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拜!張仲景花一輩子心血把小柴胡湯打造成疑難雜症第一方!

2021-02-12 文小叔說

 文小叔說 讓中醫更美更有趣更貼近生活 

 

小夥伴們,你們知道嗎?這世上的病看似五花八門,多得像牛毛一樣,但歸納起來其實就是三種病:表症、半表半裡症、裡症。

 

什麼是半表半裡?體表之內,五臟六腑之外,這一廣大的區域都是半表半裡,包括說不明道不白的三焦系統都屬於半表半裡,大多數疑難雜症都在這一區域,可以說世上三分之二的疾病都屬於半表半裡。

 

半表半裡的疾病靠誰來治療?靠的就是小柴胡湯。很多人認為小柴胡湯僅僅是治療外感的,這太小瞧張仲景了。半表半裡涉及的區域太廣了,涉及的疾病太多了,所以,小柴胡湯當之無愧成為疑難雜症第一方,也是運用最廣泛的一個經典名方。

 

有些高手把小柴胡湯用得爐火純青,還自成一派,叫柴胡派。

 

為什麼會出現半表半裡症呢?根本原因就是我們的脾胃虛弱了,正氣不足了,正氣無法把病邪趕到外面去,又由於正氣的頑強抵抗,病邪也無法長驅直入我們體內,正氣與邪氣於是就在半表半裡這個區域僵持住了。

 

我們常常說,正氣內存,邪不可幹,這個正氣主要指什麼啊?說的就是脾胃之氣。我們又常說補中益氣,這裡的中也是脾胃之氣。可見後天的脾胃之氣對我們的身體有多麼重要,人的胃氣則生,失胃氣則亡。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好,我們先把小柴胡湯這個方子擺出來供小夥伴們品味:

 

柴胡、黃芩、人參、半夏、甘草、生薑、大棗

 

因為小柴胡湯已經有中成藥小柴胡顆粒,幾乎所有的藥店都有,這裡就不寫劑量了。

 

簡單吧?文小叔告訴你,張仲景的方子永遠這麼簡單,永遠不玩噱頭,不故弄玄虛,因為張仲景把大道至簡這四個字刻進了骨髓裡。所以,小夥伴們要學湯藥,必須要學張仲景的《傷寒論》。

 

那麼,問題來了,這個小柴胡湯到底怎麼用?當身體出現什麼症狀時可以大膽用它?

 

張仲景很明確也很親切地告訴我們,不用想太多,那樣心太亂,只要出現這四大症狀之一小柴胡湯就可以派上用場,大有可為。也就是說,不必完全滿足四大症狀,只要出現四大症狀當中的一個就可以。

 

張仲景這句話無疑給我們吃了一顆定心丸,讓我們更加有信心去領略小柴胡湯無窮無盡的奧妙。

 

這四大症狀到底是什麼?

 



第一大症狀:胸滿脅痛

 

胸脅這個位置就是半表半裡區域,女人常常會兩脅脹痛,為什麼?就是這個位置邪氣堵在了這裡。感冒初起時,邪氣在表,慢慢的就開始進入半表半裡,因為正氣的阻擋,這個邪氣只能暫時觀望,於是在胸和脅這兩個地方安營紮寨,以便相機而動。

 

第二大症狀:往來寒熱

 

往來寒熱到底是什麼意思?很多人被這句話搞得暈暈乎乎的,去看別人的解讀,越看越迷糊,有的人甚至一筆帶過,不願意解釋這四個字的具體意思。

 

這四個字我們可以用拆字法來理解,往來寒熱其實就是寒來熱往,如果你還不明白寒來熱往的意思,文小叔再說一個成語你就會恍然大悟了:你來我往。明白了嗎?往來寒熱就是寒與熱一來一去的意思,說白了就是你一會感到冷一會感到熱,你一會流清鼻涕一會又流黃鼻涕。只要你出現這種情況,大膽使用小柴胡湯就可。

 

善於思考的小夥伴會問,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往來寒熱的情況呢?

 

那是因為啊,正氣與邪氣交戰,正氣相對強的時候,會把邪氣趕到外面去一點,你就會感到熱。正氣相對弱的時候,邪氣就會殺進來一點,你就會感到冷。正氣與邪氣就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過程。

 



第三大症狀:嘿嘿不欲飲食

 

嘿嘿這兩個字不用理,就是一個擬聲詞,不欲飲食,都懂吧?就是沒有胃口,吃不下飯唄。生病了,感冒了,當然吃不下飯啦,因為脾胃虛弱嘛,脾胃之氣正在與邪氣做鬥爭呢,吃飯先放在一邊。所以這個時候你最好喝粥,因為粥是最不消耗脾胃之氣的。

 

第四大症狀:心煩喜嘔

 

為什麼會心煩?心煩與氣躁通常連在一起,女人應該對這個比較好理解,因為女人每個月都有那麼幾天會心煩氣躁,就是大姨媽來的時候。大姨媽來的時候,血虛於下,氣浮於上,氣有餘便是火,這個火就會不斷騷擾心臟,所以就會心煩。

 

心煩說白了就是這個心火下不來,腎水上不去,為啥下不來?因為中焦脾胃這個輪子卡住了,不轉動了,或者轉動非常緩慢了。中焦不通,上下就不對流,就會形成上熱下寒。為什麼會有小柴湖症?為什麼邪氣會聚集在半表半裡?就是中焦脾胃弱了。

 

喜嘔也是脾胃弱的症狀,胃氣不足了,當然吃不了多少,稍微多吃一點就會吐出來。

 

除了這四大症狀,還有一條不是最主要的症狀,那就是:咽幹、口苦、目眩。

 

如果你出現了咽幹口苦目眩,又出現了上面四大症狀其中的一條,就可以大膽用小柴胡湯。

 

好,什麼情況用小柴胡湯知道了,現在我們來解方。

 



小柴胡湯共有三組藥,第一組藥柴胡、黃芩:把半表半裡這個區域打通,讓邪氣出去,把肝膽之火去掉。

 

柴胡是疏肝的,肝膽屬於半表半裡區域,正氣與邪氣僵持在半表半裡這個區域就需要柴胡這樣的藥來調解疏散。柴胡還有一種升提的力量,也就說它的藥性是往上走的,能夠協助正氣把邪氣趕出去。柴胡有一種清香,不是很濃也不是很淡,居中,所以這個藥不走表也不走裡,主要走半表半裡。

 

黃芩是苦的,苦入心,所以能夠去心火,黃芩又是寒涼的,寒則下行,所以能夠清膽胃之火。

 

柴胡與黃芩是很好的搭檔,柴胡升,黃芩降,肝升膽降,肝膽系統就運轉起來了。

 

如果要用小柴胡湯加減,柴胡與黃芩是必須必的要保留的,因為它倆是小柴胡湯的靈魂所在。

 

第二組藥:半夏

 

半夏在這個方子裡主要是用來降逆的,屬於治標,不算主要的藥。什麼叫上逆呢?比如我們的胃氣要下降的,如果胃氣不下降反而往上走,就會出現打嗝、嘔吐的症狀,這就是上逆。胃以降為喜。再比如,膽氣也要下降的,如果膽氣不降就會出現口苦、目眩、膽汁反流等症狀。

 

小柴胡湯症不是有很多上逆的症狀嗎?比如咽幹口苦目眩嘔吐等,這些症狀可以用半夏來調理,當然半夏最主要的還是調理胃氣上逆的症狀。

 


第三組藥:人參、生薑、炙甘草、大棗

 

張仲景的脾四味隆重登場。

 

前面說過,半表半裡的症狀主要是由於脾胃虛弱導致的表裡不通、上下不通,那用什麼來打通中焦,讓脾胃的運化功能得到恢復呢?

 

張仲景用的就是人參(因為人參價格太高,現在多用黨參來代替)、生薑、炙甘草、大棗。這四味藥都是入脾胃的,能夠迅速補充脾胃的津液,只要脾胃功能恢復了,就會產生源源不斷的氣血去與病邪做鬥爭。

 

這是張仲景一貫的思路,也是張仲景治病的一個原則,那就是無論治療什麼病,都必須把脾胃保住。所以,張仲景的很多方子都有脾四味的影子。

 

張仲景認為,真正能夠治病的只有我們自己,藥物只不過是幫助我們恢復身體功能,恢復身體功能的重點就是恢復脾胃功能,脾胃功能好了,正氣就足,免疫力就好,自愈力就強,就不會動不動就感冒。

 

建議寶媽們家裡要時刻準備小柴胡顆粒,為什麼呢?因為小孩子有一個特點,就是肝常有餘,脾常不足,小孩子感冒特別容易出現肝脾不和,容易發熱,肝風內動,這個小柴胡顆粒剛剛好解決了這兩大問題,疏肝和胃,還能清熱退燒。

 

記住風寒感冒初期不能用哦。

 

 

下面播報一個通知:曾經有一個很好學習中醫的機會錯過了,現在這個機會又來到你的面前,你還要錯過嗎?

 

學中醫必須要知道中藥的藥性和藥理,這樣才能為你所用,現在有一個中藥學習的機會不要再錯過啦。不過,這個課程是需要花一點錢的哦。馬上點擊下面的二維碼諮詢詳情情況,並進入課堂聽路老師為小夥伴們講生動有趣的中醫課。

 

 

通知:文小叔另外一個公眾號文小叔聽已經出來啦,文小叔聽以調心為主,趕緊點擊下面的連結一聽為快吧。

愛你的人與不愛你的人微信聊天都有怎樣的區別?

特別提醒:文章中和文末的小廣告點擊一下微信會賞給小叔一點錢,感恩大家的舉手之勞。其實,對小叔最大的支持與鼓勵是把文章推薦給朋友。由於精力能力有限,留言不能全部回復,請原諒小叔。

福利來啦:打開公眾號對話框輸入「月經不調」「感冒」「脫髮」「手腳冰涼」「胃痛」「肝氣不舒」「傷精」「上熱下寒」「脾胃」「失眠」「祛溼」「氣血」「減肥」「便秘」「腹瀉」「腎虛」「祛痘」「咳嗽」「鼻炎」「頸椎」「抑鬱」獲取相應調理方。

相關焦點

  • 小柴胡湯解
    【解讀】無論傷寒或中風,若已傳少陽而有柴胡湯證,但見其四症中的一症,便可與小柴胡湯,不必諸症俱備。蒸蒸而振,謂先蒸蒸覺熱,隨即振慄惡寒的樣子。凡小柴胡湯證而誤下之,若柴胡證未因誤下而罷者,宜還與小柴胡湯。其人必蒸蒸而振,然後即發熱汗出而解。按語:外感初傳少陽,柴胡證往往四症不備,醫者不知用小柴胡湯,使風寒小病久久不愈,此例甚多,學者宜注意。
  • 四君子湯,千年脾胃第一方
    沒錯,它們是中藥材中的4位君子,它們的藥效宛如君子的品德,水利萬物而不爭。這4位藥材的組合就成了大名鼎鼎的「四君子湯」。四君子湯,凡是稍微懂點中醫的人都聽說過它的名字。四君子湯,是所有健脾胃補氣血藥中的如來佛祖,後世所有的健脾胃補氣血的藥方都要向它膜拜,對它行五體投地大禮。
  • JT叔叔傷寒雜病論慢慢教:柴胡證小柴胡湯辨證技法(137)
    如果你問中醫的話,我想不止一位的這個中醫界的師長啊,都曾經講過,都感慨過,「唉,學中醫一輩子,創不出一帖小柴胡湯!」就是不止一位的中醫都會看到柴胡湯覺得怕怕的,為什麼覺得怕怕的?因為你想想看,柴胡湯的這個比例是很怪的,柴胡用到半斤對不對?那其他藥怎麼樣怎麼樣。
  • 《傷寒論》·小柴胡湯
    【提要】小柴胡湯證治。成無己:病有在表者,有在裡者,有在表裡之間者。此邪氣在表裡之間,謂之半表半裡證。五六日,邪氣自表傳裡之時。中風者,或傷寒至五六日也。《玉函》曰:「中風五六日,傷寒,往來寒熱即是。」或中風,或傷寒,非是傷寒再中風,中風復傷寒也。經曰「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者」正是。
  • 日本藥廠借中國古方小柴胡湯,登上財富巔峰,為啥最後以悲劇收場
    可謂是背靠大樹好乘涼,順天堂早在20世紀70年代初,就根據中國古方小柴胡湯,研究出小柴胡湯顆粒,並申請了專利。隨之而來的是漢方醫學專家的一篇論文,針對小柴胡湯顆粒的藥效進行了詳細論述它的"好"。這篇論文為小柴胡湯顆粒的使用提供了背書,加上媒體的推介,小柴胡湯顆粒的使用範圍迅速擴大。
  • 中醫10大名方之小柴胡湯:難以相信還有這麼多妙用!
    以上是四條最重要的症狀,基本只要出現1-2個,就可以使用小柴胡湯。上面那位網友,我告訴她讓她買點小柴胡顆粒,自己喝幾天看看,第二天就傳來好消息,說是症狀已經好了一大半,懸著的心總算是放下了。小柴胡湯出自醫聖張仲景的著作《傷寒論》,正宗的千古名方。小柴胡湯的組成是柴胡、黃芩、半夏、生薑、人參、炙甘草、大棗。
  • 由胡希恕用小柴胡湯治療月經淋漓不盡案與禁口痢疾案看獨特的經方醫學體系
    今日讀《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經方專家胡希恕》,發現胡老用小柴胡湯治療感冒後月經淋漓不盡和禁口痢這兩個醫案,一則是令人耳目一新(月經淋漓不盡案),激發了我再學習熱入血室、《金匱要略》婦人三篇和小柴胡湯的興趣,一則是令人激動,胡老兩本講座裡很少有完整的醫案,本醫案可以說是對229條條文醫案的完善補充。
  • 小柴胡湯,有很多加減法,效果不同!
    按:小柴胡湯出自於《傷寒論》,是治療少陽病的總方,起到和解少陽的作用,是「少陽樞機之劑,和解表裡之總方」,凡是表裡寒熱虛實氣血各種病症,出現少陽樞機不利的證候,都可以用小柴胡湯加減應用。因此,小柴胡湯主要能夠應用於少陽病所產生的寒熱往來、胸脅苦滿、不欲飲食、口苦、咽幹、頭暈目眩等症狀,只要是病位在中焦肝膽脾胃,幾乎都可以用小柴胡湯加減治療。
  • 感冒發燒,就喝小柴胡?且慢!醫生跟你說清楚怎麼用
    它可是醫聖張仲景的名方小柴胡湯源出《傷寒論》,是張仲景治療少陽證的主方,傷寒雜病論中關於小柴胡湯曾寫道「嘔而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首先,我們要了解小柴胡衝劑的組成,它一共有七味藥物,分別是:柴胡、黃芩、半夏、生薑、人參、大棗、甘草。
  • 小柴胡湯、半夏厚樸湯治療抑鬱症
    治療:小柴胡湯,半夏厚樸湯柴胡20g,黃芩15g,黨參15g,半夏12g茯苓15g,甘草6g,生薑15g,厚樸15g龍骨30g,牡蠣30g,蘇梗10g,酸棗仁20g大棗10g三劑,日一劑,水煎服。1、話療,理清楚疾病成因,把情緒釋放出來。
  • 張仲景眼含熱淚,寫下人間止疼第一方!胃疼、腿疼、頭疼,全都管
    後來作為醫生的張仲景,必須要想出一個辦法,而且要把這個辦法永遠流傳下去,為人間世代相傳。 最後,他縷出一個思路。老百姓肝血普遍虧虛。肝,主筋。肝血不足,筋肉失養,於是就會疼。那好,我就想辦法,既能夠滋補肝中的陰血,還能像雙手一樣,揉按患者的筋肉。 用什麼呢?思來想去,他把目光鎖定在兩味藥身上。這就是芍藥,和甘草。
  • 「千古第一方」竟然是廚子發明的?
    張仲景張仲景,名機,字仲景,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桂枝湯同為《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開宗明義第一方,根據《傷寒論》的地位和桂枝湯的廣泛應用,桂枝湯足以被稱為「群方之冠」、「千古第一方」。桂枝湯雖然首見於《傷寒論》,但並非是張仲景的發明,傳說桂枝湯是商朝開國元勳伊尹所制。
  • 三焦辨證首辨病位,張仲景的三焦觀了解下!
    《傷寒論》以三陰三陽辨證著稱,但仔細研讀,不難發現其中有三焦辨證的雛形,如243條「食谷欲嘔者,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得湯反劇者,屬上焦也。」159條「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餘糧湯主之。」282條「若小便色白者,少陰病形悉俱。小便白者,以下焦虛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本文從三焦入手,探討張仲景學術思想,以其更好地服務臨床。
  • 婦科第一方——四物湯
    不少女性朋友都有月經不調、貧血氣虛的症狀,今天為大家推薦一款補血的良方——四物湯,一起來看看吧?!什麼是「四物湯」?四物湯」是中醫補血、養血的經典方藥,方用當歸、川芎、芍藥、熟地四味藥組成。然而在臺灣,比較流行的玫瑰四物湯是由當歸、川穹、肉桂、熟地黃或者是生地黃熬製而成,如果是屬於體質偏熱的人適合喝生地黃組成的玫瑰四物湯,如果是體制偏寒性的人適合喝由熟地黃組成的四物湯!
  • 張仲景治療疑難雜症的方劑,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張仲景的方子,一般藥味較少,但麻黃升麻湯是一個藥味看起來相當複雜的方劑,且藥物劑量配伍比例懸殊,這有理由讓我們進行深入的探討。我們先看其條文。《傷寒論》說:「傷寒六七日,大下後,寸脈沉而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喉咽不利,唾膿血,洩利不止者,為難治,麻黃升麻湯主之」。
  • 【中醫文化】三焦辨證首辨病位,張仲景的三焦觀了解下!
    《傷寒論》以三陰三陽辨證著稱,但仔細研讀,不難發現其中有三焦辨證的雛形,如243條「食谷欲嘔者,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得湯反劇者,屬上焦也。」159條「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餘糧湯主之。」282條「若小便色白者,少陰病形悉俱。小便白者,以下焦虛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本文從三焦入手,探討張仲景學術思想,以其更好地服務臨床。
  • 和解劑(和解少陽:小柴胡湯)
    ,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方歌〗小柴胡湯和解供,半夏人參甘草從,更用黃芩加姜棗,少陽百病此為宗。
  • 小柴胡湯加減鬱火咳嗽 第五百三十四期
    《 傷寒論》 有關小 柴胡湯證 , 仲景就有「或咳者, 與小柴胡湯主之」 、 「若咳者,  去人參、 大棗 、 生薑, 加五味子半升, 乾薑二兩」 的論述。咳 嗽雖然病標在肺 , 病機卻不限於肺臟。《 素問 · 咳論》 指 出:  「五臟六腑皆能令人咳, 非獨肺也。」
  • 小柴胡湯證中,這11個證需特殊注意
    結合第97條:「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之論來看,「嗜臥」是小柴胡湯證最關鍵的證,也是特徵性症。嗜臥是指患者睏倦想睡覺,或可表現為不停地打盹。這不僅提示氣津已虛,而且也是小柴胡湯方中人參、炙甘草、大棗一組藥的對應證,是本方用參、草、棗的依據。 2、嘿嘿 第96條、97條有「嘿嘿」一症。
  • 傷寒論19:小柴胡湯、桂枝麻黃各半湯、桂枝二麻黃一湯、五苓散、白虎湯、承氣湯、大柴胡湯.
    條辨一〇五:傷寒五六日,中風,然後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鞭,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小柴胡湯主要症狀: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食,心煩喜嘔。後面或者的症狀可有可無,都是小柴胡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