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蘭曉龍執筆,康洪雷執導的這部《團長》每一遍都會刷新認知。堪稱民國劇的「光明頂」。劇中的「光榮與夢想」在瑣碎中光芒萬丈。
沉默怪戾的軍官
狡猾猥瑣的校尉
機械正義的青年隨從
比肉案還要血腥的手術臺
比乞丐還要襤褸的士兵
雄比戰歌的花鼓戲
尋覓桃源淨土的書生
輾轉流離的追夢人。。。
拋開這些血肉之軀堆積的碩果。蘭曉龍為「迷龍」鋪開的這段「愛情諾曼第」可謂是點睛之筆。
部隊在遭受一次次又一次的潰敗之後,「死啦死啦」猶如摸進黑暗的幽靈,開啟了「行屍走肉」們的生存之門。在「求生」的途中,迷龍遇見愛情。關於這段的描述,大家可以再去重溫。有小小的謀略,劇情的喜劇衝突,袍澤弟兄的情義以及「權利遊戲」的「多米諾」洗牌。
關於這樣的安排,作家蘭曉龍的幾種表達:
1、也許是在為這部鐵血軍魂「潤筆」迎合普通觀眾原始的情感訴求
2、關於特殊職業在特殊時期的「愛與責」的探討
3、獻給為民族大義,拋家舍業的英烈們的「一捧玫瑰」
4、對當今「物質的愛情觀」的鞭撻
就如同劇中臺詞煩啦質問團長:「你試圖用你的淫慾之心造這樣一口棺材看看」。而如今,我想這樣一口「棺材」埋葬了不只是「愛情」。也為物慾橫流的社會送上「最後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