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高的人,絕對不會用這四句話安慰人

2021-01-08 網易新聞

本文系網易公開課出品,更多內容下載網易公開課APP。

為什麼總有人很會安慰人?

大概是常常需要自己安慰自己。試得多了,才知道別人需要怎樣的關懷。

那從來都不會安慰人的人呢?

他們,不是沒經歷過傷心,而是從來也都沒學會應該怎麼安慰自己。

所以,總是一不小心,就讓好意走了樣,關係斷了線。

那些安慰別人時候的雷區,一個比一個更讓人抓心撓肝。

1

「我有一次更慘……」

「大家都是這樣的!」

聊天最讓人受不了的,就是剛把自己的經歷說完期待得到反應,結果打開了對方的話匣子。

更別說是尋求安慰的時候。

「你那不算什麼,你都不知道,我有一次……」

「這很正常啊,大家都會這樣,比如我有一次就是……」

讓訴苦的人最尷尬的,莫過於對方,一定要講一個比自己更慘澹的故事。



一個人在尋求安慰的時候,其實覺得自己是特殊的、受到傷害的那個,說大家都有同感,會讓一個人更加不知所措。

潛臺詞是:你不該這麼矯情


來源:公開課《同理心的力量》

法國中世紀哲學家彼得·阿伯拉爾這樣解釋「比慘」:

我這樣做為的是讓你通過比較你我的痛苦而發現,你的痛苦算不得—回事。至多不過小事—樁,從而使你更容易承受你痛苦的壓力。

但實際上,當朋友說出類似的經歷安慰時,當下的一瞬間或許會有同病相憐的共感,以為得到了理解。

過一會兒會發現,他只是看到了這件事,這件在你眼中的大事,在他看來卻是不值一提的一件小事,你現在的難過只不過是在庸人自擾。

比慘對於安慰,更多的是剝奪對方「宣洩」的權利和欲望。

在夫妻生活中,妻子抱怨「每天在家照顧孩子,你知道我有多累嗎? 」

丈夫給出的錯誤回應就是「你以為我在外面上班就輕鬆了,我一直加班加點地幹,每天累死累活的! 」


妻子向丈夫抱怨,希望得到的是是丈夫的認可和安慰。

但丈夫上來就說自己更累,跟妻子「比慘」,這樣說的潛臺詞會讓別人有一種被批評指責的感覺,這樣很容易激起雙方的逆反心理,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美名其曰安慰,實則是變相的譴責。

不只是在安慰別人的情況下,哪怕是日常聊天,別人說了什麼事情,立刻就說自己身上的事,也很不禮貌。

哪怕是真的有共情,也要學會等待。

安慰別人的時候,你不是主角,傾訴的那個人才是。

2

「我之前不就跟你說過,你應該……」

人在尋求安慰的那一瞬間,並不是想來解決問題

「你應該這樣……」;

「你有沒有想過自己的問題」。

被安慰的人此刻最不想聽到的,就是大道理。


youtube短片《it is not about the nail》

要幫助對方情緒發洩出來,而不是關注事實本身。

《紅樓夢》中有一經典情節,晴雯因不小心摔壞寶玉扇子與寶玉發生爭執。

襲人勸說「不犯著當著二爺吵,要是惱二爺,也不該這麼吵的萬人知道」。

結果晴雯情緒更加激動。

後來寶玉不僅不怪晴雯,還找來一堆扇子,讓她撕著玩。

晴雯把扇子都撕完了,火氣也都發洩出去了,這時候才能聽得進規勸。

道理都懂,重要的是順其自然地幫助對方把負面情緒發洩出來。

自以為是的安慰,反而會起到反作用。

考試成績不理想的孩子,被家長劈頭蓋臉一頓痛罵:「我讓你認真寫作業,少打遊戲,你偏不聽,這就是不聽話的結果。」

在孩子遭受挫折之後只知責罵不知引導,會讓孩子自然地選擇疏遠,遇事隱忍不言。

說教者,無外乎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更有甚者,則是扮演馬後炮的討厭角色。

「我早就知道會這樣的……」

「早知如此,你就應該聽我的……」

不僅起不到任何扭轉事態的作用,反而會火上澆油,引起聽者的強烈不滿。

這種行為不僅出現在安慰人的對話中,生活的種種事件中也總有人當這「事後諸葛」。

馬後炮的行為本質上可以歸納為三種心理訴求:貶低他人、抬高自己,和控制欲膨脹。

大多數情況下,訴苦者,已經知道本應該怎麼做。

這時候再以「教人做人」的姿態出現,無異於是在傷口上撒鹽,讓訴苦者的追悔加深。

3

「別想了,過一會就好了」

溝通是一門學問,而輸入信息的啟動環節,就是傾聽。

當對方把所有問題都說完的時候,他就已經做了一次全方位的傾訴,情緒得到了極大的發洩。

讓人把話說完,很重要。

常常需要忌諱的就是,「別想了,過一會就好了」,逼得人慾言又止。

即便是出於安慰,希望對方不要再想傷心事,也不該這樣阻斷對方發洩的欲望。

別人在尋求安慰時,即使我們覺得事情沒什麼大不了,但在當下,他的情緒依然會繼續困擾著他。

哆啦A夢對大雄說,你有心事我儘量領悟,你有委屈我聽你傾訴,我願意成為一直都被你出氣的小人物。

這是哆啦A夢能給予大雄的安全感,有問題時都在,難過時就認真地聽。


在專業的心理諮詢過程中,諮詢師也都必須具備傾聽能力,求助者初次來訪時適當詢問,表達關切,更重要的是注意傾聽求助者的訴求。

當有人需要安慰時,放慢性子,先不要想怎麼說,而是聽對方說完問題,可以讓對方好過一點。

很多事情,只要說出來,傷口就已經好了一半。

找準定位,縮小自己,不要急著轉移情緒,多用一些問句,引導對方傾訴,試著引導他們放下焦慮。

事實上,安慰很少能真正解決問題,但人有時候那股勁上來,就是為了發洩情緒。

4

真心喪的時候

來了一句「666666」

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可觸碰的地方,他們之所以找朋友傾訴,只是希望那一瞬間自己的負面情緒能被接納和理解。

有些難過,不適合開玩笑,也不適合一笑而過。

「我今天又背鍋,被老闆冤枉……怎麼每次都是我啊……」

「666666。」


「我媽又來催婚,讓我去相親。我都恨不得當一輩子剩女圖個清靜。」

「優秀。」

被無解的負面情緒包圍時,對方一句「666」,煩惱瞬間倍增。

有些糗事,只能自嘲,不可評論。

有氣無力的自嘲,已經是一個人失望到極致的邊緣狀態,對方一句「你可真厲害」,瞬間擊垮心理狀態。

流於表面的理解,甚至是有些「幸災樂禍」的安慰,只是自以為是的善良。

雖然是一種關心,但未免太過殘忍。同樣是一件事,不同的安慰方式,不同的情緒感受。

比對於小孩子,他在委屈時表達不滿,家長用開玩笑的語氣說「你倒還挺硬氣」。

想要緩解氛圍,反而會讓孩子更加難過。

Barbara F. Meltz 在書中給出了不一樣的方法,一個兩歲左右的男孩突然在走廊裡大發脾氣:他一下子趴到地下,又哭又鬧,兩腳亂踢、兩手亂抓。

男孩的媽媽一句話沒說,放下手裡的東西,與兒子一起趴在地上,她的頭和兒子的頭挨在一起、鼻子也碰到了一起,旁若無人。

在母親的無聲安慰下,孩子的情緒慢慢平復下來,哭鬧聲也慢慢變小。

孩子看母親,母親就看孩子。孩子坐起來,母親也坐起來。孩子站起來,母親也站起來。

最後母親向孩子伸出手來,兩人一起離開了長長的走廊,這時孩子的情緒已經變得非常穩定。

最好的共情,是讓他在實際中感受到,「你看,我真的懂你」。

用玩笑掩蓋嚴肅的調侃,是對一個人自尊的第二次挑戰。

表達安慰,但不要戳人痛處,如果不能解決問題,也不要創造新的傷疤。

5

安慰也有「科學方法」

想清楚四個問題再說

安慰不是一個人「應該做的」,而是一種饋贈。

一個懂得如何安慰別人的人,必然是能夠走進對方的心理,體會另一種不同的情緒產生方式。

護理學家 Teresa Wiseman 在關於「同理心」的研究中認為:同理心是與人一起感受。


來源:公開課《同理心的力量》

具有同理心的人,具有接受他人觀點的能力,並且能夠控制自己,不對他人的事加以評論。

不同於促使人心失去連結的「同情」,同理心在安慰別人的場景中至關重要:因為在同理心的基礎上,還得靈活運用談話技巧。


來源:《恰到好處的安慰》Kelsey Crowe Ph.D.

換位思考,理解需求。

但為了避免適得其反,應當告知對方,自己會如何選擇,而並非直接以建議的形式提出。

比如,「如果是我的話,我也許會……」

言語交際實際上是藉助語言手段來進行的認知活動,溝通的雙方能對對方認知的背景環境給予理解,交際才能成功。

這也是為什麼在微信、電話裡溝通,總會造成新一輪戰爭的原因。

隔著屏幕開解別人,要格外注意對方容易誤解的字眼,以免造成誤會,並且根據對方的反饋,及時判斷對方是否完全理解。

研究表明,人際交往時,約有65%是運用非語言交流技巧進行的,而語言溝通技巧只佔了35%。

儘量面談。

如果不行,說話前千萬三思,確認它不會像「666」的效果一樣背叛你。


來源:《恰到好處的安慰》Kelsey Crowe Ph.D.

如果對方渴望意見,這其實是一種很危險的境地。

被情緒裹挾的人向你求助,多半是因為自己還不知如何承擔起問題可能產生的後果。他人的意見做參考,一旦產生麻煩,給出建議的人,就會成為分擔責任的那個。

一定要給建議,先站在第三方的立場考量。如果在情緒適當、道理能接受的範圍內,你會如何選擇。

如果情緒已經被帶跑了,還是不給建議為妙。

勸解者需要考慮是否能對對方產生積極意義,或者是否能對對方面臨的問題提供有效的解決辦法。

不能一味的同仇敵愾,儘量為對方考慮多種現實因素,合理分析、出謀劃策。


來源:公開課《同理心的力量》

誰還沒有脆弱的時候呢。

理解了情緒和語言背後的邏輯與「陷阱」,人人都能是善解人意的那一個。

傷心是一個人的事。

但趕走傷心的「理解」,需要共同達成。

相關焦點

  • 情商高的人,從來不會說這4種話
    很多人以為情商高的人,就是要會說話。恰恰相反,情商高的人往往話都不多,只是他們說出來的話句句在理。這些人懂得什麼時候該說話,什麼時候該沉默;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要說,這才是真正的情商高的表現。背後評價他人的話有一天,兩位關係好的同事在廁所裡,聊起了老闆跟前臺的關係很親密,是不是有點什麼特殊的關係。
  • 只有情商低的人,才喜歡用這三句話安慰人,使得自己朋友越來越少
    懂得如何安慰他人也是情商的考驗,情商低的人經常在安慰人時說以下話,以這種方式安慰人可能會產生反作用。假意型安慰:「我也經歷過,我理解了。」我們是不可能實現人與人之間百分之百的同理心,只有真正了解之後,我們才能表達我們是否了解。
  • 情商高的人,可能不會說這三種話
    一個人情商高不高從他的語言中就可以體現出來,情商越高的人就會越注重自己的表達方式和說話藝術,他們不會將自己的情緒暴露在言語中。 因為他們知道這樣只會讓兩人的關係越來越疏遠,不會拉進他們的距離,所以當你身邊有這樣一個不會說抱怨的話,不會說放棄的話更不會說出一些傷害別人不負責的話的人,那麼他一定是情商高並且有教養的,跟這樣的人來往只會讓你變得越來越好。 情商高的人,可能不會說這三種話
  • 酒桌飯局上,情商高的人常會把這3句話掛在嘴邊,能夠賺足好感
    酒桌飯局上,情商高的人常會把這3句話掛在嘴邊,能夠賺足好感 酒桌飯局是人這一生無可避免的事情,相信大家應該都深有感觸吧。同學聚會、公司聚餐、朋友應酬等等,有著太多太多的飯局要參加了。為了自己的人際關係,不得不硬著頭皮上。
  • 情商高的男人,用這三句話作為開場白,蠢男人才說「在幹嘛」
    他說:情商其實有時候比智商更重要,尤其是作為一個男人,情商就決定了自己以後的生活,決定了自己的家庭,決定了自己的愛人是否會對自己忠誠。後來我想了一下,覺得這句話特別有道理,那個時候不懂事兒,感覺他說這句話的時候自己就像一個小白一樣,默默的在那兒聽著,但是後來當我深思熟慮這句話之後,才發現原來老師說的就是對的。
  • 酒桌上,情商高的人常喜歡把這3句話掛在嘴邊,難怪越混越好
    酒桌上,情商高的人常喜歡把這3句話掛在嘴邊,難怪越混越好我們在職場中工作,參加酒桌飯局其實是很難避免的,有的是同學好友之間相聚,相互交流近來的情況和緬懷一下過去,有的則是家人親戚之間團聚,閒話家長裡短,還有的則是和同事領導之間聚會,交流和增進感情,結交更多的人脈關係。
  • 酒局上,情商高的人喜歡說這3句敬酒詞,領導高興、同桌人認可
    酒局上,情商高的人喜歡說這3句敬酒詞,領導高興、同桌人認可還未步入社會的時候,只需要好好學習,人際交往也並沒有這麼重要,所以情商的重要性也還未凸顯出來。等到步入社會之後,發現如果情商不高的話,在社會上會生存得很艱難。以前碰到的一個同事就是這樣,工作能力還不錯,每天不僅能按時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工作效率也特別高。但是他不太合群,平時跟領導同事基本不交流,只有工作上的事情需要處理,才會去跟別人溝通。而且對接工作的時候,碰到對方有問題,就會直接當著很多人的面指出來。有時候在會議上,領導的說的工作數據有個不對時,也會當場出聲糾正。
  • 情商高的人,在安慰別人時,從來不會說這三句話!
    往往此刻你的安慰尤為重要。可是我們要知道如何安慰才可以幫助到朋友,因為往往在生活裡,原本出於好心安慰別人,效果卻適得其反。明明是想通過安慰讓對方情緒好轉,最終不自覺地傷害了他人。這些錯誤的安慰方式,原本是可以避免的。這三種方式一定要避開。用自己的慘事,降低你痛苦的程度「別難受,我昨天比你還倒黴」,這句話可能大家都聽到過,在生活裡,往往這樣的例子更多,數不勝數。
  • 職場酒局上,經常把這3句話掛在嘴邊的人,情商都比較高,精闢
    職場酒局上,經常把這3句話掛在嘴邊的人,情商都比較高,精闢職場酒局相信很多人都去過,這種酒局不和尋常酒局一樣,多了一些規矩和規則。所以你在職場酒局的時候,其實始終都會處於一種端著的狀態,不會想要喝太多酒,也不會想要說太多的話,一切都要以適宜為主。這樣你在和同事、領導吃飯的時候,別人才不會因為你的一些舉止,和言行,而對你有一些厭惡之情。當然,這也是酒局前期的一種表現,當你已經對職場酒局情況了如指掌之後,在很多方面就可以遊刃有餘地去面對了。
  • 異性交往,情商高的用這三句話作為「結束語」,更得女人歡心
    在感情中,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都希望能夠用自己的萬種風情把對方給深深地吸引住,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魅力,並且渴望跟自己在一起。然而,在對待感情時,光有一顆真心是遠遠不夠的,若是不懂得去表達自己,不懂得如何去跟異性相處,即使你再愛他,對方也會覺得你太過無趣,根本不會被你吸引。
  • 情商高的人,往往話很少
    沉默是金的意思是指不常說話的人易取得成功,反觀生活當中那些在人們眼中情商高的人,往往不是因為他們的嘴舌燦蓮花,而是因為他們會聆聽!善於聆聽不僅能夠真正了解到別人的需要,也能令和他相處的人感受到舒適和被尊重。除了這點之外,他們也會做到這三點。
  • 靜夜思丨用這5句話安慰人,只能越來越糟
    每當此時,家人、朋友或同事的理解和安慰,猶如深夜裡茫茫大海中的一盞明燈,可以幫助我們走出陰霾,重拾動力和希望。然而有這麼5句話,如果用來安慰人,不僅不會讓失落的人心情好轉,反而令人氣不打一處來,心情愈發糟糕。
  • 情商;情商高的人能夠觀察別人的的情緒
    情商高的人永遠是要讓一讓的,你要讓別人知道你在給他面子,這也是情商高的一個表現,要給別人面子,不要讓別人難堪,你讓別人難堪,別人下不來臺,別人就會跟你吵。因為很多人他都是玻璃心,所以說情商高的人臉上一定是經常的笑。他一般表情很豐富,但是都是正面的表情,偽造是很少有的。
  • 情商高的人,都習慣將這4種話掛在嘴邊,難怪人緣那麼好!
    在職場中,總是有些人的人緣非常好,他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給人留下聰明的印象;年輕人要想在公司裡混的如魚得水,與身邊同事們的說話方式很重要。因此,我們要想提升自己的人際關係,讓自己的人緣變得更好,就要懂得有意識地提升自己的情商。
  • 夜聽 | 用這5句話安慰人,只能越來越糟
    每當此時,家人、朋友或同事的理解和安慰,猶如深夜裡茫茫大海中的一盞明燈,可以幫助我們走出陰霾,重拾動力和希望。 然而有這麼5句話,如果用來安慰人,不僅不會讓失落的人心情好轉,反而令人氣不打一處來,心情愈發糟糕。 這樣的話真的不如不說,這樣的安慰真的不如不要。
  • 心理學:高情商的人擅長說「情話」,他們從不安慰他人,你是嗎?
    歸根結底,情商是控制和表達情緒的能力,不僅僅是控制自己的情緒,還要能夠照顧好別人的情緒,情商高的人經常可以從更深層次來考慮別人的情緒。那麼,應該如何照顧別人的情緒,就是一門學問了。任何人都可以說出好話,但有些人說出來的感覺令人感到十分空洞,而有些人說出來很容易令人信服。
  • 老祖宗識人術:「情商高」的人,經常說這3句話,你有嗎?
    導語"一個人的成功,百分之二十取決於他的智商,還有百分之八十取決於他的情商。"這句話是一位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的,體現了情商的重要性。智商高的人通常在為人處事方面能夠做到面面俱到,會交到很多朋友。那麼他的人脈就會很寬,這有利於在社會上立足,情商高的人在說話方面也會很有技巧。"情商高"的人通常會說這三句話,你有沒有說過呢?1、謝謝你的道歉,我很感激"謝謝你的道歉,我很感激"這句話是我認為最優雅的接受道歉的方式。
  • 在公司群裡,情商高的人從不會說這3句話,說得越多越被領導厭惡
    在公司群裡,情商高的人從不會說這3句話,說得越多越被領導厭惡在職場生存,很注重說話之道,相信很多朋友應該深有體會。作為職場人,沒有情商肯定是不行的,能說會道的人往往更容易獲得別人的認可與肯定。如果連這也做不到,那麼我只能說你的前路一片坎坷,未來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不僅僅是在平時的工作中要學會說話,懂得閉嘴。在公司的群裡,一樣也要做到該做的東西。像那些情商高的人就從來不會說這3句話,說得越多,越容易被領導厭惡。
  • 情商高的人,從來不說這「三句話」
    有些話無論什麼情況下都不適合說出口,憋在肚子裡也不要說出來,想要福氣越來越多,就少說自己的這」三件事」。士生於世,不可能沒有秘密,即便是正人君子也會存在一點難以啟齒的秘密,這是無可厚非的,也是可以容忍的。但是,秘密之所以為秘密,就是因為其不可與外人道也,一旦說出口,就不是秘密了。很多時候,你無法保證將秘密一股腦倒出來之後,聽者是否會為你保守。
  • 情商低的人,都愛說這4種話,人緣自然不會好
    情商高的人在說過時,懂得顧及到對方的感受,說出來的話會讓人聽了很舒服。情商低的人就總喜歡說下面4種話,不僅讓他聽了不舒服,還有可能因此得罪人,結果導致人緣越來越差。尖酸刻薄的話生活中有這樣一種人,表面跟你很客氣,但是說出來的話讓人覺得陰陽怪氣、酸不溜楸的。非常尖酸刻薄,讓人聽著很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