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動物都是平等的,但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
——喬治·歐威爾《動物莊園》
這兩天有一則新聞。因為生產過程殘忍,紐約通過了禁售鵝肝的法案。該法案要求對每一次違規行為處以最高2000美元的罰款,合人民幣1萬4。
鵝肝肥美而香嫩,價格高昂。而被飼養的鵝,每天都會被鐵管強制性餵食多次,並減少運動量以便育肥。
我們吃的鵝肝,實際上是鵝的脂肪肝。
其實這就是填飼。北京烤鴨就是填飼的,此外,漢語中有個詞兒,叫「填鴨式教育」。
自網際網路誕生以來,各種打著「中國十大殘忍菜餚」名頭的文章就開始廣為流傳。
猴腦、三吱兒之類的菜餚視頻,在錄像帶的年代,像鬼片一樣被人傳看。今天,我們就這個陳年都市傳說具體聊聊。
三吱兒VS生吞活章魚
「三吱兒」這個菜名,擁有傳神的兒化音,卻據說是道廣東菜。
剛出生的老鼠不長毛,粉粉的,過幾天開始長毛就吃不得了,看來這菜還有個「時令性」。
吃的時候,食客拿特製筷子夾起一隻粉老鼠,用的是燒紅的鐵頭筷子,大概因為這個緣故,它會「吱兒」地疼出聲來。此為第一聲。
接下來,將小老鼠粘上調味料,這時候它會叫第二聲。可能是被調料嗆到窒息了?
當食客把小老鼠放到嘴裡時,它發出最後一聲「吱兒」,原因自行想像。
這道菜的殘忍之處在於,吃的是活生生的老鼠嬰兒,而且還以它們痛苦的哀嚎命名。
據說這道菜在清代《清稗類鈔》裡面就有了,不少網友也現身表示,自己的確吃過/看過別人吃類似的東西。
這道菜真實存在,叔並不感到奇怪,因為有另一道與之類似的菜,不僅很多人吃,而且還引以為時尚與勇氣的彰顯。
那就是韓國的生吞活章魚。
據說吃的時候還要掌握技巧,不要狼吞虎咽,而要細嚼慢咽,因為章魚進嘴的時候還是活的,其吸盤具有吸附能力,要是堵塞氣管就壞菜了。每年都有人因為活吞章魚死去。
吃之前,還要揉搓章魚,並蘸上辣椒醬,以刺激章魚,令其甦醒。據韓國人說,這樣才能品出八爪魚的味道來。
章魚是一種智商很高的動物,韓國人吃的品種不知智力如何,但被人撕扯肢體吞食,想必也是痛苦已極。
猴腦、活烤鴨掌:已經絕跡的「虐食文化」
猴腦被封為「中國十大禁菜」之首,不是沒有緣由的,這道菜幾乎突破了人類的想像極限。
想像一下:靈長目、腦子、活吃,全程伴隨猴子痛苦的尖叫。
這道菜根據網友現身說法,是確實存在過的。
吃法就是找來一隻猴子,給他穿上繡衣,將其頭部用木枷夾住(其實是桌板子),固定好,使其無論如何掙扎都不至於亂晃,敗了客人用筷子吃飯的節奏。
並不了解中國人究竟吃什麼的動保組織的宣傳畫,右下角還寫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然後將猴子的頭蓋骨敲開,拿熱油澆灌之。
接下來就可以拿勺子舀猴腦,蘸醬料吃了。
也有人說,是把蔥姜蒜等調料直接下到猴腦裡,然後在猴子腦袋裡攪拌,再食用。
這道菜讓人頗感「頭疼」,而活烤鴨掌讓人腳疼。
活烤鴨掌就是把活鴨子擱在鐵板上炙烤,讓鴨子燙得走來走去,最後甚至開始跳腳。
就這樣,這隻鴨子的腳底板,被活活烤熟了。
之後,人們將它的腳割下來,放入盤中,當然,這時候鴨子還是活著的。
隨著人類從原始蒙昧的狀態走向開化文明,很多殘忍、不人道的做法也逐漸被我們所摒棄。其中就包括「虐食文化」這類糟粕。
每個時期的社會情況不同,被視為「殘忍」與「合理」的情形也不同。
霍布斯認為,早期人類的生活,是「汙穢、 野蠻又短暫的」,所以那時候吃猴子,甚至易子而食,都在社會可接受範圍內。但如今則不同,前些年越南有人直播吃猴腦,還被判刑15年。
鐵板甲魚為什麼殘忍:移情
鐵板甲魚也是傳說中的「中國十大禁菜」之一。甲魚的死法看起來很「正常」,在鍋裡被煮死,跟人們蒸螃蟹、溫水煮青蛙差不多。
但為什麼說鐵板甲魚殘忍呢?因為甲魚在死前做的事情。
這道菜的做法是這樣:活的甲魚被扔到涼水中,水中已經放好了各種調料。
當水溫漸漸升高後,甲魚感到炎熱難耐,它就會喝湯,然後就把調料喝進去了,也就是說,它把自己給醃製了一下。
隨著火越來越熱,甲魚開始痛苦地在飯桌上翻滾,最後咽氣。這道鐵板甲魚湯也就做成了。
人們覺得這道菜殘忍,是因為甲魚有個「主動喝湯」的行為,人也會感到熱,熱的時候也會焦躁口渴,所以人就把自己代入到甲魚身上了。
猴腦之所以被視作最殘忍,道理和這一樣,猴子作為靈長目動物,在生活習性與解剖學層面都與人類很相近,尖叫起來的聲音,大概也和人差不多。
可以想像,它們被吃腦子時候的心理想法與生理感受,也與人接近。
所以人吃猴子,很容易有吃自己近親、同類的感覺,而且還是吃腦子。
人能夠接受活蒸螃蟹,卻無法接受活蒸貓狗。一方面是因為貓狗比起螃蟹,在DNA與生物學分類方面,都與人類更為接近,另一方面是因為貓狗與人親近,貓的臉圓、眼大、毛茸茸,近似人類嬰兒,使人感覺十分可愛。
人們覺得活吃老鼠殘忍,活吃八爪魚還好,就是這個道理。
喬治·歐威爾在《動物農場》中有句名言,可以用在這裡:「所有動物都是平等的,但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
……
幾千年前,面對口腹之慾與動物保護之間的巨大矛盾時,孟子這麼回答:「君子遠庖廚。」
雖然《君子遠庖廚》是個名篇,但其實就是孟子自己也弄不明白這個矛盾該怎麼解決。
其實,就像拋棄「虐食文化」一樣,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也會在吃的方面,給予廣大動物以「人道主義援助」。
其中包括提高飼養場的標準,提高家畜的營養與舒適度(畢竟動物生活得快樂健康,肉才能更好吃)。
當然,這個過程肯定會有點「推人及己」,先從與人血緣關係近的物種入手,然後是看著可愛,或者瀕危的。
人類不是完美的,這種主觀性極強的先後之別也是難免的。我們能用小白鼠做各種匪夷所思的實驗,卻會對著一隻被虐待的猴子落淚不已。
甚至有些激進分子,已經開始尋找肉食的替代品。
雖然人造肉被證明是和素雞差不多的玩意兒,但外國人的這種努力,只要不影響肉食的口感,也姑且能讓全球吃貨意會了。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886220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563675
還想看?那是要加關注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