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雷彥鵬
編輯 廖影
春節期間,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場景,怕是要少見了。
因為在剛過去的2019年,豬肉和白酒這對「好搭檔」都在漲漲漲。
一瓶飛天茅臺的市場價在2500元以上,一瓶經典五糧液的建議零售價1399元,一瓶國窖1573經典裝在官方商城的標價已達1299元,緊逼五糧液。在白酒漲價潮中,高端組合「茅五瀘」讓人望而卻步。
發提價通知最頻繁的,當屬瀘州老窖。2019年1月份之前,瀘州老窖的當家產品國窖1573經典裝的建議零售價是969元,轉眼一年,變了模樣。
瀘州老窖的管理層一直有個夢想,要將國窖1573打造成奢侈品,上一屆管理層曾公開表示要將一瓶賣到5000元。可惜現實打臉太快,國窖1573曾因提價過猛而丟了市場,又不得不大幅降價。一通折騰,沒能成為奢侈品的瀘州老窖,還丟掉了行業老三的位子。
洋河當上老三後,瀘州老窖心有不甘,提出要在2020年「重回行業前三」,並且採取價格跟隨戰略,緊跟五糧液的漲價節奏。2019年年中,經典五糧液兩連漲,於是,在2020年到來之前,瀘州老窖祭出一招「連環漲」來。
依靠頻繁提價的策略,瀘州老窖能重新坐回老三的位子嗎?
01
「連環漲」,誰怕誰?
「重回前三」,似乎成了瀘州老窖的官方口號,被瀘州老窖的高管們頻繁提及。為了達成這個目標,瀘州老窖將2019年定義為衝刺行業三甲的「搏命年」。
如何搏命?先漲為敬。
2019年元旦剛過,瀘州老窖便打響了新年的第一槍:停止對重慶區域國窖1573經典裝貨物的供應。要知道,西南地區向來都是瀘州老窖最主要的市場。
對於停貨,瀘州老窖的官方解釋是,「為了保障市場良性發展」。其實,在白酒行業,停貨與漲價、保價早已劃上了等號。
不出所料,僅5天後,瀘州老窖便將一份提價通知發給了全國經銷商。52度國窖1573經典裝產品(規格為500ml*6)酒行供貨價建議為810元/瓶,團購價建議為880元/瓶,零售價建議為1099元/瓶。
在此之前,國窖1573經典裝的建議零售價為969元,這次一下漲了130元/瓶,一步邁上了千元大關。在提價的同時,瀘州老窖還將52度國窖1573經典裝1月份的配額,扣減了20%。
雖說控貨比停貨溫柔了不少,但是選擇在年關旺季大幅提價、搶佔1000元價格帶,並且控制供貨量,很明顯,是為了讓提升之後的價格站穩。
按照營收規模,當前白酒板塊前三依次為貴州茅臺、五糧液、洋河股份,瀘州老窖排在第四。洋河股份雖然是老三,但是主要市場在次高端(次於高端白酒,價格在600元以下),而「茅五瀘」霸佔了高端市場95%左右的份額。
相較於一瓶難搶的飛天茅臺,五糧液和瀘州老窖在高端市場的核心產品分別為經典五糧液與國窖1573。
就在國窖1573將建議零售價一步跨到1099元的時候,經典五糧液還沒漲價,建議零售價也是1099元。有網友調侃:原來瀘州老窖不是想幹掉洋河回到第三,而是想與五糧液肩並肩!說好的價格跟隨戰略呢?
白酒行業在向高端化、品牌化集中,已是業內共識。在這個過程中,價格成了最敏感的一環,控貨、提價,成了各家酒企高端品牌慣用的技術性手段。
飛天茅臺酒
2019年年中的時候,五糧液在更新換代的窗口期,將經典五糧液的建議零售價兩次上調,漲至1399元/瓶。飛天茅臺的價格在上半年一路飆升,遠超1499元的建議零售價,高點時逼近3000元。作為高端市場的第二大品牌,五糧液想趁機佔領茅臺留下的價格帶。
作為高端市場的第三大品牌,瀘州老窖緊跟五糧液的提價步伐。8月份前後,國窖1573低度產品又相繼停貨、控貨、提高配額價。10月至今,瀘州老窖已連發多份漲價通知,幾乎囊括了瀘州老窖從中低端到高端的全系產品,以國窖1573最為頻繁。
最讓人眼花繚亂的,是國窖1573對52度產品的「三連漲」策略——連續三個月上調配額價(出廠價)。
11月10日起,52度國窖1573經典裝計劃內配額價格上調20元/瓶;12月10日起,再次上調20元/瓶;2020年1月10日起,將繼續上調20元/瓶。
在官方的通知中,「三連漲」提的都是配額價,並沒有註明終端也要同步提價。市界了解到,52度國窖1573經典裝的建議零售價目前仍為1099元/瓶。那麼,出廠價在漲,建議零售價未變,難道瀘州老窖要壓縮經銷商的利潤?
「這是一種常見的由上到下的倒逼漲價法,通過減少補貼與配額,減少經銷商的利潤,利用市場的產品剛需以及供貨的稀缺性來推動終端經營者主動漲價。」白酒行業專家蔡學飛向市界分析道。
終端實際成交價很難漲上去,讓瀘州老窖很是頭痛。
在瀘州老窖發布「三連漲」通知之前,52度國窖1573的實際成交價在850元上下,遠未達到建議零售價。同時,與「榜樣」五糧液有較大差距。顯然,在管理層看來,這遠未達到預期。
11月底,瀘州老窖下達「死命令」,限定10日內,52度國窖1573華東市場的終端實際成交價要站上900元,完不成任務就削減50%的配額。
瀘州老窖某區域市場的負責人張航12月中旬告訴市界,經銷商結算價和團購價都已上調。「經銷商結算價上調了20元,現在為850元/瓶。」他那裡的團購價已上調為980元,實際按920~940元執行。而此前,團購價為919元,按900元執行。
52度國窖1573經典裝的建議零售價暫時仍是1099元,「下一步可能要漲,但是不敢漲得太厲害,要符合購買能力和市場需求」。張航說。
「瀘州老窖產能達到了上限,要想提高營收,只有提價。」中原基金董事、白酒營銷專家晉育峰向市界表示,隨著茅臺批發價飛漲、五糧液換裝提價逐步站穩千元,瀘州老窖也急於讓國窖穩定在千元價格帶。畢竟作為三大一線高端品牌,面子和位置同等重要。
02
高價,拿什麼支撐?
除了茅臺之外,在2019年,1000元價格帶,是高端品牌共同追求的目標。
看著茅臺飛上了天,大大小小的白酒企業也跟著漲價,尤其是有高端產品的酒企。2019年年內,瀘州老窖可能是提價最頻繁的一家,國窖1573的全系產品都在往千元門檻邁進。
那麼,酒企說漲價就漲價,漲幅還不小,漲上去的價格用什麼來支撐呢?
答案很簡單:品牌。品牌是白酒企業最核心的競爭力。
瀘州老窖不僅坐擁國寶級窖池,而且蟬聯了五屆「中國名酒」名號。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共進行了五屆國家級的名酒評選活動,只有瀘州老窖和茅臺、汾酒蟬聯了「中國名酒」這一殊榮。
這些都是津津樂道的故事,在白酒行業,故事很重要,再加上管理層的遠見,到最後鑄就了一個品牌。按理說,瀘州老窖並不差。不過,翻看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你就會發現,能喊出「重回前三」,瀘州老窖其實也不容易。
1988年,國家放開名煙名酒價格,同時提高部分菸酒價格。當時放開價格的有茅臺、五糧液、汾酒、郎酒、瀘州特曲(瀘州老窖)、西鳳等,共十三種名酒。
把價格放開,由企業按市場供求自行定價,企業的決策就顯得格外重要。汾酒、西鳳酒等多個品牌,選擇當老百姓喝得起的民酒,漲價之後又降價,選擇走親民路線。其實,瀘州老窖當時也選擇了這個路子。茅臺和五糧液則相反,價格一路上漲,佔領了高端市場的先機。
選擇走不同的路線,差距也就越來越大。
直到新世紀之交,瀘州老窖發現了提價帶來的好處。於是,2001年,瀘州老窖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發布會,正式推出了塔尖產品「國窖1573」。
名稱中的1573,指的是瀘州老窖坐擁的國寶窖池群的始建年份。1573國寶窖池群是我國連續使用時間最長、保護最完整的窖池群,也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窖1573的面世正好趕上了白酒行業的「黃金十年」,使瀘州老窖拿到了高端市場的入場券,也使其坐上了行業第三的位子。自此,「茅五瀘」的高端組合正式出道。
不過,誰也沒想到,瀘州老窖的管理層竟然開始飄了,要將問世還不到十年的國窖1573「堅定不移地打造成奢侈品」。
2009年的時候,白酒行業一片繁榮,「黃金十年」即將衝向頂點,貴州茅臺的營收首次超過了五糧液。即使如此,飛天茅臺的出廠價也在500元上下,零售價尚不到700元。但是瀘州老窖坐不住了,管理層放話,要將國窖1573「平均價格調到5000元一瓶」。
當時的策略與如今倒有幾分相似——不斷漲價。
2012年,限制「三公消費」的政令出臺,年底的時候酒鬼酒被曝出「塑化劑事件」,一系列因素的疊加致使白酒行業從「黃金十年」的頂峰急轉直下進入了深度調整期。
但是瀘州老窖一心要造奢侈品,逆市漲價。2011年底2012年初,瀘州老窖一口氣將國窖1573的出廠價由635元提至889元,建議零售價由959元漲至1389元;2013年7月,又將國窖1573的出廠價提至999元,建議零售價漲至1589元,凌駕於兩位大哥「茅五」之上。
在行業的寒冬裡,瀘州老窖是唯一一家大幅提價的企業。當然,也是摔得最慘的一個。
國窖1573的銷量從2012年到2014年直線下滑,市場份額急劇縮減。2014年,瀘州老窖營收遭腰斬,淨利潤下滑超70%。當時,有觀點認為,這種沒有銷量的漲價毫無意義,是一種「精神勝利」。
從收入規模來看,瀘州老窖從2010年起就丟掉了老三的位子,洋河股份通過收購等方式,遇上了不爭氣的瀘州老窖,於是實現了反超,並且差距被逐步拉大。
當時,渠道價格出現了嚴重倒掛,國窖1573隻好選擇降價,從1589元/瓶驟降至779元/瓶,降幅超50%。在這前後,昏招頻出、渠道壓貨的積弊也都釋放了出來,使瀘州老窖的品牌嚴重受損。
03
重回前三,現實嗎?
瀘州老窖吃過2013年漲價過猛的虧之後,總結了經驗教訓。2015年6月,管理層大換血,瀘州老窖迎來了「淼峰」組合——董事長劉淼、總經理林峰。
此前,此二人均出任過瀘州老窖銷售公司總經理,對瀘州老窖的弊病似乎也比較了解,從產品體系和銷售渠道開刀動手術。
「淼峰」組合對產品進行大瘦身,重新梳理了瀘州老窖的產品線,形成了「雙品牌、三品系、五大單品」的產品戰略,即國窖1573和瀘州老窖兩個品牌,國窖1573、窖齡酒和瀘州老窖三品系,以及國窖1573、窖齡酒、特曲、頭曲、二曲五大單品,幾乎覆蓋了各個價格帶。
渠道方面,瀘州老窖之前依賴的「柒泉模式」退出舞臺,替而代之的是品牌專營模式。柒泉模式的渠道層級過長,公司對渠道的掌控力較弱;品牌專營模式更加扁平,通過構建核心客戶聯盟,瀘州老窖可以直控終端,形成控盤分利模式。
這一頓操作讓人們看到了瀘州老窖復興的曙光。不過,問題也擺在了眼前。這幾年來,瀘州老窖拼命追趕,但差距仍然懸殊,如今又開始頻頻提價。
雖然所處的行業環境不一樣了,當時是在深度調整期逆市漲價,現在是在白酒漲價潮中頻頻提價,但是現在的品牌力似乎依然支撐不起漲上去的價格。
倒逼之下,52度國窖1573經典裝的終端實際成交價的確漲了。
多位經銷商告訴市界,經典裝的零售價在900元上下。兩個月前,零售在850元左右就可以成交。
「我們進貨價都830元了,可能還要漲。」成都一家瀘州老窖旗艦店的工作人員告訴市界。
不過,當前的實際成交價還是低於官方給出的建議零售價。白酒行業專家鐵犁向市界表示,成交價低於指導價,說明消費者不認可這個價格。「接不接受這個價格受兩個因素影響:消費者口袋裡面有沒有這麼多錢;它值不值這麼多錢。」
關於2020年的價格如何變化,瀘州老窖尚未回復市界。不過,瀘州老窖在去年11月的一份調研報告中表示,國窖1573的價格仍然是跟隨策略,不會輕易改變。
同時,銷售模式的轉換也使瀘州老窖銷售費用不斷攀升。在「茅五瀘」高端組合中,瀘州老窖的銷售費用率已是最高,而且比次高端市場的洋河股份也高出很多。
從2014年至2018年,瀘州老窖的銷售費用從5.79億元增加到了33.93億元,銷售費用率也從10.82%一路上升至25.99%。這也致使瀘州老窖在銷售毛利率增加的同時,淨利率卻沒有多大變化。
在中國白酒市場,從增量市場的競爭已經轉變為存量市場的博弈,行業性的繁榮已經成為過去式,現在只是結構性繁榮。投射到瀘州老窖身上,從銷量的變化就可以體現出。
從2015年到2018年,瀘州老窖的銷售量一直處於下滑狀態,從19.01萬噸下降到了14.64噸,下降幅度達23%。不過,瀘州老窖同期的營收增長卻一直保持在20%以上,優於身前想超越過去的洋河股份,而且業績也比洋河股份更加穩定。
原因很簡單,瀘州老窖得益於國窖1573的量價齊升。從收入規模上來看,瀘州老窖與洋河股份相差較大,2018年營收差為111.03億元。不過,洋河股份的主要市場在次高端,市場地位不如瀘州老窖,因為瀘州老窖手握國窖1573這一張與「茅五」齊名的高端牌。
從2019年前三季度來看,行業在加速分化:在19家上市白酒企業中,「茅五瀘」營收佔比達60.27%,淨利潤佔比達74.23%,且有擴大化趨勢;低端市場競爭慘烈,次高端市場在擴容,洋河股份2019年在不斷調整,只有「茅五瀘」比較穩定。
高端市場是白酒行業的香餑餑。手裡有一張高端牌,就是瀘州老窖的底氣。
近幾年,國窖1573不斷提價也帶來了業績上的貢獻。市界翻閱財報發現,瀘州老窖高檔酒的營收佔比在不斷提升,到2018年為48.85%,幾近一半。
不過,瀘州老窖在高端市場上的份額依舊很小。高端白酒市場幾乎是「茅五瀘」的天下,三家佔擁95%的份額,其中,茅臺佔63%,五糧液佔26%,瀘州老窖(國窖1573)僅佔6%。不出意外的話,茅臺和五糧液的地位,瀘州老窖是無法撼動的。
分地區來看,西南、華中地區是瀘州老窖的主要銷售市場,2017年,這兩個地區的營收佔比分別為38.18%、26.88%。因為華東和華南市場基礎薄弱,瀘州老窖提出了「東進南圖」戰略。不過,華東市場向來是酒企必爭之地,五糧液不用說,蘇皖兩省酒企本就眾多,想從中分一杯羹談何容易。
招商證券分析認為,行業當前處於「高手過招」階段,潛力市場開發意味為與其他名酒企業正面競爭,難度更大,因此,瀘州老窖應繼續做深做細「基礎盤」市場;除國窖1573之外,窖齡、特曲、頭曲、二曲體系拉得過長,導致產品辨識度模糊,也面臨資源分配的問題。
「瀘州老窖的整體產品矩陣潛力還沒有發揮出來,特別是窖齡、特曲等體量不夠,這也制約著其重回三甲。目前,瀘州老窖首先還是要解決品牌價值高度問題,然後再解決體量問題,應該說,重回三甲,前景可期,但是前路坎坷。」蔡學飛向市界表示。
價和量是一個天平的兩端,酒企追求業績必須找到一個平衡點。
年關將至,在一個買酒群裡,一群酒友們討論著瀘州老窖的價格。「一年前的價格現在要靠撿漏才能碰到。」「瀘州老窖的價格太飄了。」討論了半天,最後都說了句:先不買,再等等。
對於瀘州老窖而言,2020年重回前三的夢,並不好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