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能給義大利和歐洲帶來什麼

2021-01-09 中國網

當地時間23日,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義大利進行國事訪問期間,兩國政府籤署了中意關於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這使得義大利成為西方七國集團(G7)中首個正式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其意義不容低估。

義大利對「一帶一路」的積極響應並非「心血來潮」,而是基於本國利益考量、深思熟慮後的決定。從歷史淵源來說,兩千多年前,古老的絲綢之路讓遠隔萬裡的中國和古羅馬聯繫在一起,兩個偉大文明由此建立起源遠流長的傳統友誼。作為古絲綢之路的最大受益者之一,義大利對於「一帶一路」的價值和內涵,有著更先覺也更深刻的體會。

從現實來看,義大利經濟存在諸多困難,歐盟經濟恢復乏力,義大利亟需尋找新的發展機會。共建『一帶一路』符合雙方互利共贏的願望,將為義大利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義大利總理孔特在不同場合多次表示,「一帶一路」對義大利而言是個好消息,義大利加入「一帶一路」倡議將為歐盟和義大利「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在「一帶一路」框架下,中意將會有更多合作機會,中意關係也將會更加堅實地向前發展。同時,中國同義大利籤署備忘錄,也是對義大利市場與經濟的肯定,勢必會吸引其他外來投資者加大對義大利的投資和關注,這也有利於義大利進一步走出經濟危機的後遺症。

可以預料,正如英國不管美國的強烈反對率先加入亞投行,因而帶動眾多歐洲國家相繼成為亞投行創始國一樣,義大利加入「一帶一路」倡議,也將在歐洲起到示範和引領作用。接下來歐洲地區的發達國家會更加關注同中國籤署類似協議的成效,或許也將有更多國家加入進來。

目前,「一帶一路」已經給歐洲帶來了切實的發展機遇。「一帶一路」倡議同歐洲發展戰略對接順利,十餘個歐盟成員國先後同中國籤署政府間合作文件;一大批基建、物流、港口、電子商務、金融合作項目順利推進;僅去年一年中歐班列就開行6300列,可通達歐洲15個國家49個城市;中國和中東歐之間的「16+1」合作也正在成為「一帶一路」建設合作高地。可以說,歐洲的未來不只是通過大西洋與美國相連,也通過歐亞大陸與中國緊密相連。

一邊是最具活力的亞太經濟圈,一邊是世界最大的歐洲經濟圈,「一帶一路」從陸上和海上將二者鉚合在一起,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命運共同體。這不僅增加了歐洲參與亞太事務的便利性,也將增加歐盟抓住亞太發展機遇的能力。歐亞兩大經濟板塊的同頻共振,勢必構建巨大的想像空間。

此外,「一帶一路」秉承和弘揚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鑑、合作共贏的絲路精神,與歐盟的理念相通,也可共同提升中歐全球影響力。

以發展為導向的「一帶一路」,將為歐洲經濟發展提供堅實的合作基礎,並增強中歐合作的確定性和粘合力。「一帶一路」旨在促進和平、發展和穩定,通過注入外部活力激發內生動力。它將幫助歐洲國家實現更平衡的發展,有利於推進歐洲的一體化進程,並成為促進世界及歐洲和平與發展的「穩定之錨」。(中國網評論員 戚易斌)

相關焦點

  • 在「一帶一路」終點感受歐洲港口的魅力 | 「一帶一路」海外港口...
    相關閱讀:「一帶一路」視野中的德國不萊梅組合港由不萊梅港和不萊梅哈芬港組成的不萊梅組合港,是歐洲最重要的通用港口之一。其中,不萊梅港是德國第二大港,也是歐洲重要的中轉海港,目前處理的多為散貨和件雜貨,同時服務於不萊梅市發達的臨港產業。而不萊梅哈芬港是一個貨櫃樞紐港,同時也擁有歐洲最長的貨櫃碼頭岸線,長度近五公裡。該港口能為大型貨櫃船提供快速轉運服務,並擁有緊密相連的支線服務網絡,可與腹地建立起高效的運輸連接,以便將貨物繼續運往歐洲主要經濟中心。
  • 陳文鴻:歐洲統一與一帶一路
    以強大的海軍佔據七大洋,可主要貿易金融為主,無論與美洲或亞洲的貿易,歐洲是它的主要市場 (商品和貸款),它需要歐洲安穩和對之開放市場。 英國的權勢來源是海外,人民不多,難與陸地為主的德法等大國持久在大陸爭霸,分而治之是不容任何國家獨霸和統一歐洲。 正是如此,它的分而治之與統一後的德國便起衝突,後者要擴張。 作為內陸國家和殖民競爭的後起者,擴張的重心便在歐洲、在於統一歐洲。
  • 「中國提供了最優方案」——「一帶一路」項目在歐洲落地生根穩步...
    嚴格的質量標準、精心的環保設計、可持續經營模式……新華社記者近期走訪歐洲多國「一帶一路」項目,親身感受到項目建設正給當地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這是10月6日拍攝的塞爾維亞E763高速公路施工現場。新華社記者 石中玉 攝嚴格的質量標準、精心的環保設計、可持續經營模式……新華社記者近期走訪歐洲多國「一帶一路」項目,親身感受到項目建設正給當地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這是10月30日在匈牙利西南部拍攝的建設中的考波什堡光伏電站。
  • 疫情面前,「一帶一路」朋友圈這裡最暖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在與「一帶一路」共建各方保持定力、穩步推進「一帶一路」項目建設的同時,聚焦全球公共衛生合作,分享抗疫信息和技術創新成果,攜手打造「健康絲綢之路」。  共同戰「疫」中,絲路精神更顯光輝,「一帶一路」朋友圈團結益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更深入人心。
  • 「一帶一路」是我們獲得的幸運鑰匙
    整個德國都能從中國這樣一個蓬勃發展的市場中獲益,作為歐洲重要交通物流樞紐的杜伊斯堡更是如此。  據統計,截至目前已有70家中國企業落戶杜伊斯堡,很多都是近兩年進入歐洲市場的。莫雨勒說,「與中國有關的事務已經排滿了我的工作時間表。」杜伊斯堡經濟促進局致力於為這些企業服好務,尤其是在有關籤證、居留和工作許可、公司法律諮詢等方面。
  • 「一帶一路」的亮麗成績單
    杜拜《建築周刊》刊文指出,「一帶一路」倡議能滿足中東各國政府鼓勵外國直接投資以推動增長並促進經濟多樣化的願望。運輸網絡持續拓展,已通達歐洲21個國家、92個城市。2020年以來,運送醫療物資近800萬件,共計6萬多噸。從義烏到馬德裡、從濟南到布達佩斯、從武漢到杜伊斯堡……在疫情肆虐和經濟逆風中,中歐班列挑起「大梁」,成為中歐之間抗疫合作的「生命通道」,為維護國際供應鏈產業鏈穩定提供了重要支撐。
  • 一帶一路是什麼意思 目前有多少個國家加入
    兩千多年前,絲綢之路將中國和遙遠的歐洲連接起來。在兩千多年後,我國倡議並建設一帶一路,為沿線國家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那麼一帶一路究竟是什麼意思?目前有多少個國家加入?一起去看看吧。「一帶一路」指的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一帶一路其實就是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夥伴關係,需各國攜手努力,朝著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標相向而行。根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一帶一路一共有65個國家和地區加入。
  • 「一帶一路」彰顯蓬勃生命力
    疫情下,眾多建設項目不僅沒有停工,反而加速推進—— 「一帶一路」彰顯蓬勃生命力 新冠疫情在歐洲多地持續蔓延,嚴重衝擊當地社會經濟,也給正在建設中的「一帶一路」項目帶來很多現實困難:人員、材料、設備進場難,防疫措施增加、生產經營成本提升……在中歐雙方共同努力下,疫情下眾多「一帶一路」項目不僅沒有停工,反而加速推進,交出了一份份不俗的成績單。
  • 創新共建「一帶一路」
    習近平總書記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及其指導的實踐,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重要的戰略創新。這個創新既是宏觀的又是長周期的,將影響今後中國發展的各方面。  從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7年來的實踐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共建「一帶一路」的構想有四個方面的戰略創新特徵。  第一,審時度勢,適時提出「一帶一路」倡議。
  • 《「一帶一路」與全球傳播》:「一帶一路」全球傳播的話語困境
    中國在國際輿論中長期處於劣勢,「一帶一路」的輿論傳播中存在擔憂、質疑、偏見、誤解等都是無法逃避的事實,但輿論場中的擔憂和質疑得不到積極回應,則會成為傳播盲點,盲點愈積愈多則會形成傳播屏障,誤導受眾。必須釐清當前「一帶一路」這一話語的傳播輿論困境,才有可能優化改良,抑或開拓新的話語空間和新的傳播路徑。
  • 風雨同舟 風雨無阻——寫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一...
    斯裡蘭卡總理經濟事務高級顧問卡布拉爾說:「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為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投資創造了巨大機遇。」綠色、創新,是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匈牙利是第一個同中國籤署關於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政府間合作文件的歐洲國家。
  • 獨家丨中國人民大學王義桅:「一帶一路」是中國的主場全球化
    從2013年開始,他一直用充滿激情和詩意的表達,在世界各地講述「一帶一路」的故事。近日,王義桅來到了中國一帶一路網,與我們分享了他對「一帶一路」的理解和情感。「一帶一路」這個概念,激活了2000多年的絲綢之路這樣一個記憶。絲綢之路把中國的四大發明傳到了歐洲,開啟了歐洲的文藝復興。今天它又回來了,2013年,我就敏銳地感覺到,這絕對是一個新的大時代的來臨。
  • 獨家丨清華大學史志欽:中歐關係如何加碼「一帶一路」建設?
    原創 中國一帶一路網 中國一帶一路網「一帶一路」建設發展中,與歐洲國家有哪些合作?取得了哪些成果?「一帶一路」不斷拓展的貿易邊界與當下「逆全球化」的聲音如何協調?面對外界對「一帶一路」的質疑我們該如何處理?「一帶一路」的未來發展路徑又是什麼?
  • 義大利經濟發展部前副部長:歐洲料將擴大「戰略產業」範圍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專訪義大利經濟發展部前副部長: 經濟衰退挑戰加劇 歐洲料將擴大「戰略產業」範圍中歐雙向投資合作還有巨大的潛力,期待「一帶一路」倡議給義大利帶來更多商機。希望中國企業在義大利進行更多綠地投資,為義大利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 維諾庫羅夫:俄羅斯與「一帶一路」倡議,中俄利益共生共存
    【文/葉甫根尼·維諾庫羅夫】 近幾年實現歐亞經濟聯盟與「一帶一路」倡議對接成為俄羅斯和歐亞空間其他國家,特別是哈薩克斯坦和白俄羅斯對外經濟交往的主要議題之一。其中落實最為成功的版塊是陸路過境運輸。 習近平主席於2013年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在近7年內走過了一段漫長的道路。數以百億計美元的投資鏈也包羅其中,成為在這一倡議的組成部分。
  • 「一帶一路」多邊化發展有利中美基建合作
    世界經濟疲軟之際,「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順利推進,有力帶動了地區經濟復甦發展。除經貿合作外,「一帶一路」也是探索全球治理模式的新平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為應對現實全球性挑戰帶來新思路。未來,在雙邊合作繼續推進同時,「一帶一路」可注重加強多邊化發展,建立健全多邊合作機制,從而使其更具生機與活力。
  • 「一帶一路」擴大中國電影朋友圈 向世界亮出名片
    ,得到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電影機構和全球電影同行的積極響應與踴躍參與。「上海國際電影節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加強對相關國家影片的推廣和放映,取得了良好效果,特別是近兩年電影節越來越受到觀眾歡迎和追捧,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電影節期間大家可以看到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導演的影片。」   任仲倫認為,包括中國在內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電影正在對世界電影格局產生重要影響。「二戰之前,主要是歐洲電影的影響力巨大;二戰以後,是美國電影逐漸成為主導力量。
  • 綠色是「一帶一路」的底色(觀象臺)
    近年來,中國政府陸續發布系列政策文件,強化相關頂層設計:2013年的《對外投資合作環境保護指南》要求企業需按照東道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標準要求,開展汙染防治工作;2015年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提出,要在投資貿易中突出生態文明理念;2017年的《關於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指導意見》和《「一帶一路」生態環保合作規劃》明確了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總體思路和任務措施
  • 後疫情時代,數字經濟助力「一帶一路」文旅交流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不僅為世界各國建設和經濟發展提供了新機遇,也為中國開放發展開闢了新天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發蔓延,給各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帶來了巨大的威脅,對世界經濟造成嚴重衝擊,文化和旅遊是受衝擊最嚴重的領域之一。
  • 「一帶一路」英文名該怎麼取?
    中國日報2月17日電(記者 付敬)世界如何理解中國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於一些複雜的中文表達和句子的翻譯質量而非逐詞逐句翻譯的準確度。最新的一個例子便是習近平主席為了便利亞洲與歐洲的經濟貿易往來和人文交流所提出的創新倡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