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那日 | 湯建武

2021-02-18 保康


5月16日 總第1055期 保康微信平臺

那年那月那日

湯建武

走在臘月的街道上,車水馬龍,人們都在忙著辦年貨,濃濃的年味撲面而來。女兒在微信中告訴我,她今年不能回家過年,那這個年還有什麼意義。

從前覺得光陰似箭,但2017年在我心裡是一個漫長的年份,人的一生要經歷的大事,為父母養老送終,為兒女收親完娶,幾件事都趕趟兒似的趕在這一年,我心力交瘁,這一年等於過了好幾年。

正月初十,我送遠嫁的女兒到車站,目送她坐的車消失在拐彎處,忍了很久的淚水滑落出來。女兒是我一手帶大的,她從小就聽話,懂事,學習也好,女兒結婚本應是高興的事,想到她遠嫁,心中充滿了不舍,千裡之外,人海茫茫,除了女婿家,舉目無親,我為她擔心。雖說現在交通方便,女兒出嫁後,為工作為家庭,身不由己,能回來看我的次數恐怕是屈指可數。有人說過:「遠嫁的女兒,註定就是父母丟棄的孩子。」我認同這句話,我感受到了《紅樓夢》中探春遠嫁時悲情。我看過很多這樣的場面,父母去世了,靈柩停放在殯儀館裡,遲遲沒有下葬,因為遠嫁的女兒尚未歸來。遠嫁的女兒終於回來了,再也看不到慈祥的雙親,聽不到父母慈愛的聲音,只有漆黑的棺材冷冰冰地對著遠嫁的女兒,儘管女兒哭得撕心裂肺,爸媽已經聽不到女兒的哭訴。接下來閃棺,出殯,下葬,最後遠嫁的女兒帶著愧疚默默地離開。龍應臺說「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對於遠嫁的女兒。我只能在心裡說:你若安好,就是晴天。

農曆4月20日下午,天陰沉沉的,我正在九年級考場監考,突然傳來嶽父去世的消息,如晴天霹靂。我和妻子心急火燎地趕回老家奔喪。我們走到道場邊,聽不到嶽父向我們打招呼,聽不到他爽朗的笑聲和關切的話語,看不到他和藹可親的笑容,只見一口漆黑的棺材停在堂屋中間,我跪在靈前,想到嶽父生前對我的千般好萬般情我泣不成聲,淚如雨下。嶽父下葬後我回到家裡,我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我寧願他活著,哪怕我在醫院裡侍候他,再辛苦我也心甘情願。

禍不單行,農曆九月初五,我的老父親一病不起,在縣醫院重症監護室搶救了十六天,然後轉到普通病房,此時的父親已經不能說話,我坐在床前,他一直盯著我,我附在他耳邊說話,他會輕輕點頭,我握住他的手,他把我的手攥得緊緊的,我用手摸他的臉,他顯出滿足的樣子,這是我第一次摸他的臉。我和哥給他餵飯,擦身,他無助地望著我們。我姐千裡迢迢從廣州趕回來,父親也是一直默默地盯著她,有話說不出來。農曆十月十五日下午三點半,我哥握住父親的左手,我握住父親的右手,父親的眼睛越來越小,變得灰暗,氣息越來越弱,八十九歲的父親永遠的離開了我們。料理完父親的喪事,回到空蕩蕩的家,看到父親用過的東西,覺得到處都是父親的影子。

父親出生在舊社會,12歲時祖父就去世了,父親從此就開始過上了苦日子,父親是長子,生活的重擔過早地壓在他稚嫩的雙肩上,他燒過窯,開過荒,種過地,給別人挑過腳,曾多次聽他講冒著風雪踏著整板凌從馬良背一百多斤的東西到後坪的艱難經歷;他販賣過東西,把山貨背到南漳換成鹽,再把鹽背回來換糧食供一家人艱難度日。解放後父親參加工作,他一生勤勞簡樸,寬厚待人,為人正直。他對我們兄妹的學業很重視,特別支持我讀書,父親晚年跟我一起生活,從來不格外,沒和我們鬧過彆拗,還幫我們照看孩子。如果說我現在能站在三尺講臺上從容面對學生,能有一碗飯吃,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都得感謝父親。

半年不到,兩位老人相繼離世,只留下長長的思念和悲傷,只覺得孤單無助,感到生活沒有意義。「父母在,尚有來處,父母去,不知歸處。」

願嶽父和父親在地下安息。 


  湯建武,1965年出生於保康縣兩峪鄉長河村,現在熊繹中學任教,襄陽市作家協會會員。喜歡看書、養花,喜歡與淡泊名利的人為友。

 


家在保康   愛上保康   品味保康

投稿郵箱165355727@qq.com

相關焦點

  • 那年,那月,那片桃花園
    我立在桃花樹下靜靜地觀賞著,一顆心兒飄飄然然地,飛到了那年那月的那片桃花園。那一年的春天格外溫暖,那一年的桃花開得格外豔。那一片桃園又是那樣地讓人夢系魂牽。那是一個周末,我騎著車子帶著你來到了桃園村的桃花園。那個園子可真大啊,足足有兩三百畝地。粉紅的花瓣在陽光下灼灼生輝,鋪天蓋地地撲滿了我們的眼。
  • 點亮一盞燈 | 湯建武
    2019年6月1日 第1227期 保康微信平臺點亮一盞燈湯建武
  • 那年那月永在心中——寫 信
    就是那三年,各村的「舍林」由幾畝、幾十畝迅速擴大到上百畝。個別鄰居情急之下,向爺爺求救,爺爺從不讓人空手而返,個別親戚來到爺爺家,住下就不走了,因為已經有氣無力。因為名字之中同有一個「亮」字,從此之後,爺爺有了一外號——「諸葛亮」。儘管如此,爺爺也未能護住自己所有的孩子。或許是為了徹底擺脫那錐心刺骨的噩夢,大災之後的第三年,也就是在1963年端午節後不久,三爺爺天涯孤旅,東北投親。
  • 那年那月之老三件·縫紉機
    結婚典禮除「衣服錢」,「首飾錢」外,那是必備的東西,否則女方家有權「不嫁」!常常聽「討吃要飯的」來念上一段:玻璃窗子玻璃門,炕上坐的有福人。柜上放的收音機,地下擺的個縫紉機。飛鴿車子上海表,這家夫妻真是嬲!這基本成了那個年代新婚新房的「標準圖像」和「樣板工程」了。縫紉機,當時雖然是100來塊錢,但也是「稀缺貨」,也不好買。
  • 那年那月系列之老四件·手錶
    它既是一個時代生活的符號,也是那年那月難忘的記憶。「自行車滴鈴鈴,手錶亮錚錚,收音機鬧盈盈,縫紉機轉的突轆轆兒。」 那時有的人家如果擁有了這「四大件」不僅是富裕的象徵,也是嫁女許親的一個「重要條件」。這樣的人家一定是城裡、村裡數一數二的好人家,也是多少懷春少女夢想中的「豪門」! 其實,那年代人們生活都不富裕,就連穿個皮鞋、帶塊手錶、鑲個大金牙都是一種奢侈和「炫富」的行為。
  • 【小說街坊】那年那月的青澀往事
    還告訴小雪,他沒有繼續上學的原因是想和小雪一起去農村插隊,後來由於家人的強烈反對,最終沒有能和小雪一起去農村,但是也錯過了繼續上學的機會,父親為了約束他才給他在郵電局找了份臨時工作。他說他知道農村的通訊條件差,鄉郵員一個月才開一次那綠色的大鐵桶郵箱,所以小雪兩個月才能收到他一封信,而他是常常給小雪寫信的,只是通訊條件太差,鄉郵員太懶了,才貽誤她收信的時間。
  • 二姑 | 湯建武
    2017年8月12日  總第904期  保康微信平臺
  • 聽曲隨筆·那年的情書
    原創 孤月冷梅那年的情書那年的情書短暫而悠長字裡行間誰人能懂潑茶香那時的思念是煎熬留下了痴痴的線條我明白那是你我彼此書來信往的種種奇妙是心跳更是浩渺更是無言的相告當初砰砰的少女心扉被你的信箋打擾手捧信箋心愈加逍遙那是青春的記好
  • 時光的針縫出歲月優雅 ——一場服飾展勾勒旗袍文化的那年那月
    原標題:時光的針縫出歲月優雅 ——一場服飾展勾勒旗袍文化的那年那月   立領斜襟,纖纖細腰,在老上海斑駁的光影中,穿旗袍的女人是一道獨特的風景。
  • 那年那月(五):淺淺的臘八味,濃濃的年味
    大人們揉的揉,蒸的蒸,半天就蒸下幾篦子饅頭,我年年接下點紅點點的活兒,看著白白胖胖的饅頭再一一點上紅點兒那才叫漂亮了。大人們一高興還會蒸一些面花花,有蝴蝶,有生肖動物等,我喜歡把面花點滿紅點點,只用來看捨不得吃。那時的饅頭分著層,真好吃,有嚼勁,越吃越香甜。饅頭凍起來能裝一大甕,一下吃到元宵節,才算富有了。過去的冬天很冷,冰雪一冬不化,饅頭放個把月都不會變質。
  • 動漫中那些「合法蘿莉」們,南宮那月其實是八雲紫的「小號」吧?
    南宮那月其實是八雲紫的「小號」吧?01月詠小萌(年紀未知)小萌老師是男主上條當麻的老師。02南宮那月 (年紀26 自稱)那月醬的話是男主曉古城的班主任,同時也是弦神島中一名非常強大的攻魔官。雖然本人對外自稱28歲成年,但是她那蘿莉身材真的讓人無法相信,畢竟真的太矮了。故事中因為蘿莉的身材和天天都穿著一身哥特蘿莉裝的原因,那月在班級乃至學校中都有著非常高的人氣,大家都親密的稱呼她為「那月醬」,不過本人比較討厭這個稱呼,倒是我們男主天天作死當著她的面叫這個名字,下場大家也都懂得,每次他都少不了那月一頓敲頭。
  • 那年,那夏,最難忘,那年我們十八歲
    幾年來我一直放大了它的苦澀,狠狠地讓它成為塵封的夏天記憶那年那夏,最難忘 。那年我們十八歲,所有的淚水與美好釋放。經歷了,我們成長了,收穫了。當畫面定格在那一幕時,又回憶起高中的時光,現在才赫然發現我遺望了很多,那些流淌在心底的記憶,全部都被遺忘在大腦的某個角落,不是遺忘,只是塵封,塵封那些不想再見的人或物。
  • 一個老地名 一段老故事,那年那月「水月寺」
    我想,那揮毫潑墨的一刻,這個武士的心中產生的自豪之情,一定不亞於他在戰場上打了個漂亮的大勝仗。當時,水月寺可是遠近聞名的一處大寺院,香火極盛,周圍甚至更遠處的人們都來這裡拜祭祈福。水月寺坐北朝南建造,寺廟周圍是荒地和葦坑,沒有人家。
  • 那年那月我們愛著的紫藤,無與倫比的美!20年後是否還記得我
    那時那景,我們以為能一直在一起!那片紫藤樹已經有幾十年了,學校翻新,一直保留著它們,春夏交替的季節紫藤蘿開得最茂盛!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怒放的生命的節奏!為留住那永恆的瞬間,我們在紫藤的旁邊合影留念!那是三個人唯一的照片。陽光下紫藤散發著粉紫的光芒。我們映在花裡面,定格在了18歲!一起籠罩在粉紫夢幻的光影之下。
  • 那年那兔:當年他們扛下了所有,今兮英雄當歸
    9月27日,瀋陽仙桃機場,一架載著117位志願軍忠烈的運20在通過機場水門後,穩穩地停在了祖國大地上。那年,志願軍忠烈們用自己的肩膀,抗下了所有;如今,山河已無恙,英雄兮當歸。《那年那兔那些事》中,也有一集是關於迎志願軍忠烈回國的劇情。在那集中,不知有多少人,看得淚流滿面。作為一部動畫片,《那年那兔那些事》中有很多劇情都能深深地牽動著觀眾的心情。作為一部動畫片而言,《那年那兔那些事》能讓觀眾有這種情感已屬不易。而《那年那兔那些事》之所以能讓觀眾深受觸動,便是因為它裡面的劇情,皆為真實發生的。
  • 那年那冬那雪
    想想那七拐八拐的胡同,想想那冰冷的教室,想想那刺骨的寒風,想想那厚厚的積雪,這冒著寒風頂著大雪深一腳淺一腳的怎麼去學校呢?正想著,母親從灶臺邊走過來,彎腰把手伸到我被窩裡:「小傢伙,趕緊起來吃飯,你姐姐都起來了。」我揉搓著眼睛極不情願的從被窩裡爬起來,「棉襖棉褲可熱乎了,快穿上。」母親一邊說著一邊從炕頭上拽過我的衣服用手撐著。
  • 【風過留痕】四川 曾永強‖那年那月草木青
    那年那月,在一片荒山野嶺中,一片樹林、一叢清草、一朵野花,見證了一個生命的誕生,也見證母愛的偉大。如果當時有一部手機,把「躲生」的過程拍攝下來,那將會是一部怎樣感人肺腑的影片啊!作者簡介:曾永強,四川省瀘州市作家協會會員,現供職於瀘州市龍馬潭區某黨委部門。有多篇散文、詩歌、新聞作品發表於各類新聞報刊和文學雜誌,偶有詩歌、散文獲得市級以上等級獎併入選文學選集。
  • 【第11期】《那年花開月正圓》不一樣的孫儷「跳脫」上線~ | 內附完整在線片源
    孫儷的《那年花開月正圓》8月30日晚開播在這個劇慌的時候觀眾直呼終於等到這一部
  • 那年那兔,幸福並感激著
    ,也在「種花家」建設道路上辛勤奮鬥⋯⋯它是漫畫家林超(網名「麻蛇」,微博@逆光飛行)筆下《那年那兔那些事兒》(以下簡稱《那兔》)系列漫畫的主角,作為新中國成立前後軍事外交重大事件的親歷者,不斷引發彈幕爆表,贏得年輕粉絲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