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主機價格探底2650元/kW 三一重能低價搶市場?

2020-12-21 手機鳳凰網

本報記者 宋琪 吳可仲 北京報導

隨著風電搶裝潮的逐步「退潮」,先前水漲船高的風機價格開始回落。近期,在風資源優越的平價大基地項目的招投標中,風機價格甚至出現探底低價紀錄的「降價潮」。

11月24日,華能集團北方上都平價大基地主機打捆招標開標,三一重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一重能」)在第一標段(上都60萬千瓦)的投標中給出了風機價格3101元/kW的歷史低價,這就意味著,若刨除塔筒和基礎錨栓等配套設備價格,風機主機價格已降至2650元~2700元/kW,創造了史上風機最低價的新紀錄。

作為「降價潮」中的「出頭鳥」,三一重能低報價的行為受到各方質疑,不少人認為三一重能突然的降價是其搶佔市場的價格策略,更有甚者直言不諱:「不以賺錢為目的的投標都是耍流氓」,「上一輪低價競爭的問題還沒有解決完,不顧後果的釜底抽薪又來了」……

針對此類聲音,三一重能方面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首先,我們認為這樣的質疑在行業內並非主流。其次,我們絕非低價競爭,實際上,在上都平價大基地的投標報價中,我們的報價相比次低價僅低了不到2%,屬合理的市場報價,並且我們本身留有合理的利潤空間。此外,在12月10日剛公布的華能遼寧寶力項目中,我們以3705元/kW的價格仍能排在中標候選人第一名。」

必要的市場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按刨除塔筒和基礎錨栓後,2650元~2700元/kW的低報價也並非普遍適用所有項目。」三一重能方面告訴記者,「公司在上都平價大基地投標時採用的是單機容量較大的5.XMW產品,此類機組適用於中高風速的風電項目,通過加大單機容量,可顯著降低風場造價,降低度電成本。」

據了解,華能北方上都風電大基地項目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及多倫縣境內,年平均風速約為8.5m/s。業內人士分析稱,優越的風資源條件及大兆瓦機型的應用的確是降低風機單位千瓦造價不可或缺的因素。

儘管如此,市場上對三一重能低價競爭,搶佔市場的質疑仍層出不窮。究其原因則是三一重能正處在特殊的戰略時期,多位業內人士均向記者表示,此時採用低價策略拓展市場,擴大訂單量對其尤為重要。

公開資料顯示,三一重能是三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一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其主營業務包括風電機組的研發、製造與銷售,以及風電場開發運營,是三一集團開展風電業務的主要平臺。11月2日,三一重能公布了其登陸資本市場的計劃,彼時,其已與中信證券籤署上市輔導協議。

此外,記者注意到,目前三一重能缺失在海上風電領域的布局,因此陸上風電的訂單成為其瞄準的主要市場。然而,在市場集中度不斷提高的背景下,留給仍處在第三梯隊的三一重能的市場機會已經所剩無幾。

根據風能專委會歷年統計數據,排名前五的風電整機企業新增裝機市場份額已由2013年的54.1%增長到2019年的73.4%,而2019年,三一重能剛剛擠入前十行列,以新增裝機70.4萬千瓦、市場份額2.6%的成績位列當年整機商排名第十位。

相關焦點

  • 低價攪局還是產品致勝:主機低價趨勢正在引領平價風電
    )中標候選人公示,三一重能預中標,項目容量150MW,中標價格3705元/kW,該標段同樣為項目的最低價。2、國電投2019年烏蘭察布6000MW招標:2019年4月,國家電投內蒙古公司烏蘭察布風電基地一期600萬千瓦示範項目風機(機型>3.0MW)招標中標結果公布,上海電氣以3179元/kw的低價中標1400MW,刷新中國陸上風電中標容量之最,當時,第二名的中標價格3600元/kw左右,高出第一名低價400元/kw左右。
  • 2600元/kW!風機價格創歷史新低!
    據CWEA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17家風電整機商投產使用風電總裝基地共69個,設計風機年產能超3萬套,約90GW,但由於上遊部件及原材料制約,實際產能在32GW左右,但2019年全年陸上風電實際招標量超60GW,顯然無法滿足供應需求。 如下圖,2020年初是風機價格的高峰期,最高報價達4500元/kW,隨著風電搶裝潮的即將結束,價格開始呈現下降趨勢。
  • 搶裝潮後,風電未來的投資機會如何?
    一、風電搶裝潮來襲2019年5月發改委明確,2021年新核准的陸上風電項目全部平價上網,國家不再補貼。2022年新核准的海上風電項目國家不再補貼。這意味著繼2015年搶裝之後,今年再次出現陸上風電搶裝潮。
  • 提升海上風電回報的三個轉機
    不過,近期行業政策和市場的三個變化,為海上風電項目的回報率提升帶來重大轉機。從標杆到平價的回報率腰斬以一個廣東地區含補貼海上風電來說,如能順利搶裝,在0.85元/kwh電價下可以實現合理回報。但如果無法順利全額併網保電價,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電價將從0.85元/kwh下降為0.453元/kwh,投資回報也將隨之腰斬,接近陸上平價風電光伏項目回報,無法反應與海上風電風險相匹配的應有回報水平。為此,出於對無法在2021年底全額併網保電價的擔憂,部分已核准海上風電項目業主選擇放棄2021年搶裝,改為等待平價時代風機及整體造價下降後的投資機遇。
  • 風電項目前期工作要求愈加嚴格 大容量低風速平價風機挑需求迫切
    南方陸上及南方海域海上風電項目頻頻更改規模或延期球哥近期統計了一下南方風電發展政策支持較好的兩個省:湖北和福建,根據湖北發改委官方公開的項目更改和延期項目(2020年)以及福建省發改委官方公開的更改和延期項目(2020年),初步統計達到170多萬千瓦,縮減規模超過30萬千瓦,在南方陸上風電發展這麼艱難的情況下,項目因為各種原因更改建設規模
  • 平價趨勢下風電市場的可持續發展機遇與策略
    在上述可再生能源中,水電作為傳統可再生能源已相對成熟,且受基本固定的水源地影響,兼具經濟性的開發空間有限;核電考慮到核廢料處理安全性,暫未開展大規模應用;風電和太陽能發電潛力較大,太陽能發電在過去十年雖然成本下降達89%,但集中式地面電站已基本無地可用,分布式光伏電站管理不便,預計增速可能趨緩;相比之下,風電搶裝潮接近尾聲,行業市場趨於成熟,並從「三北」地區延伸至中東南部、從陸上風電延伸至海上風電
  • 製造商CTO圓桌論壇:如何在海上風電平價時代乘風破浪
    賀小兵:我們想一下上周看到陸上風電降價比海上風電更瘋狂一些,主機價格跌破3000了。 柳地:主機價格不是3000,是包含塔架的,應該是2600。 賀小兵:最近我們也中標一個海上風電的價格,大致5000多。按照這個水平來看,應該說海上風電估計是陸上風電的兩倍。其實在五年前,也是7000左右。
  • 風電「搶裝潮」進入衝刺期!設備商訂單排到兩年後!
    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周福貴:前三季度我們的出貨量比去年同期增加3倍,過去我跟客戶都是微信聯繫,現在很多客戶直接給我打電話,協調設備的供應、運輸、吊裝,有一個客戶連續給我打了12個電話,要向我求援葉片。
  • 優化電纜技術,海上風電投資將下降400~500元/kW
    編輯丨風電頭條 隨著海上風電項目開發逐漸從近海走向風資源更加優秀的深、遠海,作為電力輸送的關鍵通道,海底電纜的重要性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熟知。對於電纜製造商而言,海上風電的大規模發展給企業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增量市場。
  • 跌至3000元/千瓦左右!風機價格重回搶裝前
    本輪風電搶裝導致了風機的供不應求,其價格不斷攀上新的高峰。隨著搶裝潮即將結束,風機價格經歷了「過山車」般的震蕩後,也逐漸回歸理性。以塔筒成本約600-800元/KW來計算,3.0MW風機價格已經跌至3000元/KW左右。這意味著,當前風機價格已跌至本輪風電搶裝前最低價。其實從今年初開始,風機價格到達高峰後已有所回落。
  • 風電主軸龍頭企業金雷股份發布了三季度業績預告
    三季報業績正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金雷股份是一家研發、生產、銷售風力發電機主軸及各類大型鑄鍛件的高新技術企業,為全球風電產業鏈上遊關鍵零部件企業。近年來,風電市場景氣度較高,國外市場增長穩定,國內市場遇到風電搶裝潮,金雷股份業績節節攀升。
  • 海上風電:搶裝潮引發棄風隱憂
    網源不協調問題開始浮現海上風電行業受2019年「5·24」風電電價新政影響,大批的海上風電項目建設提速,併集中計劃在2021年底前併網,較原規劃投產時間整體提前了2-3年。據介紹,目前來看,業主搶裝併網時間與電網標準建設周期難以匹配,源網不協調問題已經開始浮現。
  • 搶裝潮下風電布局正當時
    昨日的文章後許多股友留言了自己看好的光伏概念股,如太陽能、江蘇新能等二三線的小市值低估值光伏品種,但從主題投資的角度筆者這邊要說明一下,當下光伏行情主線依然是充分受益十四五裝機增長的細分行業龍頭,儘管陽光電源、晶澳科技、隆基股份等股價漲幅已經數倍,但市場資金依舊青睞強者恆強,我們也會盡力為投資者挖掘像東方日升這樣的滯漲龍頭個股。
  • 海上風機價格降到5000元/kW 可以實現平價
    實現平價仍有約一毛到兩毛差距海上風電發展潛力巨大,但國家補貼取消後,產業也將面臨諸多挑戰。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研究院黨委書記、董事長李衛東指出,海上風電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積攢一系列問題,近海資源趨近飽和,遠海開發技術水平有限,施工平臺資源緊張,運維能力手段不足,關鍵技術受制於人,這與海上風電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需求相矛盾。當前,海上風實現平價仍存在一定困難。
  • 遊資情報:「趙老哥」「作手新一」巨資封板低價創業板股
    原標題:遊資情報|抱團白馬股跌停,機構遊資出貨;「趙老哥」「作手新一」巨資封板低價創業板股! 摘要 【遊資情報:「趙老哥」「作手新一」巨資封板低價創業板股】周一大盤高開震蕩,有市場觀點認為,這裡可能是指數下跌探底的「第一隻腳」後的小反彈周期,這個反彈段起到的作用是放緩調整的速度,反彈結束後市場還將再次下探,形成「第二隻腳」。
  • 風電主軸龍頭金雷股份 上半年淨利翻番
    「搶裝潮」再現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風電市場,風電裝機量約佔全球一半左右。談及此次風電行業復甦,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中國風電裝機出現「搶裝潮」。「上一次『搶裝潮』出現在2014至2015年。當時『搶裝潮』甚至帶動了零部件價格上漲。」一位熟悉風電市場人士對此記憶猶新。
  • 風電產業鏈專題報告:風電塔筒,享受全球產業轉移大趨勢 - 未來智庫
    (如需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1、塔筒:全球產業鏈向中國轉移的確定受益環節風電搶裝只有兩年,而產業轉移是可以持續五到十年的大趨勢。 電子行業的不少牛股,都是得益於這一趨勢。數據顯示海外塔筒企業的噸價高於國內的企業,這一價差部分與 銷售地有關,CS Wind 的第一大銷售目的地是歐洲,佔其銷售額的接 近 60%比重;而天順風能的第一大目的地則是中國本土,顯然是一個 低價的市場;也可能與產品型號有關,譬如海上風電塔筒的噸價就高 於陸上比較多。
  • 2650元買到了「打孔」飛天茅臺:除了酒是假的其他都是真的
    最近,餘姚消費者陳先生在舜水南路某煙灑商店買了2瓶標示2018年生產的「53度茅臺酒」,準備晚上請客時用,每瓶價格為2650元。開始是自己拼手速,後來搶著搶著就上了癮,發動周邊親朋好友一起搶。「他們不白搶,搶到的話,一瓶我給他們加五六百,以2000元左右價格收購,然後我再以兩千三四的價格賣給二批商,每瓶賺個三四百。」最近這段時間,吳尊每天都能收上來五六瓶飛天茅臺,一轉手一天就能賺小兩千。他號稱,一個月倒茅臺的收入有幾萬元,比上班還賺錢。
  • 喜憂參半——中國風電2019-2030
    在技術難度較高的海上風機市場中,中國企業包攬全球第3到6名。而值得國人驕傲的是,曾經壟斷中國75%+風電市場的國際巨頭,如今在中國企業的聯手「打壓」之下,在中國的百分比已可掰著手指頭算。所以很多風電企業今年就忙著「搶裝」,甚至短期內導致風電成本不降反升。一臺1600噸的吊車,買一臺不到3500萬,因為搶裝需要,現在租半年就要3100萬。開這種吊車的司機工資,原來1萬一個月,現在2萬,「馬上可能漲到3萬。」這樣一個為了搞補貼「大幹快上」的所謂新能源產業,有什麼好講的?因為中國的風電產業正在以驚人的速度爆發式增長。
  • 浙江男子2650元買"打孔"茅臺:除了酒是假的其他都是真的
    2650元。開始是自己拼手速,後來搶著搶著就上了癮,發動周邊親朋好友一起搶。「他們不白搶,搶到的話,一瓶我給他們加五六百,以2000元左右價格收購,然後我再以兩千三四的價格賣給二批商,每瓶賺個三四百。」最近這段時間,吳尊每天都能收上來五六瓶飛天茅臺,一轉手一天就能賺小兩千。他號稱,一個月倒茅臺的收入有幾萬元,比上班還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