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義大利經濟發展部前副部長:經濟衰退挑戰加劇 歐洲料將擴大...

2020-12-17 和訊股票

11月15日,義大利經濟發展部前副部長米凱萊·傑拉奇(Michele Geraci)在北京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專訪時指出,在新冠疫情暴發後,歐盟必將更加重視經濟安全性,很多歐洲國家會調整和擴大「戰略產業」的定義,比如,對口罩等醫療器械生產實施保護政策。

「有些歐洲國家調整了對『戰略產業』的定義,甚至是『國家戰略資產』的定義也變了。過去,『戰略產業』是港口、銀行,現在突然之間口罩生產都成『戰略產業』了。」傑拉奇認為,這將給中歐雙邊投資協定談判帶來挑戰,因為過去承諾要開放的領域是否還能繼續開放成為了未知數。

當天,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專訪前,傑拉奇在由工銀國際與財新傳媒聯合舉辦的2020國際投資論壇上提出,中歐雙向投資合作還有巨大的潛力,期待「一帶一路」倡議給義大利帶來更多商機。

傑拉奇指出,在2005年至2020年,中國在海外的主要投資目的地分別為亞洲、非洲、歐洲和美洲,投資額分別為6000億美元、4480億美元、4110億美元和2510億美元。在歐洲,同期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吸引到的中國投資分別為870億美元、480億美元、280億美元、270億美元和70億美元。他說,他在義大利政府工作時就一直在思考,如何讓義大利吸引到更多的中國投資,達到德國和英國的水平。

傑拉奇希望的不僅是更高的中國投資額,還有更加平衡的投資關係。他說,同一時期,義大利對中國的投資額差不多是250億美元,雖然看上去金額是相當的,但中國在義大利的投資幾乎都以兼併收購的形式進行,而義大利在中國的投資幾乎都是綠地投資。「我們向中國的投資幫助中國創造了大概10萬個工作崗位。但反過來,中國的投資為義大利只創造約3000個工作崗位。」

據中方統計,近年來,中國企業及金融機構以併購、入股、合資等方式與義大利企業開展的主要項目包括:中聯重科(000157,股吧)2.71億歐元收購全球第三大混凝土機械製造商意CIFA集團、山東重工(濰柴集團)3.74億歐元收購意法拉帝遊艇公司75%股權、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42億美元收購意埃尼集團東非公司28.57%股權、國家電網斥資21.01億歐元收購意存貸款銀行全資能源網子公司CDP RETI35%股權、上海電氣4億歐元收購全球第四大燃氣輪機製造商義大利安薩爾多能源公司40%股權、中國化工集團以71億歐元收購意倍耐力公司26.2%股權、蘇寧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2.7億歐元收購國際米蘭70%股權。

「我在政府工作的時候就一直希望推動兩國之間的雙向投資實現平衡發展。」傑拉奇表示,希望中國企業在義大利進行更多綠地投資,為義大利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同時,也希望義大利企業在中國有更多參與兼併收購的機會,以參與到已有企業的增長之中。

傑拉奇認為,受疫情影響,歐洲和美國正在進入嚴重衰退,而中國等亞洲國家前景看好,雙方經濟表現的差異會越來越大,「亞洲將會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在亞洲,經濟增長如果只有4%的話就被認為不夠好了,但是對於歐洲來說,這簡直是難以想像的高增速,我們只有在過去經濟增長爆發的年代才能看到4%的增長。義大利能有1%的增速就已經相當不錯了。」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最新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中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增速為-4.4%,其中,美國將萎縮4.3%,歐元區萎縮8.3%(德國-6%、法國-9.8%、義大利-10.6%);而中國經濟增速為1.9%,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

正是由於看好中國的發展勢頭,傑拉奇才在擔任義大利經濟發展部副部長期間大力推動同中國開展更加緊密的經濟合作。在他的努力下,義大利去年不顧美國反對,成為了首個與中國籤署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的「七國集團」(G7)國家。他相信,這個倡議將幫助義大利吸引更多中國投資,向英國、德國和法國看齊。

他指出,義大利在吸引外資方面面臨「先天不足」——大公司數量不夠多,主要都是中小型企業。「在義大利,50%以上的出口由中小企業主導,而在德國,這一比例只有15%左右。」他說,長期以來,義大利中小企業在拓展亞洲市場時一直比較困難,而這就需要兩國政府開展更多政治層面的合作,做出更好的結構性的貿易安排。

最後,他表示,希望中國政府進一步開放中國的市場,讓更多義大利企業分享中國經濟的紅利。他說,在中國,政府應該「把手放得更開一些」,以有利於市場發展;而在歐洲,政府應該發揮更多幹預作用,以制定出更加積極的政策來引導市場。「雙方相向而行,會有利於雙方的合作」。

中歐BIT談判需要面對新現實

《21世紀》:你怎麼看中歐雙邊投資協定談判的進展,是否有可能在年底前達成?

傑拉奇:我覺得應該看到疫情給談判帶來的挑戰。去年,德國總理默克爾提出,希望在2020年下半年德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期間籤署這個協定,這是一個很好的目標。但是,今年暴發的新冠疫情深刻地影響了全球經濟形勢,也改變了之前談判中的各種假設。當前,在歐洲,國內政策正在主導對外合作政策,換句話說,各國都忙著拉動經濟復甦,而非推動海外投資。因此,我們需要根據新的現實籤署協定,談判內容應該根據疫情後的經濟形勢進行調整。

《21世紀》:具體來說,談判應該反映哪些新的現實?哪些內容應該做出調整?

傑拉奇:當前,歐元區經濟要縮水超過8%,義大利經濟要縮水超過10%。這樣的現實應該反映到談判中。隨著歐洲經濟進入衰退,有些領域的投資應該被鬆綁,而有些領域的投資應該被收緊。具體到談判內容,互惠關係、勞動關係、綠色經濟等內容可能都要進行調整。比如,歐洲一直非常關注綠色經濟,但現在不是優先事項。一個要求降低碳排放的協定長遠來看是有利的,但現在必須要優先應對失業問題。

有些歐洲國家調整了對「戰略產業」的定義,甚至是「國家戰略資產」的定義也變了。過去,「戰略產業」是港口、銀行,現在突然之間口罩生產都成「戰略產業」了。有些政府提出,這些醫療器械必須要在歐洲生產,而不能在中國或其他非歐洲國家生產。沒準將來水資源也會進入「戰略產業」。因此,雙方過去在談判中承諾要開放的領域是否還能繼續保持開放,將是一個未知數。

《21世紀》:你說到歐洲國家政府會要求將某些「戰略產業」搬回本土,那麼歐洲企業會在政府壓力下將生產基地撤離中國嗎?

傑拉奇:我覺得這是不可能的。在義大利,政府是不能迫使企業轉移產業鏈的,因為這些都是私營企業。政府可以做的是,在義大利建立或發展新的企業,這就需要政府從預算中提供補貼,因為從成本上來說歐洲是無法同亞洲在製造業領域競爭的,有時候成本甚至將高出10倍以上。但大量的補貼會完全改變投資協定中的承諾,這在舊的談判內容中是沒有的。

歐洲將重新定義「戰略產業」

《21世紀》:在新的經濟形勢下,隨著民粹主義抬頭,歐盟會不會進一步收緊對中國的投資審查?

傑拉奇:歐盟沒有這個權力,只能夠給建議,要由各國政府來決定,我覺得不會。民粹政府會希望保護公眾利益,而投資將促進經濟發展,有利於人民福祉。但話說回來,總是會有一些戰略性領域不能對外開放,就像中國有負面清單一樣。我們也希望通過建立負面清單來管理外國投資。

《21世紀》:會有更多領域被確定為「戰略行業」嗎?

傑拉奇:是的,比如醫療行業。過去,歐洲各國的醫療用品和器材可能會從德國、印度、中國、義大利各個國家採購,但是現在可能會有更多保護主義。我們可能會重新定義戰略行業。

《21世紀》:除了將醫療行業增設為「戰略行業」,還有其他行業嗎?義大利的奢侈品行業是否會歡迎中國企業投資?

傑拉奇:義大利的奢侈品行業非常開放,其中大多數品牌都由法國企業持有,但產品是留在義大利生產的,這保證了品牌的設計風格和產品質量。這就是我們時尚產業的投資特點,外國資本讓我們的品牌實現擴張,而我們的品牌依然保持義大利本色。我們不會擔心有更多中國企業收購我們的品牌,實際上這已經在發生,只要生產環節留在義大利就行。

義大利會跟中國越走越近

《21世紀》:你剛剛在論壇上被主持人介紹為「當代的馬可波羅」。去年,在你的推動下,義大利政府同中國政府籤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但隨後也遭到很多西歐政府官員的批評。這有讓你感到困擾嗎?

傑拉奇:當我們在做正確的事情時,他們總是在批評我們。你要知道,我們跟歐盟的其他成員國存在競爭關係,每個歐盟成員國都希望向中國出售更多東西。我們會繼續跟中國發展更加緊密的經貿關係。

《21世紀》:自去年加入「一帶一路」朋友圈以來,義大利有獲得更多商業合同嗎?

傑拉奇:我們去年才籤,今年就發生疫情了。現在的時機還沒到,再加上義大利政府換屆、全球經濟疲弱、美國大選等因素,當前確實有很多困難。但我依然相信,未來義大利可以從中獲得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

《21世紀》:在「後疫情」時代,兩國政府可以在哪些領域加強合作?

傑拉奇:數字經濟、金融科技、綠色經濟以及非洲市場。中國計劃2060年實現碳中和,歐洲宣布要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雙方可以在這方面開展更多合作。從中長期來看,這是歐洲非常願意推進的議程。義大利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發展迅猛,尤其善於發展水力發電,可以同中國分享專業能力。而中國擁有龐大的市場,且在太陽能(000591,股吧)和風能方面擁有領先水平。在雙方政府的推動下,中歐可以在綠色領域開展大量合作。我個人也正在積極參與綠色經濟發展事業,相信這將是一個很有潛力的全球合作領域。

(責任編輯:冉笑宇 )

相關焦點

  • 義大利經濟發展部前副部長:歐洲料將擴大「戰略產業」範圍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專訪義大利經濟發展部前副部長: 經濟衰退挑戰加劇 歐洲料將擴大「戰略產業」範圍中歐雙向投資合作還有巨大的潛力,期待「一帶一路」倡議給義大利帶來更多商機。希望中國企業在義大利進行更多綠地投資,為義大利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 義大利學者:外貿數據增長反映中國經濟具有強大韌勁
    中國外貿的亮眼表現引起了各方關注,義大利專家學者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採訪時表示,這些數據進一步顯示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勁,也讓仍受疫情影響的世界各國獲得信心和希望。傑拉奇(來自博鰲論壇和採訪截圖)截至9月,中國外貿累計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進入11月,增幅繼續擴大,呈現加速增長態勢。
  • 義大利前經濟發展部副部長傑拉奇重回中國大學講臺
    新華社杭州9月23日電(記者方列、崔力、顧小立)在結束14天隔離後,卸任義大利經濟發展部副部長職務的經濟學家傑拉奇重新回到中國寧波諾丁漢大學的講臺上。作為該校金融學教授,他這學期開設了一門新課程——中國與全球經濟。  9月22日,傑拉奇開始了他重返任教的第一節課。
  • 專訪史蒂芬·羅奇:美國經濟雙谷衰退風險大增,明年一季度或再萎縮
    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史蒂芬·羅奇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警告,隨著美國新冠肺炎疫情失控,美國多州升級防疫封鎖措施,明年一季度美國經濟恐將再陷萎縮,雙谷經濟衰退概率大增。羅奇認為,從新冠肺炎疫苗大範圍接種到紓困計劃靴子落地,幾乎所有利好消息均已反映到美股股價中。投資者面臨的風險是,部分利好消息的實現或許將不盡如預期。
  • 專訪瑞士再保險首席經濟學家:看好疫情之後中國經濟發展韌性
    來源:中國新聞網原標題:專訪瑞士再保險首席經濟學家:看好疫情之後中國經濟發展韌性中新社北京5月18日電 題:專訪瑞士再保險首席經濟學家:看好疫情之後中國經濟發展韌性>中新社記者 王恩博瑞士再保險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安仁禮(Jérme Jean Haegeli)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視頻專訪時表示,看好疫情之後中國經濟的發展韌性,將關注此次中國兩會上的改革議題。
  •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中國經濟回暖將對全球經濟...
    新華社華盛頓7月19日電(記者熊茂伶)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古拉斯·拉迪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電話專訪時表示,在全球衰退、發達經濟體普遍負增長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回暖對全球經濟復甦具有重要而積極的意義。
  • 90後中國女孩入職義大利經濟發展部,竟不會義大利語!
    近日,「中國女孩成為意經濟發展部副部長私人秘書」成為了義大利媒體爭相討論的熱門話題。
  • 世界銀行下調了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但認為中國經濟將大幅復甦
    世界銀行警告說,冠狀病毒大流行還加劇了發展中國家不斷上升的債務負擔所帶來的風險,需要全球共同努力來避免這些經濟體出現新的危機。在2020年萎縮4.3%之後,今年全球經濟預計將增長4.0%,比此前的預測低0.2個百分點,因為超過一半的國家在半年度的《全球經濟前景報告》(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 report)中被下調了評級。
  • 2021:中國經濟將強勁復甦專訪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顏色
    在此關鍵節點,世界正在發生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國際貿易摩擦加劇,世界金融風險加大,而信息技術革命和新工業革命深入發展,新興產業風起雲湧,變中有機,危中有安。2021年中國經濟走勢如何?又怎樣以自身發展的穩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如何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實現穩增長與防風險的長期均衡?為此,《金融時報》記者專訪了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北京大學經濟政策研究所副所長顏色教授。
  • 這13 家知名大公司,都創立並發展壯大於經濟衰退時期
    雖然兩人仍然能感受到經濟衰退所帶來的影響,但他們在1939年1月1日毅然決定並註冊了惠普公司(HP),繼續發展並成為全球計算機領域的領頭者之一。 6. 後來,這個概念一直就堅持了下來,庫朗姆布的業務發展也非常迅猛,直到1979年將其出售給了德國億萬富翁西奧·阿爾布雷希特(西奧·阿爾布雷希特)。 8.
  • 義大利經濟發展部資助5個新興技術之家項目
    義大利經濟發展部網站12月28日報導,義大利經濟發展部將為都靈、羅馬、巴裡、普拉託和拉奎拉等5座城市新興技術之家項目提供2500萬歐元的資金支持。該項目去年已經在馬泰拉開始實施。經濟發展部通過「新興技術支持計劃」,資助建立支持當地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項目的技術轉讓中心,涉及與下一代5G網絡的發展相關的區塊鏈、物聯網和人工智慧等領域。
  • 中國減緩世界經濟衰退
    新華社深圳12月17日電題:中國減緩世界經濟衰退新華社記者 孫飛 劉巍巍在強有力的疫情防控舉措之下,中國經濟如一劑「強心針」,為疫情陰霾中的世界經濟帶來信心。多重跡象顯示,2020年中國將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 專訪埃及前總理沙拉夫:中國將在全球經濟復甦中發揮重要作用
    中新網北京1月5日電 題:專訪埃及前總理沙拉夫:中國將在全球經濟復甦中發揮重要作用中新網記者 劉旭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全球經濟面臨巨大考驗。埃及前總理伊薩姆·沙拉夫日前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惠及沿線國家經濟發展,未來中國將在全球經濟復甦中發揮重要作用,幫助世界在疫情後重回正軌。 「一帶一路」倡議惠及全球「首先,我想強調『一帶一路』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倡議。」沙拉夫認為,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恰逢其時。
  • 把握新機遇、迎接新挑戰 努力推動我國經濟長期高質量發展
    ,而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  迎接新挑戰、抓住新機遇,我們必須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以規劃《建議》為綱領,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指引,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牢牢把握髮展主動權、重塑競爭新優勢,確保經濟社會發展行穩致遠。
  • 今年全球經濟衰退範圍之廣 將超過大蕭條和兩次世界大戰
    世界銀行(World Bank)周一稱,受新冠病毒大流行影響,2020年全球經濟料萎縮約5.2%,成為150年來最嚴重的四次衰退之一。世界銀行表示,以前從未有這麼多國家同時陷入衰退,即使是在三個更嚴重的時期——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和兩次世界大戰後的經濟衰退期間也未如此。世界銀行在其最新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表示,發達經濟體2020年產出預計將萎縮7.0%,而新興市場經濟體將萎縮2.5%,創自1960年有匯總數據以來的首次萎縮。
  • 把握經濟全球化大勢 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
    未來,我們將健全促進和保障境外投資的法律、政策和服務體系,幫助企業提高跨國經營能力,拉緊利益紐帶,推動共同發展。未來,我們將積極參與世貿組織改革,實施自由貿易區提升戰略,同更多國家商籤高標準自由貿易協定,持續擴大「朋友圈」,推動世界開放發展。
  • 專訪:中國經濟亮眼成績為非洲經濟復甦帶來希望
    專訪:中國經濟亮眼成績為非洲經濟復甦帶來希望 2020-12-19 19:01:15 參與互動   專訪:中國經濟亮眼成績為非洲經濟復甦帶來希望
  • 專訪: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將利好世界經濟——訪新加坡國立大學...
    新華社新加坡12月13日電專訪: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將利好世界經濟——訪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顧清揚新華社記者蔡蜀亞「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在處理中國與世界的關係方面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和解決方案
  • ...直到我們已在控制疫情方面取得了足夠的進展;經濟衰退持續的...
    美聯儲埃文斯:需要更多的財政救濟來限制未來的損失;美國沒有向失業家庭提供更多聯邦援助,這是在冒嚴重的、不必要的風險;繼續關閉學校加劇了不平等的情況;在大範圍的經濟衰退中,少數族裔社區的人們和企業承受了不公平的巨大負擔;包容性經濟復甦是艱難的,直到我們已在控制疫情方面取得了足夠的進展;經濟衰退持續的時間越長,不平等現象就越嚴重;重申美聯儲致力於使用各種工具
  • 運鴻集團全面開啟數字貿易新時代 實現堅固脫貧攻堅擴大內需發展...
    1月11日,由湖北衛視、湖北省食品安全協會主辦,國策智庫研究院協辦的「2021 堅固脫貧與擴大內需發展論壇」暨運鴻集團九周年年會,在湖北廣播電視臺演播大廳舉行 。  論壇嘉賓雲集在全球數位化進程加快的背景下,中國經濟社會的數位化轉型和數字中國建設將全面提速,也將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創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