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明代畫家仇英所作《松溪橫笛圖》(見圖),縱116、橫65.6釐米,絹本設色,南京博物院藏。
該畫作繪寫隱居仙境人物,畫面為一處靜美的深山幽谷,高山聳峙,青峰參天,山下樹木蔥鬱,溪岸老松虯曲,樹叢中茅舍隱現;一輪明月高掛,一隱者跣足橫笛,泛舟溪上,煞是一派出塵仙境。山石的勾勒與皴法細潤綿密,設色柔和,意境深遠。
這幅圖既繪畫山光水色,也展現安寧仙境,是一幅山水人物並重的作品。畫作採用高遠布景法,布局繁複,景色怡人。右邊山崖突出,崖後峰岫陡峭,景域深遠,氣勢雄偉。山腳下是溪流與茅舍。畫面中,巨峰聳立,山勢險峻;綠樹繁花,枝幹遒勁;溪水潺潺,波光粼粼;水草肥美,凸石點綴。畫面的重心放在一葉小舟上。只見小舟從松林間輕快地駛出,一隱者披搭衣服,跣足坐於船首,手持橫笛,正在悠閒地吹奏,霎時間山林松溪鳥鳴停息,仙樂迴蕩。小舟遮陽草棚下掛著一壺老酒,隱者身邊散擺著一隻酒杯,隱者超然自得、與世無爭的情懷躍然紙上。
仇英,字實父,一作實甫,號十洲,太倉(今江蘇太倉)人,移家吳縣(今江蘇蘇州)。明代中晚期代表性畫家之一,與沈周、文徵明和唐寅被後世並稱為「明四家」「吳門四家」。沈、文、唐三家,不僅以畫取勝,且佐以詩句題跋,而仇英在其畫作上一般只題名款。
仇英是明代畫壇多面手,他筆下的人物、山水、花鳥、樓閣界畫,畫法蒼秀,構思巧妙,筆墨俊雅。
仇英生活在江南吳浙一代,這是一個商賈雲集之地,不僅商品經濟發達,繪畫需求也很大。他所處的明代中晚期,皇帝昏庸,朝廷腐敗,宦官專權,社會充斥的奢靡之氣促成當時書畫交易市場的繁榮。
仇英出身工匠,早年為漆工,兼為人彩繪棟宇,後從事繪畫。他出身卑微,與普通民眾接觸甚多,懂得民眾的所思所想;成名後逐漸走上專業畫家的道路,懂得達官貴族的藝術需求,了解社會上下的生活期待。這是仇英創作仙境人物等題材作品的重要原因。從《松溪橫笛圖》中意境來看,畫家通過景色、人物的鋪陳與創造,寄託一種不慕仕途、崇尚自然、乾坤自在、物我兩忘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