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蔭德格,繁花似錦,當清晨第一縷陽光照進德格縣城關第二完全小學,操場上五彩經幡與五星紅旗交相輝映,教室裡開始傳出郎朗讀書聲。
與此同時,在數百公裡外,新希望服務的工作人員正在拆分成捆的讀物,一邊忙碌,一邊興奮地說:「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孩子們拿到新書臉上欣喜的表情了。」
今天,是<新希望服務書屋>捐書行動的最後一天,9個日夜的徵集,不僅僅讓所有參與者們期待不已,也讓成都高新區(簡陽市)援藏工作隊的成員們表示,這一次「教育幫扶」意義非凡。
新希望服務,用書籍點亮夢想
一本書,點亮一個夢想。一次捐贈,澆灌孩子們渴求知識的心田。
此次由新希望服務黨委發出倡議,聯合成都沙河堡學校、濱河學校及各社區,共計募捐到約2000餘本書籍。據援藏工作隊汪峰書記介紹,這些書籍中涵蓋小學生讀物、繪本類、名著類、地理科學類等類型,後續將按需分配給德格縣的3所小學。
正如雨果所言,「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而<新希望服務書屋>就是夢想的啟蒙場所。孩子們在這裡,學習到的不僅僅是理論知識,更是成長見識和生活實操,實現從0到1,1到N的轉變。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捐書僅為第一環,新希望服務黨委與援藏工作隊還特針對德格縣困境兒童的家長,準備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崗位面試會,這也是此次「獻禮七一 · 教育幫扶」工作中的重要部分。
據新希望服務工作人員介紹:「此次我們提供了22個崗位,涵蓋清潔員、工程維修、客服等角色,後續我們將篩選出合適的家長參加技能培訓,通過培訓後,即吸收為新希望服務旗下員工。」
幫扶更幫智,授人以魚,更授人以漁之技,通過解決困境兒童家長的工作,從根源上斬斷『持續困境』,真正為孩子們創造一個有保障的成長環境。
線上雲授課,匠心學堂不打烊
6月末,正值德格縣城關第二完全小學的孩子們期末複習備考,新希望服務的老師團隊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勞逸結合,特聯合成都高新區濱河學校特別設計了一堂線上音樂課。
為了上好這短短的四十分鐘的音樂課,何苗老師靜心的備課,認真的製作精美的課件,連續兩個晚上加班到12點。
課堂中,何老師充分調動學生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動聽的音符透過屏幕來到學生身邊,讓孩子們隔著屏幕也能放鬆身心,感受到音樂帶來的浸潤與滋養!這種面向未來的學習方式也在師生心底悄然生根。
「當然,線上課程不會一直是放鬆的娛樂課。「新希望服務的張力娟老師表示:「在今年下半年,我們還會根據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特點,設計不同的課程,只為讓孩子們能夠『多、快、準』地吸收知識。」
線上雲授課,從黑板變成屏幕,不變的是老師們悉心的教之有道,不變的是同學們孜孜的向學之心。
別樣的組織生活,獻禮黨的生日
從物資捐贈到智力支持,從「輸血」走向「造血」……
6月30日,新希望服務黨委與援藏工作隊還將以線上直播平臺為媒介,邀請德格縣學生與從貧困地區走出來的新希望服務優秀員工,進行一場追夢者與助夢者的對話。通過德格縣學生講述自己的夢想,有志青年講述自己的追夢路程的形式,以「夢想導師」的榜樣作用激發藏區兒童「敢於做夢,勇於追夢,善於追夢」的初心。
同時邀請新希望服務大學執行校長李立,為德格縣的援藏幹部人才和當地幹部群眾帶來了一場精彩的「新希望企業文化」的講座。李校用有趣的故事,生動的語言,如數家珍將新希望的誕生、發展以及困境進行了全面的講解。
講座結束由新希望服務黨委副書記羅軍和德格縣教育和體育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降擁絨波,籤訂了三年的教育幫扶協議,為德格縣的教育幫扶附能新希望。
這裡是一幫不悔的青年
這裡有一群童真的少年
萬裡援藏幫扶路,一生高原德格情……
此次以黨建為媒,結合甘孜州德格縣的實際需求和新希望服務的企業特色,通過圖書捐贈、網課、崗位助困、線上組織生活等舉措實現優勢互補,開啟了政企黨建合作的新模式。此次黨組織共建「教育幫扶」的部分工作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未來還將持續努力,調動多方力量,為孩子們在逐夢之路,保駕護航。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