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圈有著「蘇媽」之稱的蘇姿豐博士
說起蘇姿豐這個名字,大家可能有點陌生。但要是談到「AMD,Yes!」、「蘇媽」,大家就會感到非常親切。正是由於AMD的重新崛起,給對手Intel一點競爭壓力,我們才結束四核八線程時代,迎來十核心二十線程的時代。
其實,AMD之所以能夠王者歸來,很大程度上是作為CEO的蘇姿豐領導有方,背後為AMD付出巨大的努力,實際上她可是幕後大功臣。因此在中文科技圈她有著「蘇媽」之美譽。
實際上,蘇媽也是一位半導體行業的才子,背景也相當不簡單。她擁有麻省理工學院 (MIT) 電氣工程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她曾撰寫超過 40 篇技術文章,並在 2009 年獲選為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成員。 蘇博士是思科公司 (Cisco Inc.) 的董事會成員,並且是美國半導體工業協會的董事,也是全球半導體聯盟 (GSA) 的董事局主席。
作為AMD的總裁兼CEO,蘇姿豐博士只有一個非常簡單的目標:永遠保持一種極具創造性、以AMD為家的工程師思維意識,該思維意識就是專注於開發高性能計算、圖形和可視化技術,以此為給世界上最棘手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當我們勇於承擔可控的風險、積極尋求改變世界的前沿技術時,AMD 才會越來越好。」
—蘇姿豐博士,AMD總裁兼執行長
年少有為的蘇姿豐,早年就看到半導體行業的未來
在蘇姿豐十歲的時候,她就對工程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曾經把她哥哥的遙控車拆開之後又完好無損的組裝回去,目的就是為了了解它的工作原理。實際上,1986年她在麻省理工學院讀大一的時候,曾經在研究生院擔任製造測試矽片的助理研究生,這個時候她開始真正了解並意識到半導體的科技魅力和未來潛力。
接下來,在她的全部剩餘學業生涯中(包括麻省理工學院的碩士和博士學位都是與之相關的學歷),心思都放在學習探討和推進最先進的半導體器件技術發展上。在此期間,她開始看到半導體的未來定義,已經幾乎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交織在一起了。
蘇姿豐IBM之路,在IBM也是一名極具創造力的人才
在蘇姿豐整個職業生涯中,她一直都是半導體行業的先驅工程師,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領袖。在早期,蘇媽的大部分職業生涯都在IBM工作,起初只是擔任一名設備物理專業研究人員的角色。
實際上蘇媽蘇博士在 IBM 工作長達 13 年之久,在多個工程和業務部門擔任過領導職位,包括半導體研發中心副總裁,負責 IBM 矽技術戰略發展方向、聯合開發聯盟與半導體研發運營等重要工作。2002年,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將蘇媽評為「35歲以下的頂尖創新者」,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她在組建公司新興產品集團方面的遠見卓識,以及將技術與新應用完美結合的熱情。
除了擔任這個領導角色之外,在IBM公司裡面,她還是第一個主張在主要晶片互連使用的工業標準改用銅來取代鋁。這是半導體晶片行業一次重大的工業進步,極大地推動了晶片向高效節能的方向發展。
蘇姿豐加入AMD,帶領AMD乘風破浪、重新崛起
AMD崛起背後不可說的秘密
2014年10月,蘇姿豐被任命為AMD的執行長CEO。此時,AMD百廢待興,公司連年虧損、債務危機不斷加重。更可怕的是當時AMD公司的股價已經跌至每股3美元,很多金融分析師稱,如果這樣下去,AMD將面臨破產。
為了擺脫危機,蘇姿豐就職3周之後就乘飛機到北京,與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的官員進行會面。據當時新聞報導,當時工信部副部長楊學山會見了蘇姿豐並表示「發揮AMD的技術優勢,實現互惠互利」,敦促她與中國官方進行合作。
2016年2月,AMD與中科曙光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達成了一項合作協議。中科曙光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國超級計算機開發商,也是一家中國軍工企業,負責為AMD的x86處理器技術提供晶片許可。
可以說,中國政府當時挽救AMD的債務危機。中國方面表示「給予AMD企業2.93億美元的相關的專利許可費,中方可以獲得AMD企業所有生產銷售晶片的」。作為交換,中國政府給了AMD一條生命線:2.93億美元的許可費加上該合資企業開發的任何晶片的特許權使用費。
同年4月,AMD和中國合作再次深入。AMD將在中國和馬來西亞兩家半導體工廠85%的股份以3.17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中國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公司,該公司是一家國有融資機構,它創立的目的是發展中國本土的晶片產業。
AMD東山再起的復興之路
蘇媽一邊給AMD籌集大量資金的同時,也開始大刀闊斧地對AMD進行改革,加強與外界的聯繫。蘇媽加入AMD以來,一直都在加強AMD公司領先的技術智慧財產權建設、產品質量和客戶的關係這幾個方面做出傑出貢獻。在她任職期間,對AMD戰略走向做出來正確的領導:AMD開始向多元化發展,而不是僅僅局限於傳統的PC市場。同時,公司的領先IP設計在市面上極具競爭力。
在遊戲機領域,蘇媽一直堅持與微軟和索尼保持著緊密的合作關係,要知道Xbox One和PS4這兩款成功的遊戲主機都是半定製的AMD晶片。
此外,在蘇媽的帶領下,AMD又成功推出銳龍系列產品(後來成功逆襲酷睿,AMD王者歸來)和AMD Radeon圖形顯卡,用於遊戲、機器學習和HPC市場。
蘇媽也發布了AMD霄龍系列處理器,多核性能輕鬆擊敗酷睿,使得AMD伺服器數據中心領域也處於領先地位。這無疑拯救了AMD多年在伺服器領域停滯不前的困境,同時也讓AMD有機會踏入新興領域如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
正是AMD這些傑出成績,在2018年,AMD股份是標準普爾500指數中表現最好的股票,其年收益率已經連續兩年年均超過20%的收入增長,是自2011年以來最賺錢的一年。
蘇姿豐博士重新定義了AMD
AMD之所以能夠很快重新崛起,王者歸來,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作為CEO的蘇姿豐為AMD籌集資金同時,又重新定義了AMD。最大戰略成功有以下幾個方面:
重新定義CPU架構的設計,強調模塊化,降低設計成本從而定價親民
不可否認,AMD的IF總線為基礎多晶片、多核封裝的銳龍架構是非常成功的設計。它強調模塊化設計,提高晶圓片的良率和利用率,從而降低設計成本。這樣一來,AMD處理器多核性能就非常強大,多達64顆核心讓對手壓力山大。此外,由於模塊化設計降低成本的,定價也非常親民,這也是「AMD,Yes!」的由來之一。
PCIe4.0引發計算機內部互聯標準變革,提高CPU的外部帶寬
AMD的努力不僅在CPU上,而且在計算機內部走線互聯標準也很用心。這個使得PCIe速度翻倍,原來PCIe 3.0 X16的通道變為PCIe 4.0 X16,終於可以雙卡全速SLI或交火了。正是出於這樣的壓力,Intel才被迫推出新的計算機內部走線互聯標準—CXL(Compute Express Link)。它是基於PCIe 5.0,GPU和CPU可以共享內存,速度更快,延遲更低。
採用7nm工藝
AMD的銳龍3000系列CPU使用的是7納米生產工藝。CPU方面,無論是在架構上、內存控制器和CPU的I/O傳輸都將做了大部分優化和性能提升。工藝的提升,意味著功耗和發熱量的降低,處理器的能耗比也輕鬆上去。同時也讓對手加快10nm和7nm工藝的進程。
總之,蘇博士在 2014 年 7 月到 2014 年 10 月期間擔任營運長,負責將 AMD 事業部、銷售、全球運營以及基礎架構實現團隊整合成為一個面向市場的單一組織,全方位負責產品策略與執行,重新定義了AMD,讓AMD王者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