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八月白露濃,芙蓉抱香死。紅枯金粉墮,寥落寒塘水。西風團葉下,疊縠參差起。不見棹歌人,空垂綠房子。——《傷思》
對於房子,很多詩人對它有著再美好不過的幻想,因為詩人把它們當做了自己精神棲息的地方,所以極盡所能描繪它們的美好。總是開著許多豔麗的花朵,微風細細拂過,只有它存在於天地之間。這樣的畫面是傷感的,也許當初那個河南釘子戶在面臨拆遷的時候,和詩人的心情是相同的。只不過他為了捍衛自己的房子,放出豪言:給88億也不拆。這樣的血性讓許多人交口稱讚。
拆遷二三事
許多的城市為了跟上現代化的步伐,往往會對城市進行一些規劃,這些規劃有政府的規劃,也有商人的規劃。而進行規劃之後,很多人的住房便要拆掉,在上面建造出所規劃的建築,用以發展這座城市的經濟。這種發展的方式迅速快捷,但也有著很大的弊端。許多的人借著拆遷,提出許多無理的要求,不滿足這些要求便不搬走,也不響應拆遷的政策,導致很多人靠著拆遷暴富了一把,他們靠著「不想拆遷」的幌子賺得盆滿缽滿,但是也有真的不想拆遷的人。
當年河南一老人就是如此。他要拆遷的房子是祖上傳下來的,一代又一代。房子裡面有著這個老人最美好的回憶,從童年到青年,又從青年到中年,甚至到老年。這座房子見證了老人的一生,他對於老人來說,像一個沉默的家人。甚至要比一些家人還更親厚,要他為了錢把家人送出去,老人做不到。所以在拆遷的人三番四次來老人的家裡,和他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的時候,老人都堅決拒絕將自己的房子給拆掉。甚至老人還為拆遷的工作人員講解起了這座宅子的歷史,講述這座宅子的年齡,想要告訴工作人員,他對這個房子的情感深厚,是不可能同意他們拆遷的方案的,拆遷的工作人員一時之間一籌莫展。
飽經風霜的老宅
有的拆遷人員在聽了老人講述宅子的歷史之後,非常感動,並且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座富有研究價值的老宅,立刻請了專家來對這所住房進行了考察,而在專家仔細看了房子之後,對拆遷人員稱,幸好老人足夠堅持,沒讓你們拆他家的房子,這是為何呢?
原來專家經過考察之後發現,這座房子最少有兩百年的歷史,從清朝的時候就存在了。這種古建築對於研究歷史文化有著非常大的幫助,是不可多得的研究材料,況且這座宅子保存得非常完整,甚至門上的匾額都還有呢。
專家在提出這座老宅的價值之後,讓拆遷人員一時之間陷入了兩難。不拆吧,城市建設就不能夠迅速進行,拆吧,這又是屬於文物的一種。專家建議拆遷人員如果這座宅子的主人是真的不想拆遷的話,最好還是尊重一下主人的意見,畢竟古董房子很少,能夠留存至今的就更少了,對於文物的保護,還是能做一些就一些。
放棄拆遷後的老宅
在經歷了老人與開發商的拆與不拆的糾結後,在這個地段的開發商聽見釘子戶具有歷史價值,也停下了開發的步伐。最終在老人的堅持之下,開發商沒有再動老人宅子的主意,而是修改了自己的開發方案。老人打贏了這場拉鋸戰,而老人在專家的堅定幫助和自己的堅持之下,保護了自己的房子,同時也保住了自己大半生的回憶。
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老人的宅子周圍都會有一些好奇的人,慕名來觀看這座宅子。有的為這座宅子的悠久歷史傾倒,有的為這座宅子古色古香的建築藝術傾倒,也有的人為老人堅持保護自己的房子的決心所傾倒。而老人終日就在家裡,守著自己的房子,守著自己的回憶,滿足地生活下去。老人保護文物的事跡,其實也為這座城市做出了貢獻,拉動了旅遊業的經濟增長。
結語
老人的這種行為在很多人看來其實是太過固執了,許多人認為房子拆了可以再建,完全沒必要對一棟房子投入太多的感情,但是對於老人而言,拆遷的話他失去的不止是房子,還有對房子的感情,還有習慣。房子裡面的一草一木他都異常熟悉,倘若在某一天突然失去的話,他會更加難過。如果老人在努力過後,房子依然被人家給拆了,他會心痛,但是老人問心無愧。
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