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庭略 專欄作家和圖書出版商,威士忌和雪茄愛好者,倡導美好生活,主張全球智慧本地化。
美國波普藝術之父安迪·沃霍爾一直認為美國創造了一個偉大的傳統,那就是最富裕的消費者和最貧窮的消費者基本上購買相同的東西。好比可口可樂一樣,沒有錢可以讓你買到比街邊流浪漢所喝到更好喝的可樂。安迪·沃霍爾用他的藝術作品告訴世人,一件事情越是平等,它就越是「美國」。當然他的作品價格並不是那麼普通,其絲網版畫的售價也屢過千萬美元。而他在中國藝術界的知名度,基本可以媲美影視界中的奧黛麗·赫本。不管在世界的哪個地方,人們總是那麼著迷地看著他的金寶湯罐頭或者五顏六色的夢露。
而這一次,絕對伏特加則將安迪·沃霍爾在中國的知名度普及到酒友圈,甚至更廣闊的社會層面。其母公司法國保樂力加公司將推出400萬瓶印著安迪·沃霍爾特別繪製圖案的限量版伏特加。
如今幾乎所有的消費品牌都在試圖和藝術掛鈎,而合作藝術家或藝術品者則可以通過消費品強有力的渠道和排山倒海的推廣來加強時尚產品所創造的幻想。這一幻想是讓消費者領略了慣常材料完全不同的另外一面,我們可以因此達成更高的商業收益目標,而達成這一目標所採用的手段也正符合當下人們對時尚的定義。將會有成百萬的消費者通過一瓶烈酒而感受到別樣的美感。安迪·沃霍爾在1984年繪製了這個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伏特加瓶子,第二年絕對伏特加則推出了著名的Absolut Warhol藝術活動,開始與世界上最頂級的藝術家展開合作,1998年這個烈酒品牌還和歐洲頂尖的16位藝術家推出Absolut Originals活動。當然,伏特加並不是唯一一個有眼光與當代藝術大師合作的酒商。聞名世界的木桐酒莊自1945 年開始每年都在酒標上採用一位藝術家的繪畫作品作為標籤裝飾,其中最著名的是1978 年畢卡索創作的「酒神狂歡圖」,這個與當代藝術家持續進行的合作也使得木桐酒莊的酒標成為其最大的藝術特色。除此之外,法國波爾多ChateauPey la Tour 酒莊還曾經推出了以陳逸飛先生在1988年創作的《豎琴師》為酒標的年份酒,而唐培裡儂香檳也曾經推出過Andy Warhol 紀念版香檳,就連中國當代藝術家嶽敏君也曾受邀為RuinartChampagne創作了特別版。
對於藝術品工業化的困惑,奧利維爾·阿索利(Olivier Assouly)在《資本主義美學》(CapitalismeEsthetique)中提出了一個嚴密的推理分析。他闡述說這種合作基於更寬泛的趨勢:「要行之有效,行銷策略必須涵蓋私生活、個人經歷以及帶著親密、神聖、象徵、審美樂趣、道德觀念實際接觸這個範圍內的每件事。」在這個系統中,藝術自然有一席之地。藝術自發地將各種創作過程結合在一起。藝術和時尚最常見的互動便是單純地使用藝術手段和元素來進行設計,因為設計能美化產品,使之迎合時尚品位的變化,由此帶來持續的情感張力。奢侈品產業就是這樣巧妙地利用了「審美經歷的變化無常性」。與藝術的聯繫無論是赤裸裸的商業追求,還是較為含蓄的表達總是受到營銷目的驅使。投資審美,就得在物體的精神和象徵特性上做文章。否認這種聯繫則未免流於天真和簡單。自稱是商業藝術家的安迪·沃霍爾在上個世紀的六十年代就認為藝術品的商業特性並非一定要與藝術創作本身的藝術性對著幹。而對於藝術和商業的恰當角色究竟是什麼?二者的合理平衡又要如何做到?日本當代藝術家村上隆則給出了個人看法。他強調「合作原則」,或許這就是他的答案:「我們的合約甚是有趣。兩百年之後的人們研究歷史,會認為它們是藝術。這是個漂亮合約,不是我專屬的作品。不,它是合作。它不是多彩字母圖案,它是個概念。如果加以推廣,人們會非常喜歡。它非常漂亮,但不停留在視覺上。它只是個漂亮的概念。」
用藝術和時尚作為手段,通過產品的銷售來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這是大眾觸及現實世界的另外一種方式。大部分的人不可能消費上千萬的人民幣來購買一幅安迪·沃霍爾的原作,但是他們可以通過購買一瓶絕對伏特加如願以償。這也是前衛藝術運動中一個從未停止的烏託邦式的夢想,那就是「改變生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