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美70年:千億盛宴爆發

2021-01-13 新浪財經

來源:投資界

作者 | 李懿

來源 | 清科研究

顏值經濟爆發讓整個醫療美容行業欣欣向榮,2019年5月2日,新氧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成為中國「網際網路醫美」第一股。有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實現跨級式增長,產業規模達1217億元人民幣,首次突破千億大關。

醫美是個神秘與機遇並存的行業,新氧成功的IPO讓投資人興奮,可以預見以持續獲客途徑開發為主的網際網路醫美平臺有望成為資本分割的下一塊蛋糕,迎來更大的發展契機。中國醫美行業發展至今,核心客戶多為80後、90後、00後,具有顯著的年輕化特徵,隨著核心消費群體的崛起,國內醫美市場潛在發展空間仍然較大。

醫療美容最初發源於英國,後相繼興盛於美國和韓國。2014年以後,隨著中國「網際網路+」浪潮的掀起,以及相關產業政策的扶持,中國醫美行業開始進入高速發展期,湧現了新氧、更美、悅美等一批擴張迅速的網際網路醫美平臺。但就醫美機構來看,中國仍缺少像韓國BK東洋醫院、原辰醫院、夢想整形外科等世界級的整形醫院巨頭。隨著3D列印技術、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在醫美領域的應用,中國醫美產業將會迎來怎樣的耄耋盛宴,值得整個產業及產業參與者拭目以待。

美、韓之後,中國有望成為全球醫美行業下一個發展重心

醫療美容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發源於英國,而後相繼興盛於美國、韓國。中國醫美市場起步於建國後,發展初期以公立醫院整形科為主。加入WTO後,國際貿易環境逐步開放,同期全球醫美行業領域逐漸細分,以美國、韓國為首的發達國家整形技術進步迅速,消除皺紋的肉毒素及其他微整形手段也相繼問世,國外先進的美容觀念、技術、材料開始傳入中國,大大促進了國內醫美的發展。2008年以後,隨著國際合作增多以及國家政策的支持,中國醫美加速發展,湧現了華熙生物、麗都整形等一批代表性的醫美企業。2014年開始,伴隨著「網際網路+」的浪潮,新氧、更美、悅美等一批網際網路醫美平臺迅速擴張,中國醫美行業迎來爆發,有望成為全球醫美行業發展的下一個重心。

圖 1. 全球醫療美容行業發展歷程

來源:清科研究中心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 韓國醫美:韓國醫美發展與其經濟增長高度相關,在經濟騰飛、消費增長的推動下, BK東洋醫院、原辰醫院、夢想整形外科相繼成立並迅速發展,至今已成為全球聞名的整形醫院。在韓國政府的不斷支持下,醫療美容行業已逐步發展成為韓國的支柱型產業,赴韓整形的外國消費者增多,同時帶動了當地旅遊業的發展。目前,韓國每萬人整容項目數達到225例,每百萬人均整形醫生數量45名,均位居全球第一。

◆ 美國醫美:美國醫療美容行業起步較早,1931年,成立了全球首家整形外科醫師協會,1962年,世界首例矽膠假體隆胸手術在美國成功完成。目前,美國醫美產業已逐步進入發展成熟期,擁有6800名整形醫生,整形醫生數量居全球首位,美國醫美企業強手如林,代表企業有藥劑廠商艾爾建、器械廠商賽諾秀、網際網路醫美平臺Realself等。

◆ 中國醫美:中國醫療美容起步於建國後,快速發展於加入WTO之後帶來的開放的產業氛圍,並搭上「雙創」的風口,行業內模式創新不斷,網際網路醫美平臺紛紛湧現,快速爆發活力,逐漸成為醫美產業鏈的重要參與力量。

1949年-2008年——中國醫美產業萌芽興起,公立醫院紛紛設立整形科

1949年,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簡稱北醫三院)設立整形外科,標誌著中國醫美行業的萌芽。此後,多家公立醫院紛紛設立整形科,比如中國醫科學院外科整形醫院(簡稱北京八大處)、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簡稱上海九院)等。

建國後,人們對醫美還沒有形成概念,通過醫療手段主動變美的醫美需求極少,更多的是傷後修復、矯正等被動整形。因此,彼時醫美機構主要是由公立醫院整形科構成,民營機構甚少。經過多年發展,公立醫院整形科已普遍比民營機構具備更先進的整形技術,對於高難度整形手術的安全性相對更高。

表1. 中國醫美行業代表性公立醫院

來源:清科研究中心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2008年-2014年——中國醫美產業加速發展,民營機構雨後春筍般湧現

2008年,中國成功舉辦奧運會為國人帶來了逐漸開放的視野及產業發展環境。醫美行業的上遊,例如藥品、耗材及儀器的研發生產商等,已有了較好的產業氛圍,許多知名外企在中國開疆闢土,本土企業也得以發展壯大,如華熙生物、蘭州生物製品研究所等。

良好的上遊原材料環節為醫美機構的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加之關注醫美的消費者越來越多,中國民營醫美機構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大型民營連鎖醫院、中小型民營美容門診部、小型民營醫美診所紛紛建立。

發展至今,中國民營醫美機構佔比超過九成,已成為醫美市場的主導力量,但大部分醫美民營機構普遍存在銷售費用高,導致淨利潤偏低的問題,通常淨利潤只佔毛利潤的百分之十幾。

表2. 中國醫美行業代表性民營機構

來源:清科研究中心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2014年之後——憑藉「雙創」風口迎來爆發,中國網際網路醫美平臺嶄露頭角

銷售費用過高和顧客轉化率低是民營醫美機構面臨的突出問題,從很大程度上侵蝕了他們的利潤空間。2014年開始,熱詞「網際網路+」頻繁的被提及,在移動網際網路和消費升級的雙重驅動下,網際網路醫美平臺發展壯大,逐漸成為醫療美容產業鏈的樞紐環節。

通常,網際網路醫美平臺通過連結醫美機構,幫助上遊廠商簡化分銷環節,協助消費者高效決策,有利於解決醫美機構高昂的獲客成本的痛點,同時也是知名醫生塑造個人品牌的重要傳播途徑。

這種能夠有效解決傳統模式痛點的新興模式快速爆發活力,網際網路醫美平臺已經逐漸成為醫美行業的中堅力量。近年來,一些知名網際網路醫美APP,例如新氧、更美、悅美網等,都倍受投資人的關注,已完成多輪融資。

表3. 中國獲得VC/PE支持的代表性網際網路醫美平臺

來源:清科研究中心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與此同時,在移動網際網路和消費升級浪潮的演進下,中國醫療美容市場迅速擴張。有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醫療美容項目產業規模達到1217億元人民幣,佔全球醫療美容總規模的比例接近15%,五年間複合增長率近24%,隨著醫療美容市場的規範以及80後、90後、00後等核心醫美消費人群的崛起,中國醫療美容行業也將迎來黃金髮展期,預計2023年有望突破3600億元人民幣產值。

圖2.2014-2023E中國醫療美容行業市場規模情況

醫美行業的整體發展也帶動了醫美技術的持續更新換代。近年來,在先進技術手段及精密醫療器械的支持下,不需要手術的「微整形」以高於手術整形的增長率持續增長,2018年市場規模達500億人民幣,五年間年複合增長率達26%。「微整形」類的非手術項目,創傷小、恢復快、風險低,不具有永久性不可逆轉療效,較以往動輒就需動刀等手術整形手段更能讓大眾接受,適合醫美風險規避的消費者。

未來,隨著醫美技術進步,非手術治療有望進一步取代部分傳統的外科手術治療手段,非手術治療的規模將在我國持續擴大。

圖3. 2014-2019E中國手術類/非手術類醫美項目市場規模

而且隨著女性自主意識的增加,對於醫療美容的態度從過去的為了取悅別人而整形,到投資自己和取悅自己,因此女性也成為了醫美行業的主要消費者,85%是女性消費者,男性只佔市場的15%;從年齡分布來看,醫美消費群體集中於年輕女性人群,25歲至34歲的消費者佔整個醫美市場消費者的51.3%;從項目偏好來看,目前市面上比較受歡迎的項目有電波拉皮除皺、光子嫩膚、注射除皺、雷射脫毛、注射瘦臉等。

結語

整體來看,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正在加速發展,千億盛宴已拉開序幕,目前已基本形成完整的產業鏈,但還缺少像韓國BK東洋醫院、原辰醫院、夢想整形外科這樣的整形醫院巨頭。

未來,隨著中國醫美市場日漸規範,醫美用戶需求增加,整形技術的日新月異,3D列印技術、大數據、機器學習等應用將成為中國醫療美容領域的技術創新熱點。隨著技術的發展,隆鼻、豐胸等傳統手術項目,也可發展成為精微隆鼻、精微眼部整形、精微隆胸和精微除皺等輕醫美項目。

輕醫美將迎來爆發期,成為醫美市場的主流,網際網路醫美服務商的作用也將進一步深化,推動醫美行業的健康發展。相信繼美國、韓國之後,中國有望成為全球醫美行業發展的下一個重心。

相關焦點

  • 中國醫美行業的「前世今生」
    來源:格隆匯背景導讀顏值經濟爆發讓整個醫療美容行業欣欣向榮,2019年5月2日,新氧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成為中國「網際網路醫美」第一股。有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實現跨級式增長,產業規模達1217億元人民幣,首次突破千億大關。
  • 千億顏值經濟迎爆發,瑞麗醫美(2135.HK)赴港IPO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收入計算,2018年中國已成為第二大醫療美容服務市場,收入達到183.793億美元,佔全球醫療美容服務市場約13.5%的市場份額,並成為全球前十大市場中增速最快的市場。按照艾瑞諮詢預測,中國醫美市場有望在2021年超越美國,成為醫美第一大市場,2023年市場規模將達到3115億元。
  • 打造醫美+美容院閉環 百蓮凱發布醫美「掘金」模式
    8月28日,百蓮凱醫美財富風暴「掘金」模式發布會在廣州隆重舉行。會議以「新流量」「新系統」「新醫美」為主題,吸引眾多行業權威媒體關注。百蓮凱集團總裁石子義與集團高管出席,共同聚焦千億級藍海市場,推動生美醫美閉環發展,共贏共生。
  • 醫美龍頭強勢6連板,行業暴利堪比茅臺!機構看好千億顏值盛宴
    據新氧數據顏究院資料總結,2020年中國醫美最大的消費群體,為20~25歲的95後人群,佔比達40%,與美國等醫美消費大國相比,呈現更年輕化的趨勢。 而《2020醫美行業白皮書》顯示,2020年30歲以上醫美消費者佔比已從2018年的13%提升至19%左右。 此外,在18-40歲女性中,中國醫美用戶滲透率也在持續上升。
  • 從「囤吃喝」到「囤醫美」顏值經濟推動醫美消費飆升
    與往年相比,2020年「雙11」啟動較早,戰線拉長。除了垂直類醫美平臺,「跨界」者們也在入局。醫美機構紛紛推出具有競爭力的產品為雙11助力,帶動了醫美機構營業額的快速上漲,成為中國經濟活力與消費升級的見證。優惠促銷帶動醫美消費高成交量在優惠與促銷的推動下,今年雙11期間醫美消費成交迎來了高峰。
  • 利潤超茅臺,千億「顏值經濟」迎爆發
    千億「顏值經濟」迎爆發愛美是人的天性,隨著消費水平的提升,「顏值經濟」催生醫美行業的高速發展。醫療美容產業鏈中,行業上遊為醫療美容耗材的生產商和器械設備的製造商,行業中遊為醫療美容機構,包括公立醫院的整形外科、皮膚科和非公立醫療美容機構,下遊為廣大終端消費者。
  • 背靠千億顏值生意 網際網路醫美平臺爆發
    來源:中國經營報背靠千億顏值生意 網際網路醫美平臺爆發本報記者/劉媛媛/上海報導當下,「顏值經濟」迅速崛起,進而助推了行業內頭部玩家規模和利潤的進一步提升。此外,國內醫美消費者需求爆發特徵也在新氧平臺呈現出來,相比2019年同期,新氧「11·11醫美狂歡節」期間,植髮類日均搜索人數同比上升高達665%,私密整形類加購物車日均人數同比上升449%。不難看出,在醫美這一重決策領域,新氧已成功聚集了一群信任平臺、願意付費的消費者,助其成為網際網路醫美行業的佼佼者。
  • 沒有之一,最強爆發領域——醫美行業
    散戶資金淨流出前5的個股是中國平安,東方財富,興業銀行,萬 科A,保利地產,淨流出額分別為2.70億、2.20億、1.67億、1.58億、1.53億。下圖為機構預測的我國醫美市場未來的增速,這裡值得注意的一點,是2021年~2023年,機構預測行業增速仍然在穩步提升,這一個標準的成長型賽道。作為對比,假設一個賽道機構預測2021年~2023年增速分為為20%、18%、16%,我們反而不會強烈看好,因為這意味著高增長開始放緩。
  • 醫美行業亂象:70%的玻尿酸和肉毒素類產品是假貨
    隨著人們對醫美的需求由「一次性改造」逐漸轉化為持續性的維護與「微調」,玻尿酸作為輕醫美所使用的注射類主要產品,需求進一步加大。諮詢公司Frost&Sullivan的數據顯示,我國醫美非手術項目數量佔比持續提升,2017年佔比為71%,較2011年提升11%,2019年這一佔比有望達到74%。作為中國最大的玻尿酸生產企業之一,華熙生物每年的玻尿酸產量為180萬噸。
  • 百年盛宴醫美謝師宴在哪裡
    百年盛宴醫美謝師宴在哪裡,公司以年輕、活力、賦予創意」的經營理念,以專業服務,以一站式服務理念為核心,專業的婚慶用品,誠信的婚禮服務,公司擁有一批優秀的精英團隊,多年從事策劃各類大型主題婚禮,中式婚禮,西式婚禮等。百年盛宴醫美謝師宴在哪裡, 若同時符合以上種優惠規定的客人,由客人自主選擇酒類品牌。
  • 「中國醫美第一股」上市1年整,新氧如何守住自己的護城河?
    來源 / 動脈網時至今日,「網際網路醫美第一股」新氧上市已滿一周年。在「顏值經濟」的風口下,新氧用7年時間鑄就了自己的護城河,成為千億醫美市場的佼佼者。事實上,從「社區+電商」到第三方服務平臺、再到打造內容生態,如今的新氧,已經在向打造醫美行業的「新基建」發力。
  • 凱麗國際_發布2020中國醫美形體行業趨勢白皮書
    2020年9月8日,中國醫美形體光塑技術行業發展峰會在杭州市盛大開啟!這是世界醫美形體光塑技術行業的一次大聚會,國際頂尖醫美大咖與國內行業精英代表巔峰對話、共襄盛會,深度探討形體光塑技術行業發展趨勢和技術創新。
  • 藝星美力女生,致力於年輕化、品質化醫美品牌打造
    近年,中國醫美行業創造了千億元的市場規模且年複合增長率一直維持在20%以上的水平。與韓國、日本、美國等醫美市場較為成熟的國家相比,中國市場擁有龐大的人口基數,加上逐漸成熟的消費群體,人們對中國醫美行業爆發增長充滿期待。全球投資者都在看好中國醫美經濟,更加促使中國醫美創新需要加快步伐,中國醫美品牌影響力需要快速提升。對標國際同行,聚力打造中國代表性拳頭品牌,這是全球化經濟大背景下的中國發展戰略。
  • 醫美市場爆發、「悅己型消費」興起,更美App如何加速成長?
    引言如今的醫美市場,正處於高速發展階段。《2020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中提到,中國醫療美容市場規模逐年上升,預計到2023年中國醫美用戶將達到2548.3萬人。隨著醫美消費從「明星、網紅專屬」向更廣泛的人群靠攏,無論是價格還是效果都受到了更多人的認可。
  • 堡獅龍千金韓國整形身亡 千億元醫美市場行業問題為何屢禁不止?
    來源:中國證券報豪門千金韓國整形身亡!醫美機構良莠不齊,事故頻發,千億元醫美市場行業問題為何屢禁不止?近日,一則堡獅龍創始人孫女在韓整形身亡的消息,將公眾的視野再次拉向事故頻發的醫美行業。國海證券研報顯示,「黑醫美」盛行,在於合法醫美機構嚴重供不應求。根據艾瑞諮詢《2020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2019年中國具備醫療美容資質的機構約1.3萬家,其中醫院類醫美機構佔比為29.1%,門診部類醫美機構佔比為32.9%,診所類醫美機構佔比為38%。
  • 1億補貼,中國醫美的狂歡盛宴就在新氧11.11
    顏值經濟正當時,通過醫美方式提升自己形象的方式受到越來越多人的熱捧。雖然疫情對整個醫美行業造成較大影響,但整體有諸多年輕力量的加入,使得醫美行業增速和發展前景依舊可觀。當然這離不開,網際網路醫美平臺在助推醫美行業發展恢復「元氣」。
  • 「深度報告」3萬字解密中國醫美行業:「美麗」的利潤
    國內外研究機構普遍對中國醫美市場規模增長預期較高。根據Frost &Sullivan預測,2021年我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醫美服務市場。與美日韓相比,我國醫美市場的滲透率仍偏低,未來中國醫美市場的增長將主要源自滲透率的提升,包括00後消費群體的不斷壯大、醫美主力消費者年齡的提升、市場從一線大城市向三四線城市下沉、醫學抗衰將成為大眾消費等等。
  • 醫美平臺「黑度」大評測:誰是行業內的清流
    物質生活的豐富促使人們追求更多精神上的滿足,擁有更美的容顏成為當下社會中的一股潮流,由此衍生出一個千億級體量的醫療美容產業。目前,中國已經躋身全球醫美市場第二位,且中國醫療美容產業市場始終保持著每 物質生活的豐富促使人們追求更多精神上的滿足,擁有更美的容顏成為當下社會中的一股潮流,由此衍生出一個千億級體量的醫療美容產業。
  • 愛美客:「輕醫美」熱潮上遊的爆款捕手
    誕生於「顏值經濟」之下的醫美市場,以平均28.97%的年複合增長率一路刷新著市值,於2019年達到1769億元人民幣的規模,成為了又一個「千億市場」。 根據艾瑞《2020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2019年中國具備醫療美容資質的機構約1.3萬家,其中醫院類醫美機構佔比為29.1%,門診部類醫美機構佔比為32.9%,診所類醫美機構佔比為38%。
  • 疫情下的新氧醫美:線下「冷凍」線上「爆發」
    然而醫美的市場蛋糕已經不比從前,據2019年Frost & Sullivan調查顯示,2017年中國醫美療程消費類為1629萬次,僅次於美國的1634萬次,且中國年增速26.4%,遠超美國的3.9%。2019年中國醫美療程消費量超過美國、巴西、日本、韓國等醫美消費大國,居全球第一。