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70後:真的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被子女拋棄的第一代?

2020-12-17 文史風雲

無論在哪一個國家,不同時代的不同人群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特點,而這些特點也影響著一代人一生的思想、行為,最終又影響著時代的發展。

隨著時代的實時進步,每一代人的思想、行為又在實時變化,不同的觀點也在不同時代的人心中衍生出不同的理解,人們又作出不同的選擇,然後引發觀點上的分歧。

而在70後與90後之間,諸多具有爭議的話題之中,70後最關心的就是"孝順"的話題。那麼,70後究竟是怎樣的一代人? 70後真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嗎?70後又真的是被子女拋棄的第一代嗎?下面,我們便來逐一分析。

70後究竟是怎樣的一代人?

要想知道"70後是否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70後是否是被子女拋棄的第一代?"兩個問題的答案,無論如何都繞不開的問題便是"70後究竟是怎樣的一代人?"。

眾所周知,每個時代都有各自區別於其他時代的精神風貌、文化追求。生活在不同時代的人,同樣也因此具有不同於其他時代的特點,而70後也不例外。據此,我認為要探討"70後究竟是怎樣的一代人?"的問題,還需從時代背景入手。

如果說1949年中國的成立是中國在國際社會上新的開始,那麼70年代對中國來說則是另一個全新的開端。在這個年代,國內開始實施義務教育,大學學歷開始普及……一切都開始煥然一新,而人們的經歷也因此帶有豐富的時代意義。

而出生在這個年代的70後,也在這一時期開始了自己對新世界的探索。他們中,有的人選擇了創業,也有人選擇從事歌手、演員職業,也有人依據自己豐富的人生經歷成為了一名作家……也有人喜歡用帶鎖的筆記本記錄自己的秘密。

所以,你可以在這一時期的70後身上看到一定的冒險精神,他們敢於自己創業,並開創了自己的公司;他們敢於接受新的事物和職業,所以演員、歌手行業開始人才輩出;他們有著豐富的人生經歷,所以有潛力成為優秀的作家……

但同時,你也可以在70後身上看到一些保守的思想,比如他們嚴格遵守長輩的禮儀、遵從長輩的意願,選擇在距離長輩最近的地方工作,不願離開父母和家鄉……

這就是70後,敢於冒險又不失保守的一代人。

70後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嗎?

70後是冒險精神和保守精神兼具的一代人,他們接受過第一代義務教育,有機會享受完整的大學教育。但同時,他們也是距離老舊思想最近的一代人,也是受到血脈傳承等思想影響較深的一代。

那麼,70後心中的"孝順"具體又是什麼標準呢?或許是一生都將血脈傳承放在第一位,所以他們大都早早結婚並生兒育女;也或許是將贍養老人放在第一位,因而他們大多選擇在離家近的地方工作,並與父母住在一起。

總的來說,或許70後眼中的孝順就是注重血脈傳承以及就近照顧自己的父母。那麼,又為什麼會出現"70後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的觀點呢?

我想,這可能與90年代出現的丁克家庭、不婚主義、外出工作……有關,這些思想和行為大都違背了70後對孝順的理解。那麼,違背自己固有的觀點難道就是不孝順嗎?

我認為這是對"不孝"二字含義中界定存在的偏見。首先,血脈傳承固然重要,但個人生育與否的權利也同樣值得被尊重;其次,工作地點距離父母居住地的遠近是空間距離的概念,並不能體現孝順與否。

因此,關於"70後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嗎?"的問題,90後有自己的答案。在70後的子女——90後看來,孝順可以有很多種表達方式,而並不是只有血脈傳承以及分分秒秒都待在父母身邊才是孝順。

90後認為,每個人的生育權都值得被尊重,所以生育與否權利在自己而非他人。而不能時刻在家陪著父母,也可以每個月給父母生活費,聘請專業的人照顧父母,閒暇時多花時間陪伴父母……都可以盡孝道。

因此,僅從"血脈傳承、是否與父母住在一個屋簷下"來界定孝順與否的問題,顯然是並不恰當的。畢竟,每一時代的人都有自己對孝順的理解方式和表達方式。

綜上,在時代的大背景下,"孝順"是人根本的人性體現,除了表達差異之外是不可能泯滅的。因此,"70後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人"的說法過於誇張,且70後也絕不可能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人。

70後是被子女拋棄的第一代嗎?

70後既然不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那麼,70後又是否是被子女拋棄的第一代呢?要討論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理解什麼是"拋棄父母":"拋棄父母"顧名思義是指子女對父母的生死、病痛、生活、交友等方方面面的不管不顧。

然後,我們再來看看70後的子女——90後對自己父母的贍養方式是什麼樣的。據了解,90後對父母的贍養方式多為:為父母提供生活費、閒暇時間回家陪伴父母、為父母提供條件優越的住宅區、為父母聘請保姆……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90後中是否存在拋棄父母的情況?這個問題的答案顯然是肯定的。因為,關於"拋棄父母"這個問題,其實是每一個時代都存在的問題,而並非在90後中才出現,也並不代表90後中的所有人。

結合上述內容,我們不難看出,90後中的大部分人並沒有"拋棄父母"的行為,而少部分人"拋棄父母"的行為也並不能代表90後整個群體。因而,關於"70後是被子女拋棄的第一代"的觀點,則更是極為誇張和充滿偏見的錯誤觀點。

小結

"孝順"作為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民族美德,將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繼續傳承,是不可能輕易泯滅的。因此,"70後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是被子女拋棄的第一代"的觀點是充滿偏見和誇張成分的錯誤觀點。

同時,從上述問題中我們也可以得到啟示:個人在分析某一問題時,應當始終保持客觀、理性的態度,而不應當將某一個"特例"對應到整個群體身上,從而得出錯誤且帶有偏見的結論。

相關焦點

  • 男明星不滿月就被拋棄,長大後依然耗資千萬孝順父母,原因戳淚點
    文|秘籍君如果你被父母遺棄了,長大後再想認識,你還會孝順他們嗎?這是我在網上看到的一個論題,大多數網友的選擇都是「不會」——即使父母有萬不得已的苦衷,但在對方選擇拋棄自己的那一刻,雙方的親子關係已經恩斷義絕,所以,大多數網友都選擇不原諒。
  • 「圈養型養老」綁架多少中國老人,子女自認孝順,老人卻鬱鬱寡歡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而為了避免這種遺憾的發生,子女都想在自己有能力之後儘儘孝心。但是,兒女眼中的孝順似乎不是老人想要的孝順。王大爺今年七十歲了,生有一兒一女,子女都還算孝順。兩個子女都想讓他搬過去跟他們一起住,安享晚年。
  • 什麼樣的子女最讓父母喜歡?60歲老人的回答很意外,不是孝順的
    我在一旁感嘆他父母一定很開心,有這麼孝順的孩子。但是大哥和嫂子的反應卻很平淡,說什么子女做到子女該做的就好。後來才知道,大哥最孝順,但父母最寵的卻是已經嫁人的小女兒。這麼孝順都得不到父母歡心,那什麼樣的子女最讓父母喜歡?我問了常在小區裡下棋的大爺們,60歲老人的回答很意外,不是孝順的。
  • 改命,永遠從孝順父母開始!【內附28種孝順父母的溫暖方式】
    孝順父母,是一切福德的源頭和根本。自古命運不濟、諸事不順、福淺命薄者,多是不孝之人。孝順父母,乃至孝順前輩師長,是天地間歷久不變的常道,違背天地之道,就是違背宇宙自然運行的規律,逆向而行,如何能順?所以,若想改變命運,必須從孝順父母開始。改命,永遠是從孝順、供養父母開始的。
  • 孝順要趁父母還在; 改命,永遠從孝順父母開始 ! 附29種孝順父母的方式
    自古命運不濟、諸事不順、福淺命薄者,多是不孝之人。孝順父母,乃至孝順前輩師長,是天地間歷久不變的常道,違背天地之道,就是違背宇宙自然運行的規律,逆向而行,如何能順?所以,若想改變命運,必須從孝順父母開始。改命,永遠是從孝順、供養父母開始的。佛說:什麼是戒,孝順父母就是戒,如果沒有佛,就把父母當做佛來侍奉,一念孝順,供養父母很少的東西,這樣的福德超過你供養一百位高僧百千萬億年。
  • 28種孝順父母的方式:改運從孝順父母開始!
    孝順之人天地護佑,鬼神欽敬,惡事橫事難近其身,更不會親自承受,即使逢兇亦可化吉,遇難皆得呈祥。仕途順意之人,通常是從小就不牴觸父母的人,因為這樣的人從小日日都在承接父母祖宗源源不斷的能量灌注,非常強大,別人比不過。還有就是一定注意不批評貶損中國古代聖賢如老子、孔子、歷代高僧大德等等。隨意批判聖賢,絕對阻擋自己的運氣能量,絕對難遇升遷,除非大懺大悔。
  • 美國人最羨慕中國人什麼:子女對父母孝順
    老人很少和子女一起出現 和中國不同,美國老年人基本上是獨來獨往,即便已是七八十歲高齡,也是自己開車去購物。偶爾能看到老夫老妻攙扶著走在街上,但很少看到老年人和子女一起出現在公共場合。當然,年輕人見到老年人,多半會打聲招呼,或為老人開門、讓道。我到過10多戶美國人家做客,家裡多數只有一對夫妻,孩子大了都不和他們一起住。
  • 修行人揭秘:父母與子女福報轉化的真相!為何現代這麼多家庭一代不如一代?
    請父母喝酒吃肉, 自己放縱造惡,其實都是在敗壞父母福報,增加家族的共業!現在末法時代的父母和子女之間,有非常多的惡緣。過年過節的時候子女回到父母身邊帶著大包小包的煙和酒,還有海鮮和一些比較上檔次的食物禮品,很多都是肉禽類。末法眾生的愚痴就體現在這裡,自以為孝順父母,其實是在增長父母的業力,製造更多的惡因惡果。好心辦壞事。
  • 孝順父母真能改變命運嗎?
    如果你們問訓練眼睛真的有效嗎?我非常肯定的回答你—確實有效。但這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我今天早上,念地藏王菩薩聖號時,突然感覺眼睛很輕鬆,看東西突然間清晰,這是地藏王菩薩在加持我啊。果然,還是要相信佛菩薩能治病。我好像扯遠了。言歸正傳。
  • 孝順父母,為世間最大功德(火遍朋友圈)
    一、孝敬父母,等於供佛古聖先賢說,父母是我們的第一大福田。行孝道是就是種福田,比求神拜佛功德還大。所以,在家孝父母,不必遠燒香。佛知道後,告訴他說:比丘呀,衫是諸佛之壯相,因緣極尊、極重、極恩,你卻拿它來換飯給我吃,但我沒有這樣的福報消得這一缽飯,只有你的父母能消受。二、孝順父母為世間最大功德  堂上有佛二尊,懊惱世人不識,不用金彩妝成,不由旃檀雕刻,即今現在雙親,便是釋迦彌勒,若能誠敬得他,何用別求功德」。
  • 2020,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開始退休了
    這代人有一個獨特的身份: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開始退休了,這是一個標誌性的事件。 再過10年,這些70多歲的老人,絕大部分可能就要住進養老院了。人們不得不正式面對老齡化的事實,遁無可遁了。 1960年前後出生的人、1970年前後出生的人,是中國第一代、第二代獨生子女的父母。
  • 有種「圈養式」養老方式正在流行,子女看似孝順,老人卻有苦難言
    但這個願望說起來簡單,實際上很少有人做到,畢竟很多事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變化,等到父母真的老了,卻發現想像中的晚年生活,其實並不幸福。案例李大爺今年70歲了,雖然老伴去世得早,但好在兒子兒媳孝順,孫子聽話懂事,他身體目前還算硬朗,日子過得說不上好,也不至於太差。
  • 父母年老後最大的心酸,不是子女不孝,而是……(看完淚崩)
    父母對子女的愛,就是如此無私和深沉的。不管子女再大,父母好像都有操不完的心。即使他們年老,最怕的都不是子女不孝,而是怕不能再為子女付出。 父母恩,一輩子都還不完孟軻說:「大孝終身慕父母,唯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對父母孝順,讓父母開心,是子女真正該做的。
  • 以下孝順子女越來越流行,兒女覺得自己盡了孝,旁人看破不說破
    父母年輕時,盡心盡力把兒女養大。等父母老了,子女該盡孝了,讓父母度過一個安詳的晚年。每個子女盡孝的方式不同,但大致都是願意為父母出錢出力,能抽出時間多多陪伴,能讓父母安享天倫之樂。遇到這樣的子女,是父母的福氣,晚年也能舒坦。
  • 改命,永遠是從孝順、供養父母開始的!
    佛說:什麼是戒,孝順父母就是戒,如果沒有佛,就把父母當做佛來侍奉,一念孝順,供養父母很少的東西,這樣的福德超過你供養一百位高僧百千萬億年。  這是真實的話,並不是比喻。孝順、供養父母的福報是現世報,福德太大了,就算是苦厄命運,也根本擋不住自己的福德。孝順、供養父母,哪怕只是做一天,生活都會有不可思議的改變。
  • 黃曆國學智慧:你不供養父母,永遠都富不起來!改命,永遠是從孝順供養父母開始
    什麼是戒,孝順父母就是戒,如果沒有佛,就把父母當做佛來侍奉,你一念孝順,供養一次父母一丁點東西,這樣的福德就超過你供養一百位高僧百千萬億年。孝順供養父母,哪怕只是做一天,生活都會有不可思議的改變,一年不牴觸頂撞父母,能滅盡三十年戾氣,之後你缺少的,一齊到來,不順的,都自動順遂。
  • 父母與子女的關係,這幾句話,很現實
    從古至今,中國家庭中,孩子是永遠聊不完的話題,從孩子呱呱落地到孩子接受義務教育,再到工作、談婚論嫁。父母總會把孩子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因為我們知道父母可以對我們無限的包容,不管我們如何的對他們不滿,他們依然愛著我們。但是我們要清楚父母不是我們的「撒氣筒」,都要互相的理解和包容。我看過一個視頻,第一個父母聽到孩子放學回來覺得好累,媽媽用嘲諷的語氣說「喲,你嘆什麼氣啊,你一個小孩子一天到晚上上課啥都不幹,有啥好累的,我天天工作還得做飯,我都沒喊累呢。」孩子最後沒有說話。
  • 患癌老人挖坑等死:最怕拖累子女,中國父母的真實寫照
    湖南省武岡市,一位身患淋巴癌的老人為了不拖累子女,選擇了用「挖坑等死」的方式尋求解脫。死都不怕,卻怕拖累子女,這是多少中國父母的真實寫照?據了解,這位老人今年已經79歲了,因身患淋巴癌,多次治療都沒有效果,於是就挖了一個大坑,鑽在準備好的缸裡,用小刀割腕後靜靜等待死亡。附近村民發現後立即報警,隨後警察到場將老人從洞中抬出。雖然老人腕部出了一點血,但目前已無生命危險。
  • 別怪子女不孝順,有這3種行為的老人,老無所依實屬「活該」
    我們從小被灌輸孝敬父母的思想,而對於中國大多數家長來說,也會有著「養兒防老」的觀念。沒錯,很多父母辛苦付出,養育孩子,就是為了老了以後能有個依靠。但是現在也存在很多「不孝」的情況,難道這些全都是子女的過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