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東北旅行的第二站是丹東,這丹東是老爸走過的地方。
小時候老爸看我們在下雪天歡喜雀躍,總說:這點雪算啥子哦,我們那會兒在東北在朝鮮,那雪才大哦。
他翹起腳上穿的大頭軍用皮靴,說道:要不是這雙靴子,腳趾頭都凍掉了。他那雙靴子又重又厚又硬又難看,落地的聲音還很響,穿了幾十年都捨不得丟
現在他走路都困難了,穿不動了,這雙靴子才被我媽拿去扔了,他知道了還氣得吹鬍子瞪眼的。
老爸是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是從死人堆裡爬出來活到現在的耄耋老人,他對當下的事情已經稀裡糊塗,可戰爭年代的事還記憶猶新。
丹東是他老人家嘴裡常常提到的為數不多的幾個地名之一。它是怎樣的一座城市?鴨綠江又是怎樣的一條河?對童年的我們來說,遙遠又有幾分親切,最理想的是陪老人家走一遭,但他現在的身體狀況已不宜出遠門,去丹東看看就成了我們的心願。
離開瀋陽,我們坐火車去了丹東。
丹東火車站有去斷橋的公共汽車,但我們提前2站下了車,先去鴨綠江公園走走。
2019年的冬天,大東北是個暖冬,丹東也不例外,鴨綠江水沒有凍住,當地老人告訴我們,往年這個時候早已大雪紛飛了。
鴨綠江寬闊的江面水波粼粼,這,就是我們感覺無比親切又遙遠的鴨綠江,靜水深流波瀾不驚。
對面就是靜靜的沒有高樓大廈的朝鮮。我們的行程沒有安排去朝鮮走一遭,算是一種遺憾。
趴在江邊的欄杆上,看著江面思緒萬千,當年走同樣道路如兄弟一般的兩個國家,如今的城市風貌已經大相逕庭,人們的衣食住行也差之千裡。我們都在尋找幸福的道路上,各自付出各自收穫不同的風光。
沿著江邊走到住地,放了行李,吃過在網上訂的聖羅巴海鮮自助餐,便直奔江邊那座名揚中外的斷橋。
這座大橋是鴨綠江上第一座大橋,在韓戰中被美國人炸毀後,如今剩下殘餘部分供人憑弔瞻仰緬懷。
鴨綠江斷橋,原為12孔可開閉式鐵路橋,總長944.2米,寬11米,由日本駐朝鮮總督府鐵道局於1909年修建。 從中方數第四孔為開閉梁,以四號墩為軸,可旋轉90°,便於過往船隻航行。1943年4月日本在此橋上遊百米處建成第二座鐵路橋(今中朝友誼橋),此橋被改為公路橋。
斷橋上塑有英雄群像
橋上每隔一段距離有文字介紹
橋頭折斷部分也有紀念雕塑文字
還有留下的美軍炮彈殼
當年這座橋是重要的運輸線,我們的部隊跨過這座橋,與美國為首的聯軍展開了殊死搏鬥。
老爸是幸運的,作為汽車兵想立戰功的他,主動請纓和他的戰友們去收繳美國兵潰逃後的戰利品吉普車,卻因路線錯誤,誤闖進了李承晚部隊的駐地。同他一起去執行任務的戰友都倒在了血泊中,子彈打中老爸的腰,從屁股穿出,腳踝處也挨了一槍,洞穿腳踝,血流了一地。他昏死過去又醒來,趁著夜色的掩護,奮力爬出到處是屍體的戰地,後來被尋找他們的部隊發現而獲救。
多少英雄兒女就這樣長眠在異國他鄉,為了祖國的和平安寧,他們奉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處於抗美援朝前沿地的丹東,沿江也遭到美軍飛機的轟炸,特別是那座重要的運輸線鐵橋遭到美軍的狂轟濫炸成為韓戰永久的見證。
如今的丹東是一座美麗的城市,有很多簇新的建築,沿江的公路修得很是漂亮,
還有月亮島這樣環境優美品質上乘的度假型小區,彰顯我們今天的生活愈來愈富裕。
我們希望在這和平的環境中生存,戰亂之苦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但也絕不會再屈服於強權霸凌,在爭取獨立自主的鬥爭中取得勝利的中華民族站起來了!
經過抗美援朝戰爭的洗禮,我們挺立在了世界的東方。
當年作為志願軍普通一兵的老爸穿著那雙軍用皮鞋,同部隊一起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參加了保家衛國寫下光輝燦爛篇章的偉大戰爭,這皮靴承載了他人生永難磨滅的記憶。
現在的我們丟掉了很多東西,
但是,那雙皮靴不該丟。
(未有華為水印的圖片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