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的寄生策略

2021-02-23 人呆手戶

「人呆手戶」即保護:保護植物,保護綠色,保護自然,保護生命!

MAY BE! 我們更願意保護的是你喜歡閱讀、熱愛自然的心意。

——《植物保護學報》官方微平臺

來源:physorg.com

昆蟲中有這麼一些奇特的種類,它們需要在某一時期或終身在其它動物體上營寄生生活,這就相當於給自己找了「長期飯票」,不用風裡雨裡辛苦尋覓食物。

這些寄生性昆蟲通常分屬於5個目約100餘科,大部分屬於膜翅目和雙翅目,少部分屬於捻翅目、鱗翅目和鞘翅目,種類繁多且個個都有一套吃「霸王餐」的秘訣。

+ 寄 生 蜂 +

寄生蜂一般指膜翅目細腰亞目中姬蜂科、繭蜂科、小蜂科、金小蜂科、赤眼蜂科等靠寄生生活的「獨行刺客」。它們的寄生方式多樣,被寄生對象可能是從卵到成蟲的各個階段。 

來源:simple.wikipedia.org

來源:en.wikipedia.org

姬蜂為膜翅目姬蜂科Ichneumonidae昆蟲的通稱,它們身體纖細,頭上帶著兩根絲狀觸角,腹部經常拖著長長的「絲帶」,搖曳多姿地在空中飛舞。

它們的幼蟲均為寄生性,寄主以鱗翅目居多,還有鞘翅目、雙翅目、膜翅目、脈翅目和毛翅目昆蟲的幼蟲和蛹。

Echthrus reluctator 端脊姬蜂 來源:en.wikipedia.org

姬蜂寄生本領十分高強,即使在厚厚的樹皮底下躲藏的寄主也難逃其手,尤其是有著長長長.產卵管的馬尾姬蜂。

來源:en.wikipedia.org

首先,它們要找到寄主的生境,依靠嗅覺、視覺或觸覺與寄主逐漸接近,然後追蹤各種蛛絲馬跡,尋找寄主。比如,它們通過寄主的排洩物、分泌物等,就可以定位寄主的位置。

© Mike Lathroum

之後,馬尾姬蜂需要把整條產卵器插到木材裡面去,直達寄主身上進行產卵。這時產卵器就像一把鋼針扎在樹皮上,它們通過腹部用力使產卵器不斷扭轉,逐漸插入木材。

一種姬蜂花式鑽木

來源:en.wikipedia.org

繭蜂Braconidae是用於生物防治的重要寄生蜂,目前已描述物種有17000種,主要寄生於鱗翅目、雙翅目、鞘翅目昆蟲,也有些種類寄生於膜翅目(葉蜂、蟻)和脈翅目昆蟲。

來源:en.wikipedia.org

繭蜂科的雕絨繭蜂屬Glyptapanteles和盤絨繭蜂屬Cotesia的昆蟲,都喜歡肥肥嫩嫩的毛毛蟲。它們的幼蟲不僅顯著地操控寄主的行為,甚至還會將毛毛蟲轉變為自己的「殭屍保鏢」,攻擊一切試圖接近的「敵人」。

這些繭蜂有著自己獨特的寄生本領,它們的幼蟲在寄主體內孵化出來後,以毛蟲的血淋巴為食,卻巧妙地避開毛蟲重要的內臟器官,以免造成寄主死亡。

來源:en.wikipedia.org

但這些毛毛蟲即便活著也如同「傀儡」一樣,不吃不喝、日夜操勞,吐絲將繭蜂的小繭包裹,並精心守護,直至繭蜂羽化,毛毛蟲才筋疲力竭飢餓而死。

來源:en.wikipedia.org

無獨有偶,瓢蟲繭蜂屬Dinocampus屬的昆蟲可以操控瓢蟲,使它們成為幼蟲的「育兒保姆」。當幼蟲從瓢蟲的腹部鑽出來吐絲做繭時,瓢蟲會一動不動,忠實地守護肚子上的繭。

不過,比上面那些毛毛蟲幸運的是,一些瓢蟲在繭蜂羽化離去會從「殭屍」狀態復活過來並恢復正常的生活。

來源:見水印

小蜂科Chalcididae昆蟲長相很有特點,它們的後足股節極度膨大,其下緣多有一排齒,脛節彎曲,休息時翅不能縱向摺疊,常寄生於鱗翅目、雙翅目和鞘翅目等昆蟲。

© Kurt Schaefer

多毛毛緣小蜂Lasiochalcidia pubescens 憑藉自己強壯的後足可以大膽地攻擊捕食性幼蟲——蟻獅,它們可以將蟻獅的下顎打開,將卵產在蟻獅的體內。

正在搜尋蟻獅 © Jean-Yves Rasplus

來源:見水印

蟻小蜂為小蜂總科蟻小蜂科Eucharitidae昆蟲的通稱,經常在熱帶地區出沒,它們體型較小,一般在1.7~11mm之間,體表呈現金屬光澤,那令人羨慕的「A4腰」為腹柄。

蟻小蜂的寄主通常為螞蟻,當雌性蟻小蜂與雄性交配後,蟻小蜂「媽媽們」會把卵產在植物組織,如莖和葉上,而不是直接產在寄主體內。

來源:見水印

當蟻小蜂的卵孵化後,幼蟲們就要開始自力更生地完成寄生過程。小小的幼蟲「寶寶」移動的距離畢竟有限,於是當幼蟲遇到出來覓食的工蟻時,便會附著在它們的身上,神不知鬼不覺地混入巢穴中,隨後再寄生到螞蟻的幼蟲上。

來源:en.wikipedia.org

+ 寄 生 蠅 +

寄生蠅是農林害蟲寄生性天敵的一大類群,全世界已知8000餘種,我國有750餘種,寄主種類十分廣泛,可寄生鱗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半翅目、直翅目等多種農林害蟲。

來源:fr.wikipedia.org

寄蠅科Tachinidae昆蟲的外貌非常多樣,既有像麗蠅一樣色彩鮮豔,也有同家蠅一般顏色暗淡。它們的幼蟲多寄生於鱗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如葉蜂、實蜂)等。

來源:zh.wikipedia.org

寄蠅的寄生方法有很多,雌蠅可以在寄主的體外或體內產卵,也可以在寄主棲息的環境,如葉片上產卵,隨著寄主取食而進入體內。

來源:en.wikipedia.org

來源:en.wikipedia.org

蚤蠅Phoridae為一類小型的蒼蠅,因背部常常隆起,因此又名為駝背蠅。它們的一些幼蟲營寄生生活,而且非常熱衷於斬首螞蟻。

來源:technabob.com

雌性蚤蠅會把卵產在螞蟻體內,孵化後,幼蟲會向螞蟻的頭部移動並吃掉它的大腦和其它組織。數周之後,蚤蠅幼蟲通過釋放一種溶解膜的酶使螞蟻的頭部脫落,而它們就呆在掉落的腦袋裡化蛹,最後破頭而出。

來源:www.wired.com

另外,鞘翅目中目前已知約有12科甲蟲具有寄生習性,其中寄居甲科、大花蚤科和羽角甲科具有典型的寄生習性,另外隱翅蟲科、郭公扁甲科、堅甲科、隱顎甲科和瓢蟲科僅知少數幾種是真正的寄生性或兼有寄生性。 

一種外寄生性的球蕈甲Platypsyllus castoris

寄蛾科昆蟲為典型的寄生性鱗翅目昆蟲。

來源:en.wikipedia.org

還有眾多昆蟲愛好者夢寐以求卻無緣得見的捻翅目昆蟲。

一種捻翅目昆蟲 來源:見水印

更多昆蟲寄生故事,可以點擊下方連結~

它是世界上最罕見最怪異的寄生昆蟲,眾多昆蟲愛好者夢寐以求卻無緣得見

圖片來源:Pinterest Google 圖片來源見

水印

張蕾等 《影響寄生蠅寄主選擇性因素研究

進展

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

本期小編:桃花島主

原創作品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公眾號轉載

1.請標註作者、微信名、微信號、二維碼

2.請尊重原創,保留「人呆手戶」名片

3.授權聯繫:zbxb7@cau.edu.cn

相關焦點

  • 御草集:5種真實存在,以寄生其他動物來繁殖的昆蟲 冬蟲夏草也在其中
    今天我們聊的不是科幻小說,而是現實中的那些以寄生手段,控制其他動物的恐怖寄生昆蟲殭屍。     護主的幼蟲 寄生蜂是一種極為常見的寄生性昆蟲,它們擅長操控其他昆蟲的意識,其中有一種寄生蜂主要捕食某幾種蝴蝶幼蟲,但是它們並不會殺死幼蟲,而是會在其體內產卵。
  • 大千世界的小昆蟲:給昆蟲畫像
    低等昆蟲,發育過程中並無變態;高等昆蟲,不少則是完全變態。會鳴叫的昆蟲是雄性,雌性,則不會鳴叫。昆蟲的生活多種多樣,常選擇適宜自己的活動環境居住,我們把它,分為八大生活區域來介紹。◎居無定所。它們沒有固定的家,過著流浪漢日子。花叢中、樹葉上、綠草地間都可以躺下。
  • 中國寄生植物
    除裸子植物中羅漢松科的焦黑寄生松被證實是寄生植物外,現有的寄生植物均為被子植物。  中國寄生植物多樣性較為豐富,特有性較高。參照APG IV分類系統,中國寄生植物共有12科50屬722種,均為被子植物。其中,中國特有寄生植物共有461種,隸屬於6科22屬。中國寄生植物區系的優勢科和優勢屬明顯。
  • 常識積累丨中國寄生植物
    中國寄生植物多樣性較為豐富,特有性較高。參照APG IV分類系統,中國寄生植物共有12科50屬722種,均為被子植物。其中,中國特有寄生植物共有461種,隸屬於6科22屬。中國寄生植物區系的優勢科和優勢屬明顯。
  • 在所有的昆蟲中,誰才是真正的「霸王」?為什麼?
    如果說與其他的昆蟲肉搏的話,沒有一種昆蟲是對手。所以,從表面上看,巨扁鍬甲是昆蟲的「霸主」。真正的昆蟲「霸主」雖然肉搏,很少有昆蟲是巨扁鍬甲的對手,但是,在昆蟲界它並不是無敵的存在。真正能稱得上是昆蟲「霸主」的是寄生蜂。
  • 邵陽學院教師獲英國皇家昆蟲學會最佳論文獎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1月23日訊(通訊員 劉運喜)近日,從英國皇家昆蟲學會(Royal Entomological Society)獲悉,邵陽學院城鄉建設學院園林專業教師李曉紅副教授發表於《Agricultural and Forest Entomology》(《農業與森林昆蟲學》)的論文《Domestication of
  • 講述了人體被孢子寄生後,寄生者和寄生者之間鬥爭的恐怖故事
    《寄生獸》是山崎駿導演的恐怖片,由冉谷江泰和安倍龍石主演。它改編自閻明君的同名動畫片。這部電影分為兩部分。前「寄生動物」於2014年11月29日出版2015年4月25日在日本發布,2016年9月2日在中國大陸發布。
  • 好奇,昆蟲究竟會不會生病?
    來源:見水印綠僵菌屬Metarhizium真菌在世界各地土壤中廣泛分布,可寄生直翅目、鞘翅目、半翅目、雙翅目、 膜翅目、鱗翅目等8個目42個科的200多種昆蟲,還可侵染蟎類及線蟲。待昆蟲死後數天,身上即會呈現出分生孢子的顏色,依菌種而異可為白色、黃色、棕色或綠色等。
  • 這種昆蟲是聞風喪膽的掠食者,長得竟比人臉還大
    食鳥蛛雖然是昆蟲但它並不弱小,它喜歡吃其他昆蟲和無脊椎動物。食鳥蛛之所以會叫食鳥蛛就是因為它會捕食鳥類,這也是它的強悍之處。尤其是尚未離巢的雛鳥對它來說簡直是世間美味。食鳥蛛膽大且喜歡不斷挑戰捕食技能,有時看到蜥蜴它也會想辦法捕抓到,然後收入腹中。它的捕食技巧簡直就是教科書級別,可以打敗大部分的昆蟲。
  • 沒有鼻子的昆蟲,到底要如何呼吸?
    ——《植物保護學報》官方微平臺來源:best-wallpaper.net我們知道昆蟲的頭部一般有觸角、複眼、單眼、口器等器官,讓昆蟲能吃、能看、能感覺,那有人就會有疑問,為什麼沒有鼻子呢?沒有鼻子的話,昆蟲要怎麼呼吸呢?
  • 鞘翅目昆蟲——甲蟲介紹
    甲蟲或甲殼蟲是鞘翅目(Coleoptera)昆蟲的俗稱。該目是昆蟲綱中乃至動物界種類最多、分布最廣的。
  • 捕食性天敵昆蟲介紹之螳螂
    自然界中有很多害蟲,害蟲也有天敵,可以分成捕食性天敵、寄生性天敵和昆蟲病原微生物。捕食性天敵昆蟲指專門以其他昆蟲或動物為食物的昆蟲,它們有的直接吃掉蟲體的一部分或全部,有的刺入害蟲體內吸食害蟲體液使其死亡。有些種類的天敵已被人工飼養並應用於農田、果園、林場和牧場等地控制害蟲,即以蟲治蟲。
  • 昆蟲有腦子嗎?會思考嗎?有不變態的昆蟲嗎?昆蟲都有觸角嗎?
    1、昆蟲有腦子。我藉助《昆蟲的生存之道》(美國,羅伯特·埃文斯·斯諾德格拉斯 著)回答第一個問題。昆蟲的神經反應,是比較低等的最基本的神經反射,也就是說對於外部刺激,昆蟲的反應在大多數情況下是無意識做出來的,是一種「自動」的行為。它們不會像人一樣進行有意識的高等神經活動。所以昆蟲有腦子,但不會思考。2、胚後發育過程中,從幼蟲期的狀態改變為成蟲狀態的現象,稱為變態。
  • 昆蟲 | 吃幹螞蟻內臟的「殭屍蟲子 」
    當工蟻在認真切割葉子的時候,寄生蠅趁虛而入,把蟲卵產在工蟻的身體裡。等到蟲卵孵化,幼蟲會寄生在工蟻體內,一點點吃掉工蟻的內臟器官,直到工蟻死去。小工蟻會站在大工蟻的身上,保護正在專心工作的大工蟻,趕走那些討厭的寄生蠅。有了小工蟻的保護,寄生蠅再也無機可乘。
  • 專家通過推特發現新寄生真菌 並用推特為其命名
    據MycoKeys報導,哥本哈根大學自然科學博物館專家通過推特發現一種新型寄生真菌。生物學家、副教授安娜·索菲亞·瑞博雷拉(Ana Sofia Reboleira)瀏覽特推時在發現一些微小斑點,研究表明此為新的寄生真菌物種,被命名為Troglomyces twitteri。
  • 遊戲《最後生還者》的殭屍真菌真實存在,殘忍無道的寄生生物
    在生物圈中有一些生活習性特殊的群體,它們靠寄生在別種生物身上過活,人們通常稱他們為寄生生物或是寄生蟲。我們最熟知的寄生蟲就是蛔蟲了,如果寄居體內會使人體產生不適。但是在大自然生物圈中的寄生蟲,可不像我們熟悉的寄生蟲那麼的善良,有些可怕的寄生蟲可能會取你的生命。
  • 柳寄生又名柳樹寄生、雜寄生、寄生包、花椒寄生、馬桑寄生、火把果樹寄生、柳葉純果寄生《本草綱目大全-木部》
    「釋名」 柳寄生又名柳樹寄生、雜寄生、寄生包、花椒寄生、馬桑寄生、火把果樹寄生、柳葉純果寄生。「入藥部位」 帶葉莖枝。「性味」味微苦,甘,性平。柳樹寄生30g,黑大豆30g(炒),豬尾2條。文火燉湯,濾去藥渣,喝湯並吃黑豆和豬尾,每2d服1劑,連服10d為1療程。2、治孕婦腰痛。柳樹寄生、杜仲寄生、桑樹寄生各30g,豬腰(腎臟)1-2個(切片)。文火煎煮,喝湯吃豬腎。連服7d為1療程。3、治風溼腰腿痛。柳樹寄生120g,大風艾、小風艾各100g。
  • 昆蟲有「智慧」嗎,它們是否能理解,自己的生活環境?
    很多昆蟲都需要遷徙,遷徙過程至少要以巢等一個固定地點為前提,離開這個點後,它們應該能夠準確地找到它。這種行為需要昆蟲了解自己在空間中的位置和它要去的一個或幾個點的位置之間的路徑關係,從而形成一個「認知地圖」。科學家描述了螞蟻、黃蜂、蟋蟀、蜜蜂和許多其他昆蟲的遷徙路線,這些昆蟲有能力形成它們經常經過的地方的圖像。
  • 果園遇到昆蟲可別殺光光!它們是火龍果的「小衛士」和「清潔員」
    以後再見到要記住,這些可愛的小蟲子會和我們一起為火龍果健康成長保駕護航,是我們應該保護的對象哦~~螳螂是肉食性昆蟲,獵捕各類昆蟲和小動物,在田間和林區能消滅不少害蟲。有不少火龍果種植戶都遇到過園裡的火龍果被椿象「禍害」之後,火龍果果實發黑,影響收成的情況,悄悄告訴你,螳螂就是椿象的天敵昆蟲之一!蜘蛛多以昆蟲、其他蜘蛛、多足類為食,部分蜘蛛也會以小型動物為食。
  • 硬核:類昆蟲外星人科幻史
    這點在《星際迷航:航海家號》(Star Trek Voyager)中就有很好的體現:為了應對8472號物種,人類開發了一種包含數十億顆大腦且博格集合體無法掌握的策略。這些類昆蟲生物的科技水平通常要比人類低,並且常常運用有機技術或捕獲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