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垃圾桶進小區:刷卡扔垃圾,垃圾分類還能換禮品

2020-12-18 騰訊網

這幾天,南岸區明佳園社區正在對轄區內的垃圾桶進行改造施工。新安裝的垃圾桶引起居民們的好奇,原來,新垃圾桶很智能,不但有刷卡裝置、智能蓋子、稱重系統和封閉措施,甚至還可以用垃圾分類獲得的積分兌換生活用品。

智能垃圾桶到底有多智能?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現場一探究竟。

小區多了「黑科技」

這排藍色的柜子,是做什麼的?

「這是啥子東西喲?是不是快遞櫃?」9月2日早上,計程車司機黃宇剛剛下班,回到南岸區明佳園社區,就被樓角新添置的一排藍色的柜子吸引住了。

看見黃宇盯著柜子瞅,剛剛買完菜的陳永梅大娘也跟著走了過來。「這個是回收垃圾的垃圾桶吧,我前幾天聽安裝工人在說,可是不知道怎麼用嘛?」

兩個人這裡推推、那裡碰碰,看著柜子閃著燈,卻不知道該如何下手。

「這是智能垃圾桶,接下來咱們社區會給每戶居民發放一張積分卡,垃圾按分類丟棄,就能累計積分兌換生活用品了。」重慶市環衛集團巡檢員李義華介紹稱,智能垃圾桶目前正在重慶市推行,其中南岸區將會在10月底覆蓋6.5萬戶,其中包括6個街鎮52個社區和57個小區。

智能垃圾桶分為紡織物、金屬、塑料瓶子、一般塑料、廢紙、有害垃圾和廚餘垃圾。

「垃圾桶『裝』進『格子間』,環境乾淨了。一刷卡,『窗戶』自動打開,再也不用自己『動手』,扔垃圾更方便。」 陳永梅體驗了智能垃圾後覺得,智能垃圾桶不但讓扔垃圾方便了,自己也能得到一些好處。「真的是要給高科技點個讚,垃圾分類還能積分換商品,太厲害了。」

據明佳園社區的工作人員介紹稱,之前常有居民反映,用手打開垃圾桶蓋既不方便也不衛生,而且一到夏天,垃圾桶周邊氣味難聞,令人難以靠近。「現在正在安裝改造的智能垃圾桶是『黑科技』,刷卡、掃碼就可以開啟相應的投放口,垃圾投放完畢後,將自動稱重、積分。而且還會有專人來負責,每天對垃圾進行消毒工作。」

9月2日上午,在重慶市環衛集團工作人員的協助下,社區居民對智能垃圾桶進行了試用。不少居民表示空氣中異味少了,扔垃圾方便了,環境也乾淨了。據介紹,最快的話,在9月中旬左右,智能垃圾桶就會全部投入使用。

記者親自來體驗

刷卡後垃圾桶自動開啟,更方便衛生

垃圾分類難以有效實施,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居民垃圾分類習慣尚未養成。那麼,智能垃圾桶真的能讓居民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嗎?

為此,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準備了幾個礦泉水瓶和3斤的廢舊紙殼,決定親身體驗一下。

按照往常,記者可不願意拖著這些東西,趕往一公裡外的廢品收購站,畢竟路太遠、天太熱,換來的零錢可能連一瓶水都買不了。所以,小區的垃圾投放點,是最終的目的地。

而現在小區有了智能垃圾桶,直線距離只有70米,這確實可以讓很多人有動力將可回收的垃圾進行分類。

其次,智能垃圾桶會有專人消毒,密封性也比較好。你不用屏住呼吸、捏著垃圾桶的把手,更加衛生乾淨。

再有刷卡後垃圾桶的蓋子自動打開,將同類別的垃圾丟入後蓋子自動關閉,做到了方便快捷。

最後,丟垃圾所獲取的積分,就可以在相鄰的自動售賣機上進行使用。這起到了鼓勵垃圾分類的作用,自然垃圾分類很容易讓人養成習慣。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重慶市城市管理局了解到,作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明確的全國46個垃圾分類重點城市之一,重慶市正在制定《重慶市深化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今年7月8日至18日,《重慶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草案)》面向社會徵求意見,這意味著重慶市正在推進以立法形式明確生活垃圾分類的義務和責任。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曲鴻瑞 宋劍

相關焦點

  • 南京江北新區首個智能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點落戶 垃圾分類還能換禮品!
    南京江北新區首個智能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點落戶,垃圾分類還能換禮品在泰山街道盛泰家園小區,範科飛一行查看當前垃圾分類收集點的建設情況,見證了該項目首個一類垃圾分類收集點的落地,並對工程安全及質量進行檢查。但目前我國居民垃圾分類意識處於尚未普及階段,簡單的分類垃圾桶帶來的監督管理成本高、社區投放點汙染嚴重、居民積極性不足等問題顯現,具有用戶思維的貓先生智能垃圾分類解決方案可能是其中正解。
  • 北京新版垃圾分類實施首日 這些垃圾成「易錯題」|垃圾分類|垃圾桶...
    攝影/新京報記者 陳婉婷■新風街一號院智能垃圾桶刷臉開蓋 自動稱重算積分早晨7點,西城區德勝街道新風街一號院垃圾分類指導員郭樂已經站在10號樓垃圾分類桶旁,開始督導居民分類。該社區設置了16個點位,投放了35組「人臉識別」智能垃圾桶。
  • 定州這些小區,智能設備回收垃圾,當場兌積分、換禮品!還可上門取件...
    定州這些小區,智能設備回收垃圾,當場兌積分、換禮品!還可上門取件,讓人羨慕!「以後,小區住戶們就可以憑藉累計的積分換取小禮品了。」該小區垃圾分類宣傳員說,「積分都是按照市場回收價定製的,100積分相當於1塊錢,500積分就可以換一塊香皂。」
  • 垃圾分類還能「雞毛換糖」?看看他們怎麼做
    「兩個垃圾桶,根本不夠用的!」來自雲裳公寓內的一位居民說,「我們這邊一棟樓兩個桶,別說垃圾分類了,自己扔都不夠扔的。」△可回收物堆放點 記者張凱攝△「聯運環境」開展垃圾分類宣傳兌換活動 聯運環境供圖聯運環境還在小區舉行「扔垃圾,兌獎勵」活動,除了「廚餘垃圾」與「其他垃圾」外,居民可以把紙張、金屬、塑料、織物投放到小區的「可回收物堆放點」,根據投放的重量換取不同的積分,積分不僅可以在小區的兌換機裡兌換日常生活用品,而且還能在周邊超市兌換商品。
  • 可回收物分七類,有害垃圾分八類,上海這兩個小區探索垃圾分類新...
    不知不覺間,《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已實施一年。在分類源頭,絕大部分居民都已經能將幹、溼、可回收物、有害四類垃圾較為準確地分類投放。那麼,接下去在分類源頭這一塊,我們還能做些什麼?「我們覺得在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這兩個類別還大有可為,尤其是前者,所以在小區探索精細分類。此外,引導居民進一步認清垃圾分類的目的,在交投可回收物時只有積分榮譽,沒有物質或現金獎勵。」
  • 刷公交卡丟垃圾可積分換日用品 成都智能垃圾分類系統上線
    刷卡後按下投放的按鍵,投口打開,扔完垃圾後,垃圾實時分類計重,自動記錄積分……日前,金沙街道金沙西墅小區智能垃圾分類系統正式啟用,成為繼金沙雲庭小區後又一個高標準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小區。智能垃圾分類系統上線垃圾分類一目了然在金沙西墅小區內,鄧先生正在投放垃圾,和以往不同的是,他需要將垃圾按照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的標準分裝。
  • 瀘州上新「智能垃圾桶」:自動稱重換積分,還能7毛一斤回收舊紙箱
    瀘州上新「智能垃圾桶」:自動稱重換積分,還能7毛一斤回收舊紙箱 2020-09-07 18: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梅城江南這3個示範小區啟用智能垃圾分類亭,攢積分還能換...
    要說今年梅州人聊得 比較多的話題是什麼 「垃圾分類」 就是其中之一 據說居民可以 通過垃圾分類換日用品哦
  • 這個日本垃圾桶,扔得輕鬆、還能垃圾分類!
    喜歡做飯的小編,總是嫌棄家裡的垃圾桶不夠大,各種廚餘垃圾,真的很多。
  • 海口市秀英區一小區引進智能餐廚垃圾降解機
    沒人扔垃圾的時候,機器面板就是關閉的,氣味少、噪音小,而且垃圾能攢積分兌獎品,真是太方便了!」12月1日上午8時許,家住海口秀英區海悅東方小區居民姚芸華在上班之前,順道把家裡前一天晚上的廚餘垃圾扔進了一臺名叫「大胃蛙」的智能餐廚垃圾降解機。
  • 掃碼領大米、垃圾袋……「神器」助陣,這裡的垃圾分類時尚又智能
    雙雙對這此進行了探訪垃圾分類更智能在黃甲街道「大雁居」安置小區小區中庭一組類似自動售貨機的裝置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走近一看這並不是自動售貨機而是一套智能垃圾分類投放設備中間是一組四個藍灰相間的垃圾箱分別回收餐廚、其他、有害和可回收四類垃圾。
  • 海口今日起試行垃圾分類 各區探索垃圾分類好經驗
    她熟練地用廚餘垃圾桶邊上的破袋工具破袋處理廚餘垃圾完後,又把垃圾袋扔進其他垃圾的垃圾桶裡,扔完後,她轉身就來到緊挨著投放點的洗手池,塗上洗手液把手洗淨。  「現在,我們小區實行定時定點投放,每天只是在早上7點到9點,晚上7點到9點這兩個時間段投放。」在劉清明看來,雖然扔垃圾比以前麻煩了些,但推行一段時間,很快就能習慣。
  • 到處宣傳垃圾分類,房山這個小區卻連個垃圾桶都沒有!
    去年開始,北京市正式開啟「垃圾分類時代」。在全民垃圾分類的大環境下,咱們房山卻有這樣一個小區,這個小區連個垃圾桶都沒有!小編覺得……早上7點半,我們就來到了拱辰街道南廣陽城村,正巧看到村民老王拎著一灰一綠兩個垃圾袋,來到停放在社區一號樓至三號樓西側主路上的移動垃圾車旁,經過環衛工人確認無誤後,將垃圾投放進了車上相應的垃圾桶內。「小區裡沒有戶外垃圾桶,大家都是先把垃圾分好類,然後定時定點扔。
  • 北京市垃圾分類追蹤調查與實踐思考——望聞問切尋病因
    該小區居民金女士對北青報記者表示,為了引導大家進行垃圾分類,居委會曾經發放過塑膠袋,一种放廚餘垃圾,一种放生活垃圾。智能分類回收設備亮相,居民可「賺積分換禮」。北京市東城區崇外街道新怡家園小區啟用新型智能垃圾分類再生資源回收設備,用以回收可回收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據了解,這個新型智能垃圾分類再生資源回收設備色彩亮麗,藍色和紅色將3米長的金屬箱體分為兩部分。
  • 理工男探索智能垃圾分類一步解決「你是誰」「你扔的是什麼垃圾...
    2020年9月,南昌大學主校區開始逐層撤除樓道內原有的垃圾桶,在學生公寓樓下鋪設四分類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並將環境信用體系接入學校管理系統,要求學生垃圾下樓、實名分類投放。這些四分類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由南昌大學「葉子再生」創業團隊研發設計運營,能夠一步到位解決「你是誰」「你扔的是什麼垃圾」和「獎懲兌現」等多個難題,團隊創始人正是尚一,成員都是來自南昌大學各個學院的學生。
  • 垃圾分類試點一年緣何仍見「一包扔」「一車運」
    存在問題除試點小區外,垃圾桶分類標識率不算高除了安裝智能回收機外,部分試點小區還設置了四色垃圾桶,一般分為藍色、紅色、綠色和灰色,分別代表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其他垃圾,以此引導市民的垃圾分類投放意識。
  • 創意垃圾桶|不一樣的扔垃圾體驗
    外星人垃圾桶自今年7月上海強制實行垃圾分類以來,分類垃圾桶已經成為熱銷產品,這款創意分類垃圾桶源自「外星人」靈感,四個垃圾桶以不同的標誌代表著不同的垃圾類別,箱體可抽拉的設計利於清理,但唯一不足之處在於,多數人可能都不清楚這個標誌所代表的類別,建議加上文字表達或者改用常規垃圾桶的分類標誌。
  • 濰坊垃圾分類試點一年,緣何仍見「一包扔」「一車運」
    存在問題除試點小區外,垃圾桶分類標識率不算高除了安裝智能回收機外,部分試點小區還設置了四色垃圾桶,一般分為藍色、紅色、綠色和灰色,分別代表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其他垃圾,以此引導市民的垃圾分類投放意識。而多數小區使用的還是普通垃圾桶。
  • 全小區只設一處可回收垃圾桶?大風天不敢扔垃圾?垃圾桶設置還需更...
    王女士告訴記者,自從5月1日起,她就開始在家裡垃圾分類了,可拎著分好類的垃圾一下樓,卻發現距離自家樓門最近的幾個垃圾桶都只有綠桶和灰桶,而沒有藍色的可回收物桶,只有小區的入口處才設有可回收物桶。「那多不方便啊,早上要想扔個垃圾還得先走到大門口再走回來開車,總不可能開著車停在小區門口下去扔垃圾吧。」
  • 青島市市北區引領「智慧」垃圾分類新風尚
    市北區城市管理局垃圾分類管理中心主任劉冉介紹,東仲社區的老舊樓院每個單元出入口都擺放了垃圾桶,由於沒有物業公司管理和清洗,垃圾桶時常散發出難聞的氣味,不要說讓居民做好垃圾分類,能做好基本的環境衛生已屬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