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錄於話題 #智能手錶 1個
凰家評測 鳳凰網科技 鳳凰新聞客戶端 出品
總會有錯過的風景,但是不要再錯過
凰家評測的硬核評測~記得點擊
「在看」或者加個
⭐️星標,這樣新文就會
第一時間出現在你的訂閱列表。愛您~上個月我們為大家詳細對比了華為、蘋果、三星、小米四家的中杯旗艦手機,想買的同學估計已經收到了心中的「夢想機」,但還沒買的你可以先等等,今天我們又把這四家的智能手錶匯聚一堂,用最硬核的測試告訴你,誰才是好表?(四個品牌手錶在測試過程中均與本品牌中杯旗艦手機連接)
運動健康檢測,絕對是如今智能手錶的絕對主攻領域,不管是刷什麼顏色的圈,只要Close了ring,我就比昨天更健康了一點!不過相信不少人有這樣的疑惑,在醫院需要五花大綁測試的各種指標,到手錶這裡一個小綠燈就解決了?
為了實際測試智能手錶的數據到底是看個熱鬧還是值得參考,我們的同事戴著四塊表跑了2周步,發現幾款產品的數據確實有差距,但由於沒有參考標準,我們也不知道誰更準,為此我們從專業的運動科學實驗室租來一套專業的氣體代謝儀和血氧檢測系統,聽說梅西加盟巴黎後進行體能測試用的就是這種設備。周末同事霸佔了單位健身房一整天,只為看看哪塊表更準!
這套30萬的傢伙會收集人在運動過程中的耗氧量與呼吸交換率,再通過專業軟體分析出攝氧量,心率、血氧、以及能量消耗,這樣就可以相對準確地紀錄運動數據,作為參考標準數據;並且我們分別在上、下午進行兩輪測試,並對調測試手錶的順序,再取兩次結果平均值,這樣可以平衡體力消耗,這也是目前主流實驗室都在使用的測試方法。
經過一天的高強度有氧測試,我們得出了四款智能手錶測試數據與標準數據差值的平均值:
在心率的監測上,蘋果的數據最為準確,其次是三星與華為,數據也較為準確,小米的數據差值較大,數值上下波動也最大。
而大家最關心的,運動後一定要看的卡路裡消耗,三星整體數據與標準數據差距較大,整體數值偏高。
而小米總的來說數值相對準確,但兩次測試數值的上下波動較大。
華為與蘋果的數值最為準確,蘋果的測試數據比標準數據低上一些,華為則是高出一些,但兩塊手錶都是合格的健身教練。
最後在血氧的測試中,由於手錶的數據計算方式和專業醫療儀器有很大出入,所以數值差距都不小。我們也特意拿著結果詢問了專業人員,在測試中佩戴的專業儀器是監測左上臂血管,當前血氧狀況的數據,而手錶是通過手腕的血氧狀況,計算整個身體的血氧狀態。
從數據中也能看到,運動結束後,專業設備上的血氧飽和度平均在83%左右,表示的是左上臂的血氧狀況,而手錶在運動後血氧值有的可以達到100%。
因此手錶中血氧監測,更多的是在特殊場景的起到作用,比如睡眠過程中檢測呼吸暫停,通過全身血氧狀態早起提醒呼吸道疾病等。
在運動模式方面,華為支持的運動模式最多,蘋果緊隨其後,兩者在運動類型上已經十分全面了,但華為額外加入了廣場舞、龍舟、放風箏等更具本地化的運動項目。
三星支持41項運動模式,除了基礎運動項之外加入了較多健身房固定器械的運動模式。
在運動檢測這一塊來說,Apple Watch整體最強,華為緊隨其後,三星Watch 3在心率、血氧方面的檢測還是沒問題的,但卡路裡有些過於放鬆標準,一看就是個好說話的私教。
而小米手錶雖然在卡路裡消耗上表現也不錯,但心率監測並不是很準而且缺少血氧檢測功能。
想必如果你想買一塊智能手錶當健身私教,想必現在已經有答案了,不過如今這些表功能強大,能做的不止於健身,我們也來看看在手機互聯方面的表現。
不漏掉消息、不漏接電話是智能手錶消息提醒功能最基本的要求。所以我們就首先測試了四款智能手錶消息通知方面的表現。非勿擾模式下,手錶對通知與電話都會有所提醒。其中三星提醒略有延遲,手機振鈴1秒後,手錶才開始通知。小米手錶偶爾會出現連接不穩定的情況,有時又出現震動不亮屏的情況,體驗最好的是蘋果和華為。
在日常體驗上,對於有夜跑習慣的用戶來說,獨立的音樂控制、eSIM的支持、NFC門禁卡與支付功能的完善就很有必要了,這也是比較考驗一塊智能手錶夠不夠獨立的環節。
在手錶與耳機的連接方面,AppleWatch體驗最好,與自家AirPods配合支持iCould流轉,耳機就可以直接連接手錶播放音樂,出門跑步也可以獨立播放緩存音樂或是在線歌單。
而其他三款手錶,都需要先在設置中與耳機進行連接,才可以在耳機中播放音樂,同時在音樂軟體適配方面,也是蘋果適配數量最多,支持最多主流音樂軟體下載,小米其次,三星僅支持咪咕音樂和自帶音樂軟體,華為則僅支持自家的華為音樂,選擇最少。
在戶外運動過程中,四款手錶都可以通過eSIM進行電話的接打,沒有難度。但只有蘋果和小米手錶可以回復微信消息;華為與三星都沒有相關軟體的適配,只能進行查看,無法進行回復。
當運動完想去711買個水時候,蘋果、華為都支持自家的Pay,綁定好銀行卡直接貼Pos機閃付,小米的卡包沒有開通金融功能,而三星更為迷惑直接不支持NFC。不過四款手錶都支持支付寶付款碼支付,蘋果和小米還能進行微信支付,也算有方便的替代方案。
而在NFC的功能上,小米和華為都可以綁定公交卡和門卡,日常最便捷;蘋果僅支持綁定公交卡,而三星由於沒有NFC,出門跑步除了自帶門禁,還得自帶一張公交卡。
在手錶的軟體生態上,華為的鴻蒙系統目前適配的軟體還很少,多數軟體都是配合手機一起使用的,不過考慮到鴻蒙的號召力,這種情況也不會持續太久。
蘋果憑藉本身強大的生態適配,眾多軟體都可以在手錶端實現部分功能,體驗最為友好。
而三星則極度缺乏眾多本地化功能,國內的軟體適配量也少之又少。
小米基本功能都能實現,也夠用,但從手錶發布之初到現在,並沒有過多的軟體加入,感覺停滯不前。
最後又來到了令人頭疼的續航測試,我們將4款手機分別作為主力機使用,佩戴同品牌的手錶進行續航測試。在主力機情況下,從第一天早上八點,到第二天早上八點的續航如下:蘋果在第二天下午1點最先退出比賽,小米手錶在第三天上午10點結束戰鬥,三星則是在第三天晚上7點退出戰鬥,而華為在第四天下午4點結束了最後的工作,續航表現最好。
測完一圈續航,我們又測試了四款手錶從0充到100%的充電測試。可以看到在半個小時內,蘋果充電最快充了43%,其他三款手錶均在20%左右。全部充滿,蘋果用時100分鐘,其次是三星用時125分鐘,華為電池最大,耗時也最長用了195分鐘充滿。
智能手錶也是表,除了各種監測各種助力,它還是身上的一塊配飾,有時手錶的外觀設計,會直接影響到穿搭,從表型上來看,兩個圓形錶盤,兩個方形錶盤,方圓各有優劣。圓形錶盤更符合傳統手錶的審美,錶盤的設計既可以顯示智能手錶常用的電子數字,可以兼顧傳統手錶的指針錶盤。
而方形錶盤在觸控操作與文字顯示上更具優勢,很多軟體的交互都可沿用手機方案,方形屏幕對內容的顯示效率也更高,但問題在於,一看就是一塊「電子表」。
除了表型,錶帶和表身也決定手錶的風格與氣質,Apple Watch作為起初一心要踏進時尚圈的存在,擁有最多的錶帶和表殼,覆蓋不同材質、顏色、風格,可選性最強,適合各個年齡段的人。
而華為Watch 3 48mm的大錶盤和鈦金屬的表殼,十分適合商務人士,只是這63克的重量,存在感很強。
三星 Galaxy Watch3可以旋轉的表圈,可以很方便的切換界面與應用,同時這塊屏幕的顯示水平為整個手錶的精緻感加了不少分。小米手錶的外觀設計與Apple Watch相差不大,內置的錶盤和圖標十分年輕化,是幾款手錶中氣質最年輕的。
經過這麼多的測試,Apple Watch最能稱的上智能手錶的稱號,手錶端眾多應用軟體的適配使其在功能上更為豐富,手錶的獨立性最強,很多場景可以放心的不帶手機出門。同時眾多的運動模式和較為準確的運動健康監測,也鞏固了它在穿戴設備中的地位,不管是手機重度用戶還是運動健身達人都值得推薦。華為Watch 3 Pro在運動健康方面表現很好,擁有超多的運動模式和準確的健康監測,在互聯方面還可以發揮鴻蒙低延遲的特性,與手機進行無縫連接,但與蘋果不同的是,手錶的大部分功能圍繞手機實現,輔助手機實現更多功能,更適合推薦給每天需要手機完成很多事情的商務人群。三星Watch 3的交互邏輯很優秀,為本就不大的屏幕騰出了操作空間,但是在本地化功能的適配,NFC的缺失,軟體生態的不足,確實成為很大的短板,
並不推薦;小米手錶已經悄悄下架了,雖然沒有繼續更新迭代,但第一代就能有較為全面的功能和運動監測,值得誇讚,希望早日看到後續產品。
對於手機重度中毒用戶,嘗試少看手機,出門健身、下樓吃飯都只戴手錶,屏蔽掉沒用的消息和繁雜的內容,去更專注的完成一次圓環、完成一項計劃、完成一個挑戰,從手機上奪回更多屬於自己的時間,這也許就是智能手錶除了基礎的運動健康、手機互聯之外,帶給用戶最大的幫助。
以上就是本期視頻的全部內容,以硬核態度,做有料評測,這裡是凰家評測,有一群專業、有趣、有認真的小夥伴在等著你。往期回顧:
iQOO 8 Pro評測:做水桶旗艦的花式守門員
榮耀Magic3至臻版體驗:「六邊形戰士」有多穩
小米平板5 Pro對比華為MatePad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