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在留學方面能更好地幫助到正在申請留學or有留學計劃的烤鴨們,哥需要佔用大家一分鐘時間做個小調查。請根據你的實際情況填寫。謝謝你的參與!
正 · 文 · 來 · 啦
近日,泰晤士高等教育發布了2020年全球大學畢業生就業能力排名。
此次排名揭示了哪些院校和機構的畢業生最具有競爭力,因此被各國/地區的僱主重視。
全球Top10中依舊是美國高校佔比最多,加州理工、MIT、哈佛霸榜前3。
▼ THE全球大學就業力排名前10 ▼
英國共有14所大學上榜,其中7所進入世界Top100,包括劍橋、牛津、帝國理工、倫敦政經等G5學校,以及KCL、曼大、倫敦商學院。
▼ THE全球大學就業力英國院校前10 ▼
澳洲有10所大學上榜,其中澳國立、墨大、雪梨大學、昆士蘭、新南5所進入世界Top100。
▼ THE全球大學就業力澳洲院校前10 ▼
完整表單戳連結查看:
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student/best-universities/best-universities-graduate-jobs-global-university-employability-ranking
中國院校表現
中國香港地區共有4所學校上榜,其中3所進入Top100,分別是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
▼ 香港地區上榜院校 ▼
中國臺灣地區有3所學校上榜,其中臺灣科技大學、臺灣大學進入Top100。
▼ 臺灣地區上榜院校 ▼
本次就業力排名中,中國內地有10所大學上榜,其中5所進入Top100。
分別是:北京大學(17名)、上海交大(32名)、清華大學(50名)、復旦大學(61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99名)。
▼ 中國內地上榜院校 ▼
與去年相比,內地高校不僅上榜數量增加,並且大部分學校的名次和去年相比也有顯著提升。
國內就業形勢變「卷」
「內卷」,一般用於形容某個領域中發生了過度的競爭,導致人們進入了互相傾軋、內耗的狀態。已經變成了2020年的年度熱詞。
這個詞用來形容今年的就業形勢可以說毫不為過。
據悉,2020屆高校畢業生規模已達到874萬人,同比增加40萬。
同時,受海外疫情影響,2020年歸國參加求職的留學生高達80萬。
據《2020海歸人才求職趨勢報告》顯示,今年的海歸人數大大增加,其中應屆生的佔比達到了六成,應屆生的人數更是同比增加了72.9%。
(圖片來源:網絡)
一方面,整體經濟形勢下滑,現有招聘崗位數量有一定減少。
另一方面,海內外應屆畢業生越來越多。
這種不平衡的供需關係導致了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
@Lily W:和畢業後開始工作相比,你會發現留學在學校的日子可以算作天堂。而且現在留學生求職已經沒什麼光環了……
而現在留學生回國求職,更要面對來自清北復交名校的競爭壓力。
@又有人說我文靜:四大行的省分行面試,清一色985碩最可怕有個中科大博士,我這個英碩瑟瑟發抖
@藍天下的kiseki:1個崗位120個人初面,70個校友10個清北30個哈麻普耶
@djidixjbd:小組面試,九個人。就我一個英本。剩下都是碩士,還是985211的。
@就是想換個人名字:特別卷。特別卷。除了收人頭的行業,稍微好一些的行業一水的名校本碩。
一個普通崗位同時有這麼多優秀學歷競爭,內卷不止,社會儼然已經變成了一個「滾筒洗衣機」。
留學生的就業選擇
誠如上文所提到的就業形勢嚴峻,昨日「被父母逼迫考公的年輕人」也應景地上了熱搜:
也有相當一部分比例的留學生回國後選擇了「考公」或者「考編」的道路。
@Victoria__kk:被社會毒打過才知道所謂的那些高薪行業都是泡沫,996堆起來的,算一算時薪也不一定比編制內高多少,更何況很多人996都拿不到高薪呢,而且35歲還大概率被定向勸退...
@原本是kiya:不是留學生考編,大趨勢如此吧……今年好多我的同學都失業了,然後只有編制擴招了,而且經過這次疫情就明白只有編制內旱澇保收
@夏有一林有木:莫納什大學研究生畢業,回國考進高校編制,一個月雷打不動2800工資,路過
@一鴨一鴨喲:卷不動了,體制內保平安
甚至有留學生調侃:宇宙的盡頭是體制內。
確實,無論是考編考公,還是參加社招,都是留學生畢業後的眾多選擇之一。
再加上,今年大環境遭遇「寒冬」,申請難度之大、競爭壓力之激烈都遠超往年。而「內卷」,也被越來越多的人討論著。
當挑戰向你迎面而來時,不能只是一味地逃避它,也不能終日誠惶誠恐地投鼠忌器。
而應該是在自身做好準備的條件下,正面迎擊它。
正如你當初選擇留學的原因,是希望成為更優秀的自己。這份初心,其實對於現在的你來說,同樣適用。
在面對壓力時,有的人會失控,作繭自縛;有的人則會自我調整、破繭重生。
與其面對改變不了的大環境自怨自艾,不如從改變自己開始。
最後,大家有什麼想補充的,歡迎在下面的評論區進行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