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教師,在教育自己子女的過程中您或許會遇到這些問題:管得了班裡幾十個孩子,卻管不住自己的孩子;自己是學科教學能手,孩子的成績卻不甚理想;想以父母的身份與孩子溝通,有時卻來不及進行角色轉換......
作為教育工作者,照顧自己的孩子理應更加得心應手,可是為什麼有些老師會遇到難題呢?如何避免這些情況,處在這些情形中又該如何「自救」呢?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什麼是「燈下黑」?先讓我們看幾個案例,看看您是否也有類似的煩惱。
案例一
小涵爸爸是初中數學老師,教學水平很高。但是小涵卻認為爸爸對自己不夠關心,不是位好父親:「他每天很晚下班,很少關心我的學習。我有問題向他請教時,他有點不耐煩,批評我為什麼這麼簡單的題目都不懂。看到爸爸這麼不耐煩,我有問題也不敢問他了。」
案例二
王老師是一位語文老師,她的孩子卻不聽她的話,在家做作業磨磨蹭蹭,媽媽批評幾句就開始頂嘴:「你又不是我老師,你說的不對,我只聽我們班主任的話!」
案例三
小剛爸爸是大學老師,任教教育心理學。期末考試複習階段,小剛的老師下發了一些練習題,小剛卻一直不做練習題,理由是爸爸認為做題沒用,反對期末疲勞戰。
在教師圈子中,總有一種令人疑惑的現象:老師們有著豐富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全心全意為學生付出,當班裡的孩子出現問題時,也可以遊刃有餘地解決,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的孩子。教師在教育方面應該有天然的優勢,但當教育起自己孩子的時候,卻被束縛了手腳,自己的孩子總是叛逆、不服管教、難以成才。這種現象被稱為「燈下黑」。
為什麼會產生「燈下黑」?
教師角色定位偏差 …
有的教師把自己的職業倦怠帶到家中,無意識地以教師的標準要求自己,拿教學生的那套規則來與自己的孩子相比;有的家長在家還會表現出教師的權威,時不時地用居高臨下的姿態對待孩子,在學校對學生有足夠的耐心,可回家對孩子卻缺少了尊重和理解。
教師心理狀態失衡 …
社會上有一種共識,教師子女具有「先天性」的優勢,不少教師會對孩子充滿無限的期望,會以高標準嚴要求來規範孩子平時的言行舉止。有時,還會因為自身的優越性、成就感,無形中給孩子帶來了很多壓力。
教師交往視野局限 …
受工作範圍的影響,很多教師的朋友圈相對狹窄,他們往往會把孩子束縛在一定的「圈子」裡,從而導致孩子交友能力提升緩慢。有時候這些老師對孩子的過分「包辦」,直接的結果便是影響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升,甚至還會對他們的成長產生不利因素。
工作辛勞忽略子女 …
不少老師會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業中,對學生付出所有的愛和精力,忽略了對孩子的教育指導,這種情況若不及時修正,還會造成親子關係冷漠、孩子叛逆等不良後果。
「燈下黑」現象的解決辦法
職業身份和個人身份的矛盾,並非教師家庭獨有的問題。任何職業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對人的個性和思想進行重塑,進而影響家庭生活。作為教育工作者,在家庭教育中的優勢其實並不一定是具體的教育理論或學校的便利條件,而是這份職業帶來的教育觀察和反思能力。若能善用這種能力,「燈下黑」現象必將迎刃而解!
對孩子而言
1. 區分「教師」與「父母」的雙重角色
很多教師子女都在父母任教的學校就讀,有時也直接在自己父母的班上,很多時候教師和父母的角色難免發生交叉,影響認知。
遇到這種情況,作為父母要提前給孩子和自己「打預防針」,利用事例和資料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的職業身份和社會身份。進入學校後要對孩子一視同仁,在教室和辦公室儘量避免家庭事務的討論,在家也不過多與孩子交流同事和學校管理中的事情。讓孩子知道,在學校的時候就是老師,要認真聽講,提高課堂效率,完成好老師布置的任務等;在家的時候是父母,在課上或者學校有不開心的事都可以傾訴,也可以向父母撒嬌。
2. 區分「學校」與「家庭」的不同空間
學校是進行教育的場所,家庭是生活的場所,也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私人空間,兩者不能混淆。學會區分「學校」與「家庭」這兩種不同空間,建立不同的對話模式和規則,要記得跟孩子約定,在家裡可以比較寬鬆自由,在學校裡一定要遵守學校的相關規章制度,遵守秩序。
對教師而言
1. 清醒認識到這一現象
「燈下黑」現象在教師圈中並不少見,如何去分析面對才是接下來的重點。因此,老師們對這一現象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不要為了面子而選擇逃避或是抱怨孩子,要積極尋找解決的方法。
2. 重視起對孩子的教育
很多老師在學校管理班級的孩子已經很累了,有時候回到家裡就想休息,往往會忽視對孩子的教育。因此,教師們要認識到這一點,一天上班下來,累是肯定的,但也不能把氣撒在孩子身上,要重視起對孩子的教育,在家多陪伴關心孩子,多花時間了解孩子,多一些耐心,多去與孩子溝通交流。
3. 調整自己的角色心態
有些老師在學校是職業形象,回到家裡還是以嚴師的狀態去面對孩子,無法及時調整好自己的角色。這種角色轉換有時很難,您可以在回家路上或進家門前作幾個深呼吸,進門後及時脫掉職業裝。居家辦公或周末時間,最好將辦公區和生活區進行隔離,便於在不同的空間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具體的家庭教育中,不妨少一些教師的嚴厲,多一些對孩子的關愛;少一些約束與權威,多一些傾聽與理解;少一些對孩子的批評,多一些對孩子的鼓勵;少一些急躁,多一些耐心;少一份苛刻的要求,多一份對孩子的寬容。
教師在工作中會迎來一屆又一屆學生,但我們只能見證孩子的一次成長。老師們在教好班裡的學生的同時,也要給自己孩子足夠的關心,努力做到「燈下不黑」!
作者 | 江蘇省崑山市葛江中學於潔、江蘇省常熟外國語學校嵇怡、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寶帶實驗小學張華、江蘇省蘇州大學附屬尹山湖中學俞楚寒。以上均為「於潔沙龍成員」。
來源 | 人民教育
責任編輯 | 曹金玥
教育,要用「廣角」來看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更多優質教育類原創內容;
在這裡,你可以發現有意思的教育類自媒體公號;
在這裡,你可以從不一樣的視角看教育。
優質+原創+教育+自媒體,這是中教君想要在每個周末與您共同分享的精彩,不知道您喜不喜歡呢?
各位老師、家長,如果您在平時發現了這樣的文章,中教君歡迎您分享給我們。各位自媒體朋友,如果您想要在周末出現在中國教育報微信的平臺上,我們也歡迎大家來自薦!
歡迎大家發送文章連結到我們的郵箱:zgjybw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