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民》:生命變成食物的過程,你想了解嗎?

2020-12-09 奔二老青年1

「我們優雅的享用我們的正餐,血腥的屠宰場被精心的隱藏起來。」——愛默生。

《地球公民》Earthling,意指地球上一切居民。

這部影片是導演用了五年的時間搜集證據和拍攝錄像才製作出的一部紀錄片。於2005年在美國上映。並獲得2005年聖地牙哥電影節最佳紀錄片、2005年波士頓國際電影節獨立製片電影最佳內容獎、2005年藝術行動者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

影片從人類將動物自私地作為所有物為主題,從大肆屠宰動物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到那動物來消遣娛樂,再到獲取動物皮毛或身上的某個部位來製作衣服,裝飾以此來滿足自己的虛榮之心……電影中充斥著血腥的畫面,所以在影片一開始就標註了未成年禁止觀看。

然而就是這麼一部直觀的電影,給了人們一些思考和問題:

人類在滿足私慾的同時給地球上的其他生物造成了多大的痛苦和災難?人類是否有辦法去平衡人與萬物之間的聯繫?人們應該如何成為地球的合法公民?

電影從一個客觀的角度出發,去展示人類對待動物的現狀,並呼籲人類要審視自己的行為,認識到動物的生命權利。《地球公民》看起來像是一部呼喚生態良知的影片,其實縱觀整部電影,其生態思想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生態整體思想和對人類欲望的批判。

矛盾:欲望

現如今雞鴨魚肉常年過節都會吃,如果說剝奪它們的生命會讓人有罪惡感,可能也是食慾上的吧。拋開一出生就被當成「肉」的生物,那些本該生活在自然的動物,被剝皮,被虐殺的動物,並不僅僅是為了滿足人類的口腹之慾,這些是人類為利用動物而制訂的工業化標準,動物被飼養起來供人類作為寵物,食物,衣物,娛樂和研究等……

也許會有人說「我不是素食主義者」,我不需要看這些有的沒的,但《地球公民》並不是要把人人都變成一位素食主義者,而是要給人類傳達一種立場,地球從來就並不單只是人類的地球。影片只是在鼓勵我們思考,讓我們選出對得起自己內心的行為方式、消費傾向,或者,僅僅作為一個趨利避害的生靈,選出最有利於我們健康,最有利於我們生存狀態改善的道路。

電影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幕,還是那隻被扒了皮的狐狸,它還活著,眼睜睜的看著自己血淋淋的身體,它回頭不是想看看自己變成什麼鬼樣子了,而是想最後在望一望這個世界,它的眼神讓人心疼,萬物有靈,但人不該是那個去毀滅一起的工具,我們自己反對種族主義,反對性別歧視,那是因為我們明白,任何生命都會痛,都會恐懼,任何人都有基本的生存權利。

雖然每個人生活在這個星球上也不是天生素食,但我們冷靜下來想一想,大家都是「地球公民」,除了人類,其他動物之間也有無法讓人接受的殘暴和殘忍捕殺,只是人運氣比較好進化成了食物鏈上層,所以我們才要有——人性。

正如影片所說,如果讓吃肉的人都必須親自宰殺動物,大多數人都不會吃肉了。但是,我們迴避了,這就是人性吧。當你開始了解人性,你會開始改變,看到路邊的流浪動物會心疼,不穿皮草,不吃魚翅,看到蝙蝠或者壁虎也不會去打擾它們,不去抓蚱蜢,不要去看什麼動物表演……

起碼會每天抱一抱家裡的小寵物。

人與人之間交流很方便,但人與動物之間,除了愛護和包容就沒有其他的了,也許每個人的立場都不同,但也不要做殘忍麻木的大多數。

生態:生命

萬物構成了生命的整體,整體與每一個個體都緊密相連,自然是一個整體。

《地球公民》在一開始用平和的語氣旁白:由於我們都居住在同一個星球上,一切眾生都是地球的公民,作為地球公民,彼此之間沒有性別歧視、種族歧視和物種歧視。地球公民包括地球上的每一位生命……人類並不是這個星球上的惟一物種,成千上百萬的其他生物和人類一樣,共同演化、共同生活在這星球上。

之後話鋒一轉:然而,人類卻妄想獨佔地球。經常像對待東西一樣對待地球上其他種類居民的生命,這就是所謂的物種歧視。

"動物雖非我族類,但也不隸屬我們,它們屬於另外一個國度,只是與人類一同被困於生命與時間的網中,共同經歷著地球的輝煌和苦難。"

《地球公民》中,每一個鏡頭都展現了動物的痛苦,作為食物,他們被烙印、剁角、運輸、擠奶、射釘槍、電擊等,而這些過程它們既沒有被殺死,也沒有得到絲毫的憐憫,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人類會在殺死動物的時候,用最廉價的方式給它們帶來最大的痛苦。

這不僅僅局限在陸地,海洋也是如此。

如果有些人把對動物的濫捕濫殺都歸類為人類生存的必須環節,那麼拿著動物開心去了也是人類生存必不可少的了?我相信有些寵物主人是真心愛護自己的寵物,但是有些在網絡上公開虐待動物,並出售相關錄像帶,還有人花錢去買來看的,那才是真·禽獸。

我們不是笨蛋,我們也不是對這些事情沒有一點一滴的感覺,但是我們選擇漠視。

每個有生命的動物都有感知痛苦的能力。我們有什麼權利剝奪其他生命的那微不足道快樂?孔子曾經說過:不知生,焉知死。但我認為,不懂得尊重死亡和痛苦,就永遠都不會去敬畏生命、尊重生命。

結語

活了二十多年了,觀察和感受這個世界也這麼久了,從開始睜眼看見光,就覺得那是希望,但這麼多年通過眼睛又看到了太多陰暗和黑暗,不再無知,不再漠視,懂的懺悔和感恩是長大後學會的,自然賦予每一種生命一個長處,就像是出於對某種平衡的需要,也許我們是唯一除了生存底線還有更為豐富精彩追求的生物,那我們就要成為這星球上懂的正確使用自我能力的生物,「良知」和「同情」是最起碼的。

《地球公民》讓人失眠、讓人倒胃口,也很感謝影片讓人意識到人類與其他物種的不同,我們都有一個自豪的弱點,那就是「同情心」。雖然不可能成為一個素食主義者,但會站在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而那些素食者們,真的很佩服你們的勇氣,望一切安好。

文原創,圖網絡

相關焦點

  • 紀錄片:《地球公民》又名《地球上的眾生》
    您知道嗎?
  • 《地球公民》:震撼心靈的《萬物一體》
    一生中,你的最終目標是什麼?千萬分之一的人回答說:「覺悟」。而其他人,則答以成功、財富、權力等。影片《萬物一體》(UNITY)通過對生命的各種詮釋,獻給所有追求更深刻的生存意義、謀求與他人和諧相處之道的人們。
  • 如果地球變成「超級地球」,是否還能依然宜居?
    無論造成地球如今體積的原因是什麼,我們都無法真正了解如果它變成超級地球會發生什麼。不過,基於對遙遠類地行星的了解,科學家提出了一些想法。如果我們生活在超級地球上,首先,你會變得更矮——不止是你,珠穆朗瑪峰和加州國家公園的每棵巨樹也同樣如此。這是因為,如果一顆行星的體積增加,而其他一切保持不變,那它的重力也會相應增加。
  • 每個生命都想活下去
    今天想分享給大家一部紀錄片素食的101個理由(101 Reasons to Go Vegan)一個有說服力的,揭露真相的視頻會讓你反思為什麼你曾把自己的味蕾看的比動物的生命更重要。詹姆斯 維德曼:素食的101個理由每個生命都想活下去每個生命都有活下去的權力1.
  • 你真的了解地球嗎?地球上90%以上的深海還沒有完全了解
    你知道嗎?地球上的海洋佔總面積的3/4,而在海洋中大概有90%以上的區域還未被探索過。為什麼在沒有陽光的深海依舊有著生命,深海世界究竟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迄今為止,地球上的大部分海洋人類從未探索過。
  • 如果地球海洋面積變成陸地,會發生什麼變化?人類還能生存嗎?
    最開始地球的環境和現在環境大不相同,自從人類出現之後,地球開始發生了變化,如果從其他星球的角度上來觀看,你會發現地球已經黯淡一片,這全都是因為地球上空被各種溫室氣體覆蓋。地球上之所以會出現生命離不開具有誕生生命的種種條件,比如水資源,對於寄生的生物而言,如果沒有水資源的話,人類都不可能在地球上出現,隨著地殼的運動逐漸出現了陸地,如果地球上的70%的海洋變成了陸地之後,人類還能夠繼續生存下去嗎?
  • 海洋是生命的搖籃。如果沒有海洋,地球可以仍舊一片死寂。
    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有一個美麗的藍色星球,它就是我們的地球。地球上有無數生命,從低矮的小草到枝繁葉茂的大樹,從舞動雙翅的彩蝶到疾馳飛奔的獵豹,從翱翔天空的飛鳥到暢遊四海的遊魚……這就是我們生機勃勃的地球。
  • 了解地球如何製造磷化氫 或許才能揭曉金星生命之謎
    如果你不從事半導體製造業,沒有接觸過含有磷化氫的滅鼠藥,不了解化學武器的科學原理,那就很難掌握磷化氫的真實屬性。
  • 了解地球如何製造磷化氫,或許才能揭曉金星生命之謎
    如果你不從事半導體製造業,沒有接觸過含有磷化氫的滅鼠藥,不了解化學武器的科學原理,那就很難掌握磷化氫的真實屬性。今年,科學家宣布一項重大天文發現,聲稱在金星大氣層中發現磷化氫跡象,並推測它可能是由神秘生命體製造的。
  • 《生命簡史》:人類不是地球生命演化的旁觀者
    參考消息網8月22日報導  人們回溯經濟、政治、軍事和文化的歷史,無非是想從過去發生的事情中,尋找到對今天和未來的啟示。而研究自然的歷史,即便是在以上億萬年為時間單元的地質史中,講述地球40多億年來生命起源與演化的歷史,也是極為少見的。探索生命演化歷程有什麼用?
  • 發現其與地球環境相似,其含水量遠高於地球,並可能有生命存在
    事實上木星是一顆非常美麗的行星,是一顆氣體行星,主要成分是氫,木星有很強的引力,所以他又被稱為「地球的守護星」,木星每年都會幫助地球吸引大量隕石,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隕石與地球相撞。木星周圍有衛星/許多,到之前為止,科學家已經找到了79顆衛星,在眾多的衛星木星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木衛二,命名為衛星歐羅巴。
  • 一本書能讓你變成純素食主義者嗎?
    巴斯特裡卡(Bazterrica)在2005年看完紀錄片《地球公民》(Earthlings)後便不再吃肉,《地球公民》(Earthlings)這部紀錄片記錄了人們通過各種方式剝削其他動物,包括人們宰殺牲畜作為自己的食物,以及將自家的寵物安樂死的行為。
  • 地球如果突然氧氣消失了5秒,你敢想嗎?
    地球如果突然氧氣消失了5秒,你敢想嗎?如果地球上的氧氣消失五秒,到底會有什麼後果?首先,請想像一下,如果只有氧氣消失,那不至於會毀滅地球上所有生命,人類仍然存活,沒有氧氣的話,是沒事的,畢竟憋氣的世界紀錄是超過了23分鐘,新陳代謝是完全不需要氧氣,要考慮的就是當氧氣消失的一瞬間,比如說會有可能讓耳朵嚴重受傷,那是因為身體氣壓維持不變,外面氣壓驟降的緣故,事實上,這種事情看似還有可能發生,但其實並不然。
  • 地球生命為何只選擇碳基生命 而不是矽基生命呢?
    為什麼地球生命非得是碳基生命,而不是非碳基生命呢?外星生命有可能是矽基生命嗎?宇宙中到底有沒有非碳基生命?我們就來啃啃這塊硬骨頭。先說說,大自然為什麼讓地球生命自然選擇碳基生命?大家知道,自從化學尤其是分子生物學快速發展以來,科學家們發現:地球上所有生命形態和物種,無外乎都是由25種化學元素構成的。
  • 人類有可能逃避死亡嗎?如果生命能「永生」,地球可能隨時崩潰
    沒人希望自己變老,儘管人類為逃避死亡的過程作出了不少努力——從千年前熬煉的丹藥到現在的各類補品,但死亡似乎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雖然漫長,卻終會來臨。可……為什麼生命會隨著時間逐漸凋零?人類有可能逃避死亡嗎?
  • 冬至食物系統更新 讓生命重現旺盛生機
    所有曾經我們吃過的食物,都記錄在地球舊的食物系統中,那些對生命成長無益有害的食物,那些因口腹之慾被吃掉的動物,那些為銷量產量被各種人為添加有害成分的食物,吃多少,接下來身體就會有多大的折騰勁兒出來。集體意識形成的這個食物系統,正在被宇宙新的聚合力量更新中,在這個更新過程中,腸胃所有不適,都只能從更新食物系統開始真正的好轉和恢復!
  • 可愛的地球
    您給予了我們美好的食物!種多少都會倍增式的給予我們!地球!您有南極和北極的對稱!使企鵝變得那樣可愛至極!北極熊如此可愛智慧,為您守候。地球!您有五大洲七大洋的造型!孕育著各種生命!無論我們人類職位再高,勢力再大,金錢再多,都離不開您的地盤!我的地盤您做主!
  • 如果木星變成第二個太陽,地球會怎麼樣?人類會完蛋嗎?
    這裡是幻想觸手,抓住你的奇思妙想!今天觸手君網上衝浪的時候,看到有一篇文章說木星的中心溫度在持續上升,30億年後或變成第二太陽。真的嗎?木星變成恆星必然意味著木星的體積質量達到了引燃核聚變的條件,也就是太陽質量的8%,變成了一顆紅矮星,太陽系內行星都會受到其引力影響,軌道會有所改變。地球也會受到木星引力的影響,這時的地球軌道會向靠近木星的那一段移動,可能會移出太陽的宜居帶,而地球是否會變寒涼要看木星的熱量補償是否足夠。
  • 指甲蓋般大的黑洞,能吃掉地球嗎,過程會是什麼樣子?
    常常有人說道很小的黑洞,總想直觀的了解一下小黑洞會不會吃掉地球,過程是怎樣的。下面我們通過剖析一個指甲蓋般大的黑洞,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指甲蓋有多大?大概1個立方釐米吧。1立方釐米體積的黑洞有多大?怎麼理解黑洞體積。
  • 地球到底有多大,你真的了解嗎?看完讓人瑟瑟發抖
    近日,德國天文學家在《科學》期刊發文稱,他們發現了兩顆比地球稍大的行星,這兩顆行星圍繞著附近的一顆恆星運行。與其它擁有行星系統的恆星不同,這顆恆星相對不活躍,因此它不會發射可能傷害行星生命的耀斑能量。眾所周知,人類尋找宜居星球時,必要考慮的就是它與地球體積的比例,個頭大小確實很關鍵,但是,你知道在宇宙中,與其他天體相比,地球的體積處在哪個級別嗎?地球直徑大約12765千米,這是個什麼概念呢?舉個例子,飛機是現在人們出行最快的交通工具,如果坐飛機環繞地球一圈至少需要50個小時,這可是超過兩天的時間,中國這麼大,國內航班一般也只有幾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