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人工授精子女親子關係的認定

2022-01-03 民法典在線

一、自然血親:婚生子女與非婚生子女親子關係的認定。

自然血親包括經人工生育技術生育的子女,如果是由父親提供精子以及母親提供卵子受胎,並由母親受胎並生育的子女,按照婚生子女與非婚生子女親子關係的認定原則進行認定。對父親提供精子或者母親提供卵子受胎所生的子女,後文再述。

(一)婚生子女推定。

婚生子女推定,是指子女系生母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受胎(受胎說)或者出生(出生說),該子女被法律推定為生母和生母之夫的子女。我國《民法典》對如何認定婚生子女沒有規定標準,但從前述的定義可知,夫妻關係存續期間出生或者受胎所生子女,法律推定夫妻為所生子女的父母,因此成立父母子女關係。基於保護未成年子女的利益出發,學說界普遍認可採取「以出生說為原則,以受胎說為補充」的推定原則。受胎說是對出生說的補充,彌補了出生說的不足,即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受胎,但登記離婚後子女才出生的情形。(受胎簡單理解就是懷孕)。

(二)非婚生子女親子關係的認定。

1、非婚生子女母子關係的認定。

非婚生子女母子關係的認定,遵循羅馬法「誰分娩誰為母親」的規則,依生理上的出生分娩事實發生法律上的母子關係,也就是說,誰生孩子的,誰就是孩子的母親。對於母子關係的認定,一般在孩子出生時就可以認定。在無法證明孩子為母親懷孕、分娩的情況下,比如孩子在剛出生後就被抱錯或者拐賣兒童的認領等,依據親子鑑定證明來認定母子關係。

2、非婚生子女父子關係的認定。

隨著醫學的發展,非婚生子女父子關係的認定依據已相對明確,即依據親子鑑定證明來認定父子關係。非婚生子女的情形,親子鑑定證明也是辦理子女《出生醫學證明》或者辦理子女戶口登記所需要的。

二、擬制血親的親子關係認定:養父母子女關係,繼父母子女關係。

(一)養父母子女的親子關係自辦理收養登記之日起成立。根據《民法典》第1105條、第1111條及第1117條的規定,收養關係自登記之日起成立,收養關係成立之日起,養父母與養子女間成立父母子女關係。收養關係解除後,養父母子女關係即行消除。

(二)繼父母子女關係的親子關係認定。

繼父母在辦理結婚(再婚)登記之前,繼父母已有子女,只要繼父母辦理結婚登記的,就成立繼父母和繼子女關係,雙方不產生父母子女的權利義務關係。繼父母和繼子女關係成立後,繼父或繼母撫養教育的繼子女的,雙方產生父母子女的權利義務關係,即可適用《民法典》中婚姻家庭編、繼承編的相關規定。

三、《民法典》第1073條及《婚姻家庭編解釋(一)》第39條規定的親子關係異議之訴及認定規則。

(一)可以提起親子關係異議之訴的主體為:父、母、子女(只能確認,不能否認),其餘主體均不能提起該訴訟。

1、請求否認親子關係只能是父、或母。

根據《民法典》第1073條的規定,對親子關係有異議且有正當理由的,父、或母可以向法院請求「確認或者否認」親子關係;成年子女可以向法院請求「確認」親子關係。據此,否認親子關係的,只能是「父或者母」。從前文內容可知,擬制血親中,養父母子女關係要辦理收養登記才成立,因此,不適用親子異議之訴確認或者否認養父母子女關係,確實需要確認合法的事實收養關係,則應提起「確認收養關係糾紛」的訴訟。

2、確認親子關係的,可以是「父或者母」,也可以是「成年子女」。

根據《民法典》第1073條第2款的規定,成年子女也可作為提起確認親子關係訴訟的主體。這裡的「子女」僅指婚生子女,即不包括養子女的繼子女。

(二)提起親子關係異議之訴一般要有正當理由,才可獲得支持。

1、「有正當理由」是人民法院受理親子關係異議之訴的前提條件。

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提供的初步證據,經審查符合「有正當理由」的條件的,對其提起的親子關係異議之訴才能予以受理[3],該觀點認為符合「有正當理由」的條件才能受理親子關係異議之訴,即不符合「有正當理由」的條件的,不予受理。針對該觀點,《民事訴訟法》第119條:「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係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二)有明確的被告;(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範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規定了起訴的4個條件;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23條的規定,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裁定不予受理。根據前述觀點,要是不符合起訴條件的,只能是缺少《民事訴訟法》第119條第1項的條件,即「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係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2、親子關係異議之訴一般要有正當理由,訴求才可獲得支持。

請求確認或者否認親子關係,應當提供充分證據予以證明。請求確認親子關係的,一般應當提供親子鑑定報告等可證明血緣關係存在的證據。請求否認親子關係,一般應當提供證據證明之一:1、夫妻在妻子懷孕前沒有同居的事實;2、丈夫有生理缺陷或者沒有生育能力,包括時間不能、生理不能等;3、經有資質的相關機構鑑定,自己與子女不存在血緣關係的;4、經有資質的相關機構鑑定,子女和其他人存在血緣關係的。前述所列情形是最直觀可以證明不存在血緣關係的證據,但非全部列舉,比如,在丈夫可以生育且有機會生育的情況下,但又無法獲取親子鑑定時,女方親自承認子女與丈夫沒有關係,並形成書面材料、微信、簡訊等聊天記錄、有錄音材料等,可以作為「有正當理由」的證據。

(三)親子關係異議之訴中,拒絕做親子鑑定的認定。

根據《婚姻家庭編解釋(一)》第39條(《婚姻法解釋(三)》第2條)的規定,父或者母起訴請求否認親子關係、父或者母以及成年子女起訴請求確認親子關係,並提供必要證據予以證明,另一方沒有相反證據又拒絕做親子鑑定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否認、確認親子關係一方的主張成立。該條款的措辭為「可以」認定一方的主張成立,並非是絕對化。對於此,還應當注意「子女利益最大化原則」的適用,而非一旦出現可認定親子關係的情形,就一律予以認定。

四、人工授精子女的法律地位。

(一)人工授精的情形:同質人工授精(父精母卵)和異質人工授精(母卵)。

人工授精是一種非自然人工生殖技術,即用人工方式(非性交)將精液注入女性體內使其妊娠的一種技術,也稱人工體內授精。人工授精包括同質人工授精和異質人工授精,同質人工授精是用丈夫的精子進行人工授精;異質人工授精是用丈夫以外的精子進行人工授精。當然,該種人工授精,卵子的提供者應當是妻子,並在妻子體內授精後由妻子分娩。這有區別於人工體外受精(試管嬰兒)以及代孕(他人分娩,而非妻子分娩)。

(二)人工授精子女的法律地位:視為婚生子和非婚生子。

1、視為婚生子的情形。

夫妻登記結婚後,一致同意進行人工授精的,無論是同質人工授精還是異質人工授精子女,根據《婚姻家庭編解釋(一)》第40條:「婚姻關係存續期間,夫妻雙方一致同意進行人工授精,所生子女應視為婚生子女,父母子女間的權利義務關係適用民法典的有關規定」的規定,該子女視為婚生子女。根據學說界普遍認可採取「以出生說為原則,以受胎說為補充」的推定原則,如果是婚姻關係存續期間進行人工授精、離婚後子女出生的,以及登記結婚前一致同意進行人工授精,登記結婚後所生的子女的,也應當將該子女視為婚生子女。如果是登記結婚之前或者在離婚之後進行人工授精並所生的子女,均無法適用該條款將人工授精子女視為婚生子女。

雖然法條規定的條件之一是「夫妻雙方一致同意進行人工授精」,但在同質人工授精的情形下,無論丈夫是否同意,所生子女均應視同夫妻雙方婚生子女。至於丈夫的權利則只能通過其他途徑進行救濟[3],比如丈夫不想生育子女的,則丈夫可以在符合法定條件的情況下,提起離婚訴訟等。

「一致同意」不僅限於書面形式,在一定情形下,包括口頭的、根據實際行為推定、事後追認的行為。對於未經丈夫同意的異質人工授精所生子女,不能一概而論。如果丈夫不同意且非其意願的,丈夫有權否認與該子女的親子關係,拒絕履行撫養義務。如果丈夫事後沒有明確表示異議,且實際撫養了該子女的,則可從其實際行為推定為「夫妻雙方一致同意」,該子女應認定為婚生子女。

以上所說的「一致同意」,主要是指丈夫同意,如果是丈夫強迫女方進行人工授精的,此後是否分娩子女的決定權在於女方,即女方在懷孕後完全可以採取一定的行為終止妊娠,因此,「一致同意」,主要是指丈夫同意。

2、認定非婚生子的情形。

婚姻關係存續期間,未經丈夫同意(包括事後追認等)進行異質人工授精的,所生育的子女為非婚生子女。男女雙方未登記結婚的,男女雙方協商一致,同意生育子女並進行同質人工授精,基於子女與父母的血緣關係,應認定該子女為非婚生子女。

(三)捐精者與異質人工授精子女的關係。

如果男方僅僅基於捐獻精子,幫助他人生育子女的意願而同意他人利用自己精子生育子女的,雖然人工授精子女與捐精者存在血緣關係,但是男方並無生育子女的目的,該子女僅與母親有親子關係,與捐精者無法律上的親子關係。由此可知,即使經鑑定人工授精子女與捐精者存在血緣關係,成年子女、母親或者父親均不能請求「確認」與捐精者親子關係。這樣能更好維護異質人工授精的穩定。

(四)異質人工授精子女與無生育子女意願的捐精者之間,沒有相互幫助的法定義務,即使是一方患有需要生物學上近親屬的幫助方有可能治癒的疾病,捐精者無需向人工授精子女公開自己的身份,或者進行幫助。

相關焦點

  • 《民法典》解讀十九‖婚生子女與非婚生子女法律問題,你get了嗎?
    通過「代孕」方式出生的子女是婚生子女還是非婚生子女?雲南天信律師事務所實習律師 廖麗幫:代孕子女的法律地位的認定首先涉及親子關係的認定。《民法典》對親子關係的認定未作出具體規定,司法實踐中對生母的認定採用「分娩說」,即自然血親母親為「代孕者」。
  • 以案說法,代孕所生的子女如何認定母子關係?
    陳鶯認為,採用代孕方式生育子女系經夫妻雙方同意,孩子出生後亦由其夫妻實際撫養,故應類推適用最高人民法院1991年7月8日的《關於夫妻關係存續期間以人工授精所生子女的法律地位的函》(以下簡稱最高法院1991年函)視為夫妻雙方的婚生子女;如無法認定為婚生子女,則基於其夫妻共同撫養孩子的事實,應認定陳鶯與孩子已形成事實收養關係或有撫養關係的繼父母子女關係;如無法作出上述認定,則應在卵子母親和代孕母親兩者中認定孩子的生母
  • 為非婚生子女 撐起平等保護傘
    原標題:為非婚生子女 撐起平等保護傘所有兒童,無論是婚生還是非婚生,都應當享有同等的社會保護,即將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進一步完善和細化了對非婚生子女進行平等保護的相關法律規定,特別強調了非婚生子女的平等繼承權。
  • 非婚生子女法律保護的檢視與完善
    《世界人權宣言》第1條規定,人人生而自由,在尊嚴和權利上一律平等。針對非婚生子女的待遇。《國際人權宣言》第25條載明,所有兒童,無論是婚生海是非婚生,都應當享有同等的社會保護。  非婚生子女與婚生子女的劃分與子女最大利益原則存在矛盾,不利於對非婚生子女權益的法律保護。為了更好地保護非婚生子女這一弱勢群體,拋棄二者的劃分成為必然選擇。
  • 從案例中看親子關係認定——以子女最佳利益出發
    非婚生子女親子關係的認定則需要當事人自願認領或者法院強制認領來實現;如有爭議,法院通過現行法律、司法解釋進行處理。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婚姻道德觀念的突破、性觀念的開放、人工輔助生育技術的成熟等,對傳統親子關係認定帶了很多新的問題。本文將對因此引發的未成年子女與母親的親子關係確認問題進行討論。
  • 代孕子女的監護權如何確定
    我國《婚姻法》對於親子關係的認定未作出具體規定,司法實踐中,對於生母的認定,根據出生事實遵循「分娩者為母」原則;對於生父的認定,根據血緣關係而作確定,婚生子女適用婚生推定及婚生否認,非婚生子女適用認領。隨著人工生殖技術的發展,人類得以利用人工方法達到使人懷孕生育之目的,現有的人工生殖技術包括人工體內授精、人工體外授精—胚胎移植(俗稱試管嬰兒)、代孕三種,其中前兩種已為大多數國家包括我國所認可。
  • 代孕子女法律地位和監護權歸屬
    關於代孕子女法律地位的認定,首先涉及親子關係的認定原則。我國《婚姻法》對於親子關係的認定未作出具體規定,司法實踐中,對於生母的認定,根據出生事實遵循「分娩者為母」原則;對於生父的認定,則根據血緣關係而作確定。隨著人工生殖技術的發展,人類得以利用人工方法達到使人懷孕生育之目的。
  • 非婚生子女遺產繼承怎麼規定
    導讀:非婚子女應當享受和婚生子女同樣的繼承權益,因此非婚生子女是有權繼承遺產的。
  • 案例 | 代孕子女法律地位及其監護權之確定
    關聯法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夫妻關係存續期間以人工授精所生子女的法律地位的函》:「在夫妻關係存續期間,雙方一致同意進行人工授精,所生子女應視為夫妻雙方的婚生子女代孕子女雖然出生在委託代孕夫妻婚姻關係存續期間,但依據司法鑑定意見書,代孕者(也是代孕子女基因提供者)顧文花系代孕子女生物學母親,故代孕者顧文花與代孕子女具有親子關係,而與代孕子女無血緣關係的代孕委託夫妻一方與代孕子女不存在親子關係。雖然最高法1991年函明確規定在夫妻雙方同意的情況下,通過人工授精的方式所生子女為夫妻雙方之婚生子女。
  • 非婚生子女的相關法律問題
    遼寧省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2020)遼01民終13441號本院認為,非婚生子女應享有與婚生子女相同的法律地位,適用民法總則、婚姻法中關於撫養、探望、監護等條款,子女要求未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一方支付撫養費的,應當依法由法院予以裁判。
  • 【東碩資訊】 非婚生子女有繼承權嗎?
    案例:季某在與丈夫李某婚姻存續期間,長期與另一男子保持不正當的男女關係,並生有一女。不久,季某與李某的婚姻關係結束,此女一直由季某的母親撫養,直至成年。季某的女兒享有繼承權,「私生子」在法律上被稱為「非婚生子」,非婚生子女享有婚生子女的同等權利,擁有繼承親生父母遺產的權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同時不直接撫養子女的一方需要支付撫養費,承擔撫養等義務。
  • 代孕子女親生父親去世後養育母親應否享有監護權——羅XX、謝XX訴陳X監護權糾紛案
    因此,不能因撫養孩子的行為而形成擬制血親關係。一審法院判決:支持原告羅XX、謝XX的訴訟請求。 被告陳X不服一審法院判決,提起上訴稱:首先,法律沒有規定代孕所生子女的法律地位,血緣關係也不是判斷親子關係的唯一標準,因此,可認定上訴人陳X成為孩子母親且認定孩子為婚生子女。
  • 非婚生子女之難 ——從五個案例辨析非婚生子女權益保護尷尬境地|高瑾|律師視點
    【律師指引】  1、非婚生子女在實際生活中表面看也許有一定幸福感,這是基於其父母在物質上的給予,但從精神層面看,非婚生子女是生活在狹小空間的,因為不管是父親母親,抑或是父母任何一方,只要存在婚生的子女,那麼非婚生的子女只能以犧牲其弱小的權利來換得自己的安寧,常言道「分享別人剩下的蛋糕」 ,這種局面一旦打破,矛盾驟然爆發,尤其在非婚生子女父母或者父母中任何一方亡故的情況下
  • 【家事法評】誰才是代孕子女的母親?
    由於代孕行為涉及倫理問題和人權問題,代孕在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均被視為違法行為。然而,尚且不論代孕行為的合法性,通過代孕方式出生的孩子們卻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僅僅是在中國,代孕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所謂代孕,究其本質僅僅是人類輔助生育技術的一種,但並不是我國合法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
  • 代孕子女監護權問題
    對此,討論過程中主要形成有四種觀點:     第一種意見認為,代孕是否合法目前尚難以解答,本案中陳鶯與孩子實際上已形成事實撫養關係,基於代孕系夫妻雙方一致同意,可類推適用最高法院1991年的函,視為夫妻雙方的婚生子女。
  • 熊燕:民法典中親子關係確認規則面臨的困境與出路
    在仍堅持代孕不合法的大背景下,可以確認以「分娩者為母」為主,婚生子女推定以及一定條件下的非婚生子女準證或認領制度為輔的基本親子關係確認規則。但該基本規則僅限於代孕子女出生時的親子關係確認。「對人工生殖所生親子關係的私法調整機制尚未建立,尤其缺乏此類親子關係的確認規則。」然而,因不孕不育、中年失獨、人口老齡化等客觀因素而催生的代孕需求現實存在。全國首例代孕子女監護權案引起廣泛關注,然而,該案生效近四年,伴隨而來的除了爭論與探討,還有一個又一個逐漸顯現的真實糾紛,再三使代孕子女的法律利益關係如何調整這個問題活躍於公眾視野。
  • 非婚生子女如何上戶口?
    ,有讀者提問未婚生子繳納社會撫養費的問題,今天給大家分享相關法律知識:非婚生子女並不符合生育政策要求,應當根據國務院和各地規定來辦理登記非婚生子女的戶口,並且繳納社會撫養費。 《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十八條:國家提倡一對夫妻生育兩個子女。
  • 律師說法:談一談冷凍精子和人工授精
    ①由夫的精液而實施的人工授精即異質授精(AIH) ②經夫同意,將他人精液與夫精液混合而實施的人工授精 ③經夫同意,採用他人的精液而實施的人工授精即異質授精(AID) ④未經夫同意,妻擅自決定採用他人精液而實施的人工授精 ⑤未婚子女採取人工授精而懷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