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來臨,蜜蜂屠殺幼蟲太殘忍?專家:知道真相你才知道有多虐心

2020-12-26 蜂部落

在很多影視劇中都會有這樣的條件,某個孕婦要生產了,老公在門口跑來跑去,手術室裡面傳來孕婦大喊大叫的聲音,然後醫生跑出來摘下口罩說:」對不起!我們已經盡力了,只能保一個,保大還是保小?「。不用說,這樣的劇情背後必然是一陣痛哭,但是最後總是要做出一個選擇的,不管是留下了小的還是老的,終究都是一個感人的故事,無非就是這個故事是關於愛情還是父子或者父女情。

其實在實際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遇到類似的選擇,這種平時只能用來當作笑料的狗血橋段,可別說,一旦遇上了,還真的難以抉擇。其實不光是人,只要是生活在這個社會的生物,他們都有可能遇上各種各樣的抉擇,其中很多抉擇和我們人類並不差別,就像上面說的,只能保一個,究竟是保大還是保小的問題,在蜜蜂的生活中就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但是蜜蜂的抉擇毫無選擇的選擇了保大,這看起來有點殘忍,畢竟咱人類的話是這麼說的:」虎毒不食子「,雖然說動物沒有人類那麼高級的智慧,但是動物間表現出來的那種護犢子情懷,很多時候卻是可以和人類比擬的,正是因為它們的智慧不如人類,可能在做出選擇的時候連另類都不會出現。

蜜蜂的保大習性

蜜蜂是一種比較特別的昆蟲,由於是主要的授粉昆蟲,又能夠生產蜂蜜。分泌蜂王漿、產生花粉等等,可以說蜜蜂幾乎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蜜蜂在面臨飢餓的時候,做出的選擇就是保大的選擇。

在蜜蜂養殖中,養蜂人往往可以通過蜜蜂的活動來判斷蜂群內部的情況,其中蜜蜂拖子就是蜜蜂飢餓的一種表現,一般在外界沒有蜜源,蜂群中儲蜜不足的情況下,蜜蜂往往會把蜂群中的幼蟲拖出巢門,讓這些幼蟲死亡,以此來節約蜂群中的糧食。

這看起來確實有點殘忍,雖然說在蜂群中把幼蟲拖出巢房的並不是蜂王,而是蜂群中的工蜂,工蜂與幼蟲之間的關係相當於兄弟姊妹的關係,但是在蜂群中的工蜂,實際上比較特別,雖然說工蜂與幼蟲之間的關係並不是母子或者母女關係,但是蜂群中的蜂王只負責產卵,並不負責哺育幼蟲,幼蟲都是由工蜂哺育,小幼蟲工蜂分泌王漿給他們吃,大幼蟲工蜂調製劃分糜飼喂,所以說工蜂與幼蟲的關係看起來是兄弟姊妹的關係,但是實際上工蜂還充當了一個」養母「的角色,所以說工蜂拖子這種選擇,實際上也相當於是保大保小的一個決定,因為蜜蜂是群居生物,並不是依靠個體可以存活的。

蜜蜂是自私的昆蟲嗎?

蜜蜂屬於無脊椎動物中社會化群居程度最高的,分工非常明確,生活方式非常高級,要說蜜蜂的保大行為屬於自私,其實表面上看起來是這樣的,但是實際上未必如此,在很多情況下,其實蜜蜂都是保小的習性,比如我們在收捕野蜂的時候,很多朋友會發現,如果我們收捕野蜂以後,在收捕的蜂群中放入一張幼蟲脾,我們會發現,及時我們用的蜂箱不好,當地蜜源也不好,存在太多明顯看起來蜜蜂不喜歡的問題,但是蜜蜂還是沒有逃走,但是如果我們沒有放入那張幼蟲脾,可能蜜蜂早就逃跑了。

除了我們收捕的分蜂團之外,相信很多朋友都有過挖野蜂的經歷,當我們把野蜂的蜂巢搗毀以後,只要裡面還有點幼蟲脾,哪怕沒有了蜂蜜,只要蜂巢沒有破壞,蜜蜂還是很快會集聚起來,而且聚集的點,就是幼蟲最多的位置,這些工蜂會去保護幼蟲,哪怕是失去了蜂王,工蜂還是會選擇保護幼蟲,但是這是災難來臨,並不是蜂群面臨飢餓,可見這個時候工蜂又有了保小的習性,比如我們的守衛蜂、負責攻擊的蜜蜂,這些蜜蜂實際上都是在保小。

這些事實都說明了一點,蜜蜂並不是一種自私的昆蟲,應該說是一種有目標的昆蟲,不得不說,蜜蜂不管是保大還是保小,其實都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那就是有利於蜂群的發展

蜜蜂飢餓保大的好處

對於我們沒有養殖過蜜蜂的朋友來說,可能看到蜜蜂在面臨飢餓的時候把自己的幼蟲拖出巢門餓死是殘忍的,但是如果我們真正的走入蜜蜂世界,我們會發現,蜜蜂的這種做法實際上是非常高明的,不管從哪個方面看,這種做法無疑都是對蜂群發展最好的選擇。我們來仔細看一下。

①如果蜂群保小:按照我們人類的習慣,如果蜜蜂在面臨飢餓的時候,蜂群中是成年蜜蜂餓死,留下幼蟲,其實這無疑等於全群覆滅。為什麼呢?原因是蜂群中的幼蟲,實際上並不具備自我取食能力,不管是吃蜂王漿還是蜂花粉,其實這個過程都不是蜂群中的幼蟲獨自完成的,而是成年的工蜂來輔助完成。

假如蜂群在面臨飢餓的時候,不是保大,而是保小,其實在成年工蜂全部死亡的情況下,幼蟲也全部死亡,可見這看起來是一個殘忍的決定,但是又是一個英明的選擇,對於種族的延續來說,這是最好的結果。

②蜂群保大的結果:對於蜂群保大來說,其實這是我們已經看見的,看起來這些存活下來的工蜂都是自私的,他們的存活是以自己的」子女「死亡作為代價的,但是不得不說,他們的生存又使蜜蜂這個種族得以延續,為什麼這麼說呢?

蜜蜂的生活中有小,但是沒有老,蜜蜂非常特別,越老的工蜂,工作能力越強,甚至在蜂群比例不恰當的情況下,蜂群中的老齡蜂甚至還有一部分具備返老還童的能力,不但可以返老還童,壽命還可以大大延長,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難發現,一個擁有大量成年蜜蜂的蜂群,想要滅絕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③蜂群的再生能力:我們說不管是保大還是保小,最後考慮的都是蜂群延續的可能性。很顯然,如果是保小,蜂群是不具備延續的可能的,因為蜜蜂幼蟲,根本無法自我生存,但是如果蜂群中有工蜂存在,蜂王產卵數量一般一天在800粒到3000粒之間較多,我們按照最少的800粒計算,只要5天時間,蜂群中就會產生蜂卵或者蜜蜂幼蟲4000個。

列位老鐵,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數據,4000這個數據比較特別,一般來說,我們的一脾蜂的數量在2500隻到3500隻左右,如果要標準的說一整框的蜜蜂,蜂部落小編認為應該是3500隻,而蜂群中的幼蟲孵化時間,實際上只要最多22天,這個時間並不長,蜜蜂在飢餓的情況下活動量減少,壽命延長,在蜂群中沒有幼齡蜂的情況下,老齡蜂返老還童,所以只要蜂群不是很弱,想要哺育出一代幼蟲是非常簡單的,而從蜜蜂的繁殖特點來說,如果一個蜂群中有一隻蜂王,工蜂數量超過3500隻,這個蜂群發展可以比較好,很顯然,只要蜂王正常產卵5天,要不了一個月,那個曾經面臨保大保小的蜂群,又變成了一個正常的蜂群了,可見蜜蜂的保大決策,這是一個殘忍的選擇,又是一個明智的決定,更是一個虐心的過程

咋樣?這就是蜜蜂,雖然未必會計算那麼多數據,甚至連它們一天產生多少」子女「它們都不知道,但是它們就是憑藉本能做出了對種族延續最有利的選擇,厲害吧?

相關焦點

  • 插翅而逃—鑽石在災難來臨時有什麼用?
    這時則十分慶幸自己能生活在和平國度最近看到一些問題,有人問:鑽石在災難來臨的時候到底有什麼用?恰巧重溫了經典影片《辛德勒的名單》突然有所觸動,又找了幾部同類型的電影來講講這個問題。這才是一個完整的人,一個自然的人。看完了電影,對於這一幕印象深刻:女主角向律師借錢,律師給了她幾疊鈔票和一把鑽石,讓她打了借條。女主角準備籤字,律師問她你都不數一數?女主角說不用了我信任您。律師則說:「不要輕易地相信別人,時代變了」。亮晶晶的鑽石,是女主保護自己最後的籌碼了。
  • 被餵食蜂糧的蜜蜂幼蟲成不了蜂王
    credit: 銳景創意決定一隻蜜蜂幼蟲的命運只是一頓飯的事情。
  • 關於蜜蜂的10個事實,有一些你肯定不知道
    她的工作是產卵,蜂后還產生化學物質用來指導其他蜜蜂的行為。3.這些會發出嗡嗡叫的蜜蜂最為人所知的是什麼呢?當然是甜蜜的蜂蜜!但是你知道嗎,他們在冬天將蜂蜜存儲起來嗎?對我們人類來說,得益於這些高效的,小小的工蜂,它們生產的蜂蜜比它們自己需要的多出2-3倍,因此我們也可以享受(偷竊)到甜蜜的蜂蜜。
  • 怎樣才有大子脾大蜜脾?為什麼蜜蜂不聽從你的安排?
    養蜂人都知道,巢箱產子脾,蟲蛹都在子脾中間,蜂蜜都存儲在蜂巢的邊角處。如果不是密集優秀的強盛蜂群,是很難產出完整的子脾和完整的蜜脾的。你準備的子脾蜜蜂偏偏要既產子又存蜜粉,準備的蜜脾蜜蜂偏偏不來存蜜粉。這樣蟲蛹和蜜粉混在一起,取蜜就不容易了,勉強取蜜容易傷到蟲蛹。所以有的人就很奇怪,為什麼蜜蜂不把蜂蜜搬到上面的蜜脾來勒?
  • 揭秘流浪蜜蜂的3大歸宿,蜜蜂也難逃世俗
    雖然說蜜蜂的世界很殘酷,但是實際上蜜蜂的世界也並不是那麼冷酷無情,其中比較常見的就是蜂群中出現「流浪蜜蜂」的時候,這個時候蜂群中就會體現出蜜蜂的世俗,今天蜂部落小編就來揭開蜜蜂冷酷無情的另一面。蜜蜂到底有多冷酷無情?
  • 30分鐘可屠盡3萬隻蜜蜂的大黃蜂,如何被蜜蜂用物理學奇招反制?
    據報導,僅在日本平均每年就有多達50人死於它們的叮咬,而在2013年,亞洲大黃蜂數量異常之多,僅在我國陝西一個省就造成了42人死亡。曾有受害者表示,被蟄的感覺就像熱金屬刺入皮膚。美國昆蟲學家米切納(Michen-er)認為,蜜蜂是從1億年前的細腰胡蜂進化而來。 變異的胡蜂改變了捕獵其它節肢動物幼蟲的肉食性習性,成為採集花粉及花蜜飼餵幼蟲的素食主義者,沒想到最後又落為胡蜂的盤中餐。
  • 傳統養蜂,蜜蜂幼蟲總是從巢房中掉落是怎麼回事?如何解決?
    傳統養蜂,蜜蜂幼蟲總是從巢房中掉落是怎麼回事?如何解決?蜜蜂幼蟲從巢房中掉落的原因有哪些?
  • 我們都被騙了,母螳螂吃公螳螂不是為了後代,真相太殘忍!
    昆蟲是自然界裡一類重要的生物,不過大多數昆蟲個頭很小,樣子也不討好 因此人們都不太關注昆蟲,不過也有一些昆蟲是例外的,比如螳螂 蜜蜂等,說起螳螂
  • 5位大咖講述你所不知道的蜜蜂世界——蜜蜂活動月網絡系列公益課
    ——你可能會說:是不是我太沒文化了,從來沒聽過呢,555... 沒聽過是正常滴,因為今年的520是世界首屆蜜蜂日!沒錯!第一屆!第一屆!第一屆! 大家一定好奇:為啥給小蜜蜂定個國際性的節日?難道因為蜂蜜好喝~?
  • 如果蜜蜂消失了,人類就會滅亡!
    蜂蜜被包裝成「天然」、「健康」,但真相卻非如此甜美!你知道蜂蜜真正的生產過程嗎?蜜蜂在背後付出多少血汗嗎? 1、蜂蜜=蜜蜂的嘔吐物! 吃蜂皇漿,即是殺幼蟲,再吃它們吃過的東西…… 蜜蜂幼蟲長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假如沒長大,用鑷子很難夾出來),它們會被商人夾走,然後死掉。
  • 夏天來臨,關於永久除毛你應該知道的真相!
    這個夏天再也不用擔心每周甚至是每天除毛了,Emily studio 永久的解決你的煩惱。體驗價如此心動,還不趕緊來試試~夏天來臨,關於永久除毛你應該知道的真相我們從不介意三千煩惱絲長得濃密旺盛,但同時希望其他部位的毛髮越少越好
  • 蜂脾上有王臺,抖蜂對蜂王幼蟲有影響嗎?養蜂人告訴你答案
    由於實際養殖的需要,我們很多朋友在養殖蜜蜂的過程中都需要進行抖蜂,比如在我們需要檢查子脾的時候,調脾或者組建新蜂群的時候,都會有抖蜂的需求,可以說,抖蜂是蜜蜂養殖中一個比較常見的操作。對於我們一般情況來說,抖蜂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問題,對於我們有養殖經驗的朋友來說,還是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對於剛養蜂的朋友來說,問題還是比較多的, 比如在蜂群中有王臺的時候,帶有王臺的蜂脾是不是可以抖動?抖動帶有王臺的蜂脾會不會對蜂王幼蟲造成影響?
  • 蜜蜂人工育王的原理,你知道嗎,作為養蜂人的你是怎麼進行育王的
    大家都知道在蜂群中,蜂王的巢房是最大的,所以我的製作人工蠟碗時都是模擬自然臺基大小製作的工蜂的幼蟲只有前三天吃蜂王漿,所以我們將前三天的幼蟲移入人工臺基裡育王前需把蜂王囚禁起來,讓蜂群處於失王狀態,退脾壓蜂,把蜂量壓厚,讓蜂多於脾,有利工蜂對臺基內的幼蟲集中哺育,這樣成長出來的蜂王體質會更好人工育王就是模擬蜜蜂急造王,當蜂群失王后,工蜂會積極改造王胎,在巢脾的下方建造數個王臺會從巢房中移動1-3日齡的幼蟲去臺基中繼續發育
  • 澳洲大火還未完全平息,又一更大災難即將來臨,專家:悲劇的開始
    直至今年的1月份,災情出現了轉機,因降雨降溫大火勢頭有所減弱,不過仍在燃燒叢林,還未平息之時,又一更大的災難即將來臨,專家稱這只是悲劇的開始,這就是災難過後的生態環境毀壞。澳大利亞的山火出現多發的情況主要是因為炎熱的天氣,大家都知道我國的夏天一般在6-8月,現在是三月份,而我國正處於冬季末,但是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跟中國正好相反,11月-2月才是當地的夏季。
  • 蜜蜂養殖,想讓蛋群變強,你必須知道的幾個技巧
    現在養蜂愛好者越來越多,很多人也是在家裡養起了"蛋群"。所謂"蛋群"就是一隻蜂王和極少數量的工蜂組成的蜂群。但是很多朋友獲得蛋群後不知道該如何飼養才能讓蛋群變強。今天筆者就跟大家說一下讓"蛋群"變強群時,養蜂人需要注意的一些飼養技巧。
  • 為什麼蜜蜂子脾會發臭?蜜蜂子脾發臭怎麼辦?
    老蜂農告訴你蜜蜂子脾發臭六大原因 相信很多朋友在養蜂的過程中都會發現這樣的情況,那就是有的蜂脾提出來的時候會發現一股很難聞的臭味,但是找遍了整個蜂脾似乎並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那麼為什麼會出現蜜蜂子脾出現臭味的情況呢?有哪些原因會造成蜜蜂子脾發臭?今天蜂部落就來給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第一:蜜蜂糞便的味道。
  • 蜜蜂也認親戚
    農村老人大多沒有文化,社交也很單一,但是蜂部落小編曾經關注過很多老人,很多並不在乎他們在最後的時光活得怎麼樣,反而更關注三個問題:一是有沒有一口像樣的棺木,與其他老人準備的相比不能太小;二是死後有沒有子女在身邊,也就是有子女養老送終;三是死後有沒有一大群子孫後代最好能把整個村子圍繞起來,在我們當地舉辦法事的時候有這麼一個儀式,叫做「救苦」,大致就是死者的後代圍著棺木轉
  • 蜜蜂有哪些共同特點?常見的蜜蜂種類有哪些?
    一說起蜜蜂,許多朋友都知道蜜蜂是所有蜜蜂科所有會飛行的群居昆蟲,以採食花粉或花蜜為生,可是你知道蜜蜂有多少種嗎?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為流蜜期的到來做準備;3.飛行時有發聲現象:蜜蜂飛行時,因為其胸腔中的中胸縱長肌和中胸垂直肌,以及其附著在中胸背板、中胸腹板、第二懸骨相互之間共同快速振動而產生的,這種發生是其飛行時翅膀扇動順帶著產生的,蜜蜂是沒有專門的發聲器官的;4.有明確的分工:蜂群是由著明顯的職責分工的,蜂王負責產卵繁殖後代,雄蜂負責交配,而工蜂負責採集花蜜、餵養幼蟲、建造蜂巢和抵禦入侵等等工作;
  • 蜜蜂即將春繁,如何預防蜜蜂「強而不壯」?花粉飼餵還要有技巧
    花粉飼餵還要有技巧蜜蜂春繁即將開始,花粉餵養有妙招,注意3點,蜜蜂健壯採蜜強導讀:轉眼間冬季已經過去一小半,對於我們很多地方來說,再過一個月左右就進入到了蜜蜂春繁的高峰期。說到蜜蜂春繁,除了我們常規的保溫和整理巢脾之外,可能最重要的就是蜜蜂的飼喂。
  • 《山海經》中「夸父逐日」真相,他追的不是太陽,是躲避上古災難
    前段時間有專家有了答案,他們認為,真相可能是夸父追逐的並不是太陽,而是為了躲避一場上古的災難。那麼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山海經》中有這樣一段話:「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