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果實》,越認真生活,生活越美麗。擁懷著一顆熱愛與優雅的姿態生活,即使容顏遲暮也都是美好生命的一道景象。從此不再恐懼死亡。
在日本愛知縣春日井市,高藏寺新城的一角,有這樣一幢深居林間的漂亮的細木房屋,屋外是花園、菜園、果園,充滿生機的庭院裡種植了百種果蔬,鮮花兒也散落在房子的角角落落。落日晨曦,一年四季,景色萬千。這裡便是90歲修一和87歲英子的家。
1、家應該是生活的百寶箱
修一和英子在這裡生活了四十年多年,親手種植了70種蔬菜,50種水果,另外還栽下了日本橡木、雪球花、中國的栓皮櫟、竹子等幾十種樹木。
日出,落日,三餐,四季。
風吹落了枯葉,
枯葉滋養了土壤,
土壤幫助了果實緩慢而堅定的生長。
就這樣,
修一和英子種的蜂豆菜等不及的發芽了;
「八月」土豆長得極好;
「凌霄花」用腐葉作肥,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染紅了庭院的長處的走廊;
陪伴了修一和英子40年的櫻桃樹依然碩果纍纍;
「報春草」在示意春天來了;
草莓花在綠葉襯託下更加的潔白;
貼心的英子給常來林間的小鳥準備了水盆,供鳥兒們小憩,梳洗。黃色指示牌上「鳥盆,請自便」 ,無盡的愛意和暖意;
房間裡的家具會不停的變換位置,坐在桌前可看窗外的雲捲雲舒,喜聞鳥語花香,感受陽光透過玻窗曬在臉上的陪伴......
觀看影片的過程中,我透過屏幕都可以感受的小院的清新,太治癒了。
從瓜田李下到田園牧歌,從落葉繽紛到鬱鬱蔥蔥,令人生不止只有眼前的苟且。「家應該是生活的百寶箱」 是建築Le Corbusier 說的。修一和英子在幾百平米的庭院裡,一起為果蔬澆水施肥,裁枝剪葉,鋤地拔草,生活自給自足,共同打造的富有的肥沃的百寶箱,每一天都是陽光燦爛的日子。
2、愛永不停息
修一和英子相識於六十多年前,參加運動會的遊艇俱樂部成員沒有地方住,隊長修一帶著隊員借住在了英子家。初見總是會令人記憶難忘,那時候,修一是個窮小子,英子笑他穿著麻布做的皺皺巴巴的褲子和腳下的草鞋,英子的家是有著200多年歷史造酒坊的獨生女,從小就被家庭教育「女孩子要保持微笑,努力工作。」
一個寒冷的冬天,他們結婚了。六十多年的相濡以沫,英子情感從沒有變過。
英子默默的去典當行變賣了自己所有的和服,湊了70萬日元,實現了修一的帆船夢,而修一全不知情。
兩人的生活習慣不同,英子愛吃麵包抹果醬的西式早餐,而修一隻吃海苔米飯菜的傳統日式早餐,而且餐具只用木製勺子。於是,英子幾十年以來都是做兩種不同的早餐,即使修一離世,英子也一直堅持這樣。
修一外出寄信,英子會說「去近的郵局吧,小心點」,
修一用完餐,英子最大的心願就是,能聽到他說「好吃」,
修一喜歡明亮,英子陽光燦爛的時候會打開門窗,
英子認不出林間的百種果蔬,修一便做了很多黃色標識牌,
修一擔心英子被樹枝絆倒,就寫了小木片提醒英子「小心撞到」,
英子說「我不會大聲說出我愛你,但我會做很多他喜歡的東西」,
直至彼此白髮蒼蒼,英子還會說「我覺得他老了以後,特別帥氣,他令我傾慕。」面對他們的書出版籤售會,修一卻說「對我來說,她是我最棒的女朋友。」
寫不盡愛到底是什麼,但我總記得寫在日記本裡莎士比亞的話:愛不是時間的玩偶,雖然紅顏到頭總不被時間的鐮刀遺漏。愛決不跟隨短暫的韶光改變,就到滅亡的邊緣,也不低頭。愛是持久,是永不停息。
英子和修一的愛就是這樣,即使兩人之間有太多的不同。
3、日常裡的每一個小細節都流露出了對生命的熱愛
英子將採摘下來的果蔬,總能換著花樣的做出道道色香味的菜餚和烘焙甜點,
有愛心的她將吃不完的果蔬保存好,分類貼好標籤,裝在箱子裡寄給朋友和親人,她說「如果每個人都能享受他種的食物,他會很高興的」
而修一每天都會寫信給不認識的人,然後騎自行車去郵局寄出。超市賣魚的人,拿出信,我們看到這樣寫道 「吃了你壽司,我有了動力,謝謝」 ,信中還配有暖心的圖畫,
房間裡用品陳列有致,充滿了煙火氣但收拾的極為乾淨整潔。即便是冰箱裡一個小瓶罐都做好標籤,都擺放整齊。
生活有儀式感:一家人相聚在一起,掛上鼓舞士氣的小旗子, 示意「盡你們最大的努力」;全家人一起吃打年糕,並在上面燙上外孫女的名字;林間各種花草果蔬都有親自做的標識牌;外甥女兒時想要娃娃屋,修一堅持不用塑料化學品,按照外甥女提出的要求,自己親手製作了一個木製娃娃屋,有書架,有餐椅,有嬰兒床。就這樣,修一和英子幾十年的生活不緊不慢,認認真真的過成了詩裡模樣。
令人敬仰的職業態度:晚年的建築師修一,收到一封來自精神病醫院的信件:醫院最近想建造新的設施,患者在經濟導向社會,我們的患者飽受壓力,疲憊不堪。怎樣讓他們生活的像個人一樣?請幫幫我們。修一在他最後的生命力裡,謝絕了一切酬金和設計費,並說「這是我晚年的偉大項目,一次最幸福的工作,請隨意詢問細節,可能會有好事發生。」
4、內心富足,連死亡似乎都變得優美
一個平常的午後,修一鋤草回來午睡,之後再也沒有醒來。穿著黑色的連衣裙的英子悲傷流淚,但看不出她對死亡的畏懼。哽咽的說「放心,我會一個人好好的活下去,好好等著我,我很期待見到你」。
影片看到這裡難掩淚水,但慶幸的是,高壽的修一沒有遭遇病痛,果實一般落葉歸土,算是喜喪。之後的日子,英子依然如往日一般,:修窗戶;』做修一愛吃的土豆;天好的時候,打開窗戶,他喜歡明亮;仍然做他最愛吃的土豆,恪守修一教會她的道理:緩慢和堅定的做自己能做的事。
風吹枯葉落,
落葉生肥土
肥土豐香果,
孜孜不倦,
不緊不慢,
甘甜的人生果實。
不留遺憾。
修一的離開沒有遺憾。
寫在最後
日本導演總擅長從看似平淡的日常細節裡挖掘精彩,不慌不忙,溫情又柔軟。
陶淵明似的田園生活,不免令人視為慵懶隨性,不食人間煙火,但修一和英子日常裡處處充滿用心和體貼,不論是幾十平的房間還是幾百平的庭院,不論是親手做的一個個醒目的標識牌還是房間裡每一個精緻布置的角落,他們的勤奮與優雅都給人以向上的力量。
越認真生活,生活越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