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過特斯拉!是什麼給了共享充電寶漲價的勇氣?

2020-12-17 創造一下

巨頭虎視眈眈,共享充電寶「內卷」加劇。

作者 | 創造一下

編輯 | Momo

不知不覺間,共享充電寶價格已經貴過了特斯拉充電樁。

半年來,「共享充電寶越來越貴」的話題頻繁登上微博熱搜榜,最近的一條話題已有 2.7 億閱讀量。在網友曬出的收費截圖中,「50 分鐘 6 塊錢」、「半小時 8 塊錢」、「15 分鐘 5 塊錢」的收費已成行業普遍標準。

大數據統計結果也證明了這一點。相比一年前,市面上的共享充電寶收費至少翻了兩番,由原來的 1-2 元/小時,上漲至 4-6 元/小時,甚至在機場、景區等人流量較大的場所,充電寶的租借金額甚至能達到 8-10 元/小時。

這種價格策略似乎並沒什麼特別之處。和所有共享經濟的一樣,經過前期瘋狂燒錢、跑馬圈地、培養用戶習慣之後,共享充電寶已經走到了必須「自我造血」這一階段。

不過,一組令人略感驚訝的事實是,在其他共享經濟偃旗息鼓的 2019,共享充電寶行業就已經形成了穩定的盈利模式。根據艾瑞諮詢發布的《2020 年中國共享充電寶行業研究報告》,2019 年共享充電寶 TOP4 毛利率均值近 25%

王思聰「共享充電寶要是能成,我吃翔」的判斷猶在耳邊,是什麼讓充電寶成為「共享經濟之光」,又是什麼給了共享充電寶漲價的底氣?

「共享經濟之光」

2015 年,踩在「萬物皆可共享」的巨大風口之上,共享充電寶這門生意橫空出世。隨後兩年間,錯過單車風口的投資人們跑步進場共享充電寶領域,一度創下了 4 天投出 7.5 個億的「壯舉」,在 2017 年將共享充電寶的生意推上巔峰。

然後,就像所有風口上的故事一樣,短暫狂歡過後,共享充電寶行業進入快速死亡期,多是倒閉的企業都沒活過半年。

經歷一場行業大洗牌後,2019 年,共享充電寶的生意正式進入「下半場」,活下來的企業構成了「三電一獸」(小電、來電、街電、怪獸充電)的穩定行業頭部格局,搶佔下超過 95% 的市場份額。

市場瓜分完畢後,行業 TOP4 默契地開始漲價。

這源於共享充電寶企業對市場的判斷。一方面是龐大的潛在用戶,據艾瑞諮詢發布的數據,2019 年中國共享充電寶用戶規模已達 2.5 億左右,數字還在逐年上漲。另一方面則是用戶剛需,在手機充電這種低頻應急需求場景中,用戶對價格的敏感程度會明顯降低。

街電副總裁何順在 2019 年 8 月接受央視採訪時,也表達過類似的想法。他說,「從我們來看,從 1 塊錢變到 2 塊錢,其實對用戶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用戶能夠接受,因為它本來就是剛需。」

漲價直接促成了共享充電寶企業的盈利。

根據街電母公司聚美優品的財報,2018—2019 財年,街電營收超 68 億,營業利潤約 3700 萬元。其他幾家,小電、來電、怪獸充電也紛紛在 2019 年宣布盈利。今年 7 月,小電科技甚至開啟上市輔導,目標科創板,有望創造「共享充電寶第一股」。

「內卷」中的共享充電寶

在共享單車折戟、滴滴 7 年虧損 500 億的背景下,共享充電寶憑什麼能掙錢?

追溯回行業興起之初,共享充電寶受到的爭議就相對其他共享領域更少。充電寶似乎並未像單車一樣,遭遇鋪天蓋地的批評。這很大程度上,源於它製造成本低、運營模式輕。

有媒體在計算了共享充電寶盈利模型後,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按照「租金+折舊」模式計算,機櫃式充電寶的平均只要 4 個月就可回本,年成本利潤率甚至高達 85%。

現實雖不及理論這般「豐滿」,但的確顯示出了良好的商業前景。

共享充電寶如何盈利呢?租金和廣告。租金佔共享充電寶收入的 95% 以上,模式相對健康。與此同時,在網際網路獲客成本不斷攀升的當下,眾多品牌商、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將目光投向了線下流量入口。收割了大量線下場景的共享充電寶也正在成為被爭奪的重要渠道之一。

而成本方面,除了運營中必需的折舊和維護成本外,最大的成本壓力實質來自商戶的分傭。

共享充電寶企業部署機櫃時,往往需要給線下商家支付「入場費」,並把收入按照比例與商家分成。以街電為例,目前公開渠道能看到和代理商的分傭模式,這個分傭比例高達 45%—65%。

極高的分傭比例也是推動充電寶漲價的另一重要因素之一。過去幾年,在市場增量放緩的情況下,頭部企業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曾有共享充電寶行業的工作人員向《創造一下》抱怨,為了爭奪一個商家,企業不斷提升分傭比例,惡意競爭導致運營成本水漲船高,最終不得不將成本壓力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在如今的網際網路行業中,一個行業同時存在四家並立的巨頭,並不常見。內部爭鬥相互制衡時,外部巨頭也在伺機而動。今年 5 月,美團共享充電寶殺入充電寶行業,開啟瘋狂地推。

共享充電寶技術本身缺乏壁壘,商業模式又便於複製,即便行業已經形成穩定的盈利模式,但隨著美團這樣體量的對手面前,共享充電寶的未來格局,仍存在眾多變數。

相關焦點

  • 反壟斷已經向阿里出擊,共享充電寶肆無忌憚漲價,還能火多久?
    共享經濟成風的那幾年,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共享產品層出不窮,大多數產品都是曇花一現,甚至從未走進過我們的生活,就早早淪為了失敗的試驗品。只有少部分共享產品存活下來,並且發展越來越好,比如共享充電寶,不過共享充電寶又雙叒叕漲價了!
  • 共享充電寶瘋狂漲價!廣州人你還會用嗎?
    隨處可見的共享充電寶 不怕手機沒電啦!不過最近有小夥伴發現 「共享充電寶的價格越來越貴了」 「共享充電寶在悄悄漲價了」
  • 瀏陽共享充電寶租借漲價了?
    瀏陽共有近10家共享充電寶品牌入駐,遍布城鄉。記者莫瑜 瀏陽市融媒體中心(記者莫瑜)你周圍的共享充電寶漲價了嗎?近日,微博話題「共享充電寶為什麼越來越貴」引起熱議。有消費者表示,自己租用充電寶時,發現每小時價格已從1元至2元漲到4元至6元,甚至更高。 而在瀏陽,2017年共享充電寶開始入駐,三年過去,市民的接受度如何?市場情況如何?瀏陽市場範圍內的共享充電寶也漲價了嗎?近日,記者走訪了市民、商家,採訪了共享充電寶運營商,探訪漲價背後的原因。
  • 共享充電寶悄悄漲價,蘭州市民直呼「太貴了」
    想必最近已經有不少市民留意到,共享充電寶「悄悄」漲價了,市民紛紛吐槽「對於這種高頻剛需又不貴的東西,我們都是後知後覺才發現被薅了羊毛。」近日,記者實地走訪對比了蘭州市不同區域、不同品牌的共享充電寶,發現共享充電寶收費價格不一。【市民吐槽】每天租兩小時,十天夠買一個了「漲價了!
  • 人民已經用不起共享充電寶 4000萬粉絲坐等思聰「吃翔」
    最近,共享充電寶漲價的事情不斷被提及,頻頻登上熱搜,相比於剛推出時1元/小時的「白菜價」,共享充電寶現在的價格讓很多人大呼難以接受。 南京一名市民陸女士身有同感,今年9月份她在南京南站附近用了一次共享充電寶,充了31分鐘就花去了9元。「我當時就覺得很貴,但是手機電量告急,必須得用」,陸女士說到。
  • 悄悄漲價的共享充電寶,真在悶聲發大財?
    漲價之後,共享充電寶還會被植入木馬會洩露隱私?共享充電寶早就沒新聞了。本周難得掀起話題,說共享充電寶可能被植入木馬,會洩露隱私,結果落地的新聞重心也錯過了共享充電寶。這真是個奇怪的情景:疫情線下衝擊如此之大,共享充電寶也依然堅挺,沒有哪家因此而倒下,反而不斷漲價,商業模式越來越健康。但沒人在乎了。共享充電寶的定價,對標的是當地一瓶水的價格漲價是被提及最多的。
  • 一年漲價10倍,我連充電寶都借不起了
    對於這種高頻剛需又不貴的東西,我們都是後知後覺才發現毛被薅禿。共享充電寶漲價趨勢始於去年,用不起的憤怒終於在今年爆發。業內人表示可以理解「一旦用戶形成心智依賴,就得開始考慮盈利了。」那我們這些溫水裡的韭菜,還有選擇的餘地嗎?
  • 不同類型門店要價不同 多個品牌共享充電寶悄悄漲價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薛堯 見習記者林欽聖)「不到兩小時就花了八塊錢」「用了半個多小時就要三塊錢」……近日,「共享充電寶為什麼越來越貴」在網上引起熱議,不少消費者吐槽共享充電寶悄然漲價。  連日來,記者走訪多個共享充電寶租借點後發現,多個品牌的共享充電寶不止價格上漲,還存在同一品牌不同類型門店要價不同的現象。
  • 共享充電寶漲價:同品牌同地段價不同,由品牌方和商戶共同決定
    近日,有關「共享充電寶為什麼越來越貴」的話題衝上了熱搜,不少網友自嘲,共享充電寶提價「不講武德」,被「雙11」薅禿了的「打工人」,這回連手機充電自由都沒有了。新時報記者走訪濟南市場發現,同一品牌共享充電寶在不同場所,價格會有所不同,其中比較貴的是4元/小時。多家共享充電寶公司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近期沒有統一提價。
  • 「共享充電寶」火了?如今15分鐘5元錢,你還會傻傻「買單」嗎?
    有業內人士還指出,現如今共享充電寶的價格甚至比特斯拉充電還要貴,據悉特斯拉每小時所用的電費大約是2.6元左右,從這一點來看,共享充電寶的價格已經超過了特斯拉在家充電的價格,如果以共享充電寶的充電容量計算的話,價格甚至比特斯拉還要高。針對這樣的問題,某共享充電寶平臺的客服表示,最近確實有部分櫃機的價格出現了一定的上調,但並不是平臺統一提價。
  • 深圳人,你正在失去「充電寶自由」
    前有共享單車,現有各種買菜,但共享充電寶無疑有過人之處——高頻剛需又不算昂貴,給了無數人懶惰的藉口,以及手握只有10%電量手機出門的勇氣。最終,我們才後知後覺地發現,已經成為了溫水裡的韭菜。呵,小丑竟然是自己!
  • 共享充電寶悄悄漲價!充幾次可自己買一個,還用嗎?
    上周日,吳女士在北京朝陽區某商場吃飯,租借的充電寶只充了30分鐘,就扣了3塊錢,才覺得有點不對勁。「我記得去年還是一小時一塊錢,什麼時候漲了好幾倍?」  吳女士之前開通了免密支付,所以沒注意過結算金額,她感覺自己不知不覺被割了韭菜。「如果不是朋友提起,我都沒注意到漲價。按我這個使用頻率,估計花的錢早就夠自己買一個充電寶了吧!」
  • 監聽、植入木馬、瘋狂漲價……共享充電寶還有多少坑?
    瘋漲的租金  最近共享充電寶引起頻繁爭議,除了安全問題,還有一大議題是漲價問題。不少網友吐槽,充幾次電就夠買一個充電寶了。  從2019年開始,共享充電寶就從開始的1元/小時漲至2元/小時。而在目前的市場中,一些高流量地區共享充電寶的租金甚至已經漲至最高10元/小時,截至目前這種漲價仍在繼續。
  • 共享充電寶悄悄漲價!充50分鐘6塊錢開始割韭菜了?
    、"充了50分鐘,要了我6塊錢,以前一小時才2-3塊"……最近,很多網友吐槽共享充電寶悄悄漲價了。隨著共享經濟概念的崛起,共享充電寶於2015年誕生,最初是1元/小時,相較現在來說堪稱"白菜價"。共享充電寶最初並不被看好,王思聰甚至在朋友圈諷刺街電稱,「共享充電寶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為證。」
  • 共享充電寶項目由iPhone用戶支撐?
    最高10元一小時,共享充電寶才是暴利共享充電寶的漲價速度實在太快了,國慶節前後,還是1.5元半小時,而最近在市面上,相當多的共享充電寶品牌在價已經是2元/半小時,一些特殊的場景電影院之類的已經上升到2.5元一小時,景區的價格甚至已經突破4元/半小時,最高達到了5元/半小時,這個價格已經很不便宜了!
  • 網際網路項目共享充電寶開始漲價,雲紙紙巾機成為下一個街電?
    本網12月25日訊 網際網路項目共享充電寶開始漲價,雲紙紙巾機讓投資者迅速回本曾經王思聰說:「如果共享充電寶能成我吃翔,立帖為證。」之後共享充電寶街電的創始人陳歐就在網絡上回復了王思聰的這一說法,話語還是非常客氣的。
  • 「以案釋法」共享充電寶「悄悄」漲價!50分鐘6塊錢!你還會用嗎?
    最近,很多人發現自己身邊的共享充電寶悄悄漲價了。「充了50分鐘,要了我6塊錢,以前一小時才2-3塊。」這背後,有店鋪和商家的租金因素,也是共享充電寶公司抓住了人們「手機沒電寸步難行」的痛點。經過5年的發展,「共享充電」行業如今為何突然「悶聲漲價」?這又是否涉及侵害消費者的權益?
  • 普遍漲價三四倍,急於「收割」3億用戶,共享充電寶你還會用嗎?
    數據顯示,到 2019的時候,使用共享充電寶的用戶已經達到了3.07億,也就是說,中國14億人口中,已經有將近1/4的人口都已經使用過這一共享產品。到了2020年,因為受到特殊衛生事件的影響,使用共享充電寶的用戶減少銳減,但也達到了2.29億人之多。在龐大的用戶群背後,就是共享充電寶的一片藍海。
  • 歸還後仍扣費,好借難還……共享充電寶的坑遇到過嗎
    歸還後仍扣費,好借難還不得不買,存在個人隱私洩露風險「偽需求」變「剛需」,共享充電寶的坑你遇到過嗎?閱讀提示起初並不被看好的共享充電寶如今風生水起,租用價格一路走高。但漲價之後,相關的服務卻並未跟上。歸還後仍扣費、「好借不好還」最終被逼買下產品、存在個人隱私洩露風險等問題受到消費者詬病。「租個充電寶,這麼貴了?」日前,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王先生在中關村附近用餐時,手機快沒電了,就租了餐館裡的充電寶。沒想到的是,充了不到1個小時就花了6元錢。
  • 王思聰看不上的充電寶,把我的錢包都吸乾了
    這東西又貴又危險,但你就是離不開。/圖蟲創意共享充電寶給人的溺愛,是讓他們可以出門除了手機什麼都不帶。它嫁接的是人們對手機的依賴,趁的是電池能耗發展跟不上5G速度的機,在我們手機電量條泛紅那刻,偶遇的任意一臺共享充電終端都成為了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