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裡品讀|獨處時做什麼,決定了你是誰

2020-12-14 騰訊網

文 | 甘藍藍 · 主播 | 佳音

十點讀書原創

一個人在家的時候,你會做什麼?

想像中的畫面可能是這樣:暖暖的陽光下,喝一壺茶,翻一本書,房間裡播放著舒緩的音樂。

可惜現實沒有這麼美好。

每天回家的時候,原本做好了計劃,睡前泡個澡、看會兒書。周末也想徹底地打掃一次房間,看會兒書。

可是平時回家,已經累得不想動,只想躺在沙發上滑手機。一會兒看看淘寶,一會兒刷刷抖音。

不知不覺地,一天天就過去了,那些關於獨處的美好畫面,一個也沒有實現。

一打開朋友圈,發現在你刷手機的時候,有人跑完了五公裡,有人聽完了一堂課、一本書。

時間久了,人和人之間的差別就體現出來了。

你把獨處的時間花在什麼地方,它就會回饋給你一個什麼樣的自己。

我有一個朋友,做了六年全職媽媽。這五年裡,她的生活就是帶孩子、打理家務,每天忙得沒有一點自己的時間。

今年小孩上小學了,她終於有了可以自己安排的時間,可是當孩子去上學、老公去上班,她忽然覺得很迷茫,不知道該幹點什麼。

看幾集電視劇,就到了接孩子放學的時間,一天就又過去了。

同樣是一個人在家的這幾個小時,有的人迷茫,不知所措;有的人讀書、健身,日積月累,練出了漂亮的體型,考下了一個職業資格證。

2002年,在一家儀器製造公司上班的田中耕一,忽然接到一通電話說:「恭喜你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他獲獎,是因為十幾年前的一次實驗操作中,他加錯了試劑,結果無心插柳柳成蔭,一次失敗的實驗創造了一項重要的發明。

獲獎後,國內外的榮譽和媒體的追捧紛至沓來,這非但沒有讓田中耕一感到驚喜,反而很受困擾,他說:「諾貝爾獎是我人生痛苦的開始。」

一次採訪中,一位記者問他最想做的事,他說:「讓我一個人待著。」

此後,他拒絕了媒體採訪,也拒絕了公司升職的機會,每天還是在研究所裡繼續做實驗。

2018年,他的另一項重要研究在權威科學雜誌《自然》網絡版上發表。

一個人待著,只有生活目標清晰的人,才會把獨處的時間當作最珍貴的奢侈品,他們會充分利用獨處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為自己增值。

而無數個獨處的時光連接起來,就悄無聲息地決定著你的人生。

《斷頭王后》一書裡,奧地利公主瑪麗·安託瓦內特,是皇室的掌上明珠,她仿佛天生就為了享樂而來。

十幾歲時,她嫁到法國做王后,住在當時全歐洲最豪華的凡爾賽宮裡,美酒美衣,無憂無慮。

哥哥約瑟夫二世在信中囑咐她:「每天讀兩個小時書,雖然不多,但能保證你剩下22小時過得不那麼愚蠢。」

可惜瑪麗並沒有領會哥哥的提醒,她沉迷於宮廷的歌舞酒會,滿足於自己的狹小視野,最終在法國大革命中被處死,成為有名的「斷頭王后」。

臺灣大學校園裡有一口鐘,是校長傅斯年設立的,它每天只敲21下,傅斯年說:「人一天其實只有21個小時,剩下有3小時是要拿來沉思的。」

一個人的時候可以做什麼?每個人的答案不同,你可以學習一項新的技能,為自己充電,也可以發展一項特別的愛好,為生活增加樂趣。

點擊播放 GIF 1.4M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中寫道:

「我總結了三種能使我們發現自我並使之與眾不同的方法:每天為自己安排獨處的時刻、努力破除束縛自我的惡習、用狂熱與興奮去追求自己的目標。」

每天擠出一小段時間獨處,不受任何外來的幹擾,便能享受一段輕鬆又滋養的時光。

想要有更好的工作,一個人的時候就去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想擁有馬甲線、人魚線,一個人的時候就去運動;

想擁有一技之長,一個人的時候就去學一個新技能;

想成為內心豐富的人,一個人的時候就把自己放在書裡……

前些天回老家,天還沒亮,小鎮上忽然響起了《歌唱祖國》的聲音,開始了一個熟悉的廣播節目《新聞和報紙摘要》。

仿佛回到上中學的時候,我和小夥伴每天6點半騎車上學,就是伴著這樣的聲音,一路上聽著新聞,聊著天,就到了學校。

那時候沒有電腦和手機,電視也不準開太長時間。

放暑假的時候,白天特別漫長,我就在院子裡的大樹下鋪一張涼蓆,打開收音機,聽田連元講「楊家將」,聽袁闊成講「三國演義」,還有嶽飛傳、三俠五義、亂世梟雄……

小時候只覺得故事有趣、熱鬧,後來發現學語文和歷史的時候總比別人學得快,好多典故都在聽廣播的時候爛熟於心了。

就像有句話說的:「你讀過的、聽過的書,就像你從小到大吃過的飯,看不見,但是早已經融化到你的骨肉裡。」

如果你很少擁有一個人獨處的時間,又希望能不斷充實自己、提升自己,我建議你每天擁有至少半小時的聽書時間。

可能是一個人做早餐的時候,上下班的路上,午休養精蓄銳的時候,睡前的半個小時。

你可以聽一本書,從它最有趣、最有魅力的地方開始進入,一步步進入自己喜歡鑽研的領域,一步步看得更深更遠。

有人說,聽書和讀書,就像聽音樂和彈奏樂器。

聽音樂是欣賞和感受音樂創造的故事和氛圍,彈奏樂器則要專注的沉浸在彈奏的過程裡。

要享受音樂的薰陶,不必都要學會彈奏,你只要學會聽、學會感受。

點擊播放 GIF 0.2M

無論什麼年紀,無論什麼身份,無論在哪裡,無論在經歷著什麼, 都別忘記有一段獨處的時間。

- END -

相關焦點

  • 獨處時做什麼,決定了你是誰
    我有一個朋友,做了六年全職媽媽。《斷頭王后》一書裡,奧地利公主瑪麗·安託瓦內特,是皇室的掌上明珠,她仿佛天生就為了享樂而來。十幾歲時,她嫁到法國做王后,住在當時全歐洲最豪華的凡爾賽宮裡,美酒美衣,無憂無慮。哥哥約瑟夫二世在信中囑咐她:「每天讀兩個小時書,雖然不多,但能保證你剩下22小時過得不那麼愚蠢。」可惜瑪麗並沒有領會哥哥的提醒,她沉迷於宮廷的歌舞酒會,滿足於自己的狹小視野,最終在法國大革命中被處死,成為有名的「斷頭王后」。
  • 獨處,決定了你人生的層次(很透徹!)
    其實,很多時候是在害怕,如果不那麼做就可能會失去什麼。在高度的精神壓力之下,我們很容易就越活越迷茫。梭羅說過一句話:一個人越是有許多事情能夠放下,他越是富有。獨處,原來竟是一種能力。外人眼裡的你,和獨處時的你,永遠是兩個樣子。一個假裝淡然,一個不知所措。怎麼讓那個獨處時的自己,也真的淡然安定,這是一項需要努力的修行。
  • 獨處,是成年人最好的奢侈品!而獨處的方式,決定了你的人生層次
    有人說,年幼時,人們害怕的是孤獨,而對身心常常感到疲憊、肩負家庭重任的成年人來說,獨處反而才是難能可貴的,甚至可以說是成年人最好的奢侈品。也有人說,獨處的方式,決定了你的人生層次,獨處不等於死宅,獨處的內容、方式決定著獨處的質量、境界。以下分享獨處的四種方式,看看你掌握了嗎?
  • 「你的獨處能力,決定了你能走多遠」你認同這句話嗎?
    「你的獨處能力,決定了你能走多遠」你認同這句話嗎?我不認同。首先, 萬事存在利弊。當你什麼都獨立,而且獨立也足夠優秀的時候,你要問問自己,你與這個環境是否「適配」?當一項工作,你一個人就可以獨立完成的時候,你就不需要夥伴。此時,你可能喪失的是人際關係。
  • 獨處,決定了你人生的層次(很透徹)
    人只有在獨處之時,方能撥開迷霧,心靈遊於物外,與天地精神往來,看清生命的真相。因為,獨處可以讓一個人的精神得到減負,讓心靈和自我重新回歸,更能讓靈魂得到升華。獨處,是精神的減負人們總花很多的時間去進行無用的社交,或者給自己安排滿滿的忙碌行程。其實,很多時候是在害怕,如果不那麼做就可能會失去什麼。
  • 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你喜歡做什麼呢?
    我的這位老友是一位表面看似活潑開朗的姑娘,實際骨子裡挺內向的,她說她喜歡周末一個人獨處,因為平常要朝九晚五帶著面具生活,到了周末就該卸下面具,享受一個人的獨處時光。一個人獨處會不會孤單寂寞?她答一點都不會,因為她喜歡獨處,她在享受一個人的愜意時光。
  • 想知道一個人有多大成就,就看他獨處時做了什麼,深以為然
    曾有人說,一個人是否真的努力,就看他獨處時都做了什麼。就像我,雖然我一直在喊著,我要好好工作,好好學習,學這個學那個。在自己很忙的時候,總是想要擠出時間學習,擠出時間去做自認為逼格高的事情。其實呢,那不過是作秀,看:我多努力多認真,無論多忙多累都不忘提升自己!
  • 真正讓你「發光」的,是那些獨處的時光
    文章來源:碧讀好書作者:幽夢你喜歡獨處嗎?大千世界中,有人會選擇插進人群中歡聲笑語,成為其中最普通的一個;有人則會獨自行走單行線,無需聽從他人評價,過自己想要的人生。人只有在獨處時,才能將過去的信息整合總結,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努力抓取可以抓住的機會。這樣,才不會在茫茫人海中迷失自我。經得起獨處的考驗,方能收穫內心篤定與安寧。
  • 你怎樣獨處,就過怎樣的人生
    「你可以自己做點喜歡的事啊!」我建議道。她搖著頭說:我每次一個人待著,都會感到莫名的焦慮和空虛,不知道該幹什麼,更不知道喜歡幹什麼……該怎樣更好地度過獨處時光,獨處時喜歡幹什麼,或許大多人都沒有認真地思考過這個問題。記得叔本華曾說:一個人只有在獨處時才能成為自己。
  • 獨處之妙——讀《後知軒記》有感
    在他的小短文《後知軒記》中記載了他獨處的美好感受。後知軒並不是他家中的書房,而是在離他所居住的城市二裡處的一個叫南園的院子裡的一間小室。這間小室三面開窗,光線極好。南園裡遍植柏樹,即使在盛夏也清爽如秋。他寫道在人事繁雜,忙於應酬而至身心俱疲的時候,一大早,只帶一書童前往小園。避掉與所有人的往來。獨自待在後知軒裡讀一些從來沒有讀過的書或將從前作的學問拿出來研究研究。
  • 獨處時,做十件讓自己享受孤獨,更加充實的小事
    說了這麼多,就是希望現在正在經歷這樣生活的你,珍惜和享受這樣的生活,當然,也希望告訴那些不是一個人生活的人,生活中難免會有些孤獨寂寞的時刻,不管是因為什麼,都希望你調整心態,畢竟,生活是屬於自己的。那麼,在獨處的時候,我們該做些什麼呢?
  • 群處時,守住嘴;獨處時,守住心
    文/覓北群處時,守住嘴;獨處時,守住心。一個人的修為有多高,要看自己對自己的控制力有多強。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需要和不同的人去相處,沒有人可以從社會中抽身出來,因為生命中的每次遇見,都是上天安排的緣分。
  • 獨處時想起做過的尷尬事情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個話題:#獨處時想起做過的尷尬事情#自己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會不會想起以前做過的尷尬事情,你自己心裡沒點數嗎?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沒想到不止我一個這麼倒黴!被她打的那個人是不是覺得她有病…你這樣會打的!哈哈哈哈哈哈…最怕在別人家然後廁所堵了!
  • 會獨處的女人,才是真正的高貴
    會獨處的女人真的很酷 有很多女人說自己害怕孤獨,害怕一個人,覺得沒有朋友,渴望浮華,想在任何時候都有能夠傾訴的人。 可小編想說的是,沒有誰能對你24小時有空,成長必經的過程,就是坦然地面對那個真實的自己。
  • 我曾害怕獨處,如今我卻享受其中 曉勇為你讀詩·第1106期
    就如一個人獨處的時候,全然不顧外在的束縛,只需沉入自己的內心,與之低語。- 詩享 -一個人的時候往往有兩種狀態,一種狀態是無窮無盡的過去、此刻、未來侵襲而來,讓你心事重重。這樣的獨處是一種孤寂,卻又是內心極大的喧譁。每一分一秒都被思考和覺醒佔滿。 還有一種狀態是陷入虛空,行為上的自由散漫,精神上的鬆弛,矯飾自己的意識越來越弱,忘了自己該做什麼、該思考什麼,自己越來越小,甚至小到忘了自己。
  • 心理學:女人,你獨處的能力,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本文是《女性課堂:自我提升心理學》專欄,通過學習,你可以獲得更多的思維模式和認知。解決自我發展中遇到的困擾,無論是生活還是職場。讓你更懂女性心理,尋找到屬於你的人生真諦和感悟。獨處的時光,怡然自得,可以學會與心靈對話。一盞燈搖曳生姿,一杯茶品茗怡然,一本書凝心靜志,安享孤獨,徜徉在歲月深處。這種感觸,只有當你獨處的時候,才會感受到她的魅力。「沒有相當程度的孤獨,就不可能有內心的平和。」
  • 當你讀代碼時,你的大腦在做什麼?
    當你讀代碼時,你的大腦在做什麼? 麻省理工學院的神經科學家發布的一篇報告指出,在人類閱讀計算機代碼時,其大腦中參與語言處理的區域並不會激活。
  • 獨處時可以做的100件事,生活其實一點也不無聊
    獨處時能做的100件事|生活其實一點也不無聊很多時候我都很容易感到無聊,不知道要做什麼,但是其實生活真的有很多有趣的、值得的、能提升自我的事情等待我們去做,所以我整理了這個《獨處時能做的100件事》,當我覺得無聊的時候我就看看,隨便找一件事情做,在與自己相處的過程中提升自我,增加自己的價值
  • 我想自己決定,怎麼愛,怎麼活 |「為你讀詩」
    願你有充分的忍耐去擔當,去過愜意的生活 | 第2615期加入「為你讀詩」會員,暢聽1000+期付費音頻專欄
  • 長期一個人獨處,最恐慌的是什麼,對於這種獨處,該怎麼去習慣
    曾幾何時,你有沒有過悲觀厭世,對生活失去了信心,想要輕生的念頭,又是什麼讓你重回自信,勇敢生活的。1,、獨處的日子裡,你最不想面對的是什麼對於自己獨處的那段時間你還留有什麼記憶,或者你正處於這個階段。記得在那段孤獨的時光裡,或許在沒有朋友在身邊,或許跟父母分隔兩地,少了友情,少了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