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傑克與世界,歡迎點讚、分享、收藏和評論!
中國古代王朝和印度有沒有打過仗?有的,唐朝就跟印度打了一仗,還滅了一個國家,今天咱們說一說。
其實由於隔著喜馬拉雅山,中國古代王朝和印度一直沒什麼交集。古代中國和印度的貿易主要是通過絲綢之路從中亞國家進行中轉。中國史書對印度最早的記載是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張騫在西域發現當地人使用中國南方四川的蜀布,一打聽說是從南邊「身毒」的地方買的。「身毒」的人文風俗和西域相近,但是氣候炎熱潮溼,他們的人民騎大象作戰,城市建立在河流旁邊。張騫推測這個「身毒」應該離四川不遠。
沒錯,「身毒」就是中國古代對印度最早的譯名,後來這個翻譯又演變成了天竺、印度。後來中國與印度的交流就多了,不過一直是以和平為主。畢竟由於路途又遠又難走,通商都需要西域中轉,打仗的可能性就很低了。唐朝的時候中國重新控制了西域,與印度的聯繫就開始頻繁起來。最著名的就是我們都知道的玄奘印度取經。
根據新、舊唐書記載:這時候的印度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個分裂的天竺國。最強大的是中天竺,也就是唐僧取經的目的地摩揭陀國。當時處在戒日王的統治之下,他是北印度地區的霸主。公元648年(貞觀二年)唐太宗派出使團出使印度,使團團長王玄策。但是未至印度,戒日王死了。其大臣阿周那(史稱阿羅那順)乘機篡位。次年,王玄策從騎數十人到達曲女城。阿周那發兵抓獲王玄策及其隨行人員,劫掠唐使所攜帶的各國進貢禮品。
在前朝公主的幫助下王玄策逃了出來。一般人來遇到這種情況應該速速返回長安向皇帝報告。但是這位團長大人沒有,大唐尚武的精神讓他忍不下這口氣。王玄策決定就地招募唐朝藩屬國家軍隊對中印度叛將羅娜順進行圍剿。
他們先到土蕃找到了松贊幹布,從土蕃這裡借到精兵1200人。感覺到軍隊人數太少,王玄策又前往尼婆羅國說服國王成功借了7000騎兵。這8千多人進入恆河流域與中天竺阿羅那順軍隊進行激戰。這場戰鬥應該規模不小,但是對於中國來說與這種爾小國的戰鬥史學家都不會正眼去瞧。史書上寫的非常簡單:「三日破之,斬首三千級,溺水死萬人。」阿羅那順逃跑、收拾殘兵又打回來,依然大敗。王玄策生擒阿羅那順。其下屬擁立阿羅娜順夫人繼續與唐朝的多國聯軍進行對抗。新唐書記載唐軍「擊之,大潰」。
戰爭結束後,王玄策俘虜阿羅娜順及其家眷等一萬兩千人,牲口三萬頭。中天竺就此滅國,王玄策威震印度次大陸。東天竺國王緊張不已,向王玄策進獻寶刀已表明自己絕無與大唐對抗之心。迦沒路國送來奇珍異寶和本國地圖,並請走一副老子畫像和一本道德經回去瞻仰學習。印度各勢力均向大唐俯首稱臣。這一切都辦妥,王玄策就率軍撤退回了長安。
皇帝「太宗大悅,命有司告宗廟,而謂群臣曰:「夫人耳目玩於聲色,口鼻耽於臭味,此乃敗德之源。若婆羅門不劫掠我使人,豈為俘虜耶?昔中山以貪寶取弊,蜀侯以金牛致滅,莫不由之。」拜玄策朝散大夫。
之後每年印度各國都派使者前來長安進攻,一直延續到玄宗在位爆發安史之亂長安被土蕃佔據,印度人也不再向唐朝稱臣。土蕃為什麼會和大唐交惡?因為土蕃之所以跟大唐交好是因為害怕大唐和中天竺把他搞成肉夾饃,如今大唐滅了中天竺,印度最大的威脅已經沒有了,於是騰出手來開始對抗大唐。
所以歷史總是這麼讓人哭笑不得。
歡迎關注傑克與世界,歡迎點讚、分享、收藏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