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經濟發展部前副部長:歐洲料將擴大「戰略產業」範圍

2020-12-17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專訪義大利經濟發展部前副部長: 經濟衰退挑戰加劇 歐洲料將擴大「戰略產業」範圍

中歐雙向投資合作還有巨大的潛力,期待「一帶一路」倡議給義大利帶來更多商機。希望中國企業在義大利進行更多綠地投資,為義大利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11月15日,義大利經濟發展部前副部長米凱萊·傑拉奇(Michele Geraci)在北京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專訪時指出,在新冠疫情暴發後,歐盟必將更加重視經濟安全性,很多歐洲國家會調整和擴大「戰略產業」的定義,比如,對口罩等醫療器械生產實施保護政策。

「有些歐洲國家調整了對『戰略產業』的定義,甚至是『國家戰略資產』的定義也變了。過去,『戰略產業』是港口、銀行,現在突然之間口罩生產都成『戰略產業』了。」傑拉奇認為,這將給中歐雙邊投資協定談判帶來挑戰,因為過去承諾要開放的領域是否還能繼續開放成為了未知數。

當天,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專訪前,傑拉奇在由工銀國際與財新傳媒聯合舉辦的2020國際投資論壇上提出,中歐雙向投資合作還有巨大的潛力,期待「一帶一路」倡議給義大利帶來更多商機。

傑拉奇指出,在2005年至2020年,中國在海外的主要投資目的地分別為亞洲、非洲、歐洲和美洲,投資額分別為6000億美元、4480億美元、4110億美元和2510億美元。在歐洲,同期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吸引到的中國投資分別為870億美元、480億美元、280億美元、270億美元和70億美元。他說,他在義大利政府工作時就一直在思考,如何讓義大利吸引到更多的中國投資,達到德國和英國的水平。

傑拉奇希望的不僅是更高的中國投資額,還有更加平衡的投資關係。他說,同一時期,義大利對中國的投資額差不多是250億美元,雖然看上去金額是相當的,但中國在義大利的投資幾乎都以兼併收購的形式進行,而義大利在中國的投資幾乎都是綠地投資。「我們向中國的投資幫助中國創造了大概10萬個工作崗位。但反過來,中國的投資為義大利只創造約3000個工作崗位。」

據中方統計,近年來,中國企業及金融機構以併購、入股、合資等方式與義大利企業開展的主要項目包括:中聯重科2.71億歐元收購全球第三大混凝土機械製造商意CIFA集團、山東重工(濰柴集團)3.74億歐元收購意法拉帝遊艇公司75%股權、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42億美元收購意埃尼集團東非公司28.57%股權、國家電網斥資21.01億歐元收購意存貸款銀行全資能源網子公司CDP RETI35%股權、上海電氣4億歐元收購全球第四大燃氣輪機製造商義大利安薩爾多能源公司40%股權、中國化工集團以71億歐元收購意倍耐力公司26.2%股權、蘇寧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2.7億歐元收購國際米蘭70%股權。

「我在政府工作的時候就一直希望推動兩國之間的雙向投資實現平衡發展。」傑拉奇表示,希望中國企業在義大利進行更多綠地投資,為義大利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同時,也希望義大利企業在中國有更多參與兼併收購的機會,以參與到已有企業的增長之中。

傑拉奇認為,受疫情影響,歐洲和美國正在進入嚴重衰退,而中國等亞洲國家前景看好,雙方經濟表現的差異會越來越大,「亞洲將會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在亞洲,經濟增長如果只有4%的話就被認為不夠好了,但是對於歐洲來說,這簡直是難以想像的高增速,我們只有在過去經濟增長爆發的年代才能看到4%的增長。義大利能有1%的增速就已經相當不錯了。」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最新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中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增速為-4.4%,其中,美國將萎縮4.3%,歐元區萎縮8.3%(德國-6%、法國-9.8%、義大利-10.6%);而中國經濟增速為1.9%,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

正是由於看好中國的發展勢頭,傑拉奇才在擔任義大利經濟發展部副部長期間大力推動同中國開展更加緊密的經濟合作。在他的努力下,義大利去年不顧美國反對,成為了首個與中國籤署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的「七國集團」(G7)國家。他相信,這個倡議將幫助義大利吸引更多中國投資,向英國、德國和法國看齊。

他指出,義大利在吸引外資方面面臨「先天不足」——大公司數量不夠多,主要都是中小型企業。「在義大利,50%以上的出口由中小企業主導,而在德國,這一比例只有15%左右。」他說,長期以來,義大利中小企業在拓展亞洲市場時一直比較困難,而這就需要兩國政府開展更多政治層面的合作,做出更好的結構性的貿易安排。

最後,他表示,希望中國政府進一步開放中國的市場,讓更多義大利企業分享中國經濟的紅利。他說,在中國,政府應該「把手放得更開一些」,以有利於市場發展;而在歐洲,政府應該發揮更多幹預作用,以制定出更加積極的政策來引導市場。「雙方相向而行,會有利於雙方的合作」。

中歐BIT談判需要面對新現實

《21世紀》:你怎麼看中歐雙邊投資協定談判的進展,是否有可能在年底前達成?

傑拉奇:我覺得應該看到疫情給談判帶來的挑戰。去年,德國總理默克爾提出,希望在2020年下半年德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期間籤署這個協定,這是一個很好的目標。但是,今年暴發的新冠疫情深刻地影響了全球經濟形勢,也改變了之前談判中的各種假設。當前,在歐洲,國內政策正在主導對外合作政策,換句話說,各國都忙著拉動經濟復甦,而非推動海外投資。因此,我們需要根據新的現實籤署協定,談判內容應該根據疫情後的經濟形勢進行調整。

《21世紀》:具體來說,談判應該反映哪些新的現實?哪些內容應該做出調整?

傑拉奇:當前,歐元區經濟要縮水超過8%,義大利經濟要縮水超過10%。這樣的現實應該反映到談判中。隨著歐洲經濟進入衰退,有些領域的投資應該被鬆綁,而有些領域的投資應該被收緊。具體到談判內容,互惠關係、勞動關係、綠色經濟等內容可能都要進行調整。比如,歐洲一直非常關注綠色經濟,但現在不是優先事項。一個要求降低碳排放的協定長遠來看是有利的,但現在必須要優先應對失業問題。

有些歐洲國家調整了對「戰略產業」的定義,甚至是「國家戰略資產」的定義也變了。過去,「戰略產業」是港口、銀行,現在突然之間口罩生產都成「戰略產業」了。有些政府提出,這些醫療器械必須要在歐洲生產,而不能在中國或其他非歐洲國家生產。沒準將來水資源也會進入「戰略產業」。因此,雙方過去在談判中承諾要開放的領域是否還能繼續保持開放,將是一個未知數。

《21世紀》:你說到歐洲國家政府會要求將某些「戰略產業」搬回本土,那麼歐洲企業會在政府壓力下將生產基地撤離中國嗎?

傑拉奇:我覺得這是不可能的。在義大利,政府是不能迫使企業轉移產業鏈的,因為這些都是私營企業。政府可以做的是,在義大利建立或發展新的企業,這就需要政府從預算中提供補貼,因為從成本上來說歐洲是無法同亞洲在製造業領域競爭的,有時候成本甚至將高出10倍以上。但大量的補貼會完全改變投資協定中的承諾,這在舊的談判內容中是沒有的。

歐洲將重新定義「戰略產業」

《21世紀》:在新的經濟形勢下,隨著民粹主義抬頭,歐盟會不會進一步收緊對中國的投資審查?

傑拉奇:歐盟沒有這個權力,只能夠給建議,要由各國政府來決定,我覺得不會。民粹政府會希望保護公眾利益,而投資將促進經濟發展,有利於人民福祉。但話說回來,總是會有一些戰略性領域不能對外開放,就像中國有負面清單一樣。我們也希望通過建立負面清單來管理外國投資。

《21世紀》:會有更多領域被確定為「戰略行業」嗎?

傑拉奇:是的,比如醫療行業。過去,歐洲各國的醫療用品和器材可能會從德國、印度、中國、義大利各個國家採購,但是現在可能會有更多保護主義。我們可能會重新定義戰略行業。

《21世紀》:除了將醫療行業增設為「戰略行業」,還有其他行業嗎?義大利的奢侈品行業是否會歡迎中國企業投資?

傑拉奇:義大利的奢侈品行業非常開放,其中大多數品牌都由法國企業持有,但產品是留在義大利生產的,這保證了品牌的設計風格和產品質量。這就是我們時尚產業的投資特點,外國資本讓我們的品牌實現擴張,而我們的品牌依然保持義大利本色。我們不會擔心有更多中國企業收購我們的品牌,實際上這已經在發生,只要生產環節留在義大利就行。

義大利會跟中國越走越近

《21世紀》:你剛剛在論壇上被主持人介紹為「當代的馬可波羅」。去年,在你的推動下,義大利政府同中國政府籤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但隨後也遭到很多西歐政府官員的批評。這有讓你感到困擾嗎?

傑拉奇:當我們在做正確的事情時,他們總是在批評我們。你要知道,我們跟歐盟的其他成員國存在競爭關係,每個歐盟成員國都希望向中國出售更多東西。我們會繼續跟中國發展更加緊密的經貿關係。

《21世紀》:自去年加入「一帶一路」朋友圈以來,義大利有獲得更多商業合同嗎?

傑拉奇:我們去年才籤,今年就發生疫情了。現在的時機還沒到,再加上義大利政府換屆、全球經濟疲弱、美國大選等因素,當前確實有很多困難。但我依然相信,未來義大利可以從中獲得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

《21世紀》:在「後疫情」時代,兩國政府可以在哪些領域加強合作?

傑拉奇:數字經濟、金融科技、綠色經濟以及非洲市場。中國計劃2060年實現碳中和,歐洲宣布要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雙方可以在這方面開展更多合作。從中長期來看,這是歐洲非常願意推進的議程。義大利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發展迅猛,尤其善於發展水力發電,可以同中國分享專業能力。而中國擁有龐大的市場,且在太陽能和風能方面擁有領先水平。在雙方政府的推動下,中歐可以在綠色領域開展大量合作。我個人也正在積極參與綠色經濟發展事業,相信這將是一個很有潛力的全球合作領域。

(作者:鄭青亭 編輯:和佳)

相關焦點

  • 專訪義大利經濟發展部前副部長:經濟衰退挑戰加劇 歐洲料將擴大...
    11月15日,義大利經濟發展部前副部長米凱萊·傑拉奇(Michele Geraci)在北京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專訪時指出,在新冠疫情暴發後,歐盟必將更加重視經濟安全性,很多歐洲國家會調整和擴大「戰略產業」的定義,比如,對口罩等醫療器械生產實施保護政策
  • 義大利學者:外貿數據增長反映中國經濟具有強大韌勁
    中國外貿的亮眼表現引起了各方關注,義大利專家學者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採訪時表示,這些數據進一步顯示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勁,也讓仍受疫情影響的世界各國獲得信心和希望。傑拉奇(來自博鰲論壇和採訪截圖)截至9月,中國外貿累計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進入11月,增幅繼續擴大,呈現加速增長態勢。
  • 擴大覆蓋範圍 我國數字經濟保持強勁發展勢頭
    「數字經濟是全球未來的發展方向,創新是亞太經濟騰飛的翅膀。」數位技術已成為促進經濟發展、提高經濟各領域競爭力、打造新興市場並保障全面可持續增長的關鍵因素之一。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國際人士表示,推動數字經濟進一步發展,加強數位化領域全面合作,將為促進包容性增長和可持續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 義大利前經濟發展部副部長傑拉奇重回中國大學講臺
    新華社杭州9月23日電(記者方列、崔力、顧小立)在結束14天隔離後,卸任義大利經濟發展部副部長職務的經濟學家傑拉奇重新回到中國寧波諾丁漢大學的講臺上。作為該校金融學教授,他這學期開設了一門新課程——中國與全球經濟。  9月22日,傑拉奇開始了他重返任教的第一節課。
  • 義大利公布國家氫能發展戰略
    12月1日,義大利經濟發展部公布國家氫能發展戰略,設定了兩個階段性發展目標:到2030年,義大利全國電解水制氫產能達5吉瓦,氫能佔全部能源供應的2%;到2050年,氫能在義大利全部能源供應的佔比提升至20%。
  • 義大利經濟發展部資助5個新興技術之家項目
    義大利經濟發展部網站12月28日報導,義大利經濟發展部將為都靈、羅馬、巴裡、普拉託和拉奎拉等5座城市新興技術之家項目提供2500萬歐元的資金支持。該項目去年已經在馬泰拉開始實施。經濟發展部通過「新興技術支持計劃」,資助建立支持當地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項目的技術轉讓中心,涉及與下一代5G網絡的發展相關的區塊鏈、物聯網和人工智慧等領域。
  • 文化產業發展生態化之下的國際戰略新興產業思考
    風口浪尖下,新興崛起的文化產業公司又該如何迎風擊浪創造時代浪潮?對於全球未來文化經濟產業如何實現高效高質量的良性發展,點風文化作為具有代表性的團隊有著創業者們獨有的思考力與見解。點風從五個方面解答了筆者對「文化產業發展下的新興產業思考」提問。「文化產業發展生態化所形成的文化生態產業,大概率將成為重要的國際戰略新興產業」江明山說。
  • 歐洲為何聯合發展半導體技術?對產業有何意義?
    除德國、法國和西班牙外,其餘10個籤署國還包括比利時、克羅埃西亞、愛沙尼亞、芬蘭、希臘、義大利、馬爾他、荷蘭、葡萄牙和斯洛維尼亞。這13個國家表示,將共同努力發展歐洲的電子產品和嵌入式系統價值鏈,並推動歐洲半導體產業發展。 歐洲為何聯合發展半導體技術?歐洲在此領域的聯合對產業發展有何意義,是否會影響全球半導體產業格局?
  • 義大利經濟學家表示中國「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為義大利企業提供...
    義大利馬切拉塔大學應用經濟學教授弗朗切斯卡·斯皮加萊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十四五」期間中國構建經濟新發展格局,不斷擴大內需將給義大利企業帶來重要機遇。在中國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之後,國際輿論紛紛聚焦如何解讀這一政策變化。
  • 民政部副部長詹成付:深入理解和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的基本內涵和...
    日前,中央宣講團成員、民政部副部長詹成付在《人民論壇》發表署名文章談到,「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國內國際發展大勢作出的重大戰略判斷。我們必須深入理解和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的基本內涵和重大意義,並在實踐中自覺推進。
  • 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若干重大問題
    同時,我們要舉一反三,進行更有長遠性的思考,完善戰略布局,做到化危為機,實現高質量發展。下面,我著重從發展戰略角度講幾個問題。  第一,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關係我國長遠發展和長治久安。
  • 深度盤點2019丨中國媒體產業全球化戰略
    2019年,媒體產業的這種全球化思維方式有了很大幅度的調整,他們不僅僅在談論海外市場的拓展,更多的是將自身發展放置於全球視野,從業務戰略甚至企業戰略層面進一步明確或調整全球化的發展方向。除了阿里巴巴外,我國媒體產業的諸多參與者也在2019年再度明確並調整企業的全球化戰略:2019年騰訊將「全球化融合」作為其遊戲業務的發展戰略,天美工作室國際業務組副總監高敏(Vincent Gao)表示騰訊將從「聚焦中國市場」向「全球化的視野」轉變;2016年以直播產品BIGOLive成功出海的歡聚時代在2019年重新明確全球化戰略方向,並全資收購海外視頻社交平臺
  • 90後中國女孩入職義大利經濟發展部,竟不會義大利語!
    近日,「中國女孩成為意經濟發展部副部長私人秘書」成為了義大利媒體爭相討論的熱門話題。
  • 義大利十大最優勢產業是哪些?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世界各經濟體GDP總量的排名,義大利是歐洲第四大、世界第八大經濟體,以製造業和中小企業聞名,中小企業數量佔企業總數的99.5%以上,被譽為「中小企業王國」。義大利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北方工商業發達,南方主要是農業,但經濟較為落後。
  • 立足上海,連結長三角,愛就投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契合點
    那麼,如何實現更高質量的一體化發展,帶動整個長三角,乃至全國的經濟發展,形成新的發展格局路徑,服務國家發展大局,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提出的目的。 上海大都市圈的打造,通勤圈的不斷擴大,並非是上海的城市功能的擴散,而是對資源的進一步優化配置。在這一過程中,上海可以將一些非核心的功能配置在周邊城市,疏散和緩解城市過於集中的壓力,促進資源和要素進一步合理多元化高效配置,重點專注於其國際金融中心的打造。
  • 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 將促進產業的創新升級
    表明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創新將成為未來發展趨勢。這家成立於 1851 年的保險公司表示,比特幣投資是基於一個廣泛的戰略,即在保持多元化的同時,利用新的機會,「使我們在日益數位化的世界中,獲得日益增長的經濟領域中有節制但有意義的敞口。」2.2020年,包括億萬富翁Paul Tudor Jones和商業情報公司MicroStrategy在內的不少傳統金融巨頭都購買了大量比特幣。
  • 歐洲在數字經濟中取得成功的路線圖
    歐盟的數字政策應反映其促進歐洲經濟增長和引導其價值觀的雙重目標。但是,要與數字創新的步伐和其他市場正在實現的普及水平相匹配,尤其在亞太地區和北美地區,還需要強大的政治意願,才能在整個歐盟範圍內實現統一的、對創新友好的數字政策和法規。
  • 氫能發展現狀與前景展望 未來10-20年將迎來快速發展重大機遇期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近期,氫能作為推動全球能源轉型的一種可行技術路線,逐漸成為世界能源領域的熱點話題,從歐美政府到國際能源署等重要國際組織,都對氫能經濟寄予厚望。我國也在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主要任務中,首次提出要制定國家氫能產業發展戰略規劃。
  • 科技部副部長黃衛在紫金山實驗室調研
    施偉) 8月11日上午,科學技術部副部長黃衛在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調研指導工作。黃衛指出,原始創新不足、重點產業核心關鍵技術受制於人、創新體系不完善等,是當前我國科技創新存在的突出短板。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充分發揮南京科教、人才、產業優勢,布局信息網絡安全等重點領域,瞄準原創性、顛覆性關鍵技術和卡脖子技術攻堅突破,對推動創新發展、服務科技強國建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 長沙臨空經濟示範區:產業加速集聚 經濟振翅騰飛
    當前,長沙臨空經濟示範區正深入實施湖南「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勇當開放先鋒,壯大臨空經濟,已經引進了廈門航空、奧凱航空、順豐速運、普洛斯物流、百聯奧特萊斯、寶能等重大項目40餘個,總投資超400億元,還有一批項目在建和待建中,發展勢頭如火如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