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邊防官兵換新型防寒被裝 官兵們暖心又暖身

2020-12-26 中華網新聞

原標題:暖!高原邊防官兵穿新型防寒被裝巡邏

羽絨作訓大衣、羽絨睡袋、輕便防寒靴……

高原邊防官兵換新型防寒被裝

專為高原高寒地區官兵定製的最新型防寒被裝,正在配發邊防一線!

在海拔5400米的某駐勤點,晚上最低氣溫達零下35度,平時風力8至10級,穿上新大衣去巡邏,戰士們點讚:輕便、暖和、及時!

「從頭到腳全面防護,從外到裡多層次搭配,品種多樣、體積輕巧的巡邏被裝,讓我們輕裝簡行。」巡邏歸來,下士李超偉找到連隊司務長王剛講述自己的試穿感受。

這段日子,負責搜集新被裝試穿效果的王剛格外忙碌。作為連隊被裝保管員,他負責將戰友們的試穿感受統一匯總,讓被裝研發部門的設計方案更好對接官兵需求。

李超偉和王剛所在的南疆軍區某邊防團,常年駐守雪域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高海拔環境,官兵們執行巡邏任務經常在極端天氣條件下進行。

深秋時節,內地一派秋色,雪域高原已寒風漫捲。

執行戰備巡邏、作戰訓練任務,惡劣自然環境是最大的「攔路虎」。

官兵巡守海拔5000米邊防線,常常「上一刻鐘還頭頂豔陽,下一刻鐘就擁抱飛雪」,「十裡不同天」的氣候條件時刻考驗官兵的自我防護能力,同時也檢驗著我軍野戰被裝的保障能力。

「官兵守防高原一線特別辛苦,必須儘快升級被裝保障能力。」多年來,各級保障部門著眼邊防官兵面臨的地理條件、氣候特點,先後多次配發新型被裝,基本形成了「從裡到外多層次搭配,從頭到腳全面防護」的配套體系,極大改善了守防條件,增強了官兵對抗惡劣環境的能力。

高原邊防官兵換新型防寒被裝

前不久,在中央軍委有關部門組織協調下,該邊防團結合任務實際,對10餘種新式防寒被裝進行試用試穿。常年在一線摸爬滾打的高原邊防官兵,見證了高技術革新成果給被裝保障帶來的巨大變化。

新被裝品種多樣、設計新穎,巡邏執勤有了「鐵布衫」

走在巡邏路上,寒風夾雜著雪粒拍在臉上,某邊防連中士邢冰杭不禁打了個寒戰,下意識地把手縮了縮。

「大家快把新式手套戴上。」帶隊指揮員下達口令,邢冰杭從挎包裡取出了新配發的巡邏外用手套。

關於手部防護,邢冰杭有一段「痛苦」的回憶。

那年,邢冰杭隨隊駐守海拔5000多米某點位,夜晚最低溫度接近-40℃。「當時哨點只是簡易房,即便室內生火爐,夜間休息棉衣也不敢脫下,還要把大衣當被子壓在身上。」他說。

儘管小心謹慎,邢冰杭還是在那次任務中凍傷了手。「雙手都有凍瘡,執勤時連握槍都疼。」邢冰杭回憶那段日子感慨萬千,「連做夢都想有一副適合高原環境使用的防寒手套。」

在被裝需求方面,有人關注雙手,有人擔心雙腿……官兵們的關注點各不相同。

連隊上士薛文剛在某邊防連守防12年,高原惡劣的自然環境讓他患上了風溼性關節炎。為了不影響巡邏任務,每次巡邏前,他都用保鮮膜裹住雙腿抵禦嚴寒。

「保鮮膜不透氣,出了汗容易受涼,長途巡邏常會感到雙腿無力。」連長俞湘劍看在眼裡,疼在心裡。

據俞湘劍了解,在他們連隊許多老兵都患有風溼、腿疼等慢性疾病,嚴重時疼得連走路都艱難。

「新被裝輕便又保暖,吸汗效果也不錯。以後保鮮膜可以退休嘍。」薛文剛在試穿了新式被裝後感嘆,「新配發的羽絨保暖棉衣褲,解決了我們駐守高原任務需要,相比以前的棉衣褲保暖效果好了很多,關鍵是防風性強,真的很實用。」

與老兵的關注點不同,「00後」上等兵蘇立德對新配發的防眩光眼鏡愛不釋手。小夥子豎起大拇指說:「戴上眼鏡夠酷!」

走心的設計源於官兵急需。在某邊防連,某執勤點位位於海拔5800米的雪山之上,老邊防們對那裡總是「談之色變」:「山頂終年積雪,在強烈陽光照射下發出刺眼銀光。」

10多年前,上士郭英德首次前往該點位巡邏患上了雪盲症,眼淚流了好幾天。

當年,上級配發了第一代邊防巡邏墨鏡。但郭英德每次執行任務,都只能在巡邏的前半程佩戴,下半程則「不得不摘下墨鏡」。

這是為啥?郭英德解釋,高原紫外線光照強弱處於動態變化之中,他和戰友巡邏至下半程必須打起十二分警惕觀察邊情。但第一代邊防巡邏墨鏡防護能力較弱,每次巡邏歸來雙眼都會有明顯刺痛感。

防眩光眼鏡的研發設計,正是為了解決這一難題。

郭英德說,新式墨鏡「一副眼鏡架配3種鏡片」,實現了防強光、防雪盲、防風沙等功能,還可根據光線強弱隨時調整鏡片,既保護眼睛又確保觀察效能。

類似高技術創新元素,在這一系列被裝產品中涵蓋不少。吸溼快幹內衣褲、新型防紫外線偵察雪地偽裝服、24小時保溫多功能水壺……10餘種新型被裝等隨邊防官兵腳步踏上巡邏路,讓官兵執行任務「如虎添翼」。

高原邊防官兵換新型防寒被裝

「新被裝品種多樣、設計新穎,官兵執勤巡邏有了『鐵布衫』。」

俞湘劍說,具有高科技設計理念的新被裝體現了中央軍委首長對邊關將士的關心厚愛,保暖輕便、防護性能優良,實用性更強。

「私人訂製」設計走心,滿足多數任務需要,官兵體驗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半年冰上走,半年水中行。」

這是二級軍士長李小兵守防高原的最深刻感受。小夥子笑言,在喀喇崑崙當兵不怕孤寂,就怕「吃寒冷的苦」。

22年前,當時還是新兵的湖北籍戰士李小兵被分配到某船艇中隊,駐守海拔4200多米的高山湖泊。

這位「熱慣了」的南方小夥,來到高寒之地非常不適應,如今,擔任船艇技師的李小兵,成了連隊資歷最老的老兵。

「新型邊防巡邏被裝適合在高原高寒地區穿著,設計走心,就像是『私人訂製』一般實用好用。」談及新配發的被裝,經歷過幾次換裝的李小兵很有發言權。

他說,近年來執勤任務越來越頻繁,高原天氣變幻無常,熱了還可減少衣物,遇到雨雪天氣只能「硬扛」。

「上級明確要求,船艇官兵上船必須穿救生衣,如果再穿上大衣就會影響行動。」李小兵說,邊情瞬息萬變,為了保證任務效果,大家「只得將冷暖置之度外」。每次看著戰友們在寒風中凍得瑟瑟發抖,李小兵心裡都不好受。

隨著守防條件逐漸改善,被裝更新換代開始向官兵任務需求聚焦。

「新式巡邏服輕薄、結實、耐磨,能夠滿足大多數執勤任務需要。」剛完成巡邏任務,下士樊佳奇就為新被裝的舒適體感點讚:「吹著寒風也溫暖。」

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是高原湖泊的冰凍期。這期間,官兵要從水上巡邏轉為陸地和冰上巡邏。

有時要在海拔近5000米的點位執行潛伏任務,氣溫低至-30℃,戰友們在雪窩裡一趴就是一整天。

一次任務,中士敖及追在雪窩裡潛伏了3天。任務完成,他的10個腳趾全部凍傷。軍醫檢查後,嚴肅地要求他「立即臥床休息,否則10個腳趾都得截肢」。那次,他用中藥袋泡腳整整半個月,雙腳才逐漸恢復知覺。

「天最冷的時候在外執行任務,我們最大的願望就是喝口熱水。」官兵們說。

以前冬季在野外巡邏,老式水壺保溫效果一般,巡邏一天下來,水壺裡的水都凍成了冰坨,只得燒火化水,官兵們坦言「太麻煩」。

「新型多功能水壺保溫性好,就算在外巡邏一天,我們也能喝上熱水。」敖及追說,水壺附帶的配件功能強大,可以當作吃飯的餐碗使用,必要時甚至可以當成鍋用來煮飯。

官兵們笑著說:「帶上水壺就像帶了個『百寶箱』,外出巡邏還可以少攜帶不必要的『零零碎碎』,不僅節省空間更節省力氣,大幅提高了野外生存能力。」

雪域高原,距離首都北京萬裡之遙。對邊防官兵來說,上級的關心關愛讓高原溫暖常在。

正如上等兵王超旭所說:「在每個手持鋼槍仰望星空的夜晚,我們背後有千萬雙眼睛注視著這裡,我們不孤獨。祖國人民、各級領導的關心像暖流浸潤心田,我們一定站好崗、放好哨、守好邊。」

經得起高原野外任務檢驗,新被裝從裡到外透著溫暖

前不久,某團機步營接到赴某地域執行任務命令。

籌備物資時,四級軍士長劉樹心裡打起了鼓:「這個季節野外駐訓,保障若是不到位,怕是要遭罪。」

那次,劉樹在某高地執行任務。夜晚風大,氣溫驟降,他隨身攜帶的飲用水被凍成「冰疙瘩」。

劉樹和戰友簇擁在一起,隱蔽在背風處。寒風侵襲身體,大家不自覺地發抖。整整一晚,劉樹躺的地方被顫抖的雙腳「刨」出了一個坑。

劉樹一臉苦笑道:「雖然那次任務圓滿完成了,可當晚的滋味,這輩子都不想再體驗了!」

這次出發前,團隊接到新被裝試穿試用任務,上級為官兵們每人配發了一套新式被裝。拿到新被裝時,營長龐帥笑得合不攏嘴:「有了新被裝,官兵們不會再被凍得發抖了。」

官兵們說,專門針對高原高寒設計的新型巡邏被裝,從裡到外都透著溫暖。

龐帥以「新型防寒保暖作訓大衣」為例介紹,這套大衣採用雙層配套式結構設計,而羽絨等複合材料的應用,讓保暖性能明顯提升;同時又減輕了總重量,方便了官兵執行任務和完成各類戰術動作。

秋迪儉革拉哨所,常年駐守海拔5100米的山巔。海拔最高的巡邏點位可達5700米。這裡大風不間斷,氣溫常年位於冰點以下,狂風捲起的風沙、雪片,將帳篷外的保溫棉「生生撕開」。

駐守哨所,高原惡劣環境讓官兵皮膚、嘴唇都呈現黑紅色。中士米全彬在此守防已有8年,每次參加巡邏,他坦言,「都在挑戰身體極限」。

兩個月前,米全彬奉命去點位執勤,回來時順路將一些器材帶回。

氧氣稀薄,官兵連徒手走路都會喘粗氣,更何況再背上10多公斤的器材。

「穿著新型吸溼快幹內衣褲,汗液蒸發很快,身體沒有潮溼和不適感。」那天,米全彬克服身體不適一路奮力前行,心裡格外踏實。

回到連隊,他撥通了妻子電話:「上級配發了新被裝,外出巡邏溫暖舒服,今年不用再寄保暖內衣了。」

團隊軍醫徐偉說,這段時間戰友們受風寒的情況明顯減少,看到大家執勤歸來健健康康,放心許多。

高原邊防官兵換新型防寒被裝

「新型作訓大衣的迷彩圖案,針對高原特點研發設計,隱蔽性效果好,抗風能力強。」團領導認為,「星空迷彩」的最大特點就是便於偽裝。

在該團,官兵執行巡邏執勤任務,其間還要交替完成潛伏、偵察等訓練課目。

新型雪地偽裝服具有防紫外線偵察功能,造型炫酷,這些功能特點受到年輕官兵歡迎。

通常情況下,官兵穿上普通偽裝服,肉眼基本無法辨識。但在紫外偵察告警系統下,則易暴露目標。

新一代偽裝服採用特殊材料,無論用望遠鏡,還是在紫外偵察告警系統下觀察,都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偽裝。

「經過多次高原野外任務檢驗,新被裝的功能優越性完美呈現。」團政委王英化說:「從裡到外,保暖、抗風、隱蔽功能俱佳。這次野外任務,新被裝的高效保障為我們解決了不少難題,執勤效率提升,官兵們暖心又暖身。」(索延客 特約通訊員 王雪振 唐帥 特約記者 劉曉東)

相關焦點

  • 我軍為高原邊防官兵定製防寒被裝
    近日,我軍為高原邊防部隊 緊急研發、生產了一批新型防寒被裝 這批物資專門為部隊官兵量身定製 技術含量高、保暖效果好、整體材質輕
  • 【高原一線官兵配發新型邊防巡邏被裝】日前,多個品種的新型邊防...
    【高原一線官兵配發新型邊防巡邏被裝】日前,多個品種的新型邊防巡邏被裝全面列裝我軍一線邊防部隊。從防寒頭套到多功能水壺,從叢林迷彩皮膚衣到可拆分穿著的派克式保暖作訓服,種類豐富、科技感強,極大滿足了任務需要。
  • 高原邊防官兵配發一體化防寒被裝,防風又保暖
    高原嚴寒向來是邊防官兵需要面對的客觀現實,高海撥意味著風大、雪大還有雷暴和冰雹等惡劣氣候,以前邊防補給完全靠人馱馬拉。現在條件好了公路前伸,直升機、無人機等也可以及時支援,不過對於單兵來說最重要的防寒才是核心。
  • 邊防官兵試穿試用10餘種新型邊防巡邏被裝
    這段日子,負責搜集新被裝試穿效果的王剛格外忙碌。作為連隊被裝保管員,他負責將戰友們的試穿感受統一匯總,讓被裝研發部門的設計方案更好對接官兵需求。李超偉和王剛所在的南疆軍區某邊防團,常年駐守雪域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高海拔環境,官兵們執行巡邏任務經常在極端天氣條件下進行。深秋時節,內地一派秋色,雪域高原已寒風漫捲。
  • 我軍為高原邊防官兵量身定製一批防寒被裝
    新研防寒被裝共5個品種,在增強防護功能的同時,進一步提升輕量便捷性。其中,新型單兵睡袋融合17式單兵帳篷、睡袋、睡墊3個產品功能,填充了1300g,900蓬鬆度的防水灰鵝絨,利用工業結構設計與材料開發技術實現一體化突破,重量降低、體積縮小,較之前產品總體積減少50%,可適用海拔用5000米以上,-40℃以下高原高寒環境。
  • 為了高原上的邊防官兵,這些關鍵設備都安排上了
    為了高原上的邊防官兵,這些關鍵設備都安排上了 近日,天氣轉冷 高原邊防戰士們的 後勤保障如何?
  • 雪域高原邊防官兵過冬保障全面加強
    連日來,記者深入高原邊防一線部隊採訪時看到,我軍列裝配發的各種新型後勤裝備,為邊防一線官兵的訓練生活提供了全方位保障。邊防官兵說,這幾年的過冬保障一年比一年好,這個冬天更溫暖!大家守邊戍邊更安心! 新型防寒被裝,讓官兵巡邏執勤溫暖相伴。大雪紛飛中,某邊防連中士唐林身著新型防寒被裝踏雪巡邏。
  • 豐富官兵菜盤子!我駐高原邊防部隊一批新型保溫菜窖建成使用
    近日,一批集防潮、抗凍、保鮮等功能於一體的新型保溫菜窖在大雪封山之前建成投入使用。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軍需能源局負責人介紹,這批新型保溫菜窖容量大、質量高,既恆溫又保鮮,可以有效延長食物保存時間,對豐富部隊冬菜儲備品種、提高儲備能力,提升後勤保障質量,助推戍邊護邊任務完成具有重要作用。
  • 邊防官兵穿新式防寒作訓服、騎摩託雪橇巡邏,給力!
    邊防官兵穿新式防寒作訓服、騎摩託雪橇巡邏,給力!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 執勤手段更加多樣高效 越來越多的變化發生在官兵身邊 下面 跟隨白哈巴邊防連官兵 一起踏上巡邏路 感受邊防條件的極大改善
  • 新型邊防巡邏被裝保養功能使用「全攻略」,請查收!
    特別是被網友稱之為「黑科技」的防眩光眼鏡、多功能保溫水壺,主打「溫暖輕便牌」的防寒頭套和保暖棉背心,造型「炫酷」的派克式保暖作訓服,自帶「大蒜氣味」的叢林迷彩皮膚衣等新被裝,受到了邊防廣大戰友的歡迎。詳情:《15個品種!我軍列裝配發新型邊防巡邏被裝》 這一系列新型巡邏被裝有何功能,如何穿脫使用、如何保養維護、如何清理保存,也成為廣大邊防官兵關心的問題。
  • 新型邊防巡邏被裝保養功能使用「全攻略」來啦
    特別是被網友稱之為「黑科技」的防眩光眼鏡、多功能保溫水壺,主打「溫暖輕便牌」的防寒頭套和保暖棉背心,造型「炫酷」的派克式保暖作訓服,自帶「大蒜氣味」的叢林迷彩皮膚衣等新被裝,受到了邊防廣大戰友的歡迎。這一系列新型巡邏被裝有何功能,如何穿脫使用、如何保養維護、如何清理保存,也成為廣大邊防官兵關心的問題。
  • 新被裝使用「全攻略」!高原戰士已換新裝巡邏
    高原一線,他們換上新被裝去巡邏 (作者:劉曉東、索延客) 近日,多個品種的新型邊防巡邏被裝全面列裝我軍一線邊防部隊。
  • 新被裝,先發邊防
    來源丨中國軍網 近日,多個品種的新型邊防巡邏被裝全面列裝我軍一線邊防部隊。特別是被網友稱之為「黑科技」的防眩光眼鏡、多功能保溫水壺,主打「溫暖輕便牌」的防寒頭套和保暖棉背心,造型「炫酷」的派克式保暖作訓服,自帶「大蒜氣味」的叢林迷彩皮膚衣等新被裝,受到了邊防廣大戰友的歡迎。
  • 我軍緊急定製一批-40℃以下使用防寒被裝
    近日,天氣轉冷高原邊防戰士們的後勤保障如何?
  • 解放軍緊急定製一批-40℃以下使用防寒被裝
    我軍為高原邊防官兵量身定製一批防寒被裝解放軍報訊(記者孫興維 通訊員胡建安、呂磊)近日,由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牽頭,西部戰區組織,聯勤保障部隊參與,聯合國家登山隊登頂珠峰、極地研究中心南北極科考的服裝供應商,為高原邊防部隊緊急研發、生產了一批新型防寒被裝。
  • 暖心!新疆喀什軍分區邊防一線官兵足不出戶接受健康體檢
    新疆喀什軍分區提升邊防一線醫療服務水平  暖心!足不出戶接受健康體檢  ■劉 帥 李小龍  12月10日,一輛滿載醫療設備的軍卡開進了新疆喀什軍分區某邊防團塔吐魯溝邊防連的營院內。自此,該團轄區所有邊防一線連隊官兵足不出戶即可接受健康體檢。
  • 新科技讓邊防官兵「耳聰目明」
    西藏軍區某團大力建設「信息化邊防」提升管邊控邊能力—— 新科技讓邊防官兵「耳聰目明」 ■王美玉 本報特約記者 李國濤 據介紹,這款望遠鏡今年10月配發連隊,集紅外、微光夜視、雷射測距、拍照錄像等多種功能於一體,助力官兵在複雜環境和惡劣天候下高效執行任務。 「新科技的廣泛運用,讓我們觀察執勤所需時間大大減少。」柴威說。 說話間,操作手馬海坤操縱無人機迅速升空,時而懸停時而盤旋,將視頻圖像清晰回傳。
  • 新型邊防巡邏被裝列裝,讓長津湖戰役凍傷之痛不再重演
    時至今日,隨著綜合國力的提升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我軍被裝保障早已超越禦寒的低級階段,並融入世界軍隊防寒服發展大潮:從諸如棉衣、皮衣、羽絨服、滌綸絮片防寒服、防風透溼作戰服,到超羽絨絮片防寒服、阻燃保暖作戰服、輕質防寒大衣,一場兼顧保暖、減重、便捷的軍隊防寒服革命正在進行中。近日,據新聞報導:又有多個品種的新型邊防巡邏被裝全面列裝我軍邊防部隊。
  • 軍報:新型邊防巡邏被裝列裝,讓長津湖戰役凍傷之痛不再重演
    時至今日,隨著綜合國力的提升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我軍被裝保障早已超越禦寒的低級階段,並融入世界軍隊防寒服發展大潮:從諸如棉衣、皮衣、羽絨服、滌綸絮片防寒服、防風透溼作戰服,到超羽絨絮片防寒服、阻燃保暖作戰服、輕質防寒大衣,一場兼顧保暖、減重、便捷的軍隊防寒服革命正在進行中。近日,據新聞報導:又有多個品種的新型邊防巡邏被裝全面列裝我軍邊防部隊。
  • 高原,為了邊防官兵的生命……
    為暢通高原官兵的生命保障通道,新疆軍區建立高原危重症急救後送機制,運用直升機等運輸工具快速後送患者,讓患者可以迅速轉移到醫療條件更好的醫院進行救治,保障了官兵的生命安全。9號上午,正在海拔5000多米的雪域高原執行任務的戰士吳傳海突發急性冠脈綜合症,必須緊急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