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夥伴有在微博上私信問我蠻多問題,比如:
所以今天就揭曉一下讓我工作和生活有條不紊的訣竅哦!
在很多手帳Er痴迷於手帳的拼貼和各種手繪時,我卻很喜歡列各種LIST,to do list, shopping list, Dream list 等等,因為我是一個非常喜歡將夢想可視化,實實在在寫在手帳上的。
我的生活和工作上分別是分兩個手帳本:
將自己生活和工作的模塊清晰地分開的最大好處是,可以讓我們在工作時專注於工作,在生活時專注於成長。
當然,還需要看工作的性質以及個人對工作和生活的定義。
由於我是樂於在工作中娛樂,在生活中成長的那一類人,所以工作時間也被我定義為成長時間,因此兩者的區別除了是處理的事項不同以外,別無其他。
首先,要明確利用工作手帳的目的是什麼?
① 計劃一天的工作任務
② 防止被打斷工作後,遺忘重要事情
③ 便於回顧自己的工作進度
每個人的工作都應該離不開電腦,因此我總結了自己打開電腦後的一系列動作:
STEP 1:把今天最重要的3-4件事寫在sticky notes的頁面上,如下:
考慮到工作上的隱私,
所以就具體事項就不列出了
Sticky Note 是一個記錄和提醒的電子便條工具軟體的桌面小工具,能像桌面便條那樣「貼」在你的桌面上。
軟體可以設置便條平時處於隱藏狀態,然後在指定時間跳出提醒。
Sticky Note 所在位置
STEP 2:用時間分割法/番茄工作法等方法,列出今天的時間表。
STEP 3:下班後回顧今天一天的工作,早上計劃的事情是否都完成了。臨時有處理哪些事情,進度如何,都可以在工作手帳上羅列。
但是這個Sticky Note是每經過一天就可以刪掉,一般我會保留一周,便於每周寫工作總結時回顧,如果需要做月總結的話,還需要將這些電子的信息轉移到自己的工作手帳本上。
所以,在工作的時候,我還會與紙質的工作手帳結合進行記錄。
因此,還需要總結可用紙質手帳的情況有哪幾種:
① 和團隊開會時
② 整理工作順序思路時
③ 公司內部分享時
① 羅列要做的事情,標註重要緊急程度
② 將要做的事情細節化,具體到人、事、物
③ 將deadline設定好,deadline一定要提前
④ 完成後用黃色螢光筆進行勾選
(邏輯是層層遞進的)
在一天工作下來後,整個版面就已經填滿了,但是務必做到邏輯清晰,不求讓別人能夠看懂,至少要做到自己的回顧自己的工作任務時,依舊清晰明了。
這才是真正發揮工作手帳價值的地方。
一般來說,普通人在工作內的8小時讓大腦快速地轉動著,它會像電池一樣,稍稍有些Low battery.
所以對於注重擁有工作和生活中快速切換能力的我來說,下班後給自己的精神和身體充電是極其重要的事情。
接下來主要會從日程管理、夢想管理、情緒管理以及靈感收藏地等四個部分和大家介紹,也讓大家能夠在工作8小時外,擁有更加精彩的生活。
每個月我都會給自己設定不一樣的closing time, 以上一個月的為例:
① 學習烏克麗麗1h
② 健身1h
③ 閱讀1h
很幸運的,公司周圍都是充滿著濃鬱的學習氛圍的,同時上下班的學習時間總和也有2h.
所以對於大腦的滋養所耗費的時間是非常足夠的。因此設定好的計劃就只剩健身和學習樂器需要回家後才能實踐。
所以日常的日程手帳的步驟如下:
STEP 1:先排版好今天想要寫的樣式,一般我是一個月換一兩次
STEP 2:計劃好今天要在健身房練習的項目
STEP 3:挑選好要學習的烏克麗麗曲目
STEP 4:完成後,用不同顏色的筆打勾,即可
每天的日程管理是我們生活的根基,你是每天碌碌無為地在生活著?還是每天都勇猛精進地在努力充實自己,讓自己的餘生都充滿熱血呢?
除了日程管理的方法管理每天生活的行程外,在面對一個大夢想要去實現的時候,我也會經常使用「微夢想清單」,分解夢想,同時量化目標。
只有將這些細小的部分都無微不至地做好,Dream list才能落地。否則只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出現在自己的新年願望裡。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積極主動是第一個習慣。人的效能受情緒、心境、刺激和環境等外在因素的影響深遠。
笑來老師曾談到他保持高效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他20多年沒有和自己的伴侶吵過架。
同時在左右人類應該有的情緒中,最應該戒掉的就是抱怨。
戒掉抱怨不比減肥容易,我需要不斷刻意地糾正自己的元認知能力,更加需要明確地知道自己正在抱怨中,因為只有知道抱怨的存在,才能夠對症下藥。
所以情緒的調控,不管在工作還是生活中都非常重要。
情緒清單
因為我就建立了一個情緒清單,將積極和消極一分為二。
1. 積極清單:遇到一些讓自己非常欣喜快樂的事情就記錄下來。如果一個月下來,這些快樂的事情布滿整個頁面,就會有一種油然而生的幸福感。
2. 消極清單:如果有不開心的事情,也需要及時記錄下來,寫下來的動作可以讓我在情感爆發的那2秒冷靜下來。同時,可以將一些對策寫下來,引導自己去解決。把思維從「我不開心」變成「我要解決」,用正念的力量去解決情緒的不穩定。
平時酷愛閱讀,並且因為我的另外一重身份還是運營dog,所以得不斷地寫寫寫。但是寫寫寫的過程中,總是會遇到靈感枯竭、思維禁錮的瓶頸,於是就得不斷不斷地在輸入。
但僅僅只是輸入還不足以,更需要打開身體的感官和世界的觸手,將自己接觸到的素材都保存下來。
希望將這些靈感聚集起來,在達到一定量後進行發酵,不斷形成創意流。
網際網路如此快速,信息傳遞得太快、太雜。
我們每天都會收藏很多好看的照片、有用的文章、推薦的產品和店鋪等。很多時候,我們只是匆忙地點開了收藏鍵,想著回頭看。
這一回頭,新的信息馬上又堆積起來。所以我想了一些辦法:
1. 定期查閱
如每周末,去看一遍我在微博或者微信收藏了,還沒來得及看的內容,統統都看一遍,然後再取消收藏。
2. 把其中有用的記下來
這樣無數新鮮的資訊中對自己有用的部分就被篩選並且保存下來,再在腦海中進行消化,成為滋養自己的內容
3. 致用以學
記下來的內容不進行利用都是過眼雲煙,唯有輸出才是有價值的輸入,把這些記下來的東西一定要用上,可以是寫文章、錄音頻、或與小夥伴交流心得等等都可以。
最後想和大家分享一個能夠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充滿激情的小訣竅:
「把工作當成愛好,把愛好當成事業」
如果你是一個注重生活品質的人,你一定要做到下面的兩件事:
1. 不要給上、下班時間劃一條清晰的三八線
我們內心要篤定,現在的付出是為了自己的成長,而不是工資的增長。如果你把工作時間和私人時間分得很開,這會讓你加班時候的情緒不夠穩定,從而更加影響你加班的效率,於是惡性循環。
2. 要把注意力都放在自己的成長上
把自己的時間賣給兩個人,一個是公司,一個是自己,世上從來沒有無用功,你付出的努力,總會在任何一個你甚至想不到的地方得到收穫的。
這,就是把24小時活成48小時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