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宋琪 吳可仲 北京報導
隨著風電搶裝潮的逐步「退潮」,先前水漲船高的風機價格開始回落。近期,在風資源優越的平價大基地項目的招投標中,風機價格甚至出現探底低價紀錄的「降價潮」。
11月24日,華能集團北方上都平價大基地主機打捆招標開標,三一重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一重能」)在第一標段(上都60萬千瓦)的投標中給出了風機價格3101元/kW的歷史低價,這就意味著,若刨除塔筒和基礎錨栓等配套設備價格,風機主機價格已降至2650元~2700元/kW,創造了史上風機最低價的新紀錄。
作為「降價潮」中的「出頭鳥」,三一重能低報價的行為受到各方質疑,不少人認為三一重能突然的降價是其搶佔市場的價格策略,更有甚者直言不諱:「不以賺錢為目的的投標都是耍流氓」,「上一輪低價競爭的問題還沒有解決完,不顧後果的釜底抽薪又來了」……
針對此類聲音,三一重能方面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首先,我們認為這樣的質疑在行業內並非主流。其次,我們絕非低價競爭,實際上,在上都平價大基地的投標報價中,我們的報價相比次低價僅低了不到2%,屬合理的市場報價,並且我們本身留有合理的利潤空間。此外,在12月10日剛公布的華能遼寧寶力項目中,我們以3705元/kW的價格仍能排在中標候選人第一名。」
必要的市場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按刨除塔筒和基礎錨栓後,2650元~2700元/kW的低報價也並非普遍適用所有項目。」三一重能方面告訴記者,「公司在上都平價大基地投標時採用的是單機容量較大的5.XMW產品,此類機組適用於中高風速的風電項目,通過加大單機容量,可顯著降低風場造價,降低度電成本。」
據了解,華能北方上都風電大基地項目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及多倫縣境內,年平均風速約為8.5m/s。業內人士分析稱,優越的風資源條件及大兆瓦機型的應用的確是降低風機單位千瓦造價不可或缺的因素。
儘管如此,市場上對三一重能低價競爭,搶佔市場的質疑仍層出不窮。究其原因則是三一重能正處在特殊的戰略時期,多位業內人士均向記者表示,此時採用低價策略拓展市場,擴大訂單量對其尤為重要。
公開資料顯示,三一重能是三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一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其主營業務包括風電機組的研發、製造與銷售,以及風電場開發運營,是三一集團開展風電業務的主要平臺。11月2日,三一重能公布了其登陸資本市場的計劃,彼時,其已與中信證券籤署上市輔導協議。
此外,記者注意到,目前三一重能缺失在海上風電領域的布局,因此陸上風電的訂單成為其瞄準的主要市場。然而,在市場集中度不斷提高的背景下,留給仍處在第三梯隊的三一重能的市場機會已經所剩無幾。
根據風能專委會歷年統計數據,排名前五的風電整機企業新增裝機市場份額已由2013年的54.1%增長到2019年的73.4%,而2019年,三一重能剛剛擠入前十行列,以新增裝機70.4萬千瓦、市場份額2.6%的成績位列當年整機商排名第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