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權運動浪潮下,為何國產大女主劇仍是「瑪麗蘇」偽女權的套路?

2021-02-20 捕娛記

真正的女權主義是訴求「平權」,本質是爭取「人權」,既不是墮落為「女性自私主義」,也不是鼓勵變成或取代男人,從而享受「男性特權」。

昨天,「頭條粉碎機」的黴黴(泰勒·斯威夫特)再次登上頭條,因為她在自己的社交平臺發文,堅稱捍衛LGBQT群體的權力,反對性別歧視,還公開表示對「反對女性同工同酬觀點」的參議院候選人Blackburn不滿,號召網友要充分了解候選人後再投票,以呼籲平權。

像黴黴這樣的「女權主義者」從來不是孤單一人,在大洋彼岸的韓國,一場名為「別害怕,姐姐來了」的女權遊行激烈上演,事件的起因是無處不在的隱藏攝像頭,頻頻引發非法偷拍案件。

 「極端偽女權者」是女權戰場上的ISIS

兩個月前,一名25歲韓國女子,因為將偷拍的男模裸照發到網上資源「共享」,被判10個月監禁,以及40小時關於性暴力的治療。

巧合的是,同一天,一名20多歲男性將偷拍的女性裸體照上傳網絡,僅被判處交罰金200萬韓元(約合12169元人民幣)。

同樣的偷拍案件,卻因犯罪者的性別偏差得到「雙標化」的判決,激發了韓國女性群眾的不滿。

直到具荷拉事件的爆出,使得女權主義者的憤憤不平達到白熱化。具荷拉與其男友本是感情不和,互相暴力導致惡劣分手,卻因男方秘密拍攝性愛視頻威脅女方,急轉直下,大眾認為男方的行為是「約會暴力」、「色情報復」。

於是一場約1.5萬名韓國女性參與的集會遊行就此展開,她(他們)要求對進行不法拍攝、偷拍、色情報復的男性進行處罰。

這種敢於發聲的行為,得到國內網友的廣泛追捧,他們為其搖旗吶喊,恨不得奔赴前線並肩作戰。因為,他們大多數隻看到了「女性人權」的旗幟,卻忽略了遊行示威背後的極端政治力量。

很多人以為韓國的遊行示威都是梨花女子大學勇敢的小姐姐們號召的,實際上,真正煽動民意,召集萬人的是一個以女權名義存在的邪教組織——「Megalia的女兒們」。

 

這個邪惡且極端的女權組織在韓國野蠻的生長,他們躲開了公眾視線,始終隱藏在黑暗之中,蠢蠢欲動,她們唯一的目的就是打擊與騷擾男性,堅持完全滅絕韓國男性,構建一個絕對女性化的極端社會體系。

她們以「女權」為擋箭牌、遮羞布,幹著物慾橫流的醜陋之事,最會投機取巧,堪稱最有眼色的鍵盤俠,總能在第一時間到達輿論的站場,站在道德制高點,引發道德戰爭。

「別害怕,姐姐來了」的萬人遊行自然是正義之舉,就像總在招黑卻直言不諱的黴黴,但這遊行背後的勢力群體,因著自己的私慾,將「女權」變得不再純粹。

一般來看「偽女權者」大抵是將「睡男人」作為中心思想,致力於宣傳「睡多少個男人才值」的理論,但睡了男人也不過佔有其肉體,得不到靈魂。

而試圖滅絕男性的「Megalia的女兒們」大概就是「極端偽女權者」,他們手段狠絕,不屑於「睡男人」而試圖「滅男性」,這種滅絕手段沒有衡量標準,從剛出生的嬰孩到行將就木的老叟,一概斬立決。她們就像女權站場上的ISIS,狂熱、激進、泯滅人性。

大女主劇是「瑪麗蘇」偽女權、真特權

影視作品既是創作者的情感訴求,也是現實生活的影射,這兩年「性別、種族與性向」的平權運動在好萊塢甚囂塵上,以女性為主題的作品屢見不鮮。

比如由三名黑人演員主演的《隱藏人物》;蓋爾·加朵的《神奇女俠》開創了第一部女性超級英雄為主人公的先河;《瞞天過海·美人計》取代《十一羅漢》,全女星陣容霸氣登場.女性戲裡戲外都在發光。

韓國除了民眾遊行,也開始有了「女權劇」,這些影視劇的女主角雖然大體上還是灰姑娘,期待拯救,但男主的人設卻在不斷更迭變化,從霸道總裁到暖心王子,從知性大叔到年下小狼狗,從富二代到草根男閨蜜.男主的人設變化恰好象徵著女性戀愛訴求的轉變,從渴望被寵愛保護到互相尊重,這是女性主義文化的隱性表達。

今年大火的韓劇《漢謨拉比小姐》便是從法律與道德觀念兩個層面探討個人偏見與女性平權,直擊社會熱點問題,探討性侵害案件中,問題不在穿著性感的女性而是心思齷齪的男性。

《我的ID是江南美人》則是聚焦整容和美貌特權,很多人認為一個女權主義者要是整容就是自我打臉,是自我否定,但這種想法某種意義上也是思想偏激,女權最重要的一點便是自由權,女性有權利決定自己的一切行為。

內地的大女主劇自然也是女性觀眾崛起、性別政治與市場需求相互影響下的產物。此類劇大多是以女主的傳奇人生為故事主線,男主則淪為陪襯,既是女主走向成功的墊腳石,也是愛情需求的滿足者。

大女主劇的初衷是打破女性刻板形象,豐富角色情感,使其有血有肉,具有主觀能動性,而不是男性依附者。

但從近幾年最火的大女主劇《甄嬛傳》《楚喬傳》《那年花開月正圓》等劇不難看出,女主角的黑化也好、掌權也罷,都不是出於自身的理想抱負,而是在外界因素的推動下被動完成,缺乏主觀意志,且大都是在男性的庇佑下逐步成長,大女主的最終訴求都是「一生一世一雙人」的愛情,而大女主劇也不過是「瑪麗蘇」偽女權、真特權。

如果說韓國的「Megalia的女兒們」是企圖滅絕、取代男性,掌控權力,那麼內地的大女主劇便是在女尊女強的外殼之下,一如既往地依附和順應男權的邏輯,通過得到優秀的男性扶持,享受特權。

這兩者都是偽女權,一個是利用政治手段的極端派,一個是討好觀眾的虛假派。

女權,權利的權,而非權力的權

當下語境,「女權主義」除了被視為一個權力群體,更多地被視為負面詞語敬而遠之,「女權主義」因為越來越多「極端偽女權者」的出現,被妖魔化。

但不可否認,極端群體只是一小部分,不能因為出現害群之馬,就放棄所有的馬。「女權主義」本質上是男權社會下女性的美好訴求,不應被忽略。

女權主義不是試圖用女性奴役男性,那不過是複製另一個當下的「男權社會」,女權的本質是人權,權,是權利的權,而非權力的權。

47歲的俞飛鴻現在已然是很多女人心中最喜歡的獨立女性形象,她曾在節目中被男性詰問:「為什麼這麼長時間了,一直單身到現在呢?」「你覺得老一個人待著,精神正常嗎?」「你覺得你對性怎麼看?」

這一些列問題恰好反映了社會對女性的偏見,而問題的提出者則是一群男性知識分子。俞飛鴻面對這些詰問既不惱火也不顯怯,她從精神訴求、婚姻觀和性要求等方面,有理有據的表達了自己的觀念。

她的言論在一些保守派看來有些露骨和大膽,在更多人看來就是選擇自由權。她精神獨立、財產獨立,不需要依附男性,所以不管是47歲還是74歲,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活著。

當一個人足夠強大,就有了選擇的權利,如果她足夠聰明,就絕不會踏入權力的紛爭,希望所有的女性都可以像俞飛鴻一樣活得肆意,你可以是一個女權主義者,但一定不要變得偏激,淪為某些人權力陰謀的棋子。

相關焦點

  • 《我是餘歡水》全員惡人,抹黑女權?豆瓣慘遭一分差評?
    今天你們因為一句臺詞瘋狂一星佔領輿論高地,明天在國產劇批量生產大女主瑪麗蘇,那國產劇就真的不能看了!有想法有水平的創作者被逼死,有深度的作品被消失,我們還看得到國產劇的未來嗎?評論區有人說「女性難道不應該對這些問題敏感一點嗎?」
  • 從婦女罷工到新階級運動: 第三波女權主義浪潮
    是階級鬥爭還是新的女權主義浪潮?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有一種傾向是把特別是發生在校園及其周圍的思想運動稱為「女權主義浪潮」。這些思潮標誌著女權主義理論內部的重要轉折點;然而,它們並沒有植根於可與六七十年代女權主義運動相媲美的大規模社會和政治動員過程。因此,如果我們用「浪潮」來表示一種通過群眾性起義而發生的社會和政治主體化過程,那麼這個詞就不適合用來表示思想的潮流或理論辯論中的轉折。
  • 田園女權為何變成狂犬?
    挺好的平權運動為何會異化出這麼一個怪胎? 作者/來源:紙上建築(zhishangjianzhu)田園女權不是女權,而是男權的性轉版,她們貶低異性、宣揚對立、煽風點火、激化矛盾,以追求平等為名,行主張特權之實,手法及目的跟舊社會壓迫女性的套路如出一轍。近年來,她們的所作所為已經超越了言論自由的範疇,逐漸引發網友的公憤。
  • 偽女權:女人在婚姻中就是一頭驢
    02偽女權:仇男說起偽女權,就要提起韓國。結果在這個IG底下以及各大女超網站都是面倒的在攻擊金希澈。金希澈作為公眾人物將偽女權撕開,那真實的韓國偽女權是怎樣?鼓勵殺男嬰,對著被打胎掉的男嬰屍體說又殺掉一個公畜牲並宣傳。發虐待男性和男童的殘忍照片。發動輿論攻擊一個想要上女子大學的變性人,不承認男變女的變性人是女性。
  • 為什麼「田園女權」是個錯誤的標籤?
    3月16日「酷玩」發的文章,和它所引用的3月15日的知乎專欄,都強調了「組織賣淫」的人打著「女權」的旗號,並斥責其為「偽女權」、「田園女權」。但仔細看這兩篇文章,他們所起底的對象「瑪麗」自始自終沒有提到自己是「女權」主義者,也完全沒有提到「性解放」。「瑪麗」後來也發了文章澄清,自己並不是女權主義者,甚至不支持女權(包括「組織賣淫」也是烏龍)。
  • 拍了露胸照的「赫敏」是偽女權?持這種觀念的才是假女權
    有  獨  立  的  藝  術  思  想  和  見  解、以  獨  立、人  文  的  態  度,深  度  解  析  中  外  藝  術  特  點拍了露胸照的「赫敏」是偽女權感謝屈臣氏小姐(艾瑪·沃森)這位資深社會活動家、女權人士給了我們機會再次探討這個問題(還記得她在聯合國發表的那篇女權主題演講吧?)。最近她為宣傳新片《美女與野獸》而接受《名利場》訪問,雜誌刊發時配了一張半裸寫真。正是這張寫真招來了一波猛烈的抨擊,說她是「偽女權「。
  • 「大女主」諜戰劇不應只剩瑪麗蘇這條路
    【國劇觀察】    國產劇中,諜戰題材甚有群眾基礎,既有懸疑的燒腦,又有戰鬥的熱血。而「大女主劇」近來一枝獨秀,基本稱霸了整年。但諜戰劇與大女主模式相結合,卻是一個新難題。說到底,把什麼都瑪麗蘇化是對女人的一種矮化,能幹的女間諜們看了這樣的「大女主」諜戰劇,或許也會鼻子裡哼一聲。
  • 2020年高考歷史熱點:女權運動
    而婦女節的確立,與女權運動的開展是息息相關的。那麼,何謂女權運動?女權運動又稱婦女解放運動或女性運動,即反對歧視女性,使女性獲得應有的社會地位和權利,實現兩性權利完全平等的女權革命家的一項社會目標或社會運動。
  • papi醬孩子隨父姓 偽女權別上綱上線
    偽女權:「女性圍剿女性」這些人打著「女權」的幌子,實際上是對個人權利的不尊重。「隨父姓」是中國多年來約定俗稱的一個傳統,雖說追溯源頭是在「男權」的背景之下誕生,但在當下,「隨父姓」早已沒有「男權」的色彩,更多的是出於習慣而為之。
  • 致偽女權主義者:你們跟你們口中的直男癌並無不同
    可你有沒有想過,這些在各個角落冒出來的罵的你狗血噴頭的「女權」,其實很可能只是「假冒的」女權,簡稱「偽女權」?偽女權主義者最喜歡用來批判他人的詞之一,就是「物化女性」。「物化女性」,聽起來好高級哦!可你知不知道這個詞到底說的是什麼?
  • 什麼是#MeToo運動?回顧歷史上三次女權主義浪潮
    #MeToo運動提高了人們對性騷擾和不當行為的意識,但也引發了很多像「維權過度、剝奪性自由的挑逗權」的擔憂。這種擔憂也加深了女性間的分歧,導致其中的女性群體分為兩大陣營,分別是以千禧一代女性為代表的年輕一輩和以上世紀八十年代女性為代表的年長一輩。
  • 談談女權
    西方女性地位的上升,起源於近代機器大工業的發展,使得女性也能夠從事很多本來一直由男性從事的工作。當然剛開始的時候給女性的工資更低,但是這卻反而使得僱傭女性成為一種節省成本的趨勢,並進一步引起更多的女性能夠走進資本主義的職場,獲得足以立身的個人收入。所以能很驚奇地發現,女權思想浪潮的最初產生,就發生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後不久。
  • 「田園女權」的品種鑑定
    回顧女權運動史,當有人試圖定位中國的 「田園女權」 在女權主義浪潮中的坐標時,會發現女權主義運動和各流派理論上並沒有和「田園女權」訴求有過重合:例如,第一波女權,起源於法國大革命,與歐洲工業革命同步從流派上看,社會主義女權延承馬克思主義,強調在階級壓迫的框架下理解性別不平等,他們和左翼運動有著密切的關係,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是社會主義女權經典;自由主義女權強調個體權利、女性經濟自主和生育自主,爭取立法保障為主要訴求,維護婦女政治權利;激進女權提出了「性階級」論,將父權和父權制度化視為壓迫的根源,強調不僅僅要在公共領域與父權鬥爭,「私人也是政治的」。
  • 「腹背受敵」的女權主義
    緊接著,澎湃思想市場欄目在幾日前發的《為何中國女權運動如此接近於「行為藝術」?》一文又激起了女權界的眾怒。此文從觀念層面把矛頭對準當下的青年女權行動派,批判當下中堅力量的青年女權行動是「一種相對安全的、充滿矯情的、接近於行為藝術的『偽激進主義』運動」。
  • 女權之辯:真正的女權vs虛假的女權
    今天就詳細捋一捋女權的問題。近代社會以來,主流女權主要分兩大流派:共產主義女權和自由主義女權。共產主義女權的信念是女性的地位是經濟基礎決定的,女性解放要通過爭取勞動權、經濟權進而爭取政治權利實現的,講究同工同酬、按勞分配和廣泛女性運動;自由主義女權的理論基礎是自由主義「天賦人權」,認為人生來就是平等的,男女理應、本來、天經地義獲得相同的地位,所以他們的實踐領域基本在於輿論場,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的抗議、行為藝術、輿論聲援,屬於「政治正確」和「白左實踐」的一部分,當今主流女權基本都是自由主義女權
  • 阿拉伯奇想,面紗下的女權...
    阿拉伯女權運動自公元19世紀以來從未停止過。著名的女權運動者如艾敏(Qāsim Amīn),主張女子教育是社會萬事之源,因為唯有女性可孕育男女。他呼籲解放穆斯林婦女,在1899年出版著名的《女性解放》《新女性》等書。20世紀初,夏厄剌維(Hudā Sha『rāwī)領導女權運動,1921年她公開掀開頭巾,踩在腳底,轟動一時。
  • 披著女權外衣的皮條客
    簡單概括下故事的經過:伊利丹·怒風與一名女權人士撕逼,撕贏了(該女權用戶在知乎被封)。疑似曝光了偽女權賣淫團夥?這事可引起了不小的地震。於是...男主的QQ號就被永封了。對,你沒看錯,結局居然是男主的QQ號被永封了。
  • 「反女權」的《美國夫人》,比當代「女拳」更有價值
    它從一個「反女權分子」的視角切入,還原了20世紀70年代保守派女性活動家菲莉絲·施拉夫利領導的反平權運動的始末。她從根本上動搖了70年代女權主義的中堅力量,徹底改變了女權運動的走向,其所代表的女性政治力量也在美國政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在凱特·布蘭切特的精彩演繹下,這個人物無疑又散發出一種女性主義的光輝。
  • 談論女權時我們都在說什麼?
    她們看似在消費主義浪潮中如魚得水,實際上逐漸淪為男性注視下的「商品」。《致命女人》裡第一個全職主婦Beth就是當時一個典型形象。 反女權運動以來,之後又受到反墮胎合法化運動的影響,共和黨自1980年起,就站定反墮胎、反平權的立場,並且自裡根之後的共和黨總統,都對平權修正案持否定態度。
  • 關鍵詞 | 後現代和第三波女權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的「第三波女權主義運動」(第一波是19世紀婦女爭取投票的女權運動;第二波是60年代伴隨民權運動的女權主義運動;第三波是90年的女權主義運動,她們一方面繼承前人,一方面發現她們的奶奶和嬸嬸們在婦女解放的事業上還走得不夠遠)。第三波女權主義十分歡迎矛盾和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