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活動的初中生體驗刻版水印。本報記者張馳攝
本報訊(彭德倩 焦葦)「拓片,第一步用混著膠水的水刷上要拓的石碑雕刻部分,待它半乾,再輕輕將宣紙對準覆上去……」昨天上午,上海行健職業學院的「陳海龍工藝美術創新工作室」裡,來自上海新中中學的高一學生李源霖一邊低聲複述著步驟,一邊完成工序。這個從小練書法的孩子第一次親手拓印,完全被其中的種種門道迷住了。
當天,2016年全國職業教育活動周——上海高職院校「職業體驗日」活動拉開帷幕。活動以「弘揚工匠精神 打造技能強國」為主題,旨在增進公眾對職業教育的認識了解。
5月8日至22日的每個雙休日,滬上24所高職院校將向全市廣大中小學生、家長和社區居民開放校園,給更多年輕人體驗匠心的機會,共將舉辦94個職業體驗項目,較首屆高職院校「職業體驗日」增加了21個項目。體驗項目覆蓋工業、農業、服務業等產業,涉及智能家居、智慧農業、建築工程、印刷文化、仿古陶瓷、食品衛生等多個行業和領域。
據悉,今年的高職院校「職業體驗日」活動特別加強了上海市「非遺」項目體驗,凸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如上海行健職業學院的「非遺·匠心在校園」、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的「出版印刷術探源——中華千年印刷文化之旅」等項目將通過學生體驗篆刻、印刷等動手過程,讓學生感受傳統工藝的發展歷程,加深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具象認識。同時還增加非物質文化遺產進社區活動,如上海工會管理職業學院主動走進社區街道,將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奉賢土布貼畫民間藝術帶進社區,傳播民間文化魅力。
市教委副主任郭為祿認為,一個人有一個人的精彩,才能構成一個社會的豐富多彩。教育在本質上是幫助和服務於每一個人的發展,而每個人都是一個不可複製的個體。培養多樣化人才、服務於人才的多樣化發展,是教育的使命。職業學校的同學們要樹立崇高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