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ame GeForce RTX 3080 Ultra W OC顯卡評測:新潮的蒸汽波風格

2020-12-08 騰訊網

iGame近些年對於顯卡的外觀設計非常注重流行風格,在上一代圖靈顯卡的時候就以流行的賽博朋克風格設計了Vulcan系列的顯卡外觀,而今年他們又推出了新的流行風格的顯卡外觀,那就是這兩年在年輕人群體中非常火的「蒸汽波風格」。

本次評測這張iGame GeForce RTX 3080 Ultra顯卡是一張初晴定製版,外在具有特殊的白色造型,非常的潮,內在則是英偉達最新的 Ampere(安培)架構,iGame GeForce RTX 3080 Ultra W OC的規格可以參考下表:

NVIDIA Ampere架構簡介

而RTX 30系顯卡上的SM單元相比RTX 20系的,最大變化是加倍了針對傳統計算的FP32單元、引入第二代RT Core以及第三代Tensor Core。

大家都知道在Turing架構中,NVIDIA整數型(INT32)和單精度浮點型(FP32)兩種不同的數據類型交給兩種不同的ALU進行計算。不過現代遊戲應用中最為常見的還是FP32,因此為了提高計算效率NVIDIA在NVIDIA Ampere 架構上引入了可同時支持INT32或FP32兩種數據類型的新ALU。也就是說,現在有兩條不同的數據路徑,一條能夠同時處理整數或者單精度浮點,另一條則單純處理處理單精度浮點計算。

負責進行實時光線追蹤運算的專用硬體單元RT Core在NVIDIA Ampere 架構上也更新到了第二代,最主要是增加了動態模糊的加速運算支持。NVIDIA在其中新加入的插值算法可以在保證動態模糊精確性的同時提高了實時光線追蹤效率,官方表示最高可達8倍於上代的速度。另外在基礎的BVH計算上,第二代RT Core也可以比第一代快2倍。

Tensor Core這個負責運行AI計算的硬體單元在NVIDIA Ampere 架構上也升級到了第三代。其實之前發布的A100計算卡上已經用上了新的第三代Tensor Core,它能夠提供比第二代Tensor Core高出4倍的效能,不過遊戲卡上面的Tensor Core進行了一定的精簡,其FP16 FMA計算的吞吐量只有GA100核心中的Tensor Core的一半。

而第三代Tensor Core帶來的更強勁AI運算有些什麼用呢? 答案就是DLSS。隨著RTX 30系顯卡一同發布的,還有DLSS的更新版 - DLSS 8K。顧名思義,DLSS 8K就是通過深度學習技術將畫面解析度拉伸至8K的新版DLSS,具體來說就是把1440P的畫面拉伸至4320P,像素數量跨越了整整9倍。

將不同類型的計算交給不同的單元去處理是從NVIDIA Volta架構就開始採納的一種理念,當時引入的Tensor Core分流了很多AI相關的運算,而在其後引入的RT Core又將實時光線追蹤相關的計算給分流了。但在Turing架構GPU上做不到全部運算都能夠並行執行,到了Ampere架構上,NVIDIA提升了GPU內部各種單元之間的並行性,現在傳統計算單元、RT Core和Tensor Core這三大單元可以同時工作,在原本基礎上繼續縮短幀渲染時間。

再之後就是HDMI 2.1這個備受期待的新輸出埠了。在HDMI 2.1之下,顯卡可以用單線材做到8K60Hz或者4K120Hz的輸出。對於想用大尺寸電視打遊戲的玩家來說是一個不錯的福音。

最後當然就是NVIDIA新推出的RTX IO了。這項技術是NVIDIA藉助微軟此前推出的DirectStorage API來實現的,將會作為插件的形式與後者整合,可以讓顯卡繞開CPU直接讀取SSD數據,從而降低CPU的佔用率。不過由於RTX IO需要依靠Windows的DirectStorage API,並且還需要遊戲開發商做針對性的優化,所以最快我們也要等到明年才能看到這項技術的具體應用。

顯卡外觀及燈效:蒸汽波風格亮眼

從包裝中拿出iGame GeForce RTX 3080 Ultra W OC後的第一印象就是這張卡的外觀非常的潮,白色主色調的設計相比上一代的Ultra系列變化非常的大,並且七彩虹大膽的去掉了其標誌性的紅色,最終設計出非常年輕化的帶有蒸汽波風格的產品。

顯卡正面除了大面積的白色之外,還能見到具有漸變色效果的色彩,會隨著視線的不同呈現不一樣的顏色,近兩年的手機就有很多後殼採用了這樣的工藝。其實從去年開始,我們就看到顯卡行業越來越多的出現明亮配色的設計,在這些之中,這張iGame GeForce RTX 3080 Ultra W OC算是筆者認為非常好看的一款了。

除了外觀之外,iGame GeForce RTX 3080 Ultra W OC同樣在基礎的實用性方面下足功夫,正面布滿三個大的散熱風扇,中間那個風扇是80mm規格,兩端的都是90mm規格,而且扇葉用的是七彩虹的「捕風手」扇葉,仔細看可以發現扇葉呈現特殊的折角,搭載了13片這樣扇葉的散熱風扇可以將大量的風送入到顯卡的散熱鰭片。

背面是一塊全覆蓋的金屬背板,同樣採用白色主色調,上面輔以條紋裝飾,與顯卡的整體外觀設計融為一體,並且金屬背板也有利於散熱表現。

視頻接口方面,iGame GeForce RTX 3080 Ultra W OC採用了標準的3個DP接口和1個HDMI接口的常規設計,這個HDMI接口是2.1版本的,可以支持8K 60FPS或4K 120FPS的視頻輸出。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一鍵超頻按鈕,可以將該卡在標準模式和增壓模式之間切換,並通過圖示說明了按下是增壓模式。

供電接口仍然是在傳統的顯卡肩部,可以看到iGame GeForce RTX 3080 Ultra W OC具有3個Pin的供電接口設計,能提供充足的供電冗餘,以確保該卡在增壓模式或手動超頻的情況下持續穩定的運行。

iGame GeForce RTX 3080 Ultra W OC具有RGB燈效,不過只有顯卡肩部供電接口前面的那個logo部分可以發光,在如今滿是RGB的時代看起來並不是該卡想表達的重點。筆者非常同意這個思路,因為該卡在無燈狀態下的外觀筆者非常喜歡,如果再為其添加過多的RGB燈效則會掩蓋掉這一優點。裝機的話,筆者建議DIY玩家通過機箱燈光照亮這張顯卡的外觀就非常好看了。

顯卡拆解:16+4供電設計

iGame GeForce RTX 3080 Ultra W OC的散熱器用料很足,除了大面積的散熱鰭片之外(官方宣稱散熱鰭片的面積相較上代提升了13萬平方毫米),還用上了足足7根熱管,並且熱管均採用了回流焊工藝,保證與散熱鰭片的充分連接,以將熱量儘快的傳導到散熱鰭片上。

該卡的的熱管均採用了鍍鎳處理,可以很好的防止日久氧化,整個散熱器與GPU核心接觸的部分也採用了大面積的純銅底座,並且核心周圍的顯存等發熱量大的元器件對於的部分也均有導熱貼與散熱器相連接,以實現最快的導熱效果。除此之外,背板上也可以看到對於部分的導熱貼,充分利用金屬背板的優勢,最大化散熱效果。

PCB上可以很清楚的看到GA102-200核心,周圍是10顆美光的GDDR6X顯存,單顆1GB容量,位寬32bit,10顆一共組成10GB的容量、320bit位寬,該顯存數據速率高達19Gbps。

供電方面一共是20相供電設計,其中16相給核心供電,4相給顯存供電,核心供電和顯存供電採用了一樣的MosFET,均是均是來自萬國半導體(Alpha & Omega Semiconductor)的,不過上面只刻了生產批次編號。

核心供電控制採用了3顆PWM晶片,都是uP9512R,其中一顆在正面,兩顆在反面。顯存供電採用了2顆PWM晶片,是兩顆安森美的NCP45491。

測試部分

測試平臺

這次對於iGame GeForce RTX 3080 Ultra W OC的性能測試筆者選擇了一套Intel平臺,處理器為Core i7-10700K,主板是七彩虹iGame Z490 Vulcan X V20主板,內存是2條16GB的芝奇皇家戟DDR4-3600內存組成的32GB雙通道配置,電源是ROG的1200W雷神電源,其他各方面配置也是足夠高的,儘量排除了系統瓶頸。

iGame GeForce RTX 3080 Ultra W OC具有雙BIOS切換功能,即內置有兩套BIOS,一套是超頻至1755MHz Boost頻率的方案,另一套是與RTX 3080公版卡一樣的1710MHz Boost頻率的方案,玩家可以通過按該卡視頻輸出接口那面的切換按鈕來切換這兩種方案。

先看超頻至1755MHz Boost頻率的方案,從GPU-Z可以看到,此時iGame GeForce RTX 3080 Ultra W OC顯卡的基礎頻率為1440MHz,Boost頻率為1755MHz,顯存等效數據速率為19Gbps,並且iGame GeForce RTX 3080 Ultra W OC的風扇具有待機停轉的功能,通過GPU-Z的傳感器監測頁面可以看到待機狀態下,風扇轉速為零。

並且該方案下,iGame GeForce RTX 3080 Ultra W OC的默認溫度上限是83攝氏度,玩家可以選擇向上解鎖到91攝氏度,功耗上限默認為340W,玩家可以選擇向上解鎖到最大370W。

另一套與公版一樣的方案如上,Boost頻率降為1710MHz,同樣具有風扇待機停轉功能,溫度方案也是默認溫度上限83攝氏度,玩家可以選擇向上解鎖到91攝氏度,但是功耗上限降為默認為320W,玩家可以選擇向上解鎖到最大340W。考慮到遊戲玩家的實際情況,以下的測試除了基準性能測試對比了標準BIOS(1710MHz Boost頻率)之外,其他都是在1755MHz Boost頻率方案下進行的。

基準性能測試

我們以3DMark作為顯卡基準性能測試,測試項目包括Fire Strike、Fire Strike Extreme、Fire Strike Ultra、Time Spy、Time Spy Extreme以及Port Royal六個項目。其中Fire Strike、Fire Strike Extreme、Fire Strike Ultra三個項目分別測試的是顯卡在DX11遊戲中的1080p解析度、2K解析度和4K解析度下的性能指數,Time Spy、Time Spy Extreme兩個項目則是顯卡在DX12遊戲中的2K解析度和4K解析度下的性能指數,Port Royal是測試的顯卡實時光線追蹤的性能指數,具體成績見下表,表中所列成績均為3DMark顯卡單項的得分

通過測試來看,iGame GeForce RTX 3080 Ultra W OC的一鍵超頻在理論性能方面提升不算多,大約僅提升1%。其中Fire Strike Extreme項目的分數還更低了這點屬於測試誤差,是在一鍵超頻模式下跑完Fire Strike之後顯卡核心更熱,以至於接下來的Fire Strike Extreme項目中核心頻率無法更高所導致。

iGame GeForce RTX 3080 Ultra W OC的一鍵超頻模式下Boost頻率從1710MHz提升到1755MHz,功耗上限從320W增加到340W,其實幅度都不算多,由於英偉達的GPU Boost技術的原因,標準模式其實已經跑到很高的頻率,所以這個1%的提升也算是合理的結果。

實際頻率

由於英偉達的GPU Boost技術,顯卡實際的運行頻率一般都是高於其標稱的Boost頻率的,筆者在3DMark Fire Strike壓力測試中通過GPU-Z記錄了該卡的核心實際運行頻率,結果如下:

可以看到,iGame GeForce RTX 3080 Ultra W OC在增壓模式下(Boost頻率為1755MHz)的實際核心頻率還要高於1755MHz不少,大部分時間穩定在1860MHz左右,最高到過1950MHz。

遊戲性能測試

遊戲測試部分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是不開實時光線追蹤效果和DLSS技術下的4K解析度遊戲測試,最後在加上4K解析度下開啟實時光線追蹤效果和DLSS技術的遊戲性能測試。

4K遊戲測試

這部分測試均將它們開到預設最高畫質(《地鐵:離去》是開啟Ultra畫質),解析度設為4K,默認不是全屏的手動改為全屏,默認開啟了垂直同步的手動關閉垂直同步,除以上所述之外其他選項均為默認設置,且均採用遊戲自帶的Benchmark輸出結果如下:

4K且開啟光線追蹤和DLSS遊戲測試

此部分選擇了幾款已經上市的支持實時光線追蹤的3A大作,全部遊戲都將畫質開到最高(《地鐵:離去》是開啟Ultra畫質),並且將實時光線追蹤效果開到「高」且打開DLSS,DLSS可以選擇模式的均選擇為性能模式。

iGame GeForce RTX 3080 Ultra W OC搭載了RTX 3080這款高端GPU核心,遊戲性能足夠強大,面對《地鐵:離去》這樣有名的顯卡殺手遊戲也能在最高畫質下以超過60FPS的幀率流暢運行,《古墓麗影:暗影》更是達到了83幀。

而即使是剛剛上市的新一代遊戲大作《刺客信條:英靈殿》和《看門狗:軍團》,iGame GeForce RTX 3080 Ultra W OC也能幾乎達到60幀的流暢度。在開啟了光線追蹤和DLSS之後,所測的幾款光追大作都穩穩超過了60幀,遊戲性能非常強大。

溫度測試及噪音表現:滿載70℃

我們的顯卡散熱測試均在裸機狀態(如果安裝在機箱內,GPU溫度會高出5℃左右)下進行測試,本次測試時環境溫度約為26.6℃。待機溫度是開機以後記錄10分鐘,滿載溫度則是完成3DMark Fire Strike壓力測試後記錄下,數據通過GPU-Z的Log to File功能記錄,以下為溫度測試曲線。

iGame GeForce RTX 3080 Ultra W OC具有風扇待機停轉的功能,所以待機狀態下全靠被動散熱。經過十分鐘的待機測試,從開始的36攝氏度上升到47攝氏度左右,仍然屬於很清涼的範疇。滿載狀態下,最高溫度只有70℃,屬於中等偏上的水平。

噪音方面,iGame GeForce RTX 3080 Ultra W OC的風扇待機停轉功能讓它在待機狀態下完全無任何噪音,滿載狀態下,風扇最高轉速2082 RPM,但是就聽感來說,並未感覺到明顯的噪音。

功耗測試:滿載功耗平均為342W

通過我們專用的顯卡功耗測試儀器,可以分別精確地測量顯卡PCI-E、外接電源接口瓦特數,顯卡最大功耗在3DMark Fire Strike壓力測試中獲得,待機功耗則是在進入系統後記錄1分鐘取平均值。

經過測試,iGame GeForce RTX 3080 Ultra W OC的待機功耗平均為32W,滿載功耗平均為342W,搭配電源的話,考慮到CPU等平臺其他部件的功耗,建議750W的電源起步,當然,如果你預算允許,我們推薦搭配850W起步的電源會更好。

超頻測試

將功耗上限和溫度上限解鎖到最高之後,經過多番手動超頻嘗試,iGame GeForce RTX 3080 Ultra W OC最終在核心頻率+135MHz,GDDR6顯存數據速率+3Gbps下完成超頻,超頻幅度非常大。這個狀態下,這張iGame GeForce RTX 3080 Ultra W OC能順利通過3DMark的FireStrike項目測試並且分數最高, 此時這張iGame GeForce RTX 3080 Ultra W OC的Boost頻率為1890MHz,顯存等效頻率為22Gbps。這張iGame GeForce RTX 3080 Ultra W OC在超頻狀態下的實際頻率以及運行3DMark FireStrike項目的顯卡得分與默頻狀態下顯卡得分的對比如下表所示。

iGame GeForce RTX 3080 Ultra W OC自帶的一鍵超頻BIOS相對比公版方案的標準頻率理論性能提升不大,但是在手動超頻之後,提升還是很大的。在增壓模式下(Boost頻率為1755MHz)通過將功耗上限解鎖到370W並且溫度上限解鎖到91攝氏度之後,iGame GeForce RTX 3080 Ultra W OC還可以得到7.7%的性能提升。

總結:適合組建新潮風格主機

顯卡外觀設計方面的年輕化、潮流化趨勢在去年已經開始顯現,這些顯卡一反之前顯卡在外觀設計上的嚴肅和著重肌肉線條的風格,開始讓顯卡變得青春靚麗,甚至走可愛風。對於同質化嚴重的顯卡市場來說,這樣的變化是很好的。

而對於將流行文化注入顯卡之中,七彩虹一直都表現的極為擅長,從上一代賽博朋克風格的Vulcan系列到這一代蒸汽波風格的iGame GeForce RTX 3080 Ultra W OC都可以看到這些潮流風格可以毫無違和感的與顯卡融合。

當然除了外觀好看,質感優異之外,iGame GeForce RTX 3080 Ultra W OC在用料這些實用性的基礎方面同樣足以稱道,絕不是一款徒有其表的產品。搭載了「捕風手」扇葉的三個大風扇,7根鍍鎳的高效熱管,大面積的純銅底座,相比上大幅度增加的散熱鰭片面積,都讓它在散熱方面有充足的保證。

供電方面,16+4的共20相供電設計,3個Pin的供電接口提供的充足供電冗餘。總的來說,iGame GeForce RTX 3080 Ultra W OC是個多方面表現中等偏上,而外觀獨具特色的產品,該卡目前售價5899,適合想組建新潮風格主機的DIY玩家選擇。

相關焦點

  • ...iGame GeForce RTX 3080 Ultra W OC 10G_遊戲硬體顯卡-中關村...
    而今天筆者給大家帶來的就是出自七彩虹之手全新NVIDIA Ampere架構的iGame GeForce RTX 3080 Ultra W OC 10G顯卡,採用了「年輕人都喜歡」的蒸汽波風格。信大家已經對NVIDIA Ampere架構所帶來的的優非常了解了,接下就讓筆者為大家普及一下另外一個概念「蒸汽波」藝術風格。蒸汽波風格,蒸汽波的藝術風格是一種誕生於本世紀10年代初網際網路的亞流派,在音樂中的主要表現為慢放、循環、風格化與故意的低保真處理,呈現出復古、夢幻與迷惘的節奏。
  • iGame GeForce RTX 3080 Ultra W OC 10G評測:雨初晴 彩虹現
    iGame的顯卡在外觀設計上一直以來都備受玩家青睞,其背後的原因是iGame總能走在時尚的前沿,設計出與眾不同的產品。而今天筆者給大家帶來的就是出自七彩虹之手全新NVIDIA Ampere架構的iGame GeForce RTX 3080 Ultra W OC 10G顯卡,採用了「年輕人都喜歡」的蒸汽波風格。
  • iGame RTX 3070 Ultra OC首測 時間錯置的蒸汽波
    iGame GeForce RTX 3070 Ultra OC在評測開始前,筆者為大家總結一些該顯卡的特點,也方便大家有針對性的閱讀:蒸汽波風格融入顯卡設計,讓顯卡成為潮玩新寵創意無限顯卡尺寸為310×131×55mm,與同時期顯卡相比更精緻小巧高性能低功耗,與20系顯卡功耗相仿,但性能提升巨大總的來說,iGame GeForce RTX 3070 Ultra
  • iGame RTX 3080 Ultra W初晴限定版評測:顏值高性能強
    2020年9月,NVIDIA正式發布了架構代號為Ampere的RTX 30系桌面遊戲顯卡,RTX 3080作為第一款發售的RTX 30系顯卡,其憑藉著出眾的性能,以及合理的定價備受市場矚目。顯卡本體正面,不同於傳統的iGame Ultra系列產品,iGame RTX 3080 Ultra W初晴限定版在設計風格方面進行了大膽革新,沒有採用黑灰、金屬等元素,去除了顯卡產品本身單調傳統的屬性;外殼採用了以白色為主的噴漆設計,並吸收了蒸汽波元素風格,並輔以漸變色亮片,以完美展現出年輕人敢愛敢玩的性格色彩。
  • iGame RTX 3070 Ultra OC 時間錯置的蒸汽波
    iGame GeForce RTX 3070 Ultra OC這張顯卡不僅在性能和價格上做到了兼顧,同時融入了蒸汽波藝術風格,如果我們形容公版卡為精緻,那麼iGame的Ultra系列就是充滿了設計感。本文屬於原創文章,如若轉載,請註明來源:iGame RTX 3070 Ultra OC 時間錯置的蒸汽波http://diy.zol.com.cn/755/7558622.html
  • COLORFUL 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3070 Ultra W OC 8GB 1725...
    【PConline 聚超值】 iGame Ultra全新升級,以復古流行「蒸汽波」風格塑造的全新外甲,現放出白色「初晴」限定版,使用iGame Center玩轉信仰LOGO RGB。顯卡採用GeForce RTX 3070晶片,5888CUDA流處理器數量,一鍵超頻可達1770Mhz動態頻率。
  • [評測]ZOTAC GeForce RTX2080-8GD6 玩家力量至尊PGF OC12 評測
    ,PGF系列顯卡迎來了又一次的進化.今天評測的即是ZOTAC GeForce RTX2080-8GD6 玩家力量至尊PGF OC12,一塊」重量級"的顯卡.由於顯卡外殼是合金壓鑄,所以一體性很強.設計帶有一些機甲風格.
  • [評測]Colorful iGame GeForce RTX 3060 Ti Advanced OC 8G 評測
    而本次隨RTX 3060 Ti首發解禁評測的是來自於七彩虹iGame 「ADOC」系列的iGame GeForce RTX 3060 Ti Advanced OC 8G. 如果此前也有看過本站RTX 3070與3080首測, 對該卡的外觀風格應該不會陌生.面對來自紅隊的洶湧攻勢, NVIDIA也加快了擴展RTX 30系列的腳步.
  • 技嘉RTX 3080 GAMING OC魔鷹顯卡評測:全方位壓倒前輩的新秀
    NVIDIA的GeForce RTX 3080顯卡已經在日前禁評測,從其性能表現來看,可以說相比上一代產品有著夢幻般的性能提升,因此不少玩家特別是遊戲發燒友可以說是激起了強烈的升級欲望。然而RTX 3080的FE公版顯卡目前並不在國內銷售,這款信仰型的產品看起來是與國內玩家無緣了。
  • 技嘉RTX 3080 VISION OC顯卡圖賞:銀白色設計、顏值拉滿
    預覽技嘉RTX 3080 VISION OC是面向內容創造者打造的產品,在外觀風格上走的是時尚簡約的路線,筆者個人也很喜歡這種風格,在筆者看來,這是一張顏值不輸於公版RTX 3080的顯卡。在正面顯卡最上面還有「Broaden Your Horizons」的英文字母,意為「拓寬你的視野」。技嘉RTX 3080 VISION OC的背面主要也是由銀白色的金屬背板組成。
  • 索泰RTX 3080天啟OC顯卡評測:配置均衡、散熱中上、充滿年輕氣息的次旗艦卡
    雖然是全新系列,但是「天啟」系列與索泰之前的顯卡陣營仍然具有淵源,天啟系列繼承了索泰之前的次旗艦「至尊PLUS」系列,並且在很多方面有所升級。該系列最先推出的一張顯卡就是——索泰RTX 3080天啟OC。索泰RTX 3080天啟OC顯卡規格可以參考下表:
  • 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3070 Vulcan OC評測
    隨著NVIDIA RTX 30系顯卡各型號的陸續發布,各大AIC廠商紛紛發布了各有特色的非公版顯卡,而提到到高端非公版顯卡,那麼七彩虹旗下的iGame Vulcan系列自然佔有一席之地。今天筆者拿到了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3070 Vulcan OC,作為七彩虹品牌旗下定位最高、售價最貴的RTX 3070顯卡型號(Vulcan的定位是高於Advanced的),下面就讓我們通過評測看看它的實際表現到底如何。
  • 技嘉RTX 3080 VISION OC雪鷹顯卡評測:內容創作、3A遊戲兩不誤
    VISION是技嘉Z490發布時專門為內容創造者打造的全新產品系列,除了VISION主板之外,還有VISION顯卡,我們今天的主角-技嘉RTX 3080 VISION OC雪鷹就是技嘉專門為內容創造者打造的一款顯卡,它採用了別出心裁的外觀,走的是時尚簡約的設計,我們今天會從內容創作與遊戲兩個方面對這款RTX 3080 VISION OC雪鷹顯卡進行評測,讓我們一起看看它的表現如何
  • 嘗鮮秋天的第一塊顯卡:耕升RTX3090炫光開箱評測
    ▼這次拉來作對比的是RTX2080s,完全同步的對比評測。以前玩過RTX2080Ti,所以也有些數據,但平臺和驅動都不同。最大的遺憾是沒有一手的RTX3080數據,只能參考現在網上的評測數據。RTX3080的數據參考網上評測。另外還要說明的是使用的RTX2080s以及以前的RTX2080TI都是超高公版的頂級顯卡,而耕升RTX3090炫光基本為公版性能,所以如果是公版比公版,RTX3090和這兩款顯卡數據差距會更大。
  • 微星GeForce RTX 3080 SUPRIM X顯卡評測:一身武藝,「超」越魔龍
    現在這時候距離RTX 3080顯卡發售已經兩個多月了,早期上市的RTX 3080顯卡由於「建議零售價」的原因,各家板卡廠商一般都只會上市自己的中端系列。現在隨著時間流逝,各家的高端顯卡系列將逐漸亮相,微星的顯卡產品線今年打造了一個全新的系列——SUPRIM,中文名為「超龍」,定位要比自家中高端的魔龍系列還要高。
  • 英偉達 GeForce RTX 3080 評測:就一個字,香!
    發布會重磅產品依舊是 RTX30 系列顯卡,IT之家作為首批收到英偉達 GeForce RTX 3080 Founder Edition 顯卡(以下簡稱 「RTX 3080」)的媒體已經完成對 RTX 3080 顯卡的體驗,一起來看一下全新的 RTX 3080 顯卡表現如何。
  • ...我有我信仰 技嘉AORUS GeForce RTX 3080 XTREME 10G大雕評測
    介紹了這麼多,我們接下來就看看這款來自技嘉科技的旗艦級顯卡—技嘉GeForceRTX 3080 XTREME 10G大雕顯卡的實測吧。它在繼承了公版顯卡優良核心製程工藝的前提下,進行二次性能優化和全新的核心升級,同時在玩家更為關心的散熱、用料以及外觀設計上都有著諸多亮點設計,話不多說,下面開始正式評測。
  • 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2070 Vulcan X OC顯卡評測
    尤其是現象級遊戲《絕地求生》的火爆,更是帶動了高性能硬體如CPU、顯卡等的新一輪爆發。作為圖形計算的領軍者,NVIDIA自然備受關注,去年九月推出了基於「Turing」圖靈架構的新一代GeForce RTX 20系遊戲顯卡,革命性地引入了光線追蹤技術,受到行業與消費者的關注。作為全球知名的硬體品牌,七彩虹(colorful)一直是NVIDIA重要的合作夥伴。
  • iGame RTX 3060 Ti Ultra首測 愛琴海的日落
    由於本次公版與非公的解禁時間相同,我們同步為大家帶來了公版RTX 3060 Ti與iGame GeForce RTX 3060 Ti Ultra W OC的首測,在評測開始前,筆者為大家總結一些該顯卡的特點,也方便大家有針對性的閱讀:超越RTX 2080 SUPER的性能表現,RTX 2060的價格以「初晴」和復古流行「蒸汽波
  • iGame GeForce RTX 2060 Vulcan X OC 首發評測
    以下全文轉載自IT之家1月7日,英偉達CEO黃仁勳攜新款皮衣亮相CES發布會,並為我們帶來了RTX 2060顯卡,之後各家顯卡大廠都紛紛亮相了自家的非公版本。七彩虹當天也發布了多款iGame系列RTX 2060顯卡。IT之家不久前也拿到了七彩虹高端的iGame RTX 2060 Vulcan X OC版本,現在就通過這篇測評來看一看這款非公顯卡的性能到底如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