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與子女的關係,這幾句話,很現實

2020-12-21 乃乃情感樹洞

從古至今,中國家庭中,孩子是永遠聊不完的話題,從孩子呱呱落地到孩子接受義務教育,再到工作、談婚論嫁。父母總會把孩子的事情放在第一位。每當有關孩子的熱點事情一經曝出,都會產生一系列的輿論共振,這可以看出當今父母是相當焦慮,應該給孩子提供什麼條件,怕孩子受一丁點的苦,怕孩子錯失一丁點的機會。

當代父母與孩子相處的模式是怎麼樣的,有些父母過於溺愛孩子,孩子想要什麼,就買!父母應該樹立正確的物質和金錢觀念,應該讓孩子明白自己想要的東西應該自己去爭取,父母給的不是理所應當。現在的孩子可以說是衣來張口,飯來伸手。父母生怕孩子磕著,在外面受委屈。

電視劇《虎媽貓爸》裡,患有「公主病」的茜茜,就是父母太過於溺愛。在有一個情節中,虎媽趙薇去奶奶家接茜茜,茜茜認為自己是公主,躲在公主帳篷裡就是不出來。虎媽趙薇一身喝斥「我數到2,你要是再不出來,我就把這帳篷給拆了。」同時,虎媽趙薇制止爺爺奶奶和爸爸去幫忙。其實孩子都有一種天賦,他們能夠敏銳地判斷出來當前所處的局勢,誰會發威,誰好說話,他們就緊緊抓住可以幫他們逃脫懲罰的人。

在家庭教育裡,尤其是在糾正孩子的壞習慣的時候,他們的這種天賦就是最大的阻礙。家庭成員必須保持高度統一的思想,當媽媽唱白臉的時候,其他人千萬不要唱紅臉,而是要堅決表示贊成媽媽的觀點。

在成長過程中是什麼導致了孩子不願再跟家長溝通,孩子出現了叛逆心理。導致孩叛逆是多種因素,父母忙於工作,而疏忽了孩子。當孩子想要溝通的時候,父母卻說「我工作忙,待會再說。」孩子的熱情一下子被澆滅,而垂頭喪氣。長此以往,孩子缺少關愛,孤獨而又無助。因為缺少溝通,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就逐漸變得冷漠。

當孩子叛逆,不願跟你溝通的時候,父母應該先想一想,孩子為什麼不跟你溝通。其實溝通都是雙向的,都需要站在對方的角度換位思考一下。父母在溝通的時候應該多商量,少命令。當父母請孩子做一件事的時候,可以說「你可以幫我把那件衣服拿過來嗎?」而不是說:「把那件衣服給我遞過來!」孩子幫你做了事情記得說一聲謝謝,這樣孩子就會覺得你尊重他,也願意聽家長的。

很多父母都會說:「我這都是為了你好。」父母有沒有想過孩子想要的是什麼,而不是借著「為你好」的名義傷害了孩子。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讓他們背負著巨大的心理壓力,而是應該遵從他們的意願。

我們為什麼一回到家就會跟父母吵架呢?我們日常接觸同事、客戶和關係不深的朋友,往往希望自己儘量表現得友好、熱情和寬容。有時候明明心裡不舒服了,還要露出笑容。我們很少把內心的負面情緒和難過表現給他們。但面對父母的時候人際交往交往技巧好像一下子不起作用,處處挑刺。因為我們知道父母可以對我們無限的包容,不管我們如何的對他們不滿,他們依然愛著我們。但是我們要清楚父母不是我們的「撒氣筒」,都要互相的理解和包容。

我看過一個視頻,第一個父母聽到孩子放學回來覺得好累,媽媽用嘲諷的語氣說「喲,你嘆什麼氣啊,你一個小孩子一天到晚上上課啥都不幹,有啥好累的,我天天工作還得做飯,我都沒喊累呢。」孩子最後沒有說話。另一個父母聽到孩子同樣的話,媽媽說「怎麼了,孩子。上學很辛苦,是嗎?不過上學雖然累,但媽媽看出來你的成長。你每天都學到很多,懂得更多,付出就有收穫。就像媽媽工作也很累,但每天也在進步,咋倆可要一起進步啊。」孩子得到了鼓勵。第一個孩子聽到了媽媽這樣說,心理壓力越來越大,最終會厭煩學習。第二個孩子聽了媽媽的鼓勵,心理得到安慰後,則會打起精神好好學習。不同的溝通方式,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為什麼有的父母喜歡用親情綁架的方式控制子女?有很多人覺得自己處事方面都受到父母的影響,想要擺脫原生家庭,想要自己的獨立生活。但父母卻不肯,總想控制子女。其實很多父母存在一個錯誤的觀念,就是覺得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資產。所以我說什麼,你就應該聽什麼,何況我都說了是為了你好。孝順是我們幾千年傳承下來的傳統美德,大多數父母已經固化觀念,認為子女有獨立意志,不願聽從父母,就是不懂事、不孝順。為人父母,不應該要求子女孝,而應該要求自己慈,父母慈愛是子女孝順的基礎。父母更應該多給子女個人空間。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父母過世後,姐姐就和我斷了關係」,現實和父母的理想差距太大
    可是現實真的如父母想的那麼美好嗎?兄弟姐妹之間和諧相處,父母百年之後成為彼此在這個世界上的依靠和親人?子女之間的相處模式,跟父母的態度有直接的關係。有的人可以跟任何人成為朋友,就是無法接受自己的兄弟姐妹,因為他內心存在著芥蒂,有怨氣和情緒,而這種怨氣和情緒往往是來自父母。
  • 真有父母見不得子女好?子女太優秀會被父母「嫉妒」?確實有依據
    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但有些時候父母和孩子也存在一定的競爭關係。 有不少人都歌頌父母的偉大,但是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不合格的父母。 父母決定著孩子的原生家庭,而且這種原生家庭是很難改變的。
  • 《寄生獸》中,這三對父母子女的關係,哪一對更讓你感動?
    而且,電影中出現的三對父母子女都是單親家庭,更烘託出兩代人之間緊湊的關係,與關係斷裂時的崩塌。直到,母親同樣被寄生獸佔據身體,並且對他造成傷害,這一段母子關係瞬間出現裂痕。新一在小右的幫助下重獲新生,在確認母親再也回不來的時候,他痛哭流涕。曾經的種種母子矛盾,成為他的悔不當初。他經過了長期的心理建設,最終接受現實,通過小右找到「母親」。
  • 婚內父母不履行撫養子女義務,未成年子女能否索要撫養費?
    解除婚姻關係並不是父母給付子女撫養費的前提,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父母一方拒不履行撫養義務的,未成年子女有權請求支付撫養費。來源:重慶法院網 2018年5月14日5.婚姻關係存續期間父母一方拒不履行撫養義務,未成年子女有權請求支付撫養費——郭某某訴郭某撫養費糾紛案案例要旨: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婚姻關係存續期間,父母一方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
  • 「民法典」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人工授精子女親子關係的認定
    婚生子女推定,是指子女系生母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受胎(受胎說)或者出生(出生說),該子女被法律推定為生母和生母之夫的子女。我國《民法典》對如何認定婚生子女沒有規定標準,但從前述的定義可知,夫妻關係存續期間出生或者受胎所生子女,法律推定夫妻為所生子女的父母,因此成立父母子女關係。基於保護未成年子女的利益出發,學說界普遍認可採取「以出生說為原則,以受胎說為補充」的推定原則。
  • 以案說法,代孕所生的子女如何認定母子關係?
    根據《婚姻法》關於「有撫養關係的繼父母子女關係」這一條款的立法目的及意圖,其子女範圍可擴大解釋至包括夫妻一方婚前婚後的非婚生子女,其形成要件為同時具備父母子女相待的主觀意願和撫養教育的事實行為,故與代孕子女生父有合法婚姻關係的養育母親,可基於其撫養了丈夫之非婚生子女的事實行為及以父母子女相待的主觀意願,而與代孕子女形成有撫養關係的繼父母子女關係。
  • 父母給子女經濟幫助 是理所當然的贈與還是民間借貸?
    被告段先生對此不予認可,並辯稱,對於妻子取款,自己並不知情,且雙方並無借據,故不存在借貸關係。另外,即便上述事實存在,也應視為父母對子女的經濟幫助,屬無償贈與,故應駁回二原告的訴訟請求。法院審理經法院審理認為,二原告與其女兒湯女士雖無書面借據,但雙方系父母子女關係,發生兩次借款數額都不大,出於信任或礙於情面而未寫借款。在生活中,這種情形時有發生,並且二原告提供了其與借款人借貸關係的證據,能夠證明二原告與湯女士借款合同成立及生效。故二原告與湯女士借款合同成立並有效。
  • 父母對子女最好的愛,是一碗湯的距離
    《愛的釐米》中,一個是嚴重缺少父愛,一個是母愛過於旺盛,雨晴、清風和父母之間的關係,代表了父母和子女之間相處的兩個極端。其實,這兩種相處模式,都不健康。女兒為兒子的付出,成為了理所當然,父親這樣的偏心,讓女兒一次次的受傷,最後到了和父親脫離父女關係的地步,而兒子也變成了理所當然的啃老一族,經不得一點兒風雨,連養活自己都做不到。同樣是親生孩子,雨晴爸爸真的做得太過分了,如果不是最後他幡然醒悟,做出了改變,就真的失去雨晴這麼好的女兒了。
  • 父母離異對子女的影響:擁有越多,損失越大?
    一直以來,子女教育都是家庭責任的重中之重,當子女教育不可避免要受到婚姻破碎衝擊的時候,很多父母會左右為難。在電影《誰的青春不迷茫》中,品學兼優的女主角無意中發現了父母的離婚證時,她才發現感情不和的父母其實早早離婚,為了不影響她的學習,多年以來一直在假裝夫妻。離婚一定會帶給子女教育負面的影響麼?
  • 為什麼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就疏遠了,這4個原因太過於現實
    為什麼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就疏遠了,這4個原因太過於現實"手足情深",兄弟姐妹之間互相陪伴成長,成年之後彼此幫襯照顧,這是人之常情。不過有一個現象也很現實,很多兄弟姐妹小時候親密,長大之後有了家室開始彼此疏遠,甚至在父母離開人世之後,孩子們之間就互不往來了,這其中的原因也讓人百思不得其解。案例小萍出生在多子女家庭,在她上頭還有一個哥哥和姐姐,作為家裡的老么她一直都很受寵。小時候她和哥哥姐姐的感情還可以,哥哥對她尤其照顧。
  • 為什麼很多父母,年紀越大,在子女面前卻越來越卑微?原因很現實
    以前是孩子追著父母要關愛,如今是老人在極力討好年輕人,雙方的地位在悄然互換。老人年紀越大,反而在子女面前,過得小心翼翼,生怕得罪兒女。為什麼很多父母,年紀越大,在子女面前卻越來越卑微?1.害怕子女不養老韓大爺有兩個兒子,他給大兒子帶大了兩個孩子,後來小兒子的媳婦也生了孩子,也是他去照料孩子。等孩子們都陸續小學畢業,韓大爺已經白髮蒼蒼,原本硬朗的身體,經過這幾年的操勞,已經變得孱弱。雖然韓大爺幫忙兩個兒子帶孩子,但是等到他真的需要子女們照料的時候,兩個兒子卻因為哪家贍養而爭論不休。
  • 收養關係解除後,養子女能否繼承生父母的遺產
    生活,但父母子女間的關係並不會因為距離而疏遠,孩子是父母血脈的延續,這種親情的紐帶將維繫終生。但在現實生活中,有些父母由於經濟條件不好、身患重病或者出於世俗偏見等原因,會選擇放棄他們的親生骨肉,由他人收養自己的子女。     結合法條規定,收養關係成立即具有兩方面法律效力,第一,養子女與養父母間形成了法律上的擬制血親關係;第二,養子女與其生父母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消除。
  • 盈合原創 | 曾經的繼子女能夠繼承繼父母的財產嗎?
    不論是已廢止的《繼承法》還是現行的《民法典》,在繼承人的範圍及順序中都明確規定,具有扶養關係的繼父母子女之間與生父母子女之間具有同等的遺產繼承順位,可以成為合法第一順位繼承人。 但是,隨著社會婚姻締結與解除的自由發展,具有扶養關係的繼父母子女關係,也可能會因為生父母與繼父母之間婚姻的關係的解除而面臨尷尬的處境。
  • 諸葛亮嘲笑現代很多人的名言,簡單幾句話,卻富有哲理,很現實!
    前一天你感覺他跟你關係還不錯,最後卻沒想到反將你一軍,讓人措不及防。這樣的人,讓人摸不清楚他哪句是真,哪句話是假,更不知道他對你是真,還是對別人真。可以說很多人都是戴著各種各樣面具而活著,都習慣了,摘不下來。在什麼場合,就變成什麼樣的人,很多人夜晚一個人,白天又成了另一個人。很多人在家中稱王稱霸,不把父母放在眼裡,在外面卻跟別人稱兄道弟。
  • 離婚之後父母對子女是否還有監護權?
    父母離婚以後,子女一般只隨同父母一方生活,由一方獲得撫養權。
  • 子女結婚父母祝福語要怎麼說
    子女結婚,父母肯定要向他們表示自己的祝福,並說出一些情真意切的祝福語。那麼,子女結婚父母祝福語應該怎麼說呢?
  • 繼父母子女形成擬制血親的條件辨析
    一、繼父母子女關係的性質及內涵  繼父母子女關係系後天形成,相互的權利義務內容既包括綱常倫理、公序良俗的要義,也涵蓋現代契約精神,具有複合性,其本質為姻親關係,根據法律規定,可向擬制直系血親關係轉化。轉化後的權利義務具有對應性,表現為撫養-贍養、贍養-繼承等,但非對價關係。繼父母子女關係按照權利義務內容可區分為單純姻親型和擬制血親型。
  • 作為過來人的父母,該如何正視子女的婚姻問題
    以前的那些年代,受封建思想與家庭境況的影響,子女有別,特別是貧窮、偏遠、落後的鄉村,在對待子女婚姻的思想與實際行動中,有著明顯的差別,明顯的不平等。現在好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子女的地位同等,父母都能一視同仁。子女漸漸長大成人,到了該談婚論嫁的年齡,作為過來人的父母,該如何正視子女的婚姻問題?
  • 多子女家庭,為何父母總會偏心某一個?這幾種原因迴避不了
    多子女家庭,尤其是兄弟兩個或者三個的家庭,有不少父母都存在更偏心某一個的問題。而這也成為不少兒媳們吐槽的點,她們不知道為什麼公婆對自己老公就是很冷淡,問題是即便如此,自己的老公卻還對公婆的事情各種上心。這就讓兒媳們更加不懂了。多子女家庭,為何父母總會偏心某一個?
  • 代孕子女的監護權如何確定
    第三種意見在代孕子女的親子關係及法律地位認定上同意第二種意見,但不贊同通過收養途徑解決,而主張基於陳某撫養了其丈夫之非婚生子女的事實行為,且具有將孩子視為自己子女的主觀意願,可通過擴大解釋「有撫養關係的繼父母子女關係」這一法學概念,認定雙方已形成擬制血親的繼父母子女關係。第四種意見認為,司法實踐應在現有法律規範內作出處理,上述三種處理方案均存在對現有法律規範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