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簡史》:人類不是地球生命演化的旁觀者

2021-01-08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8月22日報導  人們回溯經濟、政治、軍事和文化的歷史,無非是想從過去發生的事情中,尋找到對今天和未來的啟示。而研究自然的歷史,即便是在以上億萬年為時間單元的地質史中,講述地球40多億年來生命起源與演化的歷史,也是極為少見的。

探索生命演化歷程有什麼用?地質學家探究漫長歲月中地球上發生的那些事兒,是否真實可信?這是個問題。一百多年來,伴隨著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地質古生物學中很多已經成為定論的內容,都在不斷地改寫。可以這麼講,自然的歷史就是一個不斷被改寫的歷史。

探究生命演化的奧妙,不僅與科學研究有關,更和人文情懷有關,因為這些年來生態環境變遷,和人類的生存現狀緊密相連。回望自然的歷史,本質上就是呼籲今天的人們愛護地球家園、保護生態環境。無論從哪個角度看,《生命簡史》這本重要的科普著作,都能帶來無比寶貴的思想啟迪。

生命演化是地球上最壯觀的「表演」

該書作者理察·福提是英國資深古生物學家,24歲畢業於劍橋大學並獲得博士學位,隨即進入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工作,直到2016年退休。他曾擔任倫敦地質學會主席。他畢生與地質研究為伴,14歲就採集到人生的第一塊三葉蟲化石。後來在三葉蟲與筆石動物、節肢動物演化、奧陶紀古地理重建與地層對比、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等研究領域有很深的造詣。古生物學研究是不分國界的,中國地質古生物學界對福提並不算陌生,1986年曾經與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周志毅教授合作開展研究,發表論文《中國北方與東北的奧陶紀三葉蟲化石》。他也是改革開放之後,最早與中國學者開展聯合科研的西方著名學者。

同時,福提也是一位地學科普達人。在科普寫作領域,除了出版《生命簡史》外,《化石:洪荒時代的印記》《藏匿的風景》《三葉蟲:演化目擊者》《地球:一段親密的歷史》等系列科普著作同樣影響深遠。《生命簡史》自1997年出版以來,在世界各地被翻譯出版,被無數化石迷奉為「殿堂級地學科普書」。

《生命簡史》分為「永恆的海洋」「從塵埃到生命」「細胞、組織和軀體」「人類」等十三個章節。福提以第一人稱作為表述方式,將自身的地質研究經歷、見聞、趣事和古生物學理論有效融合,用開闊的視野、紮實的學識、生動的文筆,講述地球生命40億年波瀾壯闊的演化傳奇。46億年,是一個極其漫長的地質過程,伴隨著地球內部和外部環境的巨大變化,生命從無到有在時刻地演化,而地球上的生命,一方面在適應著地球的環境,同時物種也在改造著生態環境。在不同的地質時期,曾經有不同的新物種出現,同時也有不同的物種滅絕。

生命演化的場景,構成地球上最為壯觀的「表演」。

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形成的?西方神話認為其是造物主創造的,上千年來人們曾對這種觀點深信不疑。1788年,蘇格蘭農場主兼業餘地質學家赫頓,在觀察了河流的泥沙和河岸遭受侵損的過程後,從巖層中得到啟發,認為它們代表億萬年來的沉積。他進而通過系列的論證,摒棄了中世紀的地質學理論,正式將地質學確立為一門科學。1915年前後,放射性同位素測年方法運用到巖石測年當中,地質學家們首次測定出了巖層的絕對年齡,並很快完成地質年代表的「編碼」。

在此之前,很少有人注意到:從世界地圖上看,非洲西部和南美洲東海岸的輪廓線可以完美拼合,德國地球物理學家魏格納首先意識到這並非巧合,而是地球上大陸板塊運動、漂移的結果。

「大陸漂移學說」在當時遭人嘲笑,而近年來,這種學說幾乎成為一種共識,並深深影響著地質科學發展。到目前為止,地質科學依然是一門處於探索中的科學,地球表層和地球內部的很多問題依然是未知數。

從恐龍到人類的演化應該提高警惕

我們常說,地球孕育了生命,然而地球46億年前在宇宙大爆炸中誕生時,是一個滾燙的高溫星體。35億年前,當大氣層形成後,才使生命的出現具備了生存條件。在地球生命演化中,恐龍是無法繞開的物種。在所有滅絕的物種裡,恐龍化石是最重要、也是最令人難以置信的,但是它們卻落得了演化失敗者的聲名。

恐龍起源於2.25億年前,滅絕於6500萬年前。恐龍在地球上生活了長達1.6億年,這麼長的存在時間,確實冤枉了恐龍家族。

恐龍曾經是地球上的統治者,但是對於恐龍的各種爭議,地質學界一直爭論不休。傳統觀念認為,恐龍和其他爬行動物一樣,是行動緩慢的冷血動物。但是50多年前,有學者指出恐龍屬於溫血動物。現在人們基本達成共識:肉食性恐龍可能是溫血的,植食性恐龍則可能是冷血的。恐龍到底是如何滅絕的?很多人認為這是外星球的隕石撞擊地球後,地球形成浩瀚無邊的火災,在高溫和食物銳減的情況下,恐龍走向了滅絕。還有學者經過研究認為:恐龍的滅絕是一個緩慢漸進的過程,可能是氣候或海平面的變化引起的。

筆者認為,恐龍的滅絕是這兩種因素疊加形成的惡果。

人類文明真正主宰地球,才不到1萬年的歷史,這和恐龍統治地球1.6億年的歷史相差甚遠。人類和所有物種一樣,也歷經了漫長的演化。現在的人類,也稱為智人。智人是靈長目亞科人族的分支,大約在500萬年前與組成人科的大猩猩、黑猩猩分道揚鑣。大約在15萬年前,現代智人起源於非洲,後來紛紛擴散到世界。人類對於生存條件極為苛刻,需要肥沃的土地、充足的水源、繁茂的植物。由此也不能看出,在遠古的非洲,生態環境應該還算不錯,否則人類不會首先在那裡出現。

從猿到人的演化中,直立行走是最為關鍵的一步,而這關鍵的一步,人類同樣花費了很長的時間。人類邁入文明時代,火的使用、吃熟食、狩獵與種植則發揮著無法替代的作用。

當今地球人類接近60億,數量龐大的人口,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向地球索取自然資源,這使得地球承擔著巨大的生態壓力。畢竟地球資源是有限的,按照現在的資源開採速度和強度,地球會不會「彈盡糧絕」?

地球生命演化的故事遠未結束

閱讀《生命簡史》時,筆者不禁聯想到近年來出版的《地球生命的歷程》和《大滅絕時代》。這兩本書中談到,地球生命演化歷經六次演化。第六次生命的演化,在工業革命以後。生命演化歷程中,物種的消亡與新生,本屬於正常的自然規律。

可是自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由於人類的活動範圍迅速擴大,對自然的索取越來越多,無數的原始森林遭到肆意砍伐,水源地遭到破壞。

人類活動雖然基本上不可能讓微生物、真菌、藻類和其他生活在海底與高空中等極端環境中的生物從地球上消失,但是對於樹木、哺乳動物、鳥類和爬行動物等大型生物來說,生存的前景不算樂觀。這些大型生物的生存,需要在大面積的棲息地中各種微環境的平衡。如果大型動物的棲息地不復存在,很多物種將走向滅絕。

地球過去的2億年中,平均大約每100年有90種脊椎動物滅絕,平均每27年有一種高等植物滅絕。然而,因受人類的幹擾,鳥類和哺乳類動物滅絕的速度提高了100至1000倍。近100年來,有110種哺乳動物、139種鳥類在地球上消失了。如:昆士蘭毛鼻袋熊於1900年滅絕,北美白狼於1911年滅絕,中國犀牛於1922年滅絕,峇里虎於1937年滅絕,墨西哥灰熊於1964年滅絕,爪哇虎於1980年滅絕,加拿大黑足雪貂於1991年滅絕……至於我國長江流域裡的白鰭豚,生死依然是人們關心的話題。

與地質歷史上遠古生物的多樣性相比,人類只是滄海一粟。地球承載著生命與人類文明,從宇宙視角來看,這顆星球依然璀璨、偉大。同時也應該看到,地球自誕生以來,目前承受的生態環境壓力已經不堪重負。當前,最為急迫的就是維護好、保護好物種之間的多樣性平衡,使整個自然界保持蓬勃生機。時間在繼續,地球生命演化的故事還遠未結束。

《生命簡史》

副標題: 地球生命40億年的演化傳奇

作者:[英]理察·福提

譯者:高環宇

出版者:中信出版集團

出版時間:2018年8月

定價:68元

相關焦點

  • 地球生命為何只選擇碳基生命 而不是矽基生命呢?
    為什麼地球生命非得是碳基生命,而不是非碳基生命呢?外星生命有可能是矽基生命嗎?宇宙中到底有沒有非碳基生命?我們就來啃啃這塊硬骨頭。先說說,大自然為什麼讓地球生命自然選擇碳基生命?大家知道,自從化學尤其是分子生物學快速發展以來,科學家們發現:地球上所有生命形態和物種,無外乎都是由25種化學元素構成的。
  • 綠色乃是生命之色,演化史上的裡程碑,生命演化的一大壯舉
    綠色乃是生命之色,自從最初的一點綠色在海洋某處出現之後,地球從此便變得不同了。縱觀地球歷史,藍細菌戰勝了不知多少種厭氧生物,也促成了最長久的休倫大冰期(又稱,新太古代大冰期),藍藻的繁榮佔據了整個生命演化史的前30億年,直到動植物的崛起,才逐漸淡出了生態系統的視野。
  • 作為地球生命的圖騰,人類是從哪些視角描繪DNA的?
    人類含有23對染色體,每對染色體中的一個來自父親,另一個來自母親,而所有染色體都是由DNA等物質組成。DNA蘊含著地球生命繁衍生息的密碼,揭示了生命生長和遺傳的本質。自DNA展現於世,人們就從各種視角對它進行著描繪,而DNA也從另一個角度展現著人類對生命的的敬畏……
  • |《人類簡史》作者新書
    中文版書名《人類簡史》,可能有不少人聽說過,畢竟它曾在各家電商的排行榜上「霸屏」一年。《人類簡史》 中信出版集團在《人類簡史》裡,尤瓦爾·赫拉利以科幻小說式的精彩語言重新組織了人類演化進程,然後問道:人類真的和動物有不同嗎?
  • 科學家:人類是一系列進化的奇蹟,其他星球極不可能存在智慧生命!
    而這些和太陽類似的恆星有多少類似地球的行星,有多少處在宜居帶並且具有生命所需的必備條件,科學界沒有定論但肯定存在不少。從概率上講,人類在宇宙中應該不是孤獨的,但是為什麼我們一直偵測不到智慧生命的信號?
  • 地球上生命或源於檸檬酸循環
    據科技日報1月11日報導,地球上的生命到底如何而來?這是人類幾大未解之謎之一。為回答這一問題,美國科學家提出了一種新理論——檸檬酸循環,這一過程可能於約40億年前開始,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參與分子不斷演化。研究發表在9日出版的《自然·通訊》雜誌上。
  •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一部人類歷史的說明書
    或許真正該問的問題不是我們究竟想要變成什麼,而是我們究竟希望自己想要什麼。——赫拉利《人類簡史》距今135億年,物質原子出現,物理學、化學出現,距今45億年,地球形成,距今38億年,有機生物形成,生物學開始出現,距今250萬年,非洲人屬開始演化,距今30萬年,人學會使用火,距今1.2萬年,農業革命開始,距今5000年,出現最早的王國,距今200年工業革命開始
  • 假如地球沒有出現生命的話,現在會是什麼樣子呢?
    如今的地球,雖然在人類的活動幹預下,自然界的平衡已經開始被破壞,但是總體來說還是非常舒適的,擁有適宜的溫度、充足的水資源,萬物在地球上誕生發育,是宇宙中一顆很特別、美好的星球。 不過,如果地球上從來都不曾出現過生命,地球從46億年之前誕生,一直演化到今天,如今的地球又會是什麼樣子呢?
  • 海洋是「生命的搖籃」,那麼它都為地球帶來了什麼?
    海洋在人們眼中似乎是一個神聖的存在,多姿多彩的海底世界、海洋生命生命和海洋環境的神奇,都讓人們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在目前人類的認知裡,地球上的生命發源於海洋,換句話說,海洋孕育著生命。地球上的生物由低級向高級不斷進化,而大多數低級動物是從海洋裡漸漸演化成陸地生物,於是人們稱海洋為「生命的搖籃」。海洋在地球上是不可或缺的存在,那麼海洋都為地球帶來了什麼?
  • 人類是地球唯一的智慧生命嗎?科學家:曾經的高級文明已被磨滅!
    人類是地球唯一的智慧生命嗎?科學家:曾經的高級文明已被磨滅!人類是由猿猴進化而來,人類卻與猿猴有很大的不同。人類是存在意識的,並且它是地球上公認的唯一的高智慧生物,人類有思想有智慧,沒有像大象那樣強壯的身體,沒有像老虎那樣兇猛的利器,沒有像老鷹的展翅翱翔的能力。
  • 《地球公民》:生命變成食物的過程,你想了解嗎?
    拋開一出生就被當成「肉」的生物,那些本該生活在自然的動物,被剝皮,被虐殺的動物,並不僅僅是為了滿足人類的口腹之慾,這些是人類為利用動物而制訂的工業化標準,動物被飼養起來供人類作為寵物,食物,衣物,娛樂和研究等……也許會有人說「我不是素食主義者」,我不需要看這些有的沒的,但《地球公民》並不是要把人人都變成一位素食主義者
  • 地球生命的起源,似乎與太陽系曾被「轟炸」有關
    隨後的研究表明,爆炸事件並不是孤立發生的,它在太陽系內乃至地球上均很普遍。但是,這項研究可能會將晚期重型轟炸時間提前到大約41.5億至44億年前。研究地球隕石的研究人員發現,維斯塔(Vesta)在41.5億至44億年前受到多個天體的撞擊,這表明後期的大規模轟炸發生的時間比預期的要早,強度不及預期,但持續時間更長。
  • 除了地球,為何其他星球沒有生命?專家:或許是因為它們的出現!
    除了地球,為何其他星球沒有生命?專家:或許是因為它們的出現!人類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幾百萬年,越來越離不開地球,人類利用地球上的資源開始發展科技,近幾年有明顯的提升和增長,科學家們由此也開始探索宇宙,自始至終,科學家們一直就沒有放棄過尋找,適合人類生存的另外一個地球,不過直到現在,卻還沒有一點進展。
  • 美研究稱地球上生命或源於檸檬酸循環
    地球上生命或源於檸檬酸循環科技日報北京1月10日電 (記者劉霞)地球上的生命到底如何而來?這是人類幾大未解之謎之一。為回答這一問題,美國科學家提出了一種新理論——檸檬酸循環,這一過程可能於約40億年前開始,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參與分子不斷演化。
  • 我們應該已經發現了和地球一樣適合生命存在的行星
    絕大多數都不是特別有利於我們現有認知的生命存活。例如,KELT-9b行星非常熱,以至於它的大氣層在不斷融化。已知最黑暗的行星TrES-2b的大氣溫度為980攝氏度。GJ433D的發現者將其描述為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冷的類海王星行星。
  • 讀書交流會 | 本期閱讀《人類簡史》
    在《人類簡史》裡有提到:「這種想大口吃下高熱量食物的直覺本能深植在我們的基因裡。就算我們今天可能住在高樓大廈,家家戶戶的冰箱早就塞滿食物,我們的DNA還記得那些在草原上的日子。」這是為什麼呢?快來和四季郵局一起花十天閱讀這一本《人類簡史》找到大口吃肉,拒絕減肥的理論依據吧!
  • 環境砷汙染與地球演化歷史研究獲進展
    4月29日,國際學術刊物《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在線發表了關於生命耐砷機制起源的研究論文"The Great Oxidation Event expanded the genetic repertoire of arsenic metabolism and cycling",揭示了地球砷環境演變與微生物抗砷分子機制進化的因果關係。
  • 被NASA看好的克卜勒星球,與地球高度相似,或早有生命存在
    在霍金生前,霍金曾經多次警告人類,一定要儘快找到飛離地球的辦法,並且在太空中找到第二個家園,否則200年之後,人類很可能就會迎來滅頂之災。至於為何霍金會這麼認為,是因為他曾經做過實驗,實驗的結果讓他認為,200年之後的人類極有可能發生了不好的事情。
  • 生命一定要有氧嗎?對地外生命來說,氧氣有沒有可能是毒藥?
    有位網友提了一個奇葩的問題,他認為對人類來說,氧氣有沒有可能是慢性毒藥,七八十年就把人殺死了。我的回答是:氧氣對有的生命可能是毒藥,但對人類來說,氧氣是恩人,不是毒藥。這個說法十分荒謬,沒有氧氣你活10分鐘試試。
  • 2.5億年前發現人類腳印?科學家:地球生命也許是一個循環!
    文/仗劍走天涯2.5億年前發現人類腳印?科學家:地球生命也許是一個循環!隨著人類科學技術不斷的發展,人類對於自身的起源問題有了更深一步的認知。在大多數的人眼中,生物都遵循著達爾文的進化論,人是由猿猴進化而來的。可是在人類之前,地球上難道就沒有出現過任何的生物嗎?達爾文的進化論真的能夠闡述人類的進化歷程,和地球生物的演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