成眷屬,更讓人忍不住扼腕嘆息。其實好的詩詞,哪個不是詩人情感的寄託?詩詞有了情感,便有了靈魂,即使千年之後,我們依然能夠感受到那種心靈的震撼,靈魂深處的共鳴。愛情詩更是如此。
  • 浪漫的元宵節古詩詞,你最愛哪幾首?不會的帶孩子一起背起來
    今年的元宵節和以往不一樣,不能去鬧元宵,不能出門,不能聚會。不過沒關係呀,讓孩子與憨弟一起穿越時空,去古詩詞中感受元宵節的詩意與浪漫。詩歌裡的上元燈節吃完晚飯後,鄉下老家四下裡響起了煙花聲,我跟小朋友講,今天是元宵節呢,教你一首應景的詩吧!
  • 看古人的愛情信物,品穿越千年的浪漫
    但你知道嗎,古時候互相愛慕的情侶間的浪漫,遠不是當代的我們可比的,他們情人間互贈的信物,充滿了詩情畫意,那才是中國情人節的標配.....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古人間愛情信物,一起來體會那份穿越千年的浪漫。
  • 十五首煮雪的詩詞,讓你體驗古人的浪漫情懷
    古人的冬天也是極其浪漫雅致的:煮雪烹茶、聽雪敲竹.古時雅人,特別喜歡閒庭置爐,煮雪烹茶,就雪吟詩作賦。此中有真意,入了閒雲野鶴般的境界。雪凝天地靈氣,茶汲日月精華,雪與茶結合,一聽就讓人感覺到清新脫俗。雪冰清玉潔,代表著獨善其身的節操;茶在浮浮沉沉散發出一種清清淡淡,像極了君子的作風。
  • 歡歡喜喜鬧元宵-俗雅元宵節
    覺得「元宵」兩字諧音「袁消」,有袁世凱被消滅之嫌,聯想到自己的命運,於是在1913年元宵節前,下令禁止稱「元宵」,只能稱「湯圓」或「粉果」。然而,「元宵」兩字並沒有因他的意志而取消,老百姓不買他的帳,照樣在民間流傳。  美食中國,過節總離不開吃,元宵節吃的當然是元宵,這時有些地方的小朋友們會說,不對,我們吃的是湯圓,湯圓和元宵是完全一樣的東西嗎?
  • 元宵節 :中國的情人節
    大抵世間最美的相遇莫不如此,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在滿天花火裡收藏甜蜜的心意。元宵,便是這樣一個自帶浪漫氣質的節日,遇見一個「意外之人」。其實從古人的詩句中,也可以看出元宵節時的燈前月下,幽情私會的青年男女。譬如本文篇首的詩,以及下面歐陽修與辛棄疾的詩歌,便知道元宵節那天,才子佳人們都在幹什麼。
  • 詩詞裡的愛情故事,想起來就讓人羞羞?尤其是蘇軾的這7個字
    前言:大家好,我是南城君,每天為你解讀不一樣的詩詞。古人在表達或者抒發情感時,常常會在詩詞裡伏筆,深藏功名與愛恨。有很多句子,每每讀起來,南城君都會面紅耳赤,被其中的故事所感染,仿佛就發生在自己身上……今天就聊聊關於詩詞裡的愛情,以及那些讓人感到羞怯的故事。今日話題:詩詞裡的愛情故事,想起來就讓人羞羞?尤其是蘇軾的這7個字!
  • 壯哉我泱泱大國,聽到元宵節的第一反應難道只是湯圓嗎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那麼有關元宵節的由來以及傳說都有哪些呢?
  • 王維《相思》詩詞中的「紅豆」,究竟指的是哪一種植物?
    王維《相思》詩詞中的「紅豆」,究竟指的是哪一種植物?文:花木君紅豆,又名相思子,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是代表愛情、愛慕、相思、思念的信物,古往今來被文人墨客廣為詠嘆,有許多著名的詩詞傳世,其中以王維的詩詞最為馳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