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呆手戶」即保護:保護植物,保護綠色,保護自然,保護生命!
MAY BE! 我們更願意保護的是你喜歡閱讀、熱愛自然的心意。
——《植物保護學報》官方微平臺
來源:physorg.com
昆蟲中有這麼一些奇特的種類,它們需要在某一時期或終身在其它動物體上營寄生生活,這就相當於給自己找了「長期飯票」,不用風裡雨裡辛苦尋覓食物。
這些寄生性昆蟲通常分屬於5個目約100餘科,大部分屬於膜翅目和雙翅目,少部分屬於捻翅目、鱗翅目和鞘翅目,種類繁多且個個都有一套吃「霸王餐」的秘訣。
+ 寄 生 蜂 +
寄生蜂一般指膜翅目細腰亞目中姬蜂科、繭蜂科、小蜂科、金小蜂科、赤眼蜂科等靠寄生生活的「獨行刺客」。它們的寄生方式多樣,被寄生對象可能是從卵到成蟲的各個階段。
來源:simple.wikipedia.org
來源:en.wikipedia.org
姬蜂為膜翅目姬蜂科Ichneumonidae昆蟲的通稱,它們身體纖細,頭上帶著兩根絲狀觸角,腹部經常拖著長長的「絲帶」,搖曳多姿地在空中飛舞。
它們的幼蟲均為寄生性,寄主以鱗翅目居多,還有鞘翅目、雙翅目、膜翅目、脈翅目和毛翅目昆蟲的幼蟲和蛹。
Echthrus reluctator 端脊姬蜂 來源:en.wikipedia.org
姬蜂寄生本領十分高強,即使在厚厚的樹皮底下躲藏的寄主也難逃其手,尤其是有著長長長.產卵管的馬尾姬蜂。
來源:en.wikipedia.org
首先,它們要找到寄主的生境,依靠嗅覺、視覺或觸覺與寄主逐漸接近,然後追蹤各種蛛絲馬跡,尋找寄主。比如,它們通過寄主的排洩物、分泌物等,就可以定位寄主的位置。
© Mike Lathroum
之後,馬尾姬蜂需要把整條產卵器插到木材裡面去,直達寄主身上進行產卵。這時產卵器就像一把鋼針扎在樹皮上,它們通過腹部用力使產卵器不斷扭轉,逐漸插入木材。
一種姬蜂花式鑽木
來源:en.wikipedia.org
繭蜂Braconidae是用於生物防治的重要寄生蜂,目前已描述物種有17000種,主要寄生於鱗翅目、雙翅目、鞘翅目昆蟲,也有些種類寄生於膜翅目(葉蜂、蟻)和脈翅目昆蟲。
來源:en.wikipedia.org
繭蜂科的雕絨繭蜂屬Glyptapanteles和盤絨繭蜂屬Cotesia的昆蟲,都喜歡肥肥嫩嫩的毛毛蟲。它們的幼蟲不僅顯著地操控寄主的行為,甚至還會將毛毛蟲轉變為自己的「殭屍保鏢」,攻擊一切試圖接近的「敵人」。
這些繭蜂有著自己獨特的寄生本領,它們的幼蟲在寄主體內孵化出來後,以毛蟲的血淋巴為食,卻巧妙地避開毛蟲重要的內臟器官,以免造成寄主死亡。
來源:en.wikipedia.org
但這些毛毛蟲即便活著也如同「傀儡」一樣,不吃不喝、日夜操勞,吐絲將繭蜂的小繭包裹,並精心守護,直至繭蜂羽化,毛毛蟲才筋疲力竭飢餓而死。
來源:en.wikipedia.org
無獨有偶,瓢蟲繭蜂屬Dinocampus屬的昆蟲可以操控瓢蟲,使它們成為幼蟲的「育兒保姆」。當幼蟲從瓢蟲的腹部鑽出來吐絲做繭時,瓢蟲會一動不動,忠實地守護肚子上的繭。
不過,比上面那些毛毛蟲幸運的是,一些瓢蟲在繭蜂羽化離去會從「殭屍」狀態復活過來並恢復正常的生活。
來源:見水印
小蜂科Chalcididae昆蟲長相很有特點,它們的後足股節極度膨大,其下緣多有一排齒,脛節彎曲,休息時翅不能縱向摺疊,常寄生於鱗翅目、雙翅目和鞘翅目等昆蟲。
© Kurt Schaefer
多毛毛緣小蜂Lasiochalcidia pubescens 憑藉自己強壯的後足可以大膽地攻擊捕食性幼蟲——蟻獅,它們可以將蟻獅的下顎打開,將卵產在蟻獅的體內。
正在搜尋蟻獅 © Jean-Yves Rasplus
來源:見水印
蟻小蜂為小蜂總科蟻小蜂科Eucharitidae昆蟲的通稱,經常在熱帶地區出沒,它們體型較小,一般在1.7~11mm之間,體表呈現金屬光澤,那令人羨慕的「A4腰」為腹柄。
蟻小蜂的寄主通常為螞蟻,當雌性蟻小蜂與雄性交配後,蟻小蜂「媽媽們」會把卵產在植物組織,如莖和葉上,而不是直接產在寄主體內。
來源:見水印
當蟻小蜂的卵孵化後,幼蟲們就要開始自力更生地完成寄生過程。小小的幼蟲「寶寶」移動的距離畢竟有限,於是當幼蟲遇到出來覓食的工蟻時,便會附著在它們的身上,神不知鬼不覺地混入巢穴中,隨後再寄生到螞蟻的幼蟲上。
來源:en.wikipedia.org
+ 寄 生 蠅 +
寄生蠅是農林害蟲寄生性天敵的一大類群,全世界已知8000餘種,我國有750餘種,寄主種類十分廣泛,可寄生鱗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半翅目、直翅目等多種農林害蟲。
來源:fr.wikipedia.org
寄蠅科Tachinidae昆蟲的外貌非常多樣,既有像麗蠅一樣色彩鮮豔,也有同家蠅一般顏色暗淡。它們的幼蟲多寄生於鱗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如葉蜂、實蜂)等。
來源:zh.wikipedia.org
寄蠅的寄生方法有很多,雌蠅可以在寄主的體外或體內產卵,也可以在寄主棲息的環境,如葉片上產卵,隨著寄主取食而進入體內。
來源:en.wikipedia.org
來源:en.wikipedia.org
蚤蠅Phoridae為一類小型的蒼蠅,因背部常常隆起,因此又名為駝背蠅。它們的一些幼蟲營寄生生活,而且非常熱衷於斬首螞蟻。
來源:technabob.com
雌性蚤蠅會把卵產在螞蟻體內,孵化後,幼蟲會向螞蟻的頭部移動並吃掉它的大腦和其它組織。數周之後,蚤蠅幼蟲通過釋放一種溶解膜的酶使螞蟻的頭部脫落,而它們就呆在掉落的腦袋裡化蛹,最後破頭而出。
來源:www.wired.com
另外,鞘翅目中目前已知約有12科甲蟲具有寄生習性,其中寄居甲科、大花蚤科和羽角甲科具有典型的寄生習性,另外隱翅蟲科、郭公扁甲科、堅甲科、隱顎甲科和瓢蟲科僅知少數幾種是真正的寄生性或兼有寄生性。
一種外寄生性的球蕈甲Platypsyllus castoris
寄蛾科昆蟲為典型的寄生性鱗翅目昆蟲。
來源:en.wikipedia.org
還有眾多昆蟲愛好者夢寐以求卻無緣得見的捻翅目昆蟲。
一種捻翅目昆蟲 來源:見水印
更多昆蟲寄生故事,可以點擊下方連結~
它是世界上最罕見最怪異的寄生昆蟲,眾多昆蟲愛好者夢寐以求卻無緣得見
圖片來源:Pinterest Google 圖片來源見
水印
張蕾等 《影響寄生蠅寄主選擇性因素研究
進展》
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
本期小編:桃花島主
原創作品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公眾號轉載
1.請標註作者、微信名、微信號、二維碼
2.請尊重原創,保留「人呆手戶」名片
3.授權聯繫:zbxb7@c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