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國無信則衰。」這句流傳了千年的信條道破了「誠信」對於個人、一個行業乃至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仁、義、禮、智、信」作為「立人」五德,「言必行,行必果」作為衡量個人品行優劣的道德標準之一。同時,當下誠信成為力量的一種象徵,它顯示著一個人的高度自重和內心的安全感與尊嚴感。
誠信作為中華優秀傳統美德,以及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基礎。眾所周知,個人誠信的形成和誠信社會的建立不是與生俱來、自然形成的,需要後天的培養,並採取相應的措施來進行引導、循循善誘。但現實生活中,極少數人錯誤地認為講不講誠信、守不守諾言都是一個樣,既不會受到任何懲戒,更得不到什麼實惠。所以,誠信建設正反兩方面的激勵與懲治都必不可少。失信治理,讓失信者寸步難行,同時人們也期待社會能夠開啟激勵的綠燈,讓誠信者有所得。
青島平度市新河鎮積極探索黨建統領村級治理創新舉措——「道德銀行」,為引導個人崇尚誠信、講究誠信,推動全社會形成以信為先的濃厚氛圍找到了答案。據悉,道德銀行道德銀行將村民在環衛整治、移風易俗、公益奉獻等7大方面29項優劣日常表現量化積分,存入各家庭帳戶,積分可以從村道德超市兌換物品或者社會化服務。俗話說:善有善報,道德銀行通過量化積分讓守信的有德者不僅得到社會所認可,也可得到看得見的好處和實惠,可謂名利雙收、一舉多得。
當下,社會各個層面對失信治理越發嚴格,而對誠信者的獎勵手段則顯得有些不足。 人人內心皆有善念,在誠信等道德建設方面,正面激勵往往更為有效。所以要真正提高社會的誠信水平,在用懲戒手段守住「底線」的同時,還需要用獎勵手段撐起「高線」。(文/楊廣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