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流傳至今的很多詞彙,大家只會用而不知道含義。就拿「綠帽子」來說,男人誰敢戴?這綠帽子究竟招誰惹誰了?!
好吧,下面我們一起探討下這個嚴肅的問題。
高貴冷豔的顏色
在現代色彩學中把顏色分為「原色」與「間色」兩種,原色是紅黃藍三種。而在古代,則將原色稱為「正色」,分別有紅黃藍白黑五種。
不被待見的綠色
當年秦朝從西邊發家,西邊是水德(古代陰陽家稱帝王受命的五德之一。謂以水德王天下),尚黑(五行之中,水黑色,土黃色,木青色,金白色,火赤色。所以秦朝尚黑,漢朝尚黃,魏朝尚青,晉朝尚白,唐朝尚黃,明朝尚紅,清朝尚黑)。於是,秦朝的旗幟都是黑色。
到了清代,有正黃白紅藍和鑲黃白紅藍,而綠營兵排在八旗之外,是不入流的漢人軍隊。
這五種顏色的地位非常高。比如早期的皇朝崇尚陰陽五行之術,以五種顏色配合五行,推算本朝的宿命。
綠色的地位之所以在歷朝歷代都很低,就因為它是黃色和藍色調和而成的雜色。
綠色卑賤
在《詩經》裡面就已經開始了。
《邶風·綠衣》中「綠衣黃裳,心之憂矣」,是說古人以黃色為上,綠色為下,而綠作了上衣,黃作了下裳,上下異位,比喻夫人失位賤妾上僭,所以「心中憂矣」。
綠色在三千年前已被視為卑微卑賤。
至於綠帽子更是有源流可查的。
「戴綠帽子」如今是指妻子與別人私通的丈夫。這種說法一開始不是這樣的。
春秋時,有些窮人實在過不下去了,要到街頭上賣老婆賣女兒,政府規定這樣的人,都要裹綠頭巾,以別貴賤。從這裡看已經有了羞辱的意思,到了漢代仍然如此。
把綠帽子推上歷史舞臺的名流們
館陶公主是漢武帝的姑母,中年後寡居。後來和很年輕的情夫董偃出雙入對,一日漢武帝來看姑母,她讓董偃出來覲見,董戴綠頭巾拜見漢武帝。這種打扮是奴才身份。
ps:館陶公主的名字也是比較醉人的,叫劉嫖(讀第一聲)
還有,唐代有位地方歷史官吏創造性的發明了對綠頭巾的使用方法,他對犯了一些情節不嚴重的罪人,不打不罵,而是讓他們戴著綠頭巾遊街,並根據情節輕重來規定戴綠頭巾的天數。
後來,政府部門也摻和進來了。
自元代開始,硬性要求佩戴綠帽子的人群被寫進法規裡,強制執行。因為蒙古是沒有娼妓的,想要就要,大草原上只要男女願意,馬上就會天當被子地當床。等到揮軍南下進了中原,就很看不慣號稱禮儀之邦的中原人開設妓院了。
於是元朝統治者規定妓女著紫衫,在妓院裡做工的男人頭戴綠巾,以示與正常人的區別。
到了明太祖朱元璋時期,為了教化眾人,讓大家知道廉恥,就更加貶低娼妓,特別是規定娼妓家的男子必須頭戴綠巾,腰系紅褡膊,足穿帶毛豬皮鞋,不許在接到中間行走,只準在左右兩邊靠邊走。
其實,如果採訪當時的青樓從業者,人家一定會說:「你可以侮辱我的人格,但你不能侮辱我的事業啊!」
由此一來,人們見著戴「綠帽子」的便知其家中那位是青樓一族,戴「綠帽子」也稱為某某男子的妻子「賣肉」的俗稱。
因為烏龜頭是綠色的,於是極富想像力的文人們又戲稱那些戴綠頭巾的男子為「龜公」,使「綠帽子」與烏龜畫上了等號。從此~也就越來越不堪了!(烏龜大哥這是什麼仇什麼怨啊)
「綠帽子」這個詞就這樣沿用了下來,雖然我國人民也是很歡型的,可是對於老外戴起來美滋滋的綠帽子,還是笑而不語了…………
本文來源:好奇實驗室公眾號,原題:「綠帽子」 到底腫麼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