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電視劇《三十而已》在全網人民的集體注視下,終於迎來了大結局。
這部劇從開播到結束,揭露了很多30+女人的酸甜苦辣,也一直被網友津津樂道。
豆瓣評分跌到了7分,很多人覺得爛尾:
王漫妮是怎麼通過託福、雅思考試的,十萬塊就可以出國留學了麼?
顧佳婚姻失敗,物質與愛情一樣沒抓住,前後人設顛覆太大。
鍾曉芹的後期開掛更像一門玄學……
然而這些說不通,絲毫不影響它的熱度。
一部爆火劇,在捧紅演員的同時,總能為自媒體貢獻諸多熱點和話題,《我的前半生》、《都挺好》、《安家》皆是如此。
以我自己來說,在另一個平臺寫的相關文章閱讀量首次突破了萬位,並且還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長。面對各種各樣的評論,說實話,有點怵,我沒想到會有這麼多陌生人關注我的文字。
所以,我總感覺,這種爆火劇更像是劇方、演員、各路媒體以及觀眾的一次集體狂歡。
如今,劇已落幕。
這三個不同階層的三十歲姑娘,我最喜歡的是顧佳,在《王漫妮問鍾曉芹:你有沒有在人生的某一個時刻,嫉妒過顧佳?》這篇文章裡,詳細寫了她的聰明、果敢、有格局,不再贅述。
最希望我的下一代女孩兒(女兒、侄女)活成鍾曉芹,有愛她的父母、老公和閨蜜,有一份自己喜歡的事業,還能賺錢謀生(鍾曉芹一百多萬的版權費看的我流口水)。
最想下筆寫的始終都是王漫妮。
02
王漫妮,出身南方小鎮的普通家庭。
大學畢業,懷揣著對大城市的美好幻想,隻身來到上海。
長得漂亮,身材不錯,學歷一般,沒什麼核心競爭力。
在她原有的圈層裡,應該也算出眾了,從後面她回到老家後的際遇也能看出。
但放在上海,就顯得普通了。
上海是什麼地方,一線大城市,各類優秀人才的聚集之地。陽臺上掉下來一排花盆,砸中十個人,九個都懷才不遇。
你說你努力,可誰不努力?
《少年之名》裡易烊千璽說:「就是大家不要把自己的努力看得太重,你覺得你做這個很努力,做那個很努力。在座的沒有一個人不努力」
而且努力有時候也會害人。讓你陷入一種虛無的自我滿足裡,雖然我沒有成功,但我努力了呀,我還能怎麼辦。
成年人的現實就是:成功之前,不要過多強調努力;成功是1,努力是0,沒有那個1,沒人能看見你的N多0,有了1,後面的0才更有意義。
03
有人說王漫妮「心比天高、命比紙薄」,活該被騙。
我不認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沒有錯,人人都當鹹魚,社會怎麼進步?
命比紙薄更是戲說,《紅樓夢》裡的晴雯是時代背景所致,今天的社會環境,即使出身不好,也到不了「比紙薄」的地步,更何況,漫妮還是獨生女,父母都有工作。
但,漫妮的性格裡確實有要強的成分。
她想看世界,長見識,最想成為的是顧佳那樣的人。但像大部分普通女孩兒一樣,沒有機會、金錢去供養自己,也沒有領路人指點迷津,
所以,她選擇到一線奢侈品店裡做櫃姐。
幹得多掙得就越多,最重要的,在這裡上班,會給她一種「光鮮靚麗的活在上海」的錯覺。
能在她店裡揮金如土的大多非富即貴,這是她跳出原有圈層和思維局限、快速接觸到上海中上層人士的最快方式。
彼時,她有一個很愛她的男朋友,願意花光所有錢為她買一件首飾。可初初接觸奢侈品行業的漫妮被物慾迷了眼,她不想做挽著別人老公到店裡shaoping的物質女人,可她也不想嫁沒錢老公、過苦日子。
這算不算一個錯誤決定,我不知道。但如果漫妮當時能夠抵擋住誘惑,跟姜辰兩個人一起踏踏實實奮鬥,到最後,她也會像顧佳一樣成為老闆娘。
她羨慕顧佳家裝考究,有面子有裡子,卻不知道,許幻山的今天是他跟顧佳一起奮鬥來的。
04
看劇的時候,一直覺得編劇給漫妮的人設很迷,滬漂,想要紮根上海,不存錢買房,竟然還租江景房。
不要說什么女孩子不用考慮買房的話,就算目前一個人買不了,也要為以後做打算啊。
跟顧佳、鍾曉芹機緣巧合莫名其妙成為閨蜜也是,30歲了,或多或少都有點心防,只因為買個包、幫個忙就能成為生死之交,恐怕不太現實。消費水平、生活環境的差距也決定她們不可能經常見面、聚餐。不過,三個女孩兒的互相陪伴、打氣、嬉鬧的場面倒確實挺打動人的,這歸功於演員的演技。
生活水平也是,一會窮的只能吃泡麵,一會動輒出入高檔餐廳。就算跟梁正賢一起的時候,不用付錢。那後來跟顧佳、曉芹的聚餐,總不可能一直是別人掏錢吧。
漫妮做到銷售主管時月入一萬七八,之前肯定更少。房租都要七八千,她在上海八年,寄給父母差不多十萬,算下來,一月一兩千,也就是說可以供她日常開銷、吃飯、人際交往、購物、護膚、娛樂的差不多只有五六千,這還是她掙得最多的時候。
我沒在上海生活過,只去玩過一次,不知道五六千能過上什麼樣的生活。另一個坐標上海的作者是這麼說的:
「就算她整天吃泡麵和麵包,但各種置裝,包包,衣服,鞋子,全是名牌而且是真貨,這種開銷模式和不放低標準的姿態,不但不可能在上海買房,連買洗髮水都要在打折的時候囤一堆。」
編劇這樣定義漫妮的滬漂,不知道會不會給剛畢業想要北漂、滬漂、深漂的人誤導。
05
吃好的,穿好的,當然沒有錯。就像我前面說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每個人的權利,但真的要量力而行。
劇裡有一個情節,漫妮被公司獎勵郵輪遊。花三千塊給自己買了雙鞋子,借顧佳的衣服出席酒會,刷信用卡給自己升艙,理由是:二十幾歲追求數量,三十歲了,該追求品質了呀。
這話在我二十歲的時候,也深信不疑。但現在,我不這樣想。
人生,沒有該追求品質的年齡,只有可以追求品質的資本。
有人出生就背愛馬仕,有人窮其一生都認不出奢侈品牌子。
三十歲,穿淘寶也不low。
沒有人不喜歡好東西,但每個人都有TA自己的不得已。
新聞裡那些,刷爆信用卡買口紅、包包、衣服,自己沒有能力就讓父母負債的女孩兒,一身大牌,衣服倒是不low,人呢?
被精緻窮洗腦的年輕人,該醒醒了。
(未完待續)
一寫起來,就剎不住車了。
漫妮的感情線在劇裡是最多的,她為什麼明知不對勁還上了梁海王的當,為什麼回到小鎮又無法接收有為青年小張主任,這些都是我特別想寫的。篇幅問題,留在下篇文章裡。
有人不吃江疏影的顏,所以私心放了幾張美照,O(∩_∩)O哈哈~
ps:更多內容請關注我的公眾號「南小暖」,每晚7:07,風裡雨裡,我都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