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到2018年,我國婚姻登記人數,連續五年下降。
結婚的新人少了,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生育的夫妻少了,新生的人口也就不會多了,人口的老齡化也就越來越嚴重。
對此,有人提議,應該把法定結婚年齡往下降一降,既然十八歲就已經成人,那就應該讓人可以十八歲結婚。
對於這種提議,你贊成嗎?
我是反對的。
生育是人的需求和本能,但人不是生育的工具。
對於一個單純的個體來說,他選擇生或不生,選擇生幾個,都是他的自由。牛不喝水強按頭是不科學的,人家不想生,不想早生,你偏要讓人家早生,就是強人所難。
更何況,即便把法定結婚年齡降至18歲,在我國現在的社會環境中,也不會有多少年滿十八歲的男女選擇登記登記結婚,即便選擇登記結婚,他們也不會選擇婚後立馬就生兒育女。
現在,18歲,是剛剛高中畢業的年紀。
而在初高中,雖法無明令,但實際上幾乎所有的學校,都是禁止中學生戀愛的,中國人把中學生的戀愛稱為早戀。
高中畢業前禁止戀愛,高中畢業立馬結婚,而婚姻的基礎又是愛情,難道說,高考一結束,天上就掉下對象和愛情?顯然,這是不可能的。
再者,越來越多的高中畢業生會選擇繼續學業。
中國現在的大學教育,普遍採取集中住宿制,集中住宿制是不利於學生結婚的。
你就想吧,如果兩個大學生結婚了,他們怎麼住宿?還像婚前那樣,各自住宿舍嗎?每個人還至少擁有三到七名室友嗎?這種條件下,你叫他們生育?拿什麼生育?
想想都不現實的,好嗎?
你叫他們周末出去開房,努力造人?光天化日之下,情侶都想逛逛街看看電影旅旅遊吃吃喝喝,你竟然叫他們躲到不見天日的賓館中早生造人?你還有沒有人性啊?
好的嗎,就算他們成功在賓館造人了,孕期、哺乳期的學業怎麼安排?孕期一個人去孕檢,另一個在學校上課?哺乳期一個人丟下學業照看孩子?等到孩子離手,別的同學都去讀研究生甚至研究生畢業了,她的本科學歷還沒拿到,她不崩潰嗎?
在過去的四十年裡,我們一直宣傳說,人口是負擔。
本來大家的感受不是特別明顯,這回感受可明顯了,生育的確是負擔,阻擋了女生正常的學業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